第十四章 爸爸妈妈理财教育观念的不同
对待这个问题,丈夫的看法是,让他完全快乐地学习,就现在兆君的个性来说是不可能的。这孩子好动又顽皮,如果完全由着他的性情,让他感到最好,那就只能放弃学习,最好天天什么都不做!当然他也表示,会尽可能耐心。
1.要是我一定要自杀呢
翻开我为记录兆君成长开的博客,可以看到一篇写于2008年9月13日的“七岁孩子对自杀、死亡究竟有多深的认识?”的博文。那时候,还有一周的时间,小东西就满七岁了。
记录这一篇文字时,我的心里惴惴不安了很长一段时间。与一个七岁的孩子谈起自杀与死亡,本身就是一件骇人的事情,更何况他是我最疼爱的儿子。
中秋节应一位朋友的约,下班后带兆君去他家中吃饺子。这在国内原本算不得什么事儿,在异国他乡却是难得的。若不是中秋将至,大家疲于奔忙真是很难聚到一起。
归来时天色已晚,在经过一座桥的时候,兆君突然用日语问我:“妈妈,在这里有自杀的人吗?”
初听这话我全当是小孩子没边际的好奇,随口告诉他:“没有的……”
“为什么没有,妈妈?这桥很高噢,跳到水里就会淹死的,难道这水不深吗?”
“水深噢,这水可是从东京湾过来的,不会太浅的。不过,这里人来人往,真的想自杀的人不会选这样的地方。”
“为什么?”
“因为想自杀的人,就是不想再活着的,在这里即使是自杀的人跳下去了,也会被人看到然后救起来啊!”
“可是,妈妈,要是很晚的时候悄悄来不就没有人看到了?”
小东西执著地这样问着,我感到诧异的同时,也不希望这么小的孩子脑袋里就去探索死亡的事情,于是打断了他的话:“宝贝,咱们不说这个灰暗的话题,知道吗?死亡是灰暗的路,好好地快乐地活着才是明亮阳光的路。这世界上最懦弱的人才会选择死亡。如果是一个强者,他会努力渡过难关,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而不是逃避地选择死亡。”
“是吗?妈妈?兆麒总是会在灰暗和光明的路之间犹豫……”
小东西说出这样的话,让我心惊肉跳,惊讶于一个七岁孩子如何会想到死亡,又如何会说出这样的话。就我自己的成长经历而言,“自杀”“死亡”在我孩提时代里是不曾闪过的字眼,更不用说念头。难道时代不同也要在此体现?
于是我小心地问兆君:“宝贝,为什么呢?”
“因为死了以后可以去天堂,在天堂里就不用天天弹钢琴、做题、上学了,我不喜欢学习……”
“噢,这样啊。可是,宝贝,天堂是活着的人想象出来的,它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因为亲人死了后,活着的人总是希望着他们并没有真的死掉,只是去了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但事实上,并没有活着的人真正去过天堂,见过天堂里的样子,懂吗?”
“可是,不是说天堂是很美好的地方吗?”
“在那里谁照顾你生活呢?”
“天堂里是不需要吃饭的,我玩就行了……”
“噢,兆君是这样想的?那宝贝,你是否想到了,要是自己真的去了天堂,你就再见不到妈妈,妈妈怎么办呢?”
“妈妈怎么办,当然是妈妈自己的意识决定的啊……”
这小东西的话,突然让我想到日本的教育,在教育孩子独立自主的同时,孩子们便将大人与自己完全地区分开来了,这从兆君的话中我便深深地体会得到,而且还有后背发凉的感觉,觉得这小东西变得没人情味儿了。
“那兆君想没想过,如果你不在了,把妈妈留在这个世界上,妈妈会不会伤心、会不会难过、可怜不可怜?妈妈那么不容易地怀上你,又那么费力地把你生下来,从那么小小的小婴儿开始天天抱着你,喂你奶喝,到一点点地教会你走路、说话,一直到现在你快七岁。从你在妈妈的肚子里算起,至今就是近八年时间,如果你不在了,你想想妈妈会如何?”
老实说,说这些的时候,我的心里当真是有几丝难过,我想我的表情也写着这个。小东西看着我的脸半天说:“妈妈,你会伤心死吗?会一直哭吗?”
我诚实回答:“我会的,因为妈妈爱你啊,你就像是妈妈的生命一样……懂吗?”
“那要是我一定要自杀呢?”
“如果你一定要这样做,妈妈就不当你是自己的孩子啊。明明知道妈妈爱你,却不管妈妈会不会伤心的孩子,妈妈为什么一定非要你呢?人与人之间的爱是相互的,母子之间也是如此,懂吗,宝贝?”
“妈妈,你眼睛好像有点红了……”
“我伤心你说这样的话啊……”
“噢,妈妈,你别伤心,我是跟你开玩笑的。我决定为了妈妈选择明亮阳光的路……好好地快乐地活着……以后学习也不生气……”(以上对话均使用日文,那时候兆君的中文水平根本无法表达出这些。)
就这样我们母子结束了关于自杀与死亡以及天堂的对话,但在我心里却很难完全地将此当成笑话听过去。在听兆君说话时,我一直在飞速地思考着。
一是,兆君这样说仅是为了向我表示:他不愿意学习,愿意玩。如果这样,小东西以这种方式来表达的话,便有了威胁人的味道。
于是我回答了“如果你一定要这样做,妈妈就不当你是自己的孩子啊”的话,意在告诉兆君,这个不足以让妈妈改变主意放任你,不让你学习。
但一个七岁的孩子是否真有这种迂回言传的智商呢?这实在是我不得而知的。
二是,这小东西误以为天堂是存在的,就像书中说的一样美好,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于是我真实无情地打破他的梦,告诉他天堂并不存在,那是人们的想象。我是决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发生那种把自己想象成超人,然后从阳台跳下去的事情的。
而第三点,则是让我心惊的。众所周知日本自杀率居高不下,可谓具有传统性,没想到这种自杀的想法,竟会在我天真的小儿的心上也留下痕迹。这本不该是一个七岁孩子思考的事情……
那一阵子兆君的变化之大,让我有措手不及之感,瞬间会迷茫于这小东西的脑袋里到底都装了些什么东西……
真的感叹,时代不同了,人父人母再难以自己当年的思考方式来衡量现在的孩子们。看来,与兆君的闲聊与沟通在未来的日子里,实在是一件不可轻视的事情……
2.爸爸和妈妈的不同
无论是兆君兴起闲聊,还是真的是觉得有了压力让他有了这种想法,我都不得不将这件事儿放在心上。事后跟他严格的老爸坐在一起聊过这件事情,希望他能尽量地对孩子耐心点,别太急躁总吼孩子,可以让儿子快乐地学习。
对待这个问题,丈夫的看法是,让他完全快乐地学习,就现在兆君的个性来说是不可能的。这孩子好动又顽皮,如果完全由着他的性情,让他感到最好,那就只能放弃学习,最好天天什么都不做!当然他也表示,会尽可能耐心。
对于丈夫说的这个道理我是认同的。小孩子的天性都是喜欢玩的,而不是坐在那里做数学题。但至少可以更耐心点,想想有没有办法把他抵触学习的情绪降到最低。小树不修剪又如何成材?可是错了就要痛批,甚至动手,也太过严厉,毕竟孩子还小。
我一直知道自己与丈夫的教育观念不甚相同。他始终认为严格是教育之本,父亲就该有一个父亲的样子。而我则认为,太过严格,极易让孩子生出抵触情绪,进而产生压力。能跟孩子成为朋友的父母才可直抵孩子的内心,才更有益于教育孩子,严格也该张弛有度!
但有一点让我对丈夫心悦诚服,他在孩子的学习上花费的精力,是超过一般父亲的。因书店卖的字帖,格子太小字也太小,并不适合初练字的幼儿,于是他在电脑里做好了格子,按着儿子的教科书,一个字一个字地用红笔写好,让孩子来每天描一页,从不间断。而每日小儿必做的一张数学题,除了偶尔是我出题外,一般均由丈夫来为他出题。这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如今小儿快十岁了,这个习惯依旧在延续着。
在丈夫的教育理念中,我可以看到自己父亲的影子,准确说,就是许多老派知识分子的那一种严厉型的传统教育方式。
而我,却又深知,任是我如何去劝说,终还是无法改变一个年长了我十几岁、知识比我渊博的男人的思想。虽不喜欢他对儿子的“武力”教育,但儿子并不是我一个人的,我能做的,也就是事后劝说而已。
兆君很有些像我小时候,教什么东西只要听了一点,就觉得自己是懂了,然后就不肯再安下心来认真地学。因此,我小的时候常被父母说不虚心。而今兆君要面对的,却是比我的父母还要严厉的父亲。
当然丈夫同样不认可我的教育理念。虽我们不曾因小儿有过正面冲突,一直彼此协商互补着在教育孩子,但我却很清晰地可以感受到这些。总结起来,他认为我不正确的地方我想有两点。一是我的态度。在他眼中,我太过迁就宠爱孩子。但我有自己的理由:毕竟我是母亲,如果父亲如此严厉,母亲也不能成为孩子的朋友,那兆君的小世界里,怕是真的再难有什么快乐了!二是金钱上的。对于给兆君零用钱一事丈夫并无异议,但整个教育兆君理财的过程,他并不清晰。可以说,学习上更多的是父亲在教育,生活上更多的是我这个母亲在教育。
在生活中,倘若遇上了兆君谈钱的事情,爸爸的话是:“你才多大啊,怎么满嘴钱钱的!”激烈的时候,甚至会让我们母子的闲聊不得不中止。
这些小事儿发生后,我回想自己的童年。不得不承认,五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出生的那三代人,是没接受过理财训练的。一是那时候人的生活水平尚无法做到让孩子拥有太多的零用钱;二是那个时代的生意人,还是被叫做个体户,而不是当下的董事长、公司总经理、社长。个体户在那会儿,绝不是褒义词,它的接续词很可能就是暴发户。于是这些人,即使是有钱,也一度在当年的知识分子中遭过鄙视。比如我出生在七十年代,不可否认在年轻时,也是这种思想。并不真正地懂金钱是不该遭到世人鄙视的,该鄙视的只是挥霍金钱无度、四处炫富的人而已。而丈夫出生在五十年代,童年历经中国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也经历过“文革”的十年动乱,他更多的思想,与我有十年多的差距,那么在对孩子理财能力的教育问题上,有分歧也是在所难免的。
在丈夫的心中,小孩儿的主业就是学习,有不听话的事情必须要管教,在说教几次不见效时,就该动用“武力”让孩子明白,犯错是绝对不允许的事情。而在理财的问题上,主张孩子不能乱花钱,要懂节俭。但他却不主张让孩子过多地接触金钱、了解金钱,更不愿意接受孩子对金钱有欲望与憧憬。
于是我一直像一副润滑剂,周旋于他们父子之间——让幼小的儿子能更多地理解父亲,让严厉的父亲能更多地明白、了解儿子。我希望着有一天兆君能同我一样明白,父亲对他严厉的出发点,是因为爱!是希望他成才!
3.妈妈是生活中的“润滑剂”
记得兆君六岁时的一个晚上,我刚下班回来,就听到爸爸教训兆君的声音,我在玄关里一边换鞋子一边想,这小东西怕是又挨打了。
果然,走进房间一眼望去,就知道兆君是挨过了巴掌。每每此刻我都很冲动想出言阻止。但在兆君面前这样做了,无疑孩子挨过的巴掌就是白挨了,于是只能忍耐着。
兆君错的原因是:教他时,张嘴就说“我会了”;弹琴的时候,上来就是错的;不坐在钢琴前,不会想到去卫生间、口渴了等等事情,坐下后这些事情就会一件接着一件地被想起来,这练琴的情形可想而知……
平日里我在的时候,老公发脾气,总会有所顾忌;而我不在的时候,兆君难免会被训斥,甚而便是挨打了。
对打孩子这种行为,我也有自己困惑的地方。兆君委实是顽皮的孩子,如果只凭着说教,确实很难让他收敛玩闹之心专心地做一件正经事儿,所以这偶尔的“武力”的确是必要的。
但心疼兆君却也是真的,翌日早餐时,我问兆君:“宝贝,昨天爸爸打你的时候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告诉妈妈!”
此时三个人围坐在餐桌旁,显然小东西是有所顾忌的,眼睛看了看爸爸,不肯回答我。
“小声告诉妈妈,没关系……”我很想知道小东西是如何想的。
就在这时候,爸爸起身去冲咖啡了,我知道他是故意把机会留给我。我把头凑向兆君示意他说给我听。
“我想等我长大了就把爸爸打我的还给爸爸!”兆君很诚实地说出了当时的想法。
我相信老公可以听得到,望向他,他没什么表情,似乎没当一回事儿。但这正是我担心的事情。
“宝贝,爸爸打你的时候,你为什么不想:下次我不错,看你还打谁!”
许是我说这话时带了孩子气,兆君开心地重复着:“下次我不错,看你还打谁!”旋即咯咯地笑得很开心。
看着兆君灿烂的笑脸,我盘算着要如何让他明白,他的那个老爹也是为他好,只是这脾气太臭。
“宝贝,妈妈小时候也被姥姥打过呢!”
“妈妈吗?”
“是啊。妈妈不记得做错了什么事了,只记得姥姥对妈妈说,只要妈妈说‘对不起,下次不犯了’就不打了。可是妈妈不肯说,结果姥姥特别生气,狠狠地打妈妈噢。后来,妈妈哭得累了就睡着了。可是,等妈妈醒来的时候,看见姥姥坐在床边上哭呢!”
“妈妈,姥姥打妈妈,是姥姥厉害啊,为什么姥姥还要哭呢?”
“因为姥姥打妈妈,是因为妈妈犯错了嘛。可是姥姥心里面也心疼妈妈啊,所以就哭了。从那以后噢,妈妈就再没被姥姥打过,那是最后一次。兆君见到过姥姥的,对吧?你说姥姥对妈妈好不好?”
“对妈妈好!为什么,妈妈为什么以后就没被打过?”
“因为妈妈以后就不犯错了,不犯错姥姥当然不会打妈妈噢。兆君也是的嘛,以后做好自己的事情,爸爸也舍不得打你,是不是?他打了你,他也心疼的,他就是希望你更好噢!知不知道?”
“我知道!那以后兆君好好的,爸爸才不会打我呢。”
听到小东西这样说,真希望他是明白了这些道理。但,他毕竟还太小,我的希望似乎太过奢侈了些。
像这样的事情,经常会发生在我们的三口之家中,于是我注定了要充当润滑剂的角色。
母亲感言
宝贝,妈妈很想对你说,不要怪爸爸的严厉,因为他是真的爱你,才会对你如此。有一天你长大了,一定会明白,爸爸为你付出的心血绝不比妈妈的少。
爸爸是老派的思想,因为你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也曾经摩擦不断。妈妈总是心疼你,觉得爸爸太严厉。但是,妈妈同时也明白,爸爸他是那么希望你能成才。
其实爸爸也不像兆君想像得那么不近人情,在教你理财、培养你的理财能力上,爸爸是完全持着支持态度的。这对他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因为爸爸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对钱的观念完全与妈妈的不同呢,那他能同意以妈妈的方式来教育你,就证明他是信任妈妈的,也希望你这个宝贝儿子,能具有适应现代社会的理财能力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