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打造快乐琴童
众所周知,钢琴是一门高雅艺术,许多父母为了尽早培养自己的孩子学琴,从小就能够学会弹钢琴,父母们在煞费苦心寻师、拜师的同时,还重新设定了以不耽误孩子练琴为主的家庭双休、假日活动安排表等。由此可见,父母对学琴的关注和对孩子学琴的殷殷期望。
可是,怎么就在一次次练琴、练琴……的催促声中,我们隐约听到了孩子的哭闹声,家长的叹息声……学琴之路似乎已蒙上了灰色的浓雾。究竟怎样才能学好钢琴呢?究竟怎样才能打造一个快乐琴童?
个案回放:
“不能看电视!马上要参加考试了,钢琴还练习得不够熟练呢!……就知道看电视,一点也不着急,这孩子,太没有上进心了……”“好不容易放假了,可你一天都不给我玩,除了练琴就是做作业,妈妈,你真烦!……”“我烦你?!我也不想啊,如果你能通过考试,我才不想管你呢。你的脑袋就想着看电视、玩,什么时候可以知道先练琴再玩啊,咳……”每每为了钢琴练习,东东家都要发生一场战争。究竟是妈妈的管教太严?还是东东学琴不够努力?为学琴,亲子之间该如何沟通呢?
丛老师解说:
话说学琴,我有很深的体会。在刚毕业的那会儿,因工作需要,曾经有过几年的时间,一直给2岁半到6岁的孩子做钢琴陪练教师。也正是那段时间和孩子朝夕练琴,才感受到艺术学习中,每个孩子之间存在着艺术天赋的天性差异——乐曲的感受力、表现力、记忆力,在同等的练琴时间内,音乐感受力偏高的孩子,还琴时得到主教老师赞许颇多;而音乐感受力一般或是偏低的孩子,还琴时却连乐曲的基本要求都无法呈现。
在我的学生中,不乏成绩斐然、屡屡得奖的钢琴高手,至今仍然琴不离手地热爱着。然而大多数孩子虽然在父母的坚持下、若干年的苦练下,最终还是放弃了钢琴。在那些孩子的感受中学琴、练琴已约等于枯燥和责骂……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健康的保障下,拥有更多的智慧和才艺。琴棋书画,不仅是人生富足的资本,更是快乐人生的源泉。这样的初衷固然无可非议,然而在现实学习中,我们渐渐地背离了初衷,背离了孩子的天性。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喜好、专长也各有所长。因材施教一直是我所推崇的教育方式,在不断了解孩子的过程中,发现孩子的天赋、优势,给孩子创造一个恰当的、适合个体发展的教育环境,让孩子的特殊潜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这才是我们为人父母的责任和义务。而非让孩子来补偿自己儿时错失的心愿;而非强求孩子做自己没有兴趣的事情。
亲爱的父母们,在与孩子相伴的道路上,我们始终要做一个引导者、观察者、记录者和提供建议者,从孩子的角度思考,合情合理地面对纷繁的兴趣活动,有条不紊且循序渐进地让孩子们参与、选择,在自由、平等、尊重的氛围里,我们方可与孩子一起收获丰盛的硕果。
丛老师支招:
(1)年龄。学琴年龄一般不应低于2.5岁,太小的孩子除了无法理解授课内容外,因孩子的手指小肌肉发育不成熟,协调性不够好,对于初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会有较大阻碍。
(2)进度。制订一个适合孩子自身状况的学习进度,过快的进度或是过量的练习都很容易吓退孩子。
(3)态度。在和孩子一起去学习弹钢琴之前,把你的初衷记录下来,时时提醒自己的意识和态度,以积极正面的方式引导孩子。我的初衷是:希望孩子多些音乐素养而非专业的音乐大师。若是过程中发现了孩子音乐天赋,也是我们乐于期待的美好过程。
(4)尊重。虽然孩子很小,但是学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起沟通、一起拜师、一起起步,让孩子从小懂得尊重的意义。
(5)恒心。父母要做好充分的时间安排,因为开始上路就要努力坚持下去,不要因为任何原因而轻易放弃。这也是学习好习惯的开始。
(6)择师。由一位钢琴主教教师持续授课,可稳定师生情感,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若中途换师则要事先和孩子沟通说明,以消除孩子的陌生感,主动接受。
(7)时间。每天练琴的时间根据孩子弹奏的流畅程度而定,无需用固定的时间强行约束。以免造成拖延时间,情绪抵触等现象。
(8)陪练。以孩子自主学习为先,不包办认谱、唱谱等学习环节,做孩子学琴上的观察者、引导者,及时与授课老师沟通学习情况。
(9)鼓励。积极的鼓励远比批评有效百倍!在每天的练琴中真诚地发现孩子的进步,并给予肯定和欣赏。
(10)展示。给孩子提供更多展示自己才艺的机会,有客人来访的时候,有外出表演的时候,孩子内在的认同和自信,是主动学习的原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