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孩子害羞的心理
众所周知,在植物界有一种会害羞的草叫含羞草,只要用手轻轻碰一下,它的枝叶就会马上合拢,随后又会慢慢还原。这种神奇植物为什么会“害羞”呢?原来,含羞草叶柄下有一个叫“叶枕”的鼓包,里面含有充足水分,当你用手触摸它的叶子时,叶枕中的水马上流向两边,叶枕瘪了,叶子就垂了下来。
而在人类社会,也有人会因为做错了事而感到害羞,难道人类也有害羞“叶枕”吗?美国科学家对此做了一个古老又不过时的肥皂泡实验。
在鲍登学院实验室,孩子们正在玩一款古老又不过时的肥皂泡游戏,这是心理学家萨姆•普特纳姆设计的实验,这个游戏能把喜欢探索创新的孩子和那些腼腆的孩子区分开。
虽然实验道具很普通,只是从廉价物品商店买来的肥皂泡沫和万圣节才用的恐怖面具,但是实验本身却很有意义。在实验室里,当工作人员戴上骷髅面具时,孩子们的确表现各异。有的孩子高兴地大叫,欢天喜地地冲向肥皂泡沫;而有的孩子则悄悄地躲在门后,看着别人又疯又闹;还有的孩子被吓得大哭起来。
这一切表现都被心理学家普特纳姆一一记录下来。他研究的意图就是,找出我们中间为什么有的人喜欢新鲜事物,而有的人却喜欢墨守成规;为什么有的人勇于创新,而有的人追求安逸。
许多科学家认为,害羞之谜也许就存在于这些难以捉摸的性格差异中。害羞的人通常具有目光游离、总爱耸肩和远离人群的姿态,这是一种看上去很痛苦、很糟糕的状态。
依据心理学者的论点认为“害羞”是一种人格特质。此种特质有些人是与生俱有,有些人是受到后天影响所致。其实害羞对孩子而言,在成长过程中还是可以改变的。害羞是当小孩子碰到陌生人和不熟悉环境时,不安和尴尬等自然的反应。孩子会担心不知道怎么说话、如何行动,因而退缩、封闭自己。害羞孩子的退缩与不够主动,使同伴误以为他们不友善,不易与人相处,导致社交能力不佳,人际关系也不好。较严重的甚至被同伴排斥,无法融入团体生活中。如果家有“过度害羞”或“过于内向”的孩子,家长可考虑从各方面协助孩子走出生活的阴影。
父母若要帮助孩子克服害羞,在教育孩子时首先要注重自身的改变。因为言教不如身教,父母就是孩子潜移默化的关键人物,小孩子等于是父母的翻版。但要如何做呢?不妨采用以下几点原则:
1.了解个性,支持接纳
家长必须了解孩子的个性,并承认害羞是自然的事实,不必大惊小怪也不必操之过急。在孩子需要家长支持或协助的时候,给予额外的注意和体谅。
2.鼓励突破,培养自主
鼓励而非逼迫改变,接纳孩子的个性并不表示过度保护与姑息。孩子在试图突破时,会有些许的尴尬,此时需要父母更多地鼓励才会再向前走一步。只要孩子的行为稍有改变,不论表现如何,都要鼓励赞美他的独立自主与勇气。
3.改变靠练习
父母在家应与孩子多加练习人际沟通的技巧,事先的演练在轻松气氛下进行,指导孩子应对进退、待人处世的原则,使孩子自觉有备而来,减少临场慌乱。例如孩子在学校碰上上讲台发言的课程时,父母应当协助练习使之熟练,增强自我成就感。如果遇到挫折也知道如何去面对。
4.建立自信心
孩子的自信心通常是建立于愉快的经验上。为人父母应协助孩子找出自己的专长与特点,针对专长部分,给孩子表现的机会。例如孩子对画画有兴趣,给他绘画的工具,介绍他参加绘画美劳的才艺班。
在此过程中要注意的是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父母尽量避免过度干涉或强迫孩子做不喜欢做的事,以免造成孩子的反感。
5.友谊性支持
过度害羞的孩子在交友上较易遭到阻碍,友伴关系发展欠佳,父母应及时培养孩子的适应力与包容力,由“一对一”的友谊关系发展到良好的社交能力。在处理孩子过度害羞的问题时,不可操之过急,以免负向强化孩子害羞的倾向,适度的引导有利于孩子走出害羞的阴影,而融入团体生活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