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们的孩子必须经历磨难

我们的孩子必须经历磨难

时间:2023-0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和每个“望子成龙”的家庭一样,李江的父母同样对李江寄予厚望,但这个知识分子家庭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培养他独立自主的意识。他所听取的每一次讲课都是历尽磨难换来的。牛顿是世界科学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这个可怜的孩子,不满3岁,母亲又再婚,牛顿是由祖母抚养的。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爱迪生冲过去抢出了那孩子。到了夏季,他们才进山寻找自己的孩子。有的孩子因饥饿、寒冷而死

我们的孩子必须经历磨难

《让自己的孩子往前走》有这样一个例子,在一次军训过程中,小学生都洒着汗在训练,到了晚上,他们都在宿舍睡觉,老师拿着手电筒巡夜,这位老师发现在一位学生的床铺底下有一个东西在动,他走过去,拖出来一看,是一位老年人。老师就问他为何睡在这里,这位老爷爷说:“我的孙子晚上睡觉不安分,左滚右滚,这床又窄,我怕他会掉下来,所以我睡在地上,给他作个肉垫子,这样从床上摔下来就不会疼着他了。”

与之相反,某报上曾刊载了这样一则新闻:南京大学生物系二年级学生李江在入学时就和他的父亲签订了“父子协定”,即他在大学期间的全部费用均向父母借贷,日后如数归还。上学至今,学费加上生活费,李江的账单上已记录了12万元。对此数字,李江自信地说,工作几年后一定能还清。

和每个“望子成龙”的家庭一样,李江的父母同样对李江寄予厚望,但这个知识分子家庭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培养他独立自主的意识。

在美国,曾经有人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各国文学家为标准进行了一次专门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约有半数以上的人都有一个惊人的相似点:他们都经历过坎坷不幸的童年,也就是说,他们是在苦水中长大。苦难赐予他们独立性、竞争意识和吃苦精神,苦难铸就了他们的成功。

人生在世,非经千锤百炼,难成大器。可如今父母,总想把独生子女,置于羽翼之下,百般呵护宠溺,迟迟不肯放尺。岂不知这正是导致当代青少年难以适应障碍的根源之一。如果我们看看那些伟大的历史名人的童年经历,或许能有所启迪。

法拉第是19世纪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是他使电磁学成为体系,是他使银、镍、汞等金属变成蒸汽,而又使氯、氨、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气体变成液态。他一生的发明不胜枚举,是与牛顿齐名的伟大科学家。晚年法拉第受到了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嘉奖,搬进了国家做出巨大贡献者的“荣誉之家”。

然而你是否知道,法拉第却是一位从小未接受过正规学校教育的人,穷困一直将其排斥在校门之外。他所听取的每一次讲课都是历尽磨难换来的。

法拉第生于产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父亲是个铁匠,后因健康状况恶化,已无法承担这一体力劳动,再加上物价上涨,法拉第一家逃难到伦敦去谋生时,只能住在马车店的二层,连面包都吃不饱。12岁的法拉第只好到一家书店去当装订工,挣钱糊口。16岁了,还无缘进学校的大门。当时他听说在一位学者的家中经常举行自然科学讲演会,他想去听。可每次入场券要一个先令,相当于买20公升小麦的钱,他哪里拿得出。但他还是到处借钱坚持去听课,并且把听课的笔记,加上插图,装订成自用的教科书。不料,就是这本“听课笔记”成了他进入学堂的敲门砖。一位叫丹斯的学者被其精神所感动,为他弄到了可以连续听皇家研究所戴维教授的讲堂门票。由此,决定了法拉第的人生之路。

用法拉第自己的话说:“我不知自己的童年是怎样熬过来的。但如果没有那样的磨炼,我也不会懂得这每一次听讲的价值,也不会为争取做一名学者的雇员而吃尽多年的辛苦与屈辱。”

的确,法拉第在20岁之前就给当时皇家研究所所长班克斯勋爵写信求职,当然得不到回音;后来他又给戴维教授写信,并把听课笔记一同寄去。戴维尽管回了信,但却无法安排这位没有学历者的工作。直到戴维的眼睛受了伤,无法读书写作,他的助手又辞了职,他才用每周25个先令,雇用法拉第为他的助手。当时法拉第23岁,这时他从“小伙计”、“装订工”迈向学术界的第一步,开始走向辉煌。

牛顿是世界科学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生在英国离伦敦200多公里的一个小村的农民家里。在他出生前的几个月父亲就去世了。这个可怜的孩子,不满3岁,母亲又再婚,牛顿是由祖母抚养的。所以,牛顿几乎不知母爱与父爱。他从小认生,总是独自玩耍。上小学时经常受人欺侮。这种环境正好锻炼了他坚韧自强的性格。他叔叔常给他讲,一定要有顽强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牛顿牢牢地记在心里。有一次,牛顿制作的小水车被班上一名调皮生弄坏了,牛顿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使同学们大吃一惊,从此同学们对牛顿另眼相看了。牛顿也由此萌发了不服输的思想。学习成绩渐渐地好起来。小学毕业时,他的成绩在全班名列前茅。

牛顿13岁那年,好不容易进入了离家15公里的格兰赛姆皇家学校,寄住在叔叔的一位朋友家里。然而,尽管是这种寄人篱下的生活也没维持多久。由于他的家境每况愈下,牛顿很快从名牌学校辍学。15岁的牛顿只好回家种田,成了一名地道的农夫。艰苦的劳动,使牛顿认识了生活,弄懂了许多道理。人们经常看到他在田野里呆呆地站着,若有所思,或埋头在小本上急速地写什么。当时人们都可怜他,正是这段田园生活,使他的性格充满韧性,充实了他后来奋发的动力。当他复学时他已经是18岁了。后来他成了世界著名的科学家,还常常回忆说,他儿时的这段经历与磨难,是激励他不懈攀登的动力源泉。

爱迪生是众所周知的大发明家,他发明了白炽电灯,给地球带来了光明。他一生的发明数千种,其中有1098项获得发明专利。然而,你可知道这样一位发明家却没有很好的念过小学。

这倒不是因为他家贫,是因为他总给老师找麻烦,总是问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常把老师问得张口结舌,下不来台。老师感到头痛,称他为“低能儿”。小学念了不到三个月就被勒令退学。从此他只好跟着妈妈在家自学。他的启蒙教科书就是帕克写的《自然、实验、哲学》通俗读物。12岁开始,他就在休伦港底特律的铁路沿线当报童,用卖报挣来的钱买实验器材和药品。

15岁那年,一次偶然的机遇才使他得到了学习机会。一天他正在克列门斯山车站等待换车,站长麦肯齐三岁的儿子在铁道上玩耍,突然一列火车呼啸着冲过来,眼看那小儿要丧身轮下。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爱迪生冲过去抢出了那孩子。麦肯齐为了报答他的救子之恩,决定向他传授电信技术。这可能就是他走上发明之路的起点。因为经过多年的磨难,已使他比别人更加懂得学习机会的可贵。

无数的事例都已证明,孩子受点磨难,并非坏事。

北美的万帕诺亚格人,为让孩子能适应那里恶劣的自然环境,每到冬天,就让十四五岁的男孩们接受一次“出家”的磨难。他们为孩子准备好斧头、砍刀等工具及物品,再用一块黑布将孩子的眼睛蒙住,将其带到从未去过的深山密林之中,让孩子独自一人留在那里。到了夏季,他们才进山寻找自己的孩子。有的孩子因饥饿、寒冷而死去,有的已被野兽吃掉,其情景让人痛惜。可他们认为,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孩子只能成为社会的累赘,而那些活着的孩子,则当成英雄迎接回家。

俗话说“千金难买少年穷”,其意思是艰苦困难的生活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弥足珍贵,是成就大事业的良好基础。因此,贫穷的孩子大可不必自惭形秽,贫困的父母应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而对于家庭生活条件优越的父母来说,让孩子经受一些“磨难修炼”,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许多伟人、仁人志士都十分重视对子女的“磨难修炼”:毛泽东让当年留学归来的儿子毛岸英去当农民、去朝鲜打仗;“大跃进”期间刘少奇不让孩子回家吃饭,而是让他们吃学校的大锅伙食,尝尝吃不饱的滋味;陈嘉庚倾上亿美元为祖国办学,未给子女留下一分钱;美国洛克菲勒家族,将选定的家族接班人送到普通人家抚养……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自觉地让孩子经受磨难,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境界。遗憾的是,我们一些家长对独生子女宠爱有加,百般呵护,生怕其吃苦,却不知如此下去,待孩子长大后进入社会再来补上这一课,其付出的代价将更大!

我们的孩子必须磨难。现代的家长必须让孩子在艰苦环境中学会独立生存,经受人生磨难,这对磨炼其人格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大有好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