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物质富有,精神贫穷
新的学期开始了,北京某家庭却陷入混乱之中。双双下岗的一对夫妇无力支付读高中的独生子每月高达千元以上的消费支出,关闭门窗后打开煤气开关,幸被邻居发现获救。此时,已经过惯了“泡吧、蹦迪、开Party”生活的儿子难耐“囊中羞涩”的日子,铤而走险盗窃邻居钱财,被公安机关拘留。事情的发生令人震惊,而更令人震惊的是事发后两代人发出的感慨——
父亲说:“我没本事,供不起孩子,没脸活着……”
儿子说:“为什么别人有钱花,我没钱花?!……”
随着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眼下孩子们的衣、食、住、行与长辈相比已有了天壤之别。至于轿车接送、配电脑、挂手机等“待遇”,已经不再遭人非议了。生活条件的改善本是好事,但是,随之滋生的“再穷不能穷孩子”的观念却害人不浅。家长的溺爱使得孩子从小养成坐享其成、奢侈攀比的不良习惯,使很多并不富裕的家庭深陷窘境。上面的事例虽属个别,却也是社会不良风气的真实反映。
我国自古便有“家贫出孝子,逆境成人杰”的说法,家境贫寒而志向远大,依靠奋斗成才的例子不胜枚举。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城乡生活差距不断增大的今天,上至政府,下到社会各界都致力于开展教育扶贫,努力让所有孩子享受到尽可能好的受教育条件。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已见成效。然而这一切都不能取代家庭教育,逆境中的言传身教和在贫困环境下自强自立精神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
从古至今,绝大多数富裕的家庭对财富的处理,一般都是留给子孙,甚至我们经常从中国的家庭中传出这样教育孩子的声音:“爸爸妈妈辛辛苦苦的工作为了谁,不就是为了你吗孩子?!我们挣的钱临死一分都拿不走,都得花在你身上,你现在还不好好学习!不听父母的话,你怎么就不理解父母为你操的心呢?”父母说出这样的话,同样要为这种教子方法付出代价,因为,有些孩子在真正理解了父母的良苦用心时,他的双脚已经踏在了监狱的地板上,人身已经失去了自由……
美国卡耐基基金会就曾做过这样一项调查,在继承10万美元以上财产的子女中,有20%~30%的人放弃了工作,整天沉溺于吃喝玩乐中,直到倾家荡产;有的则一生孤独,出现精神问题,或是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曾是富翁的罗斯•柴德在临终前,他把所有的财产都留给了儿子拉斐尔,但儿子在继承财富的第二年,就被人发现死于纽约一处人行道上,死因是吸食毒品过度,年仅23岁。
受传统家庭教育思想的影响,有不可计数的中小学生处在无欲无求,胸无大志的煎熬中,这些孩子生活条件富足,求胜、竞争、创新、忍耐苦难的意识脆弱。“要什么就有什么,非但不是孩子的幸福,恰恰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罪恶!”要什么就有什么的安乐生活可以让孩子获得感官上的舒适,却不会让孩子在能力、才华、品德等生命力方面有任何收获。
有一位心理教育专家曾和一名初二的男孩交流,他们之间的谈话很融洽,男孩也很赞成专家的观点,一个多小时后,专家看沟通的火候正好,就让坐在旁边的孩子的父母暂时离开,他希望和孩子单独交谈。两位家长显得非常兴奋和激动,和专家握手道别后,坐在沙发上的孩子也显得很高兴。下面是他们之间进行的一段对话。
孩子问专家:“你知道我的爸爸妈妈为什么那样高兴吗?”
“虽然你的成绩不理想,可你是个很优秀的孩子!”
“不是,是因为我在这里坐了一个多小时听你说话,你说的太有道理了,我喜欢听。”孩子抬头看了看墙上的表。“爸爸妈妈为我找过许多老师,我听他们说话最多不超过半小时,最短的不足十分钟,哪有和我单独谈的机会,我给足了你面子是吗?”
“我感觉到了,谢谢你,这是为什么呢?”
“你开始就说了,你不是什么老师,仅仅是我的一个哥们儿,我听了非常激动。你的确像一个哥们儿,我愿意和你交朋友,不像有些老师一开口就讲一堆大道理,我一听就反胃。”
“呵呵!我遇到你这个知音了!臭小子,你蛮挑剔的!”
“你愿意听我说心里话吗?”
“当然,实话实说,咱俩现在谈话没有谁对谁错!”
“我感觉学习太辛苦了,太累人了,我没有一点兴趣。你刚才说的话很实在,若对于我的一些同学,他们一定会感动得流泪,我们这些学生太不被老师和家长理解了,虽然听了你的话我也很激动,可我还是狠不下心来去吃那份苦。我从小学升入初中后,爸爸为我买了一套房子,钱花的不多,才50多万。爸爸还答应,如果我能升入市重点高中,他就可以为我买一辆不低于20万的汽车,我们家很有钱,那将来都是我的,你能看得出来!……”
这便是一个极为典型的案例,而不够典型的普通案例却更是举不胜举,埋藏在孩子内心世界里的物欲满足感,无情扼杀了童心的求知欲望,他们游手好闲、无所事事、遇困难就低头、遇挫折就灰心、他们性格单纯脆弱、对待理想和志向显得无欲无求。难道这样的孩子在我们身边还少吗?财力富足的家庭给予了孩子不适宜的教育语言和教育环境,更令人悲哀的是,一些生活不富裕的家长也时常口无遮拦:“孩子,他们穿名牌,我们也穿,爸爸能买得起!”本来一两元孩子就能办成的事,很多爸爸一挥手就来个出奇的大方:“给你十元够吗?”。很多忧心忡忡的家长,都殷切希望能给予孩子足够的警醒,希望孩子能够浪子回头,而恰恰相反的是,需要警醒的不是我们的孩子,而是我们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无知。
的确,人生于天地间,自立自强才是人生最重要的追求。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滴自己的血,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老子,不算是好汉。”孩子的人生最可依赖的是什么?是知识、是智慧、是汗水,父母不可能让孩子依靠一生一世,因此,这个世界上最可靠的不是别人,而是孩子自己。清代名臣林则徐在对待儿孙的问题上就非常开明,他曾说:“子孙若我,要钱干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为子女留下财富,不如留下更多的知识,后代不一定能保留住财富,但须用知识去创造财富。由此可见,财富是宝贵的,但比财富更宝贵的是知识。不要让孩子认为父母的钱就是自己的财富!只有自立的人,才会有拯救自己的方法。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一个财主。家里有良田千亩,粮食堆山。财主临死的时候,就把这些家产传给了儿子。这位少爷从小就好吃懒做,游手好闲,经常领着管家到处吃喝。有一次来到一家饭馆,门口挂着的鸟笼里养着一直漂亮的画眉鸟,叫声悦耳动听,这位少爷手指着那只画眉说:“老板,我要吃这只画眉鸟的舌头。”经过讨价还价,少爷用50亩良田换来了一碗“画眉舌头汤”。就这样,这位少爷走到那儿吃到那儿,什么贵就吃什么,从不吃正经粮食,日复一日,他把家里的良田吃光了,家里的粮食也糟蹋没了,最后沦落成了一个叫花子,在一个下着大雪的冬天,他连饿带冻,最后惨死在了冰天雪地里。
故事的寓意再明显不过了,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本是一无所有,只有靠自己的勤奋、努力、不屈和面对一切困难,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
对于父母来说,孩子是你们爱的结晶,生命的延续。天下父母有哪一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在学校里学习优秀,积极主动,心志高远,长大后在社会上成为生活事业的强者。但是,当前很多学生成绩低迷,没有学习兴趣,生活没有目标,学习没有方向,作业拖拖拉拉,缺乏兴致和激情。心急如焚的家长极力想补救孩子的成绩,请家教、找辅导班,其实,孩子缺乏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那些知识,而是心灵上的充实。众多孩子心灵上极度的空虚,他们的精神世界贫穷到了一无所有。
教育对人的影响,实质上是一种环境的影响。我们的家庭教育其实是一种特殊的教育环境,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的富裕,我们的教育理念也要随之改变,所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责任,比一个孩子的学习责任更大。因此,要拯救我们的孩子,首先要拯救我们的家庭教育思想,因为,一个孩子精神上的贫穷,比他物质上的贫穷更可怕;与其给孩子攒一笔财富,不如暂时让孩子物质贫穷,从而给孩子一个创造的头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