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东西要还:做个拾金不昧的好孩子
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就教他们唱:“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叔叔拿着钱对我把头点,我高兴地说了声‘叔叔,再见!’”
这首耳熟能详的儿歌,曾经左右了我们童年时代的价值,但在当今看来,似乎已经变味了。很多孩子面对地上的钱,要么不捡,要么捡了自己用。就算有些孩子知道要将这个钱交给警察叔叔,可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处理,让孩子自己买糖吃似乎成了一贯的做法。
我们总是要让孩子拾金不昧,看到这样的情况又该如何是好呢?
一日,妻子从幼儿园接了放学的晨晨,在步行回家的路上,正值放学高峰期,前面有一群背着书包追追赶赶的哥哥,后面有一群嬉戏打闹的姐姐。
突然,背着书包的哥哥们奔跑起来,一个小本子从其中一位哥哥的书包里掉了出来,等晨晨走到跟前,哥哥已经跑远。
晨晨松开牵着妈妈的手,将小本子捡起来,这是一个非常精致的本子,上面有许多可爱的动物头像。本子上没有名字,没有笔迹,显然是新的。晨晨抬头看着妻子,说:“妈妈,这是刚刚那个哥哥掉的。”
妻子说:“我们捡了东西是要还的,晨晨,你赶紧叫住哥哥,把本子还给他吧!”
晨晨觉得妈妈说得很有道理,便放开喉咙大声喊道,“哥哥,哥哥!”可调皮的哥哥早已跑出老远。
晨晨没有放弃,拿着本子一个劲想冲到前面。可是,他在后面追,哥哥也在前面跑。不一会,晨晨跟哥哥的距离越拉越远了。妻子在后面紧跟着晨晨,气喘吁吁的晨晨累了却不肯停下来休息,嘴上继续叫着:“哥哥!哥哥!”
这时,掉本子的哥哥停了下来,妻子和晨晨都以为他发现东西掉了并听到有人在叫他。便马不停蹄地追上去,没想到就在几步之遥的地方,哥哥却一个拐弯进了一个小区,还好,和我们是住同一个小区。紧跟其后的晨晨看见他进了三号楼的楼梯,估计是哥哥发现似乎有人在跟踪他,回过头来看了看晨晨,晨晨兴冲冲地递上本子,却累得说不上话。
看到自己的本子,哥哥放下书包翻找了一遍,明白了这一切。
哥哥有点害羞地对晨晨说了声:“谢谢!”
还没缓过气的晨晨硬是从牙齿缝里挤出一句:“不客气。”
后来妻子经常跟晨晨开玩笑说,他们那天上演了“跟踪与追击”的电影,两个人笑个没完没了。
后来还有一次,我带着晨晨在路上玩耍,突然,晨晨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指着脚下跟我说:“爸爸,你看谁掉了钱?”
我一看,在他脚边,躺了一张皱巴巴的一块钱。
我左右看了看,空无一人,于是我告诉他:“这肯定是人家不小心掉的,我们先把它捡起来吧!”
晨晨把钱捡了起来后,不肯回家,我很疑惑,他告诉我:“肯定是上次那个掉本子的哥哥掉的钱,我要站在这里等!”
我哑然失笑,原来晨晨还记得那回事。尽管我知道肯定是等不到,但我还是陪着他边等边玩。
过了好久,晨晨要等的哥哥还没有来,我便跟他商量:“晨晨,我们回家吧!”
“不行,这钱还没有还给哥哥呢。”
“也许哥哥没发现,或者真的不是哥哥掉的呢?”
“我还是要等。”晨晨坚决地说。
突然,我想到《一分钱》的歌曲,我便对着晨晨轻轻唱了起来:“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
晨晨也跟着哼了起来。
我突然问晨晨:“我们捡到钱要交给谁啊?”
“交给警察叔叔。”
于是,我便带着晨晨在路上去找警察叔叔,可惜并没见到,这一块钱究竟如何处置真是困扰了我。
“爸爸,你也是警察啊!我可以交给你吗?”晨晨突然好奇地问我。
我考虑了一阵,因为晨晨经常说爸爸是警察那么他就是小警察,所以我跟晨晨说:“晨晨你也是一个小警察,就由你来想办法吧!”
“还给哥哥?”
“那万一不是他掉的呢?而且已经等不到了啊!”
我突然灵机一动,跟他商量:“不如我们放进银行大厅那个捐款箱吧,送给需要帮助的人,你觉得可以吗?”
“没问题!”晨晨的手还做了一个OK的手势。
于是,我带着晨晨把那一块钱塞进捐款箱,从晨晨脸上我读到了一种快乐。这时我心里的石头落了下来,艰巨的任务终于完成了。
当面对孩子在外面捡了东西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一旦引导不慎,很容易养成一些坏习惯。
事实上,孩子捡了东西,家长务必要教孩子学会处理,在学校交给老师,在外面交给警察叔叔,或者引导孩子自己想办法处理。
总之,引导孩子做一个拾金不昧的好孩子,家长责任重大。
你说我说
忠忠爸爸:忠忠有一次从幼儿园带回来一个小玩具,我问他是从哪里来的,他说是在幼儿园的操场捡的,我告诉他,在幼儿园捡了东西要交给老师。后来,老师反映,忠忠在园里捡了东西,都会交给老师。
某周姓警察:有一次,我在街上执勤,一位小学女生捡了5元钱交给我,一时间我真不知道怎么处理,苦于找不到失主,后来还是同事提醒了我,我才将这钱捐给了慈善会。
教育箴言
教育孩子做一个拾金不昧的好孩子,其实并不难,只要在生活中多加引导便可。其实,小孩子看到人家手里的玩具都会去抢,看到地上的无主之物自然也会感兴趣,是教他占为己有,还是引导他找到失主,这其实很重要。正如在路上捡到一块两块的小钱一样,是装到兜里,还是妥善处理,也许在家长看来无关紧要,但在孩子们的眼里,却是一种道德的培养,一种品性的锻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