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孩子做裁判:学会明辨是非
无论是在外面,还是在家里,不少孩子喜欢将垃圾随便乱扔,也爱随地大小便,等等。而这些坏毛病,在他们看来,并没有觉得不对。这个时候,如果家长不加以引导,孩子们的这些坏毛病就会成为一种习惯,甚至是一种性格,要想再纠正恐怕就得大费周折了。
一日,我工作有些不顺心,回家要妻子帮忙拿件衣服,嫌她动作慢,就发了一顿脾气。妻子觉得我有些莫名其妙,倍感委屈。
很快,我们两个就吵了起来,你一句我一句,火药味越来越重,一旁的晨晨惊愕地看着我们,大哭了起来。
晨晨的哭声让我们突然意识到在孩子面前吵架影响非常不好,都稳定了一下情绪,停止了争吵。
我跟晨晨说:“晨晨,请你来做裁判,好吗?”
晨晨一听说当裁判,刚刚还在哭泣的他马上止住了哭声。
妻子跟晨晨说:“晨晨,爸爸心情不好,回家乱发脾气,你说爸爸做得对不对?”
“不对。”晨晨接着跟我说,“爸爸以后不许乱发脾气!”
我一听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虽然还想辩解,但看着可爱的晨晨,我反而变得豁达了。
我摸着他的头,说:“爸爸是真的不对,不应该把外面的情绪带回家,更不该乱发脾气的,但其实爸爸妈妈都有不对,不应该在晨晨面前吵架。”
晨晨听了,严肃地对我们说:“是的,爸爸妈妈都不对,都不乖,只有晨晨才乖。”听了这话,一家人都开心地笑了。
我继续跟晨晨说:“以后请晨晨当爸爸妈妈的裁判,不许爸爸妈妈吵架,不许爸爸妈妈生气,万一我们没做到,就请你以裁判的身份告诉我们,谁哪里做错了,哪里没做好,希望你以后多提醒我们,教育我们,好不好呀?”
“当然好呀!”
从此,一旦妻子或者我有生气的苗头时,晨晨就会用大裁判的语气说“爸爸,你的声音别那么大”、“妈妈,你别那么小气”来提醒我们,而我和妻子,也因为有了晨晨这个裁判,确切地说是“和事佬”,更加注意了,家庭也变得更加和睦。
一个人,最根本就是要有是非观念,要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否则的话,必定会影响一个人的成长,甚至将来走上犯罪道路。所以,要让孩子学会明辨是非非常重要。而事实上,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并非天生就有,而是后天形成的。
作为家长来说,一定要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因为孩子往往会以父母的言行为依据判断来衡量自己的行为,以父母的判断、态度作为是非评价的标准,模仿、套用进行自己的判断衡量,进而形成自己的思想道德观念。所以,家长一定要给孩子树立榜样。作为家长来说,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让孩子耳濡目染,形成一种意识。
一开始,我和妻子在晨晨面前吵架,其实就是一种不好的榜样,如果长此以往,肯定会造成很坏的效果的。所幸的是,我们马上意识到了这种问题,并通过让孩子加入,帮忙明辨是非,不仅有效过滤了坏的影响,而且提升了孩子的认知能力和明辨是非的水平。
家长要多引导孩子自己把握好是非界限,丰富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通过寓言、童话,特别是通过生活中的生动事例教育孩子,帮助孩子进行分析,形成自己正确的判断。
总之,让孩子从小就明辨是非是父母教育的使命。请各位家长朋友务必把能够明辨是非的信念标准作为礼物,送给您的孩子,孩子会受益终生的。
你说我说
忆婷妈妈:有一次,在广场玩,正好有几个小孩在举行骑自行车比赛,五岁的忆婷给他们当起了裁判,除了喊“准备”、“开始”,还负责辨别谁骑得快谁骑得慢,并分别给他们编排了名次。
彤彤妈妈:我和先生有段时间常在彤彤面前吵架,也给她带来了不好的影响,有时,她也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有时候晚上睡觉还会被吓哭。
教育箴言
无论有什么样的理由,大人在孩子面前吵架,都是不对的,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但请孩子做个裁判,既能将这种不良影响降至最低,而且还能培养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事实上,在平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多给孩子们一些当裁判的机会,多让孩子们自己去分辨对错输赢。但是,每个孩子本身的可塑性都很大,模仿能力也很强,看见身边的人做什么,他就会学着做什么,所以我们家长要做到以身作则,树立好的榜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