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哭并不能达到目的

哭并不能达到目的

时间:2023-0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一岁以后,当孩子开始具有初步可预见性的思维与行为时,父母就不能“不断地满足孩子的需要”,更不能无限地对孩子的要求做出回应。绝对有必要让孩子能够看到并了解到父母的权威和优势,让孩子体会到父母较之成熟和坚强、较之有更多的聪明才智。在一件事情的处理上,我们要教会孩子了解到,哭并不是唯一途径,也不是最好的途径。能满足的合理要求父母不会拒绝,不能满足的诉求即便是通过哭泣这个途径也无法得到。

哭并不能达到目的

婴儿来到世界的第一表情,每一个人都知道是哭泣。他们哭着宣告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宣告着脱离安稳的不满和渴望温暖的需求。所以在儿童的整个成长过程中,我们看到最多的表情还是哭泣。打针会哭,被打会哭,想得到某件东西会哭,情绪的一些变化也会哭……哭得多了,不值钱了,父母也会厌倦,即便是心肝宝贝三代单传,看到哭得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脸,父母也会耐心全无,火冒三丈。

其实在孩子的成长初期,如果是10个月以内的小孩哭闹,爸爸妈妈要尽量满足他的要求,这个时候因为孩子不会讲话。一岁之内是孩子跟爸爸、妈妈形成安全依恋最重要的时候,这个时候跟周围人关系的主要矛盾就是对周围人形成信任感。如果周围人对他不关爱,他就对周围形成不信任,所以这个时候要尽量满足他。

而一岁以后,当孩子开始具有初步可预见性的思维与行为时,父母就不能“不断地满足孩子的需要”,更不能无限地对孩子的要求做出回应。正如男人害怕女人哭泣一样,每个为人父母的人都会害怕子女的哭泣。一旦孩子哭泣,如果立马不管缘由地抱着哄着护着,这是典型溺爱行为,这样只会导致孩子日后形成任性、脆弱、偏激的性格。

哭,不是孩子的目的,而是孩子的手段,孩子通过哭泣达到他的需要,如有吃,有玩,有人关爱,有人护理,有人注意,有人保护,而及时的处理才是一种理性、有针对性的应答行为。如果他的要求是不合理的,不正确的,要用适当冷落的方法,要冷处理,使他的要求不能得到满足,甚至使他感到坏的结果,这样类似的不合理要求就会逐渐减弱。比如说,孩子如果挑剔食物,就让他饿着,也别另外给他食物,他如果真饿,什么东西都好吃。要让孩子在相互适应的情况下渐渐与周围的人合作。

但很多父母却做了初一,做不了十五,不能坚持把强硬的态度贯彻到底,这便导致很多小孩通过哭泣达到诉求,不达目的不罢休,因为聪明的他们已经了解到这场战争输的不是他们。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在商场孩子想要买一件昂贵的礼物,偏偏父母钱不够,孩子就不依不饶在大庭广众下哭泣;又或者孩子不想去幼儿园,便抱着幼儿园的铁门哭个不休,怎么劝都没有用。其实当发现孩子一开始有这类支配性的行为时,父母就应该明确告之“不行”就是“不行”,“行”就是“行”。绝对有必要让孩子能够看到并了解到父母的权威和优势,让孩子体会到父母较之成熟和坚强、较之有更多的聪明才智。

和孩子的沟通绝对是必要的,即便是蹒跚学步的稚子,我们也要从小培养他讲道理并和他平等对话的习惯。在一件事情的处理上,我们要教会孩子了解到,哭并不是唯一途径,也不是最好的途径。他可以告诉父母他的需求,哭闹是为了达到想要什么或不要什么的目的,如果合理则要给予支持,表明态度即对孩子的哭闹做出正面应答;而如果其目的不合理,则要明确予以拒绝,并要充分说明理由,让其乖乖接受,最终主动停止哭泣。能满足的合理要求父母不会拒绝,不能满足的诉求即便是通过哭泣这个途径也无法得到。这样,孩子的头脑中便会明确竖立清晰的是非观念,也不会指望把哭当作手段来要挟父母。

我们总是用成人的思维来自我激励,即便缺了门牙,即便笑得有些牵强,也要露出一个笑脸,用积极的心态去奋斗,去追逐。因为笑比哭好。但天真的孩子不懂这些。哭是他们表达自己需要、向周围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他们自有一套阴晴雨雪气象系统。当我们开心的时候,他们却为某个你眼中微乎其微的原因而泫然欲泣。倾听孩子,既不意味着你认可他的情绪,也不意味着你纵容他,你要做的是让他学会摆脱不良情绪。

孩子是可以讲道理的,如果你开始渐渐让他了解到笑着提出要求更有可能实现目标,或者让他意识到:哭不过是无用功而已,他就不会老想着通过这种劳神又劳力、样子还不够漂亮的方式赢得他需要的一切。

有一段时间小侄子想要加生活费,他只不过是个10岁的小学四年级学生,古灵精怪的,但是一天的开销还不小,因为他要收集奥特曼的贴纸。为了实现加早餐费的诉求,他想了很多主意,最后用了一张纸,在上面歪歪斜斜地写了几行字:亲爱的爸妈,我的贴纸还有一套就齐了,所以要买。但钱不够,要买,就没早餐吃了。他还特意画了一张哭得满是眼泪的脸,用箭头标明,这是他自己。一大早,他特意把纸贴在了家里最显眼的位置。

当时看到这张满是错字的纸条,父母哭笑不得,却还是满足了他的想法。因为一个有想法有自嘲精神的孩子可比一个天天哭哭啼啼要这要那的孩子来得可爱,至少为了自己喜欢的东西他会穷尽心思,而不是嗓门一开,嚎啕大哭。

看来,纸上的哭脸有时候比实际中的哭脸来得更加有效。而父母要告诉孩子的便是,宝贝,哭有用,还要警察干吗?换个新招来折腾爸妈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