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锻炼变成一种生活习惯
常言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个健康的体魄是学习和工作最根本的基础。我们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要求孩子心理的健康和身体的健康同等重要,而健康的心理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身体的健康,孩子身体的健康主要通过从小的体育锻炼来实现。你很难想像一个身体孱弱、病怏怏的人能顺利地实现理想和抱负。
正如拿破仑的晚年,身体虚弱的他只能像孩子一样玩耍,他在花园挖了个水池,养了几条鱼,但不久这些鱼就全死了,他叹息道:“跟我有关的东西,都躲不过打击。”后来,他病倒在床,再也没能起来,感叹“当年我搅得世界天翻地覆,现在却连眼皮也抬不起来”。失去了健康就失去了一切,别说学习和创业,连鱼都养不活。有了健康的身体和心理,能够理性的分析客观存在的现实,有一天或许你就可以比征服者更有力,更有成就。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不管是身体力行的体验还是做别的孩子的拉拉队员都是身心全方面锻炼的良机,总之家长和孩子都要明白,任何形式的参与对孩子的成长都是有利的。现在的独生子女比较多,家长过度宠爱孩子,所以有些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参加体育锻炼,怕伤着孩子,看不得孩子委屈的眼泪,使孩子失去了锻炼的机会,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集体和团队精神。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沉默寡言,独来独往,不合群,容易形成自私、狭隘的心理,对孩子的身心是非常大的伤害。
一个身体孱弱的孩子,你要求他学习一个小时,他可能就感到非常疲惫;而一个身体健康的孩子,可以学习两三个小时仍能保持精力充沛。因此,作为老师和家长应该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让孩子的身体得到更好的锻炼,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感叹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缺乏信念和毅力;家长感叹子女娇气、任性,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得过且过;孩子自己也无不感叹学习太苦太累。家长对子女寄托着殷切的期望,希望子女成才,过多的家长“重学业,轻体育”,使家庭教育缺乏必要的信念和毅力教育。
所以我们教育孩子首先要充分认识到信念、意志和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多参加体育锻炼、多参加集体活动,让学生充分感觉到信念、毅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教育专家认为,现在的孩子缺少的东西太多了,不会吃苦,缺乏磨砺,承受力差,缺少恒心。有一大部分孩子体育意识薄弱,锻炼的目的模糊,锻炼不锻炼都一样,即使参加了也是被迫的,这样就达不到培养他们坚强意志、锻炼身体、提高全面素质的目的。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健康作为人类活动的一切基础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家长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各项体育活动,正确认识体育锻炼的意义,在体育锻炼中得到乐趣,使孩子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终身受益。很多家长只想着怎么满足孩子的要求,这显然是不够的,我们应该教孩子怎样生活而不是直接给他生活,古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孩子必须学会在成长的过程中保护自己,经得起命运的打击,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信心,健康的身心是实现这一切的基本保障。毕竟家长不能为孩子一生的成长与发展保驾护航,每位家长都应该鼓励自己的孩子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
其次,相当一部分孩子是非常愿意参加体育活动,融入到集体中来的。孩子成长路上朋友是不可缺少的,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多参加体育锻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压力,即使做他人背后的拉拉队员也是很好的,可以培养孩子的激情和自信,想喊就喊出来,因学习压力而紧张的心情得到宣泄,身心得到放松,无疑对孩子的学习和心理健康都是很有益的。
看过足球比赛的人可能都难忘这样的场面:不管场内的比赛是何等级别,场外的球迷也就是拉拉队员们,一个个汗流浃背,却激情不减,从始至终都是大声呐喊,大声助威,会因自己支持的球队赢球而兴奋狂呼,也会因自己支持的球队输球而悲伤哭泣,就算是再不喜欢运动的人身处那样的场合,也不能不受感染,不为之而动容,也会不由地参与进去。做他人背后的拉拉队员事实上是一场身体和心理同时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从中培养的不仅是激情和自信,还有集体感和团队精神。
我国著名的教育专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家长不但要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也要把体育锻炼当成一种习惯。若欲培养孩子的智力,先培养接受智力支配的身体。不言而喻,健康的身体对孩子的成长是很重要的,而体育锻炼的目的就是使孩子的身体健康。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老师和家长应配合起来,鼓励孩子积极热情地参与体育活动,做好他人背后的拉拉队员,让孩子的身体得到更好的锻炼,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