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孩子的原生态活法
一个人出生就具有的秉性,一个外界难以改变的心理感知特性及行为趋向,我想这应该就是人的天性吧。人的天性,顾名思义,就是人本来的性格、特点,以及与生来具有的品质、道德、情绪等。天性于人类最初意识产生时期产生,其作用在于满足个体生存、群体互助、生存竞争等需要。
我们常说一句话:天性使然,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以平常之心对不平常之事。然而,随着人的成长,天性也必然注入了很多因素,如善良,爱恨等,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杜威说:人类天性中最深切的动机,就是想“成为重要人物”。
实验证明,成长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各种组织机构和意识形态都处在不断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中,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最快时期和最佳时期。在这个时期学习某种知识及行为经验是比较容易的,也能保留最深的印象,一旦错过这一时期,就要花更大的力气,甚会感到很困难。
古人说,“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可见少时养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既容易又牢固,犹如人的第二天性。
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接受和学习的东西不同,能力也有所不同。在孩子小的时候,应该任由孩子的天性发展,家长没有必要,也不应该填鸭式地让孩子背诵诗词或学习一些技能性较强的东西,不要强迫孩子学他们不感兴趣的东西。
家长要了解孩子的个性,观察他们的兴趣爱好,再选择对其进行恰当、个性化的教育。对于一些天资质较好,脑子反应较快,对某种事物表现出特别浓厚兴趣的孩子,可以适当提前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而对于一些资质一般的孩子来说,适合循序渐进地进行潜移默化式的引导教育。如果强迫孩子去改变他原有的行为方式,在他应变不过来的时候,他就会坚决拒绝,甚至以偏激的行为来抗拒。看看我们的周围,有许多孩子出现“问题”,不就是老师或家长“强迫”所致的结果吗?
孩子自有孩子的天性,许多家长却总是习惯用自己的意志去左右孩子。比如:孩子背着沉重的书包踏着暮色刚走进家门,气还没喘匀,你就命令他马上做作业;他刚放下饭碗,又让他坐在钢琴前;好不容易盼来了双休日,你又让他到公园里练习画画,到图书馆阅读……孩子出了差错那就更了不得了,通常会遭到一番斥责;或是孩子最近有门功课成绩下降,你让孩子罚站,一站就是两小时。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能茁壮成长吗?即使不会崩溃,恐也很难有大作为。
一位教育学家说得好:“只有纵情发展孩子们的天性,才能培养出大胆创新、勇敢质疑的头脑。如果一心一意要培养顺从听话的乖孩子,就不要梦想培育出智慧如天马行空的优秀人才。”孩子各有特点,各有天性,所以教育孩子也不能千篇一律,要善于发现孩子天性中优秀的品质,这是孩子智慧的闪光点,不要把这些闪光点拒之于你为孩子所设置的教育模式之外。
不是每一个人适合做每一种工作,不是每一种人能支持每一种思想,所以我们也不能要求每个孩子都抛弃自己原有的天性,都来做高考第一。孩子需要保留在孩子的状态,教育不应该是一种使小孩需要吃药才能恢复身体健康的东西,也不应该是一种吃了药才能承受得起的过程。教育应该给学生带来获得身体、心理和精神健康的作用。所以教育不能和小孩天性的发展“作对”,而需要和小孩天性的本质结合。
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天性中好的因素,让孩子心甘情愿去做他想做的事,而不是你要他做的事。追求自己不能做、需要别人帮助才能做到的事,对于孩子来说很痛苦也很累。违背孩子天性的教育实质上是在破坏孩子自然成长的规律,使孩子失去某些天然的品质,从而变得普普通通。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那些曾被遗落的天性中的闪光点,是再也找不回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