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重洲(蘭州大學)
新疆克孜爾石窟是中國開鑿最早(大約開鑿於公元3世紀)、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目前有4個石窟區,正式編號的石窟有236個,大部分塑像都已被毀,現81窟存有精美壁畫。隨著絲綢之路研究的進一步深入,這一石窟群的研究價值和意義日益凸顯。爲了方便學界,本目録依據發表時間先後列出有關克孜爾石窟的研究論著,將其分爲中文和外文兩大部分,每一部分又由專著和論文兩方面組成,供學界同仁參考,疏漏之處,請專家學者批評指正。
【中文部分】
一、專 著
黄文弼《塔里木盆地考古記》,北京:科學出版社,1958年5月。
常任俠《絲綢之路與西域文化藝術》,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1年4月。
美乃美出版社《新疆壁畫——克孜爾千佛洞(上、下)》,北京:中國外文出版社,1981年。
霍瑩《克孜爾石窟藝術指南》,阿克蘇:新疆龜兹石窟研究所,1982年7月。
新疆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新疆考古三十年》,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83年6月。
新疆藝術編輯部編《絲綢之路造型藝術》,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85年。
庫爾班·外力《克孜爾千佛洞壁畫故事》,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 年4月。
尚衍斌《新疆克孜爾石窟形成年代和壁畫地方特色初探》,烏魯木齊:新疆大學歷史系,1987年6月。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管理委員會等編《中國石窟:克孜爾石窟1》,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12月。
趙莉《龜兹石窟》,烏魯木齊: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1990年3月。
韓翔、朱英榮《龜兹石窟》,烏魯木齊:新疆大學出版社,1990年6月。
黄文弼《黄文弼蒙新考察日記(1927—1930)》,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9月。
范夢《東方美術史》,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2月。
張蔭才、姚士宏《克孜爾石窟佛本生故事壁畫》,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1年8月。
中國壁畫全集編輯委員會《中國壁畫全集8——克孜爾》,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92年11月。
新疆龜兹石窟研究所編《克孜爾石窟誌》,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3 年1月。
新疆龜兹石窟研究所編《龜兹壁畫藝術叢書(動物)》,烏魯木齊: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1993年4月。
新疆龜兹石窟研究所編《龜兹壁畫藝術叢書(本生故事)》,烏魯木齊: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1993年4月。
新疆龜兹石窟研究所編《龜兹佛教文化論集》,烏魯木齊: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1993年6月。
國家文物局教育處編《佛教石窟考古概要》,北京:文物出版社,1993年11月。
朱英榮《龜兹石窟研究》,烏魯木齊: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1993年12月。
趙樸初《克孜爾石窟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
霍旭初《龜兹藝術研究》,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年7月。
新疆龜兹石窟研究所編《龜兹藝術研究》,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 年7月。
張愛紅《克孜爾石窟綫描集》,合肥:安徽美術出版社,1994年11月。
魏長洪等編《外國探險家西域遊記》,烏魯木齊: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1994年。
金維諾、羅世平《中國宗教美術史》,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1995年6月。
段文傑《中國新疆壁畫全集:克孜爾1》,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95年8月。
段文傑《中國新疆壁畫全集:克孜爾2》,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95年8月。
段文傑《中國新疆壁畫全集:克孜爾3》,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95年8月。
常書鴻《新疆石窟藝術》,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6年1月。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管理委員會等編《中國石窟:克孜爾石窟2》,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6月。
宿白《中國石窟寺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8月。
姚士宏《克孜爾石窟探秘》,烏魯木齊: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1996年8月。
張愛紅、史曉明《克孜爾壁畫裝飾圖案》,成都:四川美術出版社,1996年9月。
朱耀庭等主編《宗教與藝術的殿堂——古代佛教石窟寺》,瀋陽:遼寧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10月。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管理委員會等編《中國石窟:克孜爾石窟3》,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年12月。
北京大學考古學系、克孜爾千佛洞文物保管所編著《新疆克孜爾石窟考古報告·第一卷》,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年12月。
宿白《新疆拜城克孜爾石窟部分洞窟的類型與年代》,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年。
盛成等編《緬懷韓樂然》,北京:民族出版社,1998年11月。
祁小山、王博編《西域國寶録》,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
朱英榮、王建林《龜兹石窟漫譚》,烏魯木齊: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0年4月。
巫鴻主編《漢唐之間的宗教藝術與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6月。
《鳩摩羅什和中國民族文化——紀念鳩摩羅什誕辰1650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文集》,烏魯木齊: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2001年2月。
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檔案館、日本佛教大學尼雅遺址學術研究機構編《近代外國探險家新疆考古檔案史料》,烏魯木齊: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2001 年6月。
賈應逸、祁小山《印度到中國新疆的佛教藝術》,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02 年9月。
趙莉《龜兹石窟百問》,烏魯木齊: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2003年1月。
星雲大師等編《克孜爾石窟的洞窟分類與石窟寺院的組成》,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3年10月。
丁明夷《克孜爾石窟的佛傳壁畫》,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3年5月。
晁華山《克孜爾石窟的洞窟分類與石窟寺院的組成》,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3年6月。
閻文儒《中國石窟藝術總論》,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8月。
李崇峰《中印佛教石窟寺比較研究·以塔廟窟爲中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12月。
拜城縣地方編纂委員會《拜城縣誌》,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
陳鈺《克孜爾石窟壁畫故事精選》,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
張國領、裴孝曾主編《龜兹文化研究1》,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
張國領、裴孝曾主編《龜兹文化研究2》,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
張國領、裴孝曾主編《龜兹文化研究3》,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
張國領、裴孝曾主編《龜兹文化研究4》,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
張愛紅《克孜爾石窟壁畫精選:佛傳故事》,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年5月。
張愛紅《克孜爾石窟壁畫精選:服飾》,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
張愛紅《克孜爾石窟壁畫精選:動物畫》,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
新疆龜兹學會編《龜兹學研究》第一輯,烏魯木齊:新疆大學出版社,2006年9月。
王衛東《克孜爾石窟壁畫》,烏魯木齊: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2007年3月。
趙莉《克孜爾石窟壁畫本生故事》,烏魯木齊: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2007年3月。
新疆龜兹學會編《龜兹學研究》第二輯,烏魯木齊:新疆大學出版社,2007年7月。
張愛紅《魅力新疆行——克孜爾石窟壁畫》,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7 年8月。
新疆龜兹石窟研究所編《中國新疆壁畫:龜兹》,烏魯木齊: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2008年1月。
史曉明《克孜爾石窟藝術論集》,烏魯木齊: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2008年5月。
新疆龜兹學會編《龜兹學研究》第三輯,烏魯木齊:新疆大學出版社,2008年6月。
史曉明、王建林編《克孜爾岩畫研究》,烏魯木齊: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2008 年8月。
趙聲良《飛天藝術:從印度到中國》,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8年10月。
周龍勤《中國新疆壁畫藝術·第一卷·克孜爾石窟》,烏魯木齊: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2009年1月。
周龍勤《中國新疆壁畫藝術·第二卷·克孜爾石窟》,烏魯木齊: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2009年1月。
周龍勤《中國新疆壁畫藝術·第三卷·克孜爾石窟》,烏魯木齊: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2009年1月。
周龍勤《中國新疆壁畫藝術·第五卷·森木塞姆石窟克孜爾尕哈石窟》,烏魯木齊: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2009年1月。
王衛東《克孜爾尕哈石窟内容總録》,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年1月。
徐慶平主編《東方美術史》,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9年6月。
任克良《拜城風物誌》,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
王征《龜兹佛教石窟美術風格與年代研究》,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2009年10月。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中國美術簡史》,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0年6月。
宿白《中國佛教石窟寺遺跡:3至8世紀中國佛教考古學》,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年7月。
賈應逸《新疆佛教壁畫的歷史學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7月。
拜城縣地方編纂委員會《拜城簡史》,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年8月。
盛春壽《新疆石窟藝術》,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2011年11月。
新疆龜兹學會編《龜兹學研究》第四輯,烏魯木齊:新疆大學出版社,2012年5月。
廖暘《克孜爾石窟壁畫年代學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11月。
霍旭初《絲綢之路流散國寶:克孜爾石窟壁畫》,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13 年1月。
巫新華《絲綢之路流散國寶:克孜爾石窟壁畫》,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13 年3月。
巫新華《克孜爾石窟壁畫》,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13年3月。
王鏞《中外美術交流史》,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3年5月。
霍旭初《龜兹石窟佛學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年7月。
李崇峰《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1月。
上海藝術研究所等編《龜兹藝術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4月。
二、論 文
(一)概説
王子雲《新疆拜城赫色爾石窟》,《文物參考資料》1955年2期。
閻文儒《新疆最大的石窟寺遺址——拜城克孜爾石窟》,《現代佛學》1961年1月號。
林立山譯《中國石窟美術大系(2):克孜爾石窟(上、下)》,《藝術家》1974年5期,177—203頁;《藝術家》1974年6期,108—117頁。
黄逖《新疆克孜爾石窟巡禮》,《中國文物世界》1978年46期,79—103頁。
楊芊《克孜爾千佛洞》,《文物》1979年2期,89—92頁。
姚士宏《新疆克孜爾石窟藝術簡介》,《美術》1980年4期,43—44頁。
李肖冰、鄭明華《龜兹古風今猶在:新疆克孜爾佛教石窟壁畫》,《大地地理雜誌》1981年49期,132—142頁。
丁明夷《克孜爾千佛洞壁畫的研究——五—八世紀龜兹佛教、佛教藝術初探》,中國社科院碩士學位論文,1981年。
張寧《克孜爾石窟畫漫談》,《新疆藝術》1982年5期,24頁。
尚衍斌《克孜爾千佛洞巡禮》,《歷史月刊》1983年76期,4—11頁。
袁廷鶴《龜兹風壁畫初探》,《新疆藝術》1984年3期,35—43頁。
賈應逸、趙霄鵬《藝苑妙境——燦爛的新疆石窟寺藝術》,《絲綢之路造型藝術》,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85年,1—10頁。
張光福《庫車的壁畫藝術》,《絲綢之路造型藝術》,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85年,39—49頁。
吴綽《克孜爾石窟刻劃圖畫的内容、作者和時代》,《文物》1986年10期,90—98頁。
李遇春《試論敦煌石窟藝術和新疆石窟藝術的歷史關係》,《1983年全國敦煌學術討論會文集》(石窟藝術編下),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87年,176—198頁。
史曉明《克孜爾石窟研究之我見》,《佛學研究》1988年,416—420頁。
唐昌東《克孜爾石窟壁畫藝術》,《文博》1991年1期,77—80頁。
林訓《克孜爾石窟壁畫藝術簡介》,《美術》1993年5期,15—16頁。
譚樹桐《丹青斑駁 尚存金壁——龜兹石窟壁畫欣賞》,《龜兹佛教文化論集》,烏魯木齊: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1993年,78—132頁。
楊法震《克孜爾千佛洞藝術》,《平頂山師專學報》1995年1期,32—34頁。
楊法震《漫談克孜爾千佛洞藝術》,《民族藝術》1995年4期,155—158頁。
乙涓《漫遊克孜爾石窟》,《佛教文化》1995年6期,36—37頁。
金維諾《龜兹藝術的風格與成就》,《中國石窟·克孜爾石窟(三)》,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年,98—120頁。
馬世長《關於克孜爾石窟的年代》,《法相傳真古代佛教藝術》,香港: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1998年,88頁。
西莫《新疆克孜爾石窟藝術》,《中國文學》1999年3期,146—153頁。
顧蘇寧《試論我國早期石窟藝術的民族特色》,《造型藝術研究》1999年5期,74—80頁。
王征《克孜爾石窟藝術》,《美術》2001年10期,74—76頁。
雲帆《克孜爾千佛洞大揭秘(上、下)》,《環境》2002年11期,32—33頁;《環境》2002年12期,41—52頁。
史曉明《試論龜兹石窟藝術的設計理念》,《新疆藝術學院學報》2003年1期,32—36頁。
雲帆《克孜爾千佛洞揭秘》,《中國土族》2003年2期,59—61頁。
李瑞哲《克孜爾石窟概述》,《華夏文化》2003年3期,53—55頁。
廖暘《新疆克孜爾石窟早期洞窟研究(上、中、下)》,《新疆藝術學院學報》2003年3期,23—30頁;《新疆藝術學院學報》2004年1期,12—20頁;《新疆藝術學院學報》2004年2期,25—32頁。
彭傑《新疆龜兹石窟壁畫中的多元文化研究》,新疆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年。
陳慶明《靈秀幽岩泉催淚 丹青斑駁洞千年——記佛國仙境克孜爾石窟》,《新疆金融》2004年1期,58—59頁。
徐寬洪《絲綢之路上新疆的克孜爾石窟》,《地理教學》2005年1期,49頁。
虎林《中國“第二敦煌”——千佛洞大揭秘》,《民族論壇》2005年1期,58—59頁。
入澤崇、苗利輝《禪定僧:近來日本學者對克孜爾石窟圖像的研究》,《新疆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2期,98—101頁。
褚曉莉《古道西風彩韻斑斕——淺議克孜爾的石窟藝術》,《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3期,127—128頁。
汪永華《走進棋盤千佛洞》,《西部》2005年5期,34—35頁。
王衛東《龜兹地區石窟概況》,《2005年雲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研究卷)》,大同:2005年雲岡國際學術研討會,2005年7月,460—469頁。
陳瑋玲《北魏鞏縣石窟寺之研究》,臺灣“中央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
王征《新疆克孜爾石窟藝術》,《美術雜誌》2007年10期,74—77頁。
史曉明《龜兹壁畫藝術概述》,《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08年3期,107—110頁。
國峰《克孜爾——中國最早的石窟群》,《科學大觀園》2008年8期,36—38頁。
丁然《克孜爾石窟——西域佛都讀因緣》,《西南航空》2008年11期,32—35頁。
黄適遠《克孜爾石窟深藏的秘密》,《絲綢之路》2009年3期,60—63頁。
劉永奎《星下的克孜爾石窟》,《美術向導》2009年4期,79—80頁。
陽艷華《漢唐文明下的龜兹石窟壁畫藝術》,《美苑》2010年3期,68—81頁。
胡笳、鍾習政、馬秦《佛光不滅:龜兹石窟探秘》,《新疆人文地理(漢)》2010 年6期,86—97頁。
侯亞紅《關注新疆克孜爾石窟》,《大衆文藝》2011年3期,50頁。
葉舟《克孜爾石窟》,《西部》2011年5期,6—7頁。
霍旭初《克孜爾寶庫》,《西部》2011年5期,25—31頁。
烏布里·買買提艾力《新疆的建築和石窟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綜述》,《古建園林技術》2012年1期,56—60頁。
張飛《克孜爾石窟:見證西域千年信仰變遷》,《中國西部》2012年2期,120—135頁。
辛鳳吉《細説克孜爾千佛洞》,《中國地名》2012年6期,45頁。
西達《千佛洞遐想》,《大陸橋視野》2012年15期,80—81頁。
馮玉雷《龜兹故地行記》,《絲綢之路》2012年21期,49—56頁。
黄培傑、滿盈盈《西域佛教美術遺址考古綜論》,《民族藝術》2013年2期,141—144頁。
馬依然·加怕《2005—2012年龜兹石窟研究綜述》,《黑龍江史誌》2013年5期,41—42頁。
李福順《讓石窟活起來——二十四史與美術史關係研究之二》,《藝術百家》2013年6期,140—144頁。
王朋偉《古絲綢之路上的新征程》,《建築機械(下半月)》2013年9期,42—49頁。
王建林《結緣克孜爾石窟》,《新疆藝術學院學報》2014年2期,1—7頁。
王宏《傳承與發展——從克孜爾到敦煌壁畫藝術的幾點認識》,《絲綢之路》2014年4期,26—27頁。
滿盈盈《安西都護府時期龜兹政權更迭與石窟藝術變遷》,《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14年4期,46—50頁。
喻幹《克孜爾與拜占庭》,《新美術》2014年8期,113—119頁。
陽艷華《第九届北京園博會新疆模擬石窟壁畫繪製踐行》,《美術觀察》2014 年9期,92—95頁。
(二)洞窟
1.單窟
李鐵《克孜爾六十九窟的壁畫與時代》,《新疆藝術》1982年3期,16—41頁。
丁明夷《克孜爾第110窟的佛傳壁畫——克孜爾千佛洞壁畫劄記之一》,《敦煌研究》1983年1期,37—51頁。
賈應逸《克孜爾17窟壁畫的藝術特色》,《新疆藝術》1983年5期,55—71頁;《絲綢之路造型藝術》,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85年,99—106頁。
劉松柏《克孜爾118窟壁畫内容辨析》,《新疆藝術》1984年5期,16—27頁。
許宛音《克孜爾新1窟試論》,《文物》1984年12期,14—23頁。
吴綽《關於克孜爾118窟“娱樂太子圖”》,《新疆藝術》1985年1期,75—93頁。
秦誌新《也談克孜爾118窟壁畫内容》,《新疆藝術》1985年4期,35—69頁。
史曉明、張愛紅《從第43窟看克孜爾石窟的衰落年代》,《西域研究》1993年2期,90—96頁。
姚士宏《也談克孜爾第118窟壁畫内容》,氏著《克孜爾石窟探秘》,烏魯木齊: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1996年,209—215頁。
姚士宏《克孜爾第69窟鹿野苑説法圖》,氏著《克孜爾石窟探秘》,烏魯木齊: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1996年,38—48頁。
姚士宏《克孜爾第175窟生死輪圖》,氏著《克孜爾石窟探秘》,烏魯木齊: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1996年,49—60頁。
彭傑《克孜爾第17窟盧舍那佛像的補證》,《龜兹學研究》,2006年,308—320頁。
雷玉華《克孜爾110窟佛傳壁畫的意義》,《四川大學學報》2006年1期,101—105頁。
賈應逸《克孜爾第114窟探析》,《新疆師範大學學報》2006年4期,5—10頁。
李瑞哲《克孜爾石窟第17、123窟中出現的化佛現象——兼談小乘佛教的法身問題》,《敦煌研究》2009年2期,37—44頁。
姚律《克孜爾石窟99與175窟:兩個强調釋迦牟尼佛“最後身”的中心柱窟》,《新疆藝術學院學報》2009年3期,2—8頁。
姚律《克孜爾石窟69窟:一個反映小乘有部“逢事諸佛”的中心柱窟》,《新疆藝術學院學報》2010年2期,19—23頁。
姚律《對克孜爾石窟83窟仙道王故事畫宗教含義的再認識》,《新疆藝術學院學報》2010年4期,8—13頁。
賈應逸《克孜爾第114窟壁畫的大乘思想》,《新疆佛教壁畫的歷史學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142—153頁。
陽艷華《克孜爾石窟186窟壁畫藝術研究》,新疆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
姚睿《觀者的目光——淺議克孜爾205窟〈阿闍世王靈夢入浴〉》,《中國美術》2011年4期,112—115頁。
陽艷華《克孜爾石窟186窟壁畫人物造型特點淺析》,《美術界》2011年8期,87—87頁。
任平山《克孜爾第118窟的三幅壁畫》,《敦煌學輯刊》2012年3期,124—139頁。
史曉明《克孜爾石窟第69窟的龍圖像》,《敦煌研究》2012年4期,14—19頁。
姚律《克孜爾石窟第38窟佛涅槃圖像談》,《新疆藝術學院學報》2013年1期,5—12頁。
郭倩倩《淺談龜兹石窟的外來文化影響——以克孜爾石窟14窟爲例》,《卷宗》2013年6期,284頁。
陳鳴宇《克孜爾千佛洞第17石窟壁畫的人物造型藝術研究》,中國美術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
時旭《簡論克孜爾205窟四相圖與〈金剛經〉“四相”之關涉》,《神州(中旬刊)》2014年1期,254—255頁。
2.雕塑、造像
林保堯《克孜爾六至七世紀木造如來坐像》,《藝術家》1985年2期,222—223頁。
林保堯《克孜爾七至八世紀木造菩薩交腳像》,《藝術家》1985年3期,170—171頁。
李靜傑《造像碑佛本生本行故事雕刻》,《故宫博物院院刊》1996年4期,66—83頁。
李尚全《也論克孜爾石窟之開鑿》,《敦煌學輯刊》2005年3期,122—133頁。
王征《龜兹石窟塑像》,《美術》2005年4期,112—115頁。
劉松柏《龜兹毘盧遮那佛造像與大乘佛教》,《龜兹學研究》,2006年,226—247頁。
彭傑《關於克孜爾17窟盧舍那佛像的補證》,《新疆師範大學學報》2006年2期,18—23頁。
李瑞哲《新疆克孜爾中心柱石窟與小乘佛教》,《宗教學研究》2006年3期,209—214頁。
賴鵬舉《西北印彌勒菩薩在中亞石窟的大小乘異化及其對莫高窟的影響》,《敦煌研究》2008年4期,28—32頁。
3.窟形
李崇峰《克孜爾中心柱窟主室正壁畫塑題材及有關問題》,《漢唐之間的宗教藝術與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221頁。
陳悦新《龜兹石窟與須彌山石窟中的穹窿頂窟》,《考古與文物》2004年1期,73—79頁。
魏正中《克孜爾洞窟組合調查與研究——對龜兹佛教的新探索》,北京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年。
苗利輝《論克孜爾石窟中心柱窟的建築特點》,《新疆師範大學學報》2006年2期,24—29頁。
馬世長《中國佛教石窟的類型和形制特徵——以龜兹和敦煌爲中心》,《敦煌研究》2006年6期,43—53頁。
任平山《克孜爾中心柱窟的圖像構成》,中央美術學院博士學位論文,2007年。
王潔《敦煌早期覆斗頂窟形式初探》,《敦煌研究》2008年3期,19—24頁。
董華鋒、寧宇《南北石窟寺七佛造像空間佈局之淵源》,《敦煌學輯刊》2010年1期,99—109頁。
鍾曉青《克孜爾中心柱窟的空間形式與建築意象》,《中國建築史論匯刊》2011年,49—76頁。
趙占鋭《3—8世紀新疆與河西地區禪窟的比較研究》,西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
于亮《克孜爾石窟佛傳題材研究:中心柱窟因緣類佛傳壁畫題材的變化》,《新視覺藝術》2013年1期,66—68頁。
唐仲明《響堂山石窟北朝晚期中心柱窟的“西方”因素》,《故宫博物院院刊》2014年2期,88—96頁。
4.洞窟分期
朱英榮《新疆克孜爾千佛洞分期問題淺探》,《新疆大學學報》1984年4期,35—46頁。
霍旭初《克孜爾石窟的分期問題》,《西域研究》1993年2期,58—70頁。
宿白《克孜爾石窟部分洞窟階段劃分與年代等問題的初步探索》,新疆龜兹石窟研究所編《龜兹佛教文化論集》,烏魯木齊: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1993年,75頁。
姚士宏《關於新疆龜兹石窟的吐蕃窟問題》,《文物》1999年9期,68—70頁。
趙莉《克孜爾石窟分期年代研究綜述》,《敦煌學輯刊》2002年1期,147—156頁。
何恩之、趙莉《克孜爾石窟壁畫年代分期新論補證》,《新疆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2期,84—91頁。
李瑞哲、李海波《克孜爾中心柱石窟分期的再研究》,《西北大學學報》2006年2期,77—82頁。
唐仲明《克孜爾中心柱窟分期及影響初探》,《東方考古》2012年,528—540頁。
(三)壁畫
1.圖像
(1)故事畫
金榮華《漢城中央博物館藏克孜爾石窟龍本生壁畫試探》,《大陸雜誌》1978 年2期,1—3頁。
姚士宏《克孜爾石窟本生故事畫的題材種類(一)》,《敦煌研究》1987年3期,65—74頁。
姚士宏《克孜爾石窟本生故事畫的題材種類(二)》,《敦煌研究》1987年4期,19—25頁。
姚士宏《克孜爾石窟本生故事畫的題材種類(三)》,《敦煌研究》1988年1期,18—21頁。
劉永增《克孜爾石窟故事畫的形式及年代》,《美術研究》1994年3期,20—24頁。
霍旭初《龜兹乾達婆故事壁畫研究》,《龜兹藝術研究》,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年,62—63頁。
姚士宏《介紹幾種克孜爾譬喻故事畫》,氏著《克孜爾石窟探秘》,烏魯木齊: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1996年,144—157頁。
姚士宏《略述克孜爾戒律故事畫》,氏著《克孜爾石窟探秘》,烏魯木齊: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1996年,136—143頁。
姚士宏《克孜爾怫本生故事畫題材種類》,氏著《克孜爾石窟探秘》,烏魯木齊: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1996年,61—135頁。
姚士宏《克孜爾佛傳四相圖》,氏著《克孜爾石窟探秘》,烏魯木齊: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1996年,33—37頁。
謝生保《克孜爾石窟故事畫對莫高窟故事畫的影響》,《敦煌研究》1999年2期,43—60頁。
高金玉《克孜爾石窟的本生壁畫研究》,南京藝術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04年。
郭夢源等《克孜爾石窟涅槃圖所反映的故事和傳説概述》,《新疆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2期,92—97頁。
霍旭初《克孜爾石窟故事壁畫與龜兹本土文化》,《新疆師範大學學報》2005 年4期,62—66頁。
高金玉《克孜爾石窟“本生”壁畫研究》,《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05年4期,24—26頁。
趙莉《克孜爾石窟壁畫中的〈賢愚經〉故事研究》,《龜兹學研究》2006年,173—212頁。
高金玉《克孜爾石窟“本生”壁畫之時空背景考》,《鹽城師範學院學報》2006 年1期,118—121頁。
高金玉《克孜爾石窟“本生”壁畫的藝術特色及對内地石窟壁畫的影響》,《遼寧師範大學學報》2006年2期,103—106頁。
李小紅《克孜爾石窟之壁畫——佛本生故事畫、佛因緣故事畫和佛傳畫》,《和田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10年5期,215—216頁。
朱冀州《論克孜爾石窟本生故事壁畫的藝術風格》,陜西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
東山健吾著,李梅譯,趙聲良审校《敦煌石窟本生故事畫的形式——以睒子本生圖爲中心》,《敦煌研究》2011年2期,1—11頁。
任平山《兔本生——兼談西藏大昭寺、夏魯寺和新疆石窟中的相關作品》,《敦煌研究》2012年2期,57—65頁。
馮雅蘭《克孜爾石窟與莫高窟涅槃經變藝術比較》,《神州》2013年10期,219頁。
李小斌《克孜爾石窟本生故事畫應用於動畫創作的可行性分析》,《大衆文藝》2013年21期,132—133頁。
宋峰《克孜爾壁畫與敦煌壁畫中本生故事的藝術形式比較》,陜西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
喻忠傑《石窟戲劇壁畫初探——以莫高窟和克孜爾石窟壁畫爲中心》,《曲學》2014年1期,331—351頁。
賴文英《論克孜爾石窟須摩提女故事畫的圖像意涵》,《新疆師範大學學報》2014年5期,58—65頁。
(2)音樂、舞蹈畫
林保堯譯《克孜爾壁畫所見的舞蹈形象》,《藝術家》1974年1期,182—193頁。
林保堯譯《克孜爾石窟壁畫的樂器圖象》,《藝術家》1974年6期,112—119頁。
霍旭初、王小雲《龜兹壁畫中的樂舞形象》,《絲綢之路造型藝術》,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85年,50—58頁。
霍旭初《淺論克孜爾石窟伎樂壁畫》,《新疆文物》1986年2期,27—48頁。
霍旭初《克孜爾石窟壁畫樂舞形象考略》,《文藝研究》1995年5期,138—146頁。
姚士宏《克孜爾壁畫上的樂舞蹈形象》,氏著《克孜爾石窟探秘》,烏魯木齊: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1996年,165—199頁。
韓小菲《有關西域樂舞文獻和文物的互證與研究》,新疆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
肖堯軒《克孜爾石窟壁畫中的伎樂及其樂隊組合形式》,中國藝術研究院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
阿依古麗·麥合買提《論克孜爾石窟的飄帶舞》,《舞蹈》2010年3期,68頁。
肖堯軒《克孜爾石窟伎樂壁畫之音樂信息解讀》,《新疆藝術學院學報》2011 年1期,13—16頁。
周菁葆《西域道教的音樂》,《中國邊政》2011年185期,53—68頁。
尹星《克孜爾大像窟中伎樂圖像研究》,南京藝術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
張莉、甘庭儉《克孜爾千佛洞壁畫中的音樂形態考察》,《四川戲劇》2012年1期,110—112頁。
甘庭儉、楊凡、張婷婷《克孜爾千佛洞壁畫的圖像敍事與古龜兹文化傳播——克孜爾千佛洞壁畫造型中樂舞藝術形態研究之一》,《當代文壇》2012年4期,143—145頁。
肖堯軒、劉文《克孜爾石窟壁畫中的彈撥類樂器及其組合研究》,《新疆大學學報》2013年2期,73—77頁。
肖堯軒、孫國軍《克孜爾石窟伎樂壁畫中的樂隊排列與樂器組合形式》,《新疆大學學報》2014年2期,70—74頁。
肖堯軒《克孜爾石窟壁畫中的吹奏類樂器及其組合研究》,《北方音樂》2014 年15期,1—2頁。
肖堯軒《克孜爾石窟壁畫中的樂器——阮鹹》,《音樂時空》2014年19期,45—46頁。
(3)供養人畫
徐輝《淨域裏的世間風貌——龜兹壁畫供養人初識》,《新疆藝術》1997年2期,71—83頁。
王敏、賈小琳《克孜爾石窟供養人壁畫的製作過程和技法特點》,《藝術百家》2008年2期,122—126頁。
許靜《龜兹石窟壁畫中的供養人造型初探》,《美術大觀》2008年10期,170—171頁。
(4)裝飾畫
譚樹桐《裝飾性與生動性——克孜爾壁畫散記之二》,《美術史論》1986年2期,81—95頁。
徐永明《克孜爾石窟壁畫中的菱形格源流初探》,《新疆文物》1987年3期,79—84頁。
高豐《略談克孜爾石窟的裝飾圖案》,《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1988年1期,62—64頁。
史曉明、張愛紅《克孜爾石窟菱格畫形式探源》,《敦煌研究》1991年4期,26—31頁。
姚士宏《克孜爾菱格畫的象徵意義及其源流》,氏著《克孜爾石窟探秘》,烏魯木齊: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1996年,216—222頁。
王征《龜兹石窟菱格畫形式與中原文化的關係》,《新疆文物》1997年2期,52—60頁。
李征恩《北朝裝飾紋樣研究——5、6世紀中原北方地區石窟裝飾紋樣的考古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學位論文,2003年。
張愛紅《縱觀克孜爾石窟壁畫的裝飾藝術》,《美術界》2004年3期,36—37頁。
鍾健《克孜爾石窟壁畫之本土化裝飾特徵研究》,蘇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
鍾健《探析克孜爾壁畫的本土化裝飾性用色特徵》,《蘇州科技學院學報》2009 年4期,142—144頁。
賈應逸《克孜爾中心柱窟菱格因緣故事畫探析》,《新疆佛教壁畫的歷史學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123—141頁。
董馥伊《論龜兹石窟中的藝術設計思維》,《裝飾》2011年1期,92—93頁。
趙珈藝《克孜爾菱格畫初探》,《現代裝飾(理論)》2011年7期,77頁。
陽艷華、張婷《克孜爾石窟裝飾圖案的研究現狀和價值分析》,《新疆藝術學院學報》2012年1期,7—9頁。
李雨蒙《試析克孜爾石窟壁畫菱形格形式的起源》,《西域研究》2012年4期,126—134頁。
郗望《克孜爾幹佛洞四方連續菱格紋樣在服裝面料設計中的應用》,《大衆文藝》2012年11期,83頁。
盧文麗《淺談克孜爾石窟中菱格形圖案的象徵意義》,《美術教育研究》2012 年24期,18頁。
張婷《淺析新疆克孜爾石窟裝飾圖案藝術》,《美術大觀》2013年11期,71頁。
(5)山水畫
王伯敏《克孜爾石窟的壁畫山水》,《新疆藝術》編輯部《絲綢之路造型藝術》,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85年,86—98頁。
吕明明《克孜爾石窟的菱格山水畫》,《新疆藝術》2001年1期,36頁。
楊惠東《中國早期青緑山水形態與成因研究》,南京藝術學院博士學位論文,2005年。
雷啓興《克孜爾壁畫中的山水圖式探析》,新疆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
王征《龜兹壁畫臨摹與西域山水畫創作》,《美術觀察》2014年8期,92—95頁。
李建國、熊明祥、雷啓興等《克孜爾石窟壁畫山水圖式探微》,《美術觀察》2014 年9期,129頁。
(6)服飾畫
吴濤、文愛群《龜兹壁畫中的服飾》,《新疆文物》1996年1期,56—72頁。
胡發强《敦煌壁畫中的唐代服飾與文化——以敦煌、克孜爾、柏孜克里克等壁畫爲例》,《新疆藝術學院學報》2008年2期,41—45頁。
周菁葆《西域石窟壁畫中的服飾藝術》,《中國邊政》2010年192期,51—64頁。
烏雲《龜兹服飾與粟特服飾之比較》,《裝飾》2011年12期,125—126頁。
(7)裸體畫
吴綽《克孜爾石窟壁畫裸體問題初探》,《中亞學刊》1983年1輯,53—78頁。
霍旭初《克孜爾石窟壁畫裸體形象問題研究》,《西域研究》2007年3期,40—52頁。
姜全良《佛教與裸體壁畫初探》,《現代企業教育》2009年4期,192—193頁。
楊熹發《新疆民族地區古龜兹壁畫中裸體藝術的表現形式與美學特徵》,《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10年5期,152—156頁。
滿盈盈《克孜爾石窟裸體女性形象源流考》,《新疆大學學報》2011年1期,77—80頁。
(8)其他圖像
霍旭初《克孜爾〈優陀羨王緣〉壁畫與敦煌〈歡喜國王緣〉變文》,《藝術學》1985年15期,49—61頁。
石守謙《有關地獄十王圖與其東傳日本的幾個問題》,《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985年五十六本第三分,565—618頁。
段文傑《飛天——乾闥婆與緊那羅——再談敦煌飛天》,《敦煌研究》1987年1期,1—13頁。
姚士宏《克孜爾石窟壁畫上的梵天形象》,《敦煌研究》1989年1期,35—37頁。
霍旭初《克孜爾石窟鞀鼓圖像考》,《新疆藝術》1990年3期,36—40頁。
霍旭初《對〈龜兹石窟壁畫裸體藝術溯源〉的一點質疑》,《新疆藝術》1990年4期,53—66頁。
霍旭初《克孜爾石窟降魔圖考》,《敦煌研究》1993年1期,11—24頁。
賈應逸《克孜爾與莫高窟涅槃經變比較研究》,新疆龜兹研究所編《龜兹佛教文化論集》,烏魯木齊: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1993年,214—246頁。
劉松柏《庫車古代佛教的觀世音菩薩》,《敦煌研究》1993年3期,35—44頁。
趙莉《克孜爾石窟降伏六師外道壁畫考析》,《敦煌研究》1995年1期,146—155頁。
姚士宏《龜兹石窟壁畫中果真繪有生殖崇拜嗎?》,氏著《克孜爾石窟探秘》,烏魯木齊: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1996年,200—208頁。
姚士宏《克孜爾阿闍世王題材壁畫》,氏著《克孜爾石窟探秘》,烏魯木齊: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1996年,18—32頁。
趙莉《克孜爾石窟“須摩提女請佛緣”壁畫考略》,《新疆文物》1997年2期,41—63頁。
樂愕瑪、蘇玉敏、郭夢源《克孜爾石窟頂部以佛爲中心的畫面的識讀與分類初探》,《新疆文物》2005年2期,110—126頁。
霍旭初《龜兹金剛力士圖像研究》,《敦煌研究》2005年3期,1—7頁。
陸離《敦煌、新疆等地吐蕃時期石窟中著虎皮衣飾神祇、武士圖像及雕塑研究》,《敦煌學輯刊》2005年3期,110—121頁。
張素琴《龜兹石窟中的道教因素》,《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5年4期,54—57頁。
廣中智之《龜兹石窟壁畫中的猴子騎動物圖像——兼論于闐與龜兹的比較》,《新疆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4期,67—70頁。
霍旭初《〈雜寶藏經〉與龜兹石窟壁畫——兼論曇曜的譯經》,《龜兹學研究》,2006年,157—175頁。
李瑞哲《小乘佛教根本説一切有部經律在克孜爾石窟壁畫中的反映》,《敦煌學輯刊》2006年1期,99—106頁。
殷弘承《克孜爾石窟壁畫護法神形象中多頭、多臂現象初探》,《新疆地方誌》2006年1期,37—40頁。
楊淑紅《克孜爾石窟壁畫中的佛塔》,《新疆師範大學學報》2006年2期,30—36頁。
李瑞哲《龜兹彌勒説法圖及其相關問題》,《敦煌研究》2006年4期,19—24頁。
霍旭初《龜兹石窟“佛受九罪報”壁畫及相關問題研究》,《敦煌研究》2006年06期,54—63頁。
彭傑《龜兹石窟壁畫中的地神》,《龜兹學研究》,2007年,186—207頁。
張智輝《佛教思想本土化、民族化進程之體現——中國古代石窟壁畫》,《集寧師專學報》2007年1期92—94頁。
欒睿《從克孜爾207窟壁畫談佛教對拜火教的融攝》,《西域研究》2007年3期,73—76頁。
于春《四川大學博物館藏日本回贈古代龜兹壁畫初析》,《四川文物》2007年6期,41—44頁。
陳娟珠《龜兹·克孜爾石窟佛教壁畫之研究》,臺灣華梵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
鍾健《探析克孜爾石窟壁畫中的骨骼式構圖》,《蘇州科技學院學報》2008年2期,141—144頁。
任平山《説一切有部的彌勒觀》,《西域研究》2008年2期,104—115頁。
姚維《宗教文化的歷史功能和現代價值——龜兹石窟壁畫意義解讀》,《新疆師範大學學報》2008年3期,42—45頁。
周普元《龜兹石窟壁畫在視覺藝術上的宗教功能》,《内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08年3期,105—107頁。
李瑞哲《新疆克孜爾石窟壁畫内容所反映的戒律問題》,《西域研究》2008年3期,69—76頁。
李翎《以鬼子母圖像的流變看佛教的東傳——以龜兹地區爲中心》,《美苑》2008年4期,87—91頁。
瑞金《美在龜兹看壁畫——簡評新版〈中國新疆壁畫·龜兹〉》,《新疆新聞出版》2008年6期,40—41頁。
張敬全《從西域淨土信仰到中原淨土宗的轉變》,新疆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
張俊《龜兹石窟壁畫之宗教文化研究》,石河子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
林若夫《從莫高窟到法海寺:中國佛教壁畫演變的歷史歸宿》,《美術學報》2009年2期,35—38頁。
任平山《牛踏比丘——克孜爾佛傳壁畫補遺》,《西域研究》2009年4期,70—73頁。
任平山《論克孜爾石窟中的帝釋天》,《敦煌研究》2009年5期,61—67頁。
張麗香《從印度到克孜爾與敦煌——佛傳中降魔的圖像細節研究》,《西域研究》2010年1期,58—68頁。
楊波《晚期克孜爾石窟大乘佛教探析》,《昌吉學院學報》2010年1期,32—35頁。
李翎《試論新疆地區的密教信仰——以千手觀音圖像爲例》,《新疆師範大學學報》2010年1期,98—99頁。
周菁葆《西域摩尼教的造型藝術》,《中國邊政》2010年181期,13—32頁。
馬媛《對佛教美術中克孜爾石窟壁畫的認識》,《神州(中旬刊)》2011年7期,16—17頁。
葛承雍《龜兹摩尼教藝術傳播補正》,《西域研究》2012年1期,86—92頁。
聶濤《早期佛教繪畫與武氏祠畫像石敍事性繪畫構圖形式比較》,《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學報》2012年3期,58—61頁。
沈愛鳳《多元文化因素影響下的龜兹飛天造型》,《西域研究》2012年4期,117—125頁。
魏玉潔《淺談龜兹克孜爾千佛洞佛教壁畫人體造型藝術》,《文史月刊》2012 年10期,113頁。
苗利輝、吴立紅《克孜爾石窟繁盛期佛陀信仰》,《龜兹學研究》第五輯,烏魯木齊:新疆大學出版社,2012年,18頁。
欽媛《考論克孜爾佛教石窟壁畫及其史料價值——以打擊類藝術組合壁畫爲考據》,《求索》2013年1期,100—102頁。
苗利輝《鳩摩羅什的佛陀觀——兼論其在克孜爾石窟中的反映》,《新疆大學學報》2014年4期,46—50頁。
2.色彩、顔料、畫法
吴綽《克孜爾石窟壁畫畫法綜考——兼談西域文化的性質》,《文物》1984年12期,14—22頁。
徐建融《龜兹壁畫的人體畫法》,《新疆藝術》編輯部《絲綢之路造型藝術》,乌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85年,210—215頁。
黄國强《西域壁畫的視覺形式剖析》,《新疆藝術》編輯部《絲綢之路造型藝術》,乌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85年,59—68頁。
劉永奎《談克孜爾石窟壁畫的色彩結構(上、下)》,《美術向導》1997年2期,43—46頁;《美術向導》1997年3期,34—36頁。
蘇伯民、李最雄、馬贊峰、李實、馬清林《克孜爾石窟壁畫顔料研究》,《敦煌研究》2000年1期,65—75頁。
王征《克孜爾石窟壁畫的製作過程和表現形式》,《敦煌研究》2001年4期,35—39頁。
劉永奎《論克孜爾石窟壁畫的色彩結構》,《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1年6期,58—61頁。
李最雄《敦煌莫高窟唐代繪畫顔料分析研究》,《敦煌研究》2002年4期,11—18頁。
趙林毅、李燕飛、于宗仁、李最雄《絲綢之路石窟壁畫地仗製作材料及工藝分析》,《敦煌研究》2005年4期,75—82頁。
劉韜《對克孜爾石窟壁畫“屈鐵盤絲”式綫條的再認識》,《國畫家》2006年2期,76頁。
何韻旺《關於克孜爾石窟壁畫材料表現的探討》,廈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
趙麗婭《西域疊暈法的由來及影響》,《新疆藝術學院學報》2009年1期,24—28頁。
何韻旺《石窟壁畫的材料表現與岩彩畫的探討》,《華僑大學學報》2009年4期,125—130頁。
陽艷華《克孜爾石窟壁畫色彩探索》,《美術界》2009年12期,73頁。
孫韡《淺議魏晉時期莫高窟與克孜爾石窟岩彩壁畫表現的異同》,廈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
陽艷華《克孜爾石窟壁畫色彩探索——論元代山水畫家高克恭》,《美術界》2011年7期,84—84頁。
任平山《龜兹壁畫中的畫柱、懸飾、雕欄》,《中華文化畫報》2012年4期,108—115頁。
牛紹靜《淺談克孜爾石窟壁畫對現代岩彩畫的影響》,《國畫家》2012年6期,69—70頁。
王建林、史曉明《龜兹石窟岩畫的新發現及相關問題》,《吐魯番學研究》2013 年1期,57—63頁。
楊程斌《淺析克孜爾石窟壁畫的構圖形式——兼談我的美術創作》,《美術大觀》2014年6月,69頁。
洪寶《克孜爾岩彩壁畫的人物造型研究》,《大衆文藝》2014年10期,79頁。
許亭《克孜爾石窟壁畫的綫描藝術》,《青年作家》2014年16期,124頁。
許亭《淺析克孜爾石窟壁畫的製作過程》,《商》2014年21期,75頁。
3.藝術題材、風格
姚士宏《新疆克孜爾石窟壁畫題材和風格》,《美術雜誌》1984年25期,17—22頁。
丁明夷《克孜爾175、178窟題材考釋》,《向達先生紀念論文集》,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年,365—395頁。
劉森林《克孜爾石窟壁畫藝術的語言》,《上海大學學報》1989年2期,52—55頁。
顔娟英《唐代銅鏡文飾之内容與風格》,《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989年六十本第二分,289—366頁。
史曉明、張愛紅《試論克孜爾石窟圖案的本地特色》,《新疆文物》1993年1期,141—150頁。
姚士宏《克孜爾石窟部分窟主室正壁塑繪題材》,氏著《克孜爾石窟探秘》,烏魯木齊: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1996年,1—17頁;《中國石窟·克孜爾石窟3》,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年,68—92頁。
劉金明《克孜爾石窟壁畫中的圖案藝術》,《新疆藝術》1996年4期,50—56頁。
馬達學《論克孜爾石窟、莫高窟與西來寺的佛畫藝術》,《青海民族學院學報》1997年2期,73—77頁。
霍旭初、艾買提·蘇皮《龜兹石窟及其壁畫的内容與風格》,《新疆藝術》2000 年3期,5—16頁。
吴笛笛《傳統語言的現代性轉换——在克孜爾壁畫裏嘗試的一種轉换》,中央美術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04年。
王誌興《從敷彩、用綫、造型和佈局看克孜爾石窟的壁畫風格》,《新疆師範大學學報》2006年2期,37—41頁。
王征《龜兹石窟壁畫風格的劃分》,《美術雜誌》2006年4期,101—106頁。
金維諾《龜兹藝術的創造性成就》,《西域研究》2007年1期,1—5頁。
王征《龜兹石窟壁畫風格研究》,《西域研究》2008年4期,54—62頁。
陽艷華《克孜爾石窟壁畫中的空間應用》,《大衆文藝》2008年8期。
康春慧《克孜爾壁畫在弘報設計中的作用》,《設計藝術》2009年3期,6—7頁。
陽艷華《片片丹青、寸寸精彩——談克孜爾石窟壁畫對空間的巧妙應用》,《大衆文藝》2009年16期,92頁。
韓雪璜、孫海青《傳承文脈·振興重彩寫意畫風(連載)》,《新美域》2010年4期,94—96頁。
翁劍青《佛教藝術東漸中若干題材的圖像學研究(4)》,《雕塑》2011年3期,34—37頁。
周菁葆《絲綢之路石窟壁畫中的民俗文化》,《新疆師範大學學報》2012年3期,46—52頁。
仇春霞《敦煌北涼三窟壁畫的西域風格及本土化研究》,《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3年2期,84—98頁。
于亮《克孜爾石窟獨特性題材研究》,《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13年4期,41—45頁。
黄山《壁畫藝術與公共空間》,《美術教育研究》2013年5期,80—81頁。
于亮《克孜爾石窟壁畫題材研究》,南京藝術學院博士學位論文,2013年。
林舜儀《淺析新疆克孜爾石窟壁畫對新疆油畫的影響》,《藝術科技》2014年3期,174頁。
4.外來影響
李崇峰《中印支提窟比較研究》,《佛學研究》1997年6期,13—30頁。
吐爾遜古力·阿布札里《傳入龜兹的佛教流派及其在克孜爾千佛洞壁畫中反映出的特點》,《新疆文物》1997年2期,64—78頁。
彭傑《克孜爾224號窟涅槃圖中突厥風俗索引》,《新疆文物》1997年4期,28—41頁。
李瑞哲《克孜爾“西域式”石窟模式初步研究》,西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年。
王曉玲《從波斯薩珊和我國中原繪畫試探新疆遺存細密畫的藝術品格》,《齊魯藝苑》2005年3期,13—14頁。
耿劍《犍陀羅佛傳浮雕與克孜爾佛傳壁畫部分圖像比較》,《民族藝術》2005 年3期,99—108頁。
耿劍《犍陀羅佛傳浮雕與克孜爾佛傳壁畫之“釋迦誕生”圖像比較》,《美術觀察》2005年4期,90—91頁。
魏小傑《克孜爾石窟壁畫藝術中的外來因素》,《藝術教育》2005年6期,34—35頁。
耿劍《克孜爾佛傳遺跡與犍陀羅關係探討》,《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08年5期,40—44、49頁。
郭萍《從克孜爾石窟壁畫看龜兹地區粟特藝術的傳播》,《西域研究》2010年4期,124—127頁。
滿盈盈《克孜爾石窟中犍陀羅藝術元素嬗變考》,《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11 年2期,144—149頁。
王倩《龜兹壁畫中的多元民族文化年》,《劍南文學》2011年5期,256—257頁。
滿盈盈《龜兹石窟波斯藝術元素與中外文化交流考論》,《新疆師範大學學報》2012年3期,53—58頁。
滿盈盈《龜兹石窟中的中南印度藝術元素》,《民族藝術》2012年3期,106—114頁。
滿盈盈《克孜爾石窟中的遊牧藝術元素》,《新疆大學學報》2012年6期,56—60頁。
仇春霞《西域繪畫東傳及本土化》,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學位論文,2012年。
滿盈盈《犍陀羅藝術及其東傳龜兹考》,《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13年3期,178—188頁。
林玲愛《二至六世紀佛教藝術中的鳥翼冠與冠帶主題——以西亞、犍陀羅、西域間的交流爲中心》,《許昌學院學報》2013年4期,1—7頁。
萬熹、楊波《論克孜爾石窟涅槃佛像的笈多風格》,《新疆藝術學院學報》2014 年4期,35—38頁。
楊程斌《淺析克孜爾石窟壁畫的題材樣式——兼談犍陀羅藝術對它的影響》,《美術大觀》2014年8期,95頁。
5.臨摹
張愛紅《淺談龜兹壁畫的臨摹》,《新疆文物》1997年2期,48—59頁。
史曉明《佛教壁畫的科學臨摹與岩彩畫的復興價值》,《新疆藝術學院學報》2006年4期,24—27頁。
仇春霞《龜兹壁畫臨摹、研究與現代美術創作之轉换——新疆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王征訪談録》,《新疆師範大學學報》2009年1期,96—100頁。
陽艷華《臨摹克孜爾壁畫的點滴感受》,《美術大觀》2010年1期,178頁。
高艷《龜兹壁畫臨摹技法探析》,《數字時尚(新視覺藝術)》2013年2期,46—47頁。
陽帆《陽帆:克孜爾石窟臨摹隨想》,《中國畫畫刊》2013年5期,65—72頁。
陽艷華《克孜爾石窟壁畫與新疆高校美術教學探索》,《美術教育研究》2013 年23期,119—120頁。
王燕《克孜爾石窟第38窟壁畫殘缺臨摹與復原研究》,中國美術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
李雲《論岩彩畫臨摹與創作在教學中的運用——以克孜爾石窟壁畫的研究爲例》,《新疆藝術學院學報》2014年3期,91—94頁。
(四)專題研究
1.人物
霍旭初《黄文弼在克孜爾石窟》,《新疆文物》1983年1期,102—107頁。
趙琦《關於克孜爾石窟考察活動的追憶——兼憶韓樂然、陳天先生》,《西北美術》1995年2期,42—45頁。
姚士宏《斜利亞畫家在克孜爾石窟》,氏著《克孜爾石窟探秘》,烏魯木齊: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1996年,223—230頁。
史曉明《韓樂然與克孜爾石窟》,《西北美術》1999年2期,19—20頁。
李裕群《中國石窟寺考古五十年》,《考古》1999年9期,90—96頁。
史曉明《從“唯禮釋迦”到“崇尚千佛”——兼論鳩摩羅什對克孜爾石窟的影響》,《新疆藝術學院學報》2002年1期,47—51頁。
姚士宏《宿白先生與克孜爾石窟研究》,《中國文物報》2002年31期,5頁。
裴建國《韓樂然與克孜爾石窟壁畫》,《龜兹學研究》2008年,308—312頁。
陳旭《鳩摩羅什與龜兹佛教石窟藝術多樣化表現》,《新疆藝術學院學報》2008 年2期,29—32頁。
李雲《韓樂然繪畫藝術之我見》,《名作欣賞》2011年35期,172—173頁。
李開榮《誌在洞窟修煉 終得研究正果——簡論新疆佛教美術學者王建林》,《新疆藝術學院學報》2014年2期,106—110頁。
2.考古、歷史地理
黄文弼《由考古上所見到的新疆在文化上之地位》,《禹貢半月刊》1935年4 卷6期。
黄文弼《新疆考古之發現與古代西域文化之關係》,《蒙藏旬刊》120期,1936年。
武伯綸《新疆天山南路的文物調查》,《文物參考資料》1954年10期。
吴綽《從考古遺存看佛教傳入西域的時間》,《新疆藝術》編輯部《絲綢之路造型藝術》,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85年,290—308頁。
姚士宏《克孜爾石窟的古寺名》,《敦煌研究》1990年1期,31—35頁。
新疆文物保護維修辦公室《克孜爾石窟保護維修工程第一期1—2段述略》,《新疆文物》1990年3期,126頁。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編《1989年克孜爾千佛洞窟前清理簡報》,《新疆文物》1991年3期,26—58頁。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編《1990年克孜爾石窟窟前清理報告》,《新疆文物》1992年3期,13—61頁。
晁華山《清末民初日本考察克孜爾石窟及新疆文物在日本的流失》,《新疆文物》1992年4期,32—46頁。
黄盛璋《塞人南遷罽賓與沿途所建諸國考》,《漢學研究》1995年2期,131—158頁。
姚士宏《關於阿耆理貳伽藍故址問題》,《敦煌研究》1996年1期,32—34頁。
姚士宏《對阿奢理貳伽蘭幾點鈎沈》,氏著《克孜爾石窟探秘》,烏魯木齊: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1996年,240—256頁。
姚士宏《關於克孜爾石窟古寺名問題》,氏著《克孜爾石窟探秘》,烏魯木齊: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1996年,231—239頁。
彭傑《試論克孜爾石窟發現的骰子》,《新疆文物》1997年2期,40—43頁。
晁華山《二十世紀初德人對克孜爾石窟的考察及爾後的研究》,《中國石窟·克孜爾石窟3》,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年,146—158頁。
吴綽《克孜爾石窟興廢與渭幹河谷道交通》,巫鴻主編《漢唐之間的宗教藝術與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59—83頁。
林立《新疆絲路北道地面佛寺遺址研究》,北京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2年。
趙莉《克孜爾石窟谷西區新發現的陶器》,《新疆文物》2003年1期,37頁。
魏正中《克孜爾石窟前的木構建築》,《文物》2004年10期,75—83頁。
陳靚、汪洋《新疆拜城克孜爾墓地人骨的人種學研究》,《人類學學報》2005年3期,188—197頁。
葛承雍《試論克孜爾石窟出土陶祖爲摩尼教藝術品》,《考古》2008年3期,73—80頁。
篠原典生《從考古發現看疏勒與龜兹佛教藝術之交流》,《中原文物》2009年1期,77—83頁。
常青《20世紀東漢與魏晉佛教考古研究——20世紀中國佛教考古研究述評(一)》,《石窟寺研究》2011年0期,53—64頁。
苗利輝《克孜爾石窟寺院組成及其功能》,《龜兹學研究》第四輯,烏魯木齊:新疆大學出版社,2012年,272—286頁。
霍旭初、趙莉《克孜爾石窟出土“陶祖”初步研究》,《龜兹學研究》第五輯,烏魯木齊:新疆大學出版社,2012年,457—469頁。
艾濤《新疆阿克陶縣克孜勒加依墓地考古新發現》,《西域研究》2013年2期,132—133頁。
沈曉文《新疆地區佛寺遺址儲藏設施的考古學研究》,西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
3.文獻研究
李麗《克孜爾石窟壁畫中〈單體〉婆羅謎字母考釋》,《中華佛學研究》1994年9期,179—182頁。
林梅村《勒柯克收集品中的五件犍陀羅語文書》,《西域研究》2004年3期,72—82頁。
耿昇譯《伯希和西域探險團對庫車地區的考察及其所獲漢文書》,《龜兹學研究》,2008年,45—65頁。
4.保護與復原
陳慶明《淺析克孜爾石窟病害及其保護》,《新疆文物》1996年1期,56—60頁。
莫復堯《拯救新疆克孜爾石窟》,《絲綢之路》2001年9期,17—18頁。
趙莉《敦煌藏經洞發現後的又一部傷心史:克孜爾石窟壁畫流失國外的歷史回顧》,《西域文化》2003年4期,40—41頁。
李瑞哲、蘭立誌、陸清友等《克孜爾石窟谷内區、後山區維修加固》,《敦煌研究》2003年5期,98—103頁。
趙莉《德國柏林印度藝術博物館館藏部分克孜爾石窟壁畫所出洞窟原位與内容》,《敦煌研究》2004年6期,56—61頁。
蘇伯民、真貝哲夫、胡之德等《克孜爾石窟壁畫膠結材料的HPLC分析》,《敦煌研究》2005年4期,57—61頁。
霍旭初《克孜爾石窟年代研究和論克孜爾石窟本生故事壁畫的藝術風格碳十四測定數據的應用》,《西域研究》2006年4期,43—53頁。
唐玉華《新疆文物資源的保護》,華東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
袁剛、焦黎、袁洪渝等《龜兹石窟申報世界文化遺産的問題分析——以克孜爾千佛洞爲例》,《科技信息》2009年36期,364頁。
趙莉、王誌興、范書財《克孜爾石窟部分流失壁畫原位考證與復原》,《中國文化遺産》2009年3期,88—99頁。
趙永昇《克孜爾石窟安防系統工程報警技術性能指標的精確實現》,《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第六次學術年會論文集》,烏魯木齊: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第六次學術年,2009年6月,336—344頁。
滿君、諶文武等《瀕危薄型窟頂石窟加固新技術的應用研究》,《敦煌研究》2009年6期,21—25頁。
趙殿有《全長預應力擴孔錨桿技術在新疆克孜爾石窟加固保護中的應用與研究》,《科技與生活》2011年6期,187頁。
嚴研、劉成等《從環境監測結果分析克孜爾石窟的主要病害成因》,《西部考古》2012年,307—327頁。
周惠《論克孜爾石窟壁畫的現狀及保護》,《大衆文藝》2012年22期,196—197頁。
陽艷華《克孜爾石窟壁畫形象復原臨摹探索》,《美術觀察》2013年7期,74—75頁。
郭倩倩《克孜爾石窟第13窟修復簡報》,《吐魯番學研究》2014年1期,131—137頁。
【外文部分】
一、專 著
[德]Albert Grünwedel,Altbuddhistische Kultstätten in Chinesisch—Turkistan,G.Reimer,1912.
[日]香川默識《西域考古圖譜(上、下)》,東京:國華社,1916年。
[德]Albert von Le Coq,Die Buddhistische spätantike in Mittelasien,Die Manichaeischen Miniaturen Berlin,1923.
[德]Albert von Le Coq,Auf Hellas Spuren in Ostturkistan: Berichte und Abenteuer der II.und III.deutschen Turfan—Expedition,J.C.Hinrichs'sche Buchh,1926.
[日]上原勞太郎編《新西域記》,東京:友好社,1937年。
[日]山崎一雄《東京國立博物館圖版目録:大谷探險隊帶回文物篇》,東京:國立博物館,1971年。
[日]岡崎敬、西村兵部《漢唐的染織:絲綢之路新出土文物》,東京:小學館,1973年。
[德]查雅·巴塔恰雅《柏林所藏中亞藝術品中的木質文物研究》,柏林:印度藝術博物館,1975年。
[日]山崎一雄《中華人民共和國絲綢之路文物展》,東京:讀賣新聞社,1979年。
[日]杉山二郎編《世界的美術87中亞的美術》,東京:朝日新聞社,1979年。
[日]樋口隆康《庫車周邊石窟寺壁畫解説》,京都:平凡社,1980年。
[日]山崎一雄《新疆的壁畫(上、下)》,東京:美乃美,1981年。
[日]山崎一雄《中國石窟·克孜爾石窟(上、中、下)》,京都:平凡社,1983—1985年。
[日]村上真完《西域的佛教:柏孜克里克誓願畫考》,京都:第三文明社,1984年。
[日]山崎一雄《中國新疆出上絲綢之路展》,名古屋:中日新聞社,1986年。
[德]Albert von Le Coq,Buried Treasuresof Chinese Turkestan,Oxford University Press,Oxford,June 12,1986.
[日]山崎一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編,東京:講談社,1987年。
[英]A.Stein,Ruins of Desert Cathay,Dover Pubns,September 1987.
[日]山崎一雄《絲綢之路的繪畫:中國西域的古代繪畫》,奈良:大和文華館,1988年。
[日]山崎一雄《日本有關中亞關係研究文獻目録》,東京:東洋文庫,1988年。
[日]杉山二郎編《世界的大遺跡絲綢之路的殘跡》,東京:講談社,1988年。
聯合國教科文東亞文化研究所編《大谷探險隊帶回的西域文化資料選》,京都:龍谷大學,1989年。
聯合國教科文東亞文化研究所編《絲綢之路大美術展》,東京:東京國立博物館,1989年。
[日]宫治昭《涅槃與彌勒的圖像學——從印度到中亞》,東京:吉川弘文館,1990年。
[日]山崎一雄《中弧的美術》,東京:學生社,1990年。
[日]宫治昭《西域的佛教美術:印度美術的影響與演變·中國編》,東京:佼成出版社,1991年。
[日]京都國立博物館《西域美術展:德國吐魯番探險隊》,東京:朝日新聞社,1991年。
[英]A.Stein,Innermost Asia: A Detailed Report of the Explorations in Central Asia,Afghanistan,Iran,Tibet and China,Cosmo Publications,November 1991.
[英]Robert E.Fisher,Buddhist Art and Architecture,Thames& Hudson:May 17,1993.
[日]羽溪了諦《西域之佛教》,上海:商務印書館,1999年。
[日]宫治昭等《絲綢之路克孜爾大紀行》,東京:日本放送出版協會,2000年1月。
[法]邏伯爾·薩耶著,耿昇譯《印度——西藏的佛教密宗》,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00年。
[日]木下龍也等《中亞秘寶発掘記》,東京:中央公論新社,2002年9月。
[法]Susan Whitfield,Aurel Stein On The Silk Road,Serindia Pubns,March 31,2004.
[日]羽田亨《西域文明史》,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英]Peter Hopkirk,Foreign Devils on the Silk Road: The Search for the Lost Treasures of Central Asia,John Murray,March 27,2006.
[法]Rajeshwari Ghose,Kizil on the Silk Road: Crossroads of Commerce and Meeting of Minds,Marg Foundation September 16,2008.
[法]Susan Whitfield,La Route de la soie: Un voyageàtravers la vie et lamort,Fonds Mercator,2009.
[英]Henry Hugh Peter Deasy,In Tibet and Chinese Turkestan: Being the Record of Three Years'Exploration,Ulan Press,August31,2012.
[英]Thomas Douglas Forsyth,Report of a Mission to Yarkund in 1873,Under Command of Sir T.D.Forsyth: With Historical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Possessions of the Ameer of Yarkund,Ulan Press,August 31,2012.
[意]魏正中著《區段與組合:龜兹石窟寺院遺址的考古學探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3月。
二、論 文
[日]松本榮一《西域佛畫洋式的完成和東漸(上、中、下)》,《國華》465輯,1929年;《國華》466輯,1929年;《國華》467輯,1929年。
[日]松本榮一《雀離浮屠雙身佛圖像的傳播(上、下)》,《國華》531輯,1935年;《國華》532輯,1935年。
[日]松本榮一《西域華嚴經美術的東漸(上、中、下)》,《國華》548輯,1936年;《國華》549輯,1936年;《國華》551輯,1936年。
[日]松本榮一《庫車壁畫中的阿闍世王故事》,《國華》566輯,1938年。
[日]熊谷宣夫《關於來自柏孜克里克第19號窟的壁畫》,《美術研究》122輯,1942年。
[日]熊谷宣夫《關於來自柏孜克里克第20號窟的壁畫》,《美術研究》126輯,1942年。
[日]熊谷宣夫《關於來自柏孜克里克第4號窟的壁畫》,《美術研究》138輯,1944年。
[日]熊谷宣夫《關於來自克孜爾洗足窟的壁畫》,《美術研究》140輯,1947年。
[日]熊谷宣夫《關於來自柏孜克里克第11號窟的壁畫》,《美術研究》156輯,1950年。
[日]松本榮一《範製造像》,《美術研究》156輯,1950年。
[日]熊谷宣夫《東土耳其斯坦和大谷探險隊》,《佛教藝術》19輯,1953年。
[日]秋山光和《伯希和考察隊中亞旅程及其考古結果》,《佛教藝術》20輯,1953年。
[日]熊谷宣夫《關於來自克孜爾第3區摩耶窟的壁畫》,《美術研究》172輯,1954年。
[日]熊谷宣夫《庫車地區帶回的彩畫舍利容器》,《美術研究》191輯,1957年。
[日]秋山光和《伯希和從蘇巴什帶回的舍利容器三種》,《美術研究》191輯,1957年。
[日]上野ァキ《西域出土胡服美人圖》,《美術研究》189輯,1957年。
[日]山崎一雄《西域壁畫的顔料》,《美術研究》212輯,1960年。
[日]秋山光和《米蘭第五古址回廊北側壁畫》,《美術研究》212輯,1960年。
[日]熊谷宣夫《西域的美術》,西域文化研究會編《西域文化研究》5輯,1962年。
[日]上野照夫《西域的雕塑》,西域文化研究會編《西域文化研究》5輯,1962年。
[日]上野ァキ《艾爾米塔什博物館所藏柏孜克里克壁畫誓願圖》,《美術研究》279輯,1972年。
[日]中野照夫《克孜爾壁畫第2期的本生圖》,《美術史》104輯,1978年。
[日]上野ァキ《克孜爾日本人洞的擘畫》,《美術研究》308輯,1978年。
[日]前田耕作《阿那列庫塔·伊拉尼卡——阿謇理貳伽藍傳説的故事》,《和光大學人文學部紀要》14號,1979年。
[日]中野照夫《克孜爾第17窟(菩薩天井窟)的壁畫》,《博物館》335輯,1980年。
[日]上野ァキ《克孜爾第3區摩耶洞壁畫説法圖(上、下)》,《美術研究》312輯,1980年;《美術研究》313輯,1980年。
[日]安田治樹《論唐代武則天時期的涅槃變相(上、下)》,《美學美術史論集》2輯,成城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1981年;《美學美術史論集》3輯,成城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1982年。
[日]宫治昭《克孜爾石窟中涅槃圖像的構成》,《佛教美術學》25—1輯,1982年。
[日]宫治昭《克孜爾石窟中涅槃的図像構成》,《Bulletin of the Society for Near Eastern Studies in Japan》25卷1期,1982年,111—129頁。
[日]宫治昭著,賀小平譯《關於中亞涅槃圖的圖像學的考察——圍繞哀悼的形象與摩耶夫人的出現》,《敦煌研究》1987年3期,94—102頁。
[日]宫治昭《克孜爾石窟:石窟構造·擘畫样式·圖像構成的關係》,《佛教藝術》179輯,1988年。
[日]上野ァキ《大谷探險隊和米蘭的壁畫》,《美術史學論叢》,通分館,1988年。
[日]宫治昭《克孜爾第一样式券頂窟擘畫:禪定僧山嶽構圖·彌勒的圖像構成》,《佛教藝術》180、183輯,1988年。
[日]宫治昭《克孜爾石窟的涅槃圖像》,《美學美術史論集》17輯,1990年。
[日]宫治昭著,唐啓山譯《論克孜爾石窟——石窟構造、壁畫样式、圖像構成之間的關連》,《敦煌研究》1991年4期,7—25頁。
[美]Angela F.Howard,In Support of a New Chronology for the Kizil Mural Paintings,Archives of Asian Art44,1991,pp.68 83.
[日]中川原育子《克孜爾石窟的降魔成道》,《印度密教學研究》下,1993年。
[日]中川原育子《克孜爾第110窟的佛傳畫》,《密教圖像》13輯,1994年。
[日]片山章雄《吐魯番出土伏羲女媧圖》,《紀尾井史學》15輯,1995年。
[印]卡皮拉·瓦載揚著,臺建群譯《印度和中國石窟藝術中的飛天圖像》,《敦煌研究》1995年4期,138—144頁。
[日]中野照夫《庫車的中國样式繪畫》,《美術研究》364輯,1996年。
[日]中川原育子《佛傳美術の傳播之變容》,《絲綢之路》1997年3期。
[日]中川原育子《關於克孜爾第110窟(階段窟)的佛典資料》,《Bulletin of the Nagoya University Furukawa Museum》13期,1997年12月,91—103頁。
[日]中川原育子《關於龜兹の供養人像的考察——以克孜爾供養人像の展開爲中心》,《The Journal of the Faculty of Literature,Nagoya University》45期,1999年3月,89—120頁。
[德]Marianne Yaldiz,etc.Magische Gotterwelten,Werke aus dem Museum fǜr Indische Kunst,Berlin,2000.
[日]正司哲朗、岡田至弘《用立體圖生成克孜爾石窟の3次元形狀模型》,《IPSJSIG Notes》52期,2002年5月,59—66頁。
[日]小島康營《以世界文化遺産の保護研究爲使命:從克孜爾到尼雅、丹丹烏里克》,《佛教大學亞洲宗教文化情報研究所研究紀要》3期,2007年3月,61—80頁。
[日]檜山智美《克孜爾石窟第一一八窟(海馬窟)の壁畫主題——以マーンダートリ王説話爲綫索》,《Journal of the Japan Art History Society》59卷2期,2010年3月,358—372頁。
[日]小谷仲男《犍陀邏佛教之克孜爾千佛洞壁畫》,《Kyoto Women's University Journal of Historical Studies》68期,2011年2月,445—470頁。
[日]中川原育子《有關克孜爾第81窟のスダーナ太子本生壁畫》,《名古屋大學文學部研究論集(史學57)》2011年,109—129頁。
[日]小谷仲男《犍陀邏佛教之克孜爾千佛洞壁畫(続)末邏力士移石説話の探求》,《史窓》69期,2012年2月,143—160頁。
[日]宫治昭著,王雲譯《印度佛教美術系列講座之三——巴米揚與克孜爾的佛教美術》,《藝術設計研究》2012年2期,94—104頁。
[日]大門浩子《從克孜爾石窟涅槃圖看佛教的特質》,《Journal of Indian and Buddhist studies》61卷1期,2012年12月,320—323頁。
[日]荻原裕敏《新疆龜兹研究院藏龜兹語詩文木牘》,《文物》2013年12期,76—80頁。
[日]井上豪《克孜爾石窟佛傳図壁畫中女供養人圖の主題(特集:絲綢之路の文化交流)》,《佛教藝術》333期,2014年3月,53—69頁。
基金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文化科技創新工程項目:“絲綢之路文化主題展示服務系統及應用示範”(項目編號:2013BAH40F02)階段性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