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会逐渐接触到各种类型的人,遇到各种简单或者复杂的事情,这个时候,家长千万不要把孩子的事都揽过来,应该试着留一些解决问题的空间给孩子。
张先生有一个女儿,别人提到他上初中的女儿总是赞不绝口,夸他育儿有方。但是他自认为,孩子的成长,自己其实并没有费太多的心,因为很多的事情都是孩子自己处理了。在女儿很小的时候,他就很少主动替孩子做什么。孩子摔倒了,他只是不慌不忙地说:“宝贝,试试自己爬起来。”孩子玩玩具拼图,怎么也拼不好,他便在一边稍加指点,然后告诉孩子:“爸爸相信你一定能拼好的。”在他认为女儿能够完成一件事的时候,从不主动帮忙。
有一天,女儿放学回家对他说:“爸爸,我们老师说要组织一次野炊活动,可是经费得自己想办法,不能向家里要。可是我到哪里去挣钱呢?”
张先生说:“自己的问题要自己解决。爸爸只能提个建议,要靠自己的真本事挣钱。”
后来,女儿就和几个同学约好,替报社卖报纸,辛苦了一个周末,也挣了不少钱。
女儿就这样慢慢被调教出来了,遇事不再找家长,而是先自己想办法,实在解决不了,才要求家长帮忙。
张先生的教育方式非常值得借鉴。家长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度,适时放手,才能培养孩子独立自立的能力。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念好书就行,生活琐事自然有长辈代劳。”在这种教育坏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生活自理能力低落。在家长“周到”服务、“严密”保护中,孩子的自主行为大大减少,对成年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有的家长,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是鼓励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克服,而是无原则地包办代替,将困难、问题一一代劳解决,让孩子轻松地步入坦途,最终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拐杖”,可孩子一旦离开了这把“拐杖”,便寸步难行。
通常孩子的自理能力差,主要原因有:
1.家庭成员的溺爱
现在很多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等长辈非常溺爱孩子,舍不得让孩子受累受苦。孩子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揽,容易使孩子养成事事依赖成人的坏习惯。
2.孩子没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
孩子由于年龄小,在处理一些事情时可能不懂方法,碰到实际困难,一些父母不是教会孩子,而是去代替孩子做,导致孩子生活难以自理。所以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要先让她学会一些必备的生活能力。
3.孩子缺少必要的反复练习的机会
有些孩子的生活能力不强是由于家长平时没有给孩子太多的机会去练习那些生活基本技能。比如,孩子刚学会穿衣服时兴致很高,且常得到家长的鼓励表扬。但学会后孩子便失去兴趣而不愿再做,家长此时就代替孩子去做,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练习的机会。所以凡是孩子能做的事,家长都要让孩子自己去做,以便从小养成孩子主动去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意识。
孩子在自己处理各种问题的过程中,要进行判断、做决定、采取行动,这些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养出来的,需要在生活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地锻炼。家长要能够从孩子处理问题的过程中,看出孩子各方面的素质,能够在以后实施相应的教育。
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呢?下面的这些建议可供借鉴:
1.了解孩子的能力
家长应该对自己孩子的能力有充分的认识,知道她可以做什么。当家长意识到孩子完全能够应付她遇到的问题时,就让她自己去解决问题好了。家长可以充当顾问,但是最好“袖手旁观”。
2.孩子可以解决的事,家长就不要插手
家长总是以为爱孩子就要事事要替孩子去做,不让她费半点心,不仅将孩子的生活打理妥帖,而且孩子一遇到什么问题,就主动替她做。其实孩子未必就乐意让家长这样将所有的事一手操办。有时家长还没有了解真相和实情,就替孩子做了决定,结果只能是将事情弄得更糟糕。
孩子有孩子的世界,她有时遇到的问题并不需要大人干预,比如,和朋友闹了点儿矛盾,或老师给她布置了课外实践的任务,这些问题她自己能够解决,家长就不要都替她做了。
3.对孩子要多些耐心
有些家长缺乏耐心。比如,孩子在家里做一件老师要求做的模型,一些细致的活她做起来显得很笨拙,或者整个过程慢吞吞的,这时有些家长就看不过去了,赶紧给孩子帮忙。其实家长应该给孩子更多自己动手的机会,如果她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会主动向家长寻求帮助的。孩子的年龄尚小,生活能力有限,做事慢一点儿、笨拙一点儿,都很正常,家长不要对孩子要求太高。
4.不要过于心疼孩子
现在很多女孩接受到的是一种“暖箱式”或叫“襁褓式”的教育与保护,没有机会接受生活的磨炼,也没有机会离开大人们的保护独自“闯荡江湖”。许多家长舍不得让孩子吃一点儿苦,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上遇到一点儿困难,家长就心疼得不得了,赶快替她解决,甚至越俎代庖,把应由孩子自己做的事也代替做完。比如替孩子洗脸、穿衣服,替孩子写作业,替孩子收拾书包;替孩子参加学校组织的劳动活动劳动;孩子犯错误,替她承担责任……这样教育出来的女孩,如“温室里的花朵”,经不得风雨,懒惰、娇气、怕苦、怕累,心理脆弱,适应能力低下,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长大后将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人的成长不可能一帆风顺,都要经受一些挫折、磨难,经受一些肉体上的痛苦和精神上的打击,所以家长必须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度,让她学会独自承担风险,如此才能培养出她顽强的意志,锻炼出她不怕困难、敢于面对失败的心理素质。
5.鼓励孩子实践自己的想法
通常女孩的右脑比较发达,感性思维比男孩丰富,所以总有奇思妙想不时地冒出来。当女孩向家长推销她的“大脑产品”的时候,家长一定要认真听,鼓励女孩创造性的想象,这样孩子的想象力才会得到增强和发展。
6.鼓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
有的家长把与孩子相关的一切事物都安排得十分妥帖周到,从来就没有什么事需要女儿自己去考虑、去想办法、去解决、去处理,长此以往,会扼杀孩子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维克教授做过一个实验,他把一只玻璃瓶平放在桌子上,让瓶底朝向窗户,也就是亮光处,瓶口则朝向幽暗的室内。他将几只蜜蜂放进瓶内,结果蜜蜂一直朝有亮光的瓶底碰撞,丝毫没有注意到瓶口在另一边。经过几次努力,蜜蜂终于明白“亮光处是出口”的假象,于是它们就停在了瓶底,不再尝试。
维克教授把蜜蜂抓出来后,又放进去了几只苍蝇,瓶底依然朝向窗口。没想到苍蝇不久就飞出了瓶口见。为什么苍蝇可以飞快地找到出路?因为苍蝇一直在尝试,往左往右、往上往下、往前往后,它们不像蜜蜂那样执着于亮光处,于是能最终发现瓶口的出处,获得自由。
维克教授的结论是:唯有勇于冒险、不断尝试、不被假象迷惑,才能帮助我们面对变化万千的局势。
的确,很多时候,答案往往隐藏在不为人注意的幽暗角落,显而易见的答案不见得就是真相。蜜蜂的思维方式是单向的,苍蝇的思考模式是多变的。乖巧的女孩往往就像蜜蜂一样,一个口令一个动作;而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女孩,经过不断尝试,最后便能找到通往成功的大门,就像成功逃脱的苍蝇一样。
所以家长不要只按自己的想法训练孩子,让她有自己思考的空间。即使一开始孩子的看法有点儿幼稚,家长也不要压制她,要引导她。这样孩子长大后才不会如蜜蜂一样不知变通,只会往特定方向尝试。
7.鼓励孩子自己多实践
对于一个女孩来讲,实践的过程有时比成功的结果更重要。因为她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学到许多知识。所以只要孩子真的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家长应该多尊重孩子的意见,这样才不会抹煞孩子正在萌芽的独立思考能力。作为家长,教给孩子的只是方法和技巧,具体的实践必须让她自己去做,这样孩子才能学到真本事。
对孩子说“这个问题自己解决”,也是在告诉她,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处理,不能依赖他人,而且自己做了什么事,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让孩子明白这些,对于她将来的独立非常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