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兰是个女孩子,她从小就有一些怪问题、怪想法,家长也没有怎么在意。直到小兰上了小学以后,她越来越让家长伤脑筋。小兰经常提出一些让家长无法回答的怪问题,比如小兰这样介绍她画的内容:“我画的是一个苹果,苹果里长出了虫子,很多虫子在爬。”“这是一个香蕉,皮掉了,从里面掉出了虫子。”“这棵树生病了,树叶都掉了。”“这是河,河水脏了……”这样的画很多,每一幅画画出来后都让家长哭笑不得。
妈妈对她讲:“画是要给别人欣赏的,看上去要有美感,像你这样画得乱七八糟的,别人看都看不懂,怎么会喜欢呢?记住,下次要画漂亮点儿。”
尽管小兰当时点头称是,可下次还是照旧。有一次她又在画画,妈妈走过去看时,小兰说画的是石头;又过了一会儿,她跟妈妈说自己又画了些石头和草;等妈妈再去看时,她说石头长成了大山。那幅画看起来还可以,构图也不错,妈妈夸奖了她并提醒她最好要涂色,妈妈心里想孩子画得终于有点儿样子了。
可是又过了一会儿,当妈妈又一次去看时,发现纸上原来的内容不见了,整张纸全涂成了黑色!妈妈不解地问小兰:“你画的是什么?怎么全成黑的啦?”小兰抬起头望着妈妈,委屈地小声说:“天黑了,大山看不见了。”
妈妈非常生气,觉得自己孩子太差劲了,她对小兰喊道:“不会画就别画了,以后再也别画了。”这当然只是气话,可是这件事之后,当妈妈再拿出画笔让小兰画画时,她却说什么都不画画了。
虽然妈妈用尽办法哄小兰画,可小兰总是一句话:“我不会画,画不好。”妈妈几乎绝望了,对自己以前的做法深感后悔和内疚。
在成人的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解决问题。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成人习惯的做法总是要想方设法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这是一种指向于某一目标的集中思维。由于现实生活中,家长常常采用的就是这样的思维方式,因而在不知不觉中,在这种思维模式的影响下,创新意识便逐渐模糊了。而拥有创造性思维的人,从不局限于问题的单一答案,而是寻找各种各样的、新异的、超乎现实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无拘无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往往就具有创新思维的特点。
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这样的例子。如果家长与小孩一起外出,家长会发现孩子往往喜欢走高低不平、坑坑洼洼的地方,还时不时地去踩踩路上的积水。通常,家长会责怪孩子不安分的走路。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是带着喜欢观察复杂事物、操作复杂过程的偏爱而出生于世的。所以,对孩子来说,平坦的大路单调乏味,缺乏刺激。相反,高低不平、坑坑洼洼的道路可以使孩子产生浓厚的兴趣,获得丰富的感受。不仅如此,孩子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也在“不走寻常路”中慢慢地扎下了根。如果家长不允许孩子走自己选择的富于变化的路,她的创造性思维或许就会被渐渐限制住,无法得到更好地发展。
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直接的责任。孩子是天生的“破坏者”,同时也是天生的“创造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家庭是孩子创新意识的土壤。作为家长,要像呵护幼苗成长一样,为孩子创新意识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养料。
面对孩子的奇思妙想,作为家长应该庆幸,因为你拥有一个很有想法的孩子,这是孩子迈出成功第一步的需要,只要家长保护并鼓励保持孩子的这种“怪想法”,便能很好地促进孩子健康发展。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未来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也是检验人的智力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从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重要。
自主性创造思维能力是一种求新求异、设法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而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孩子充分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基础上的。作为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就应改变自己的“包办”思想,让孩子充分拥有做事和思考的权力;同时家长还应为孩子努力创设一种宽松、民主、自由的家庭气氛,以利于孩子自主性的确立和培养。大量事实表明,很多发明创造往往萌芽于对某一事件或现象的好奇。对于孩子来说,好奇既是天性也是一种十分可贵的心理素质。因为好奇,孩子就会有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并在探索活动中积累丰富知识经验,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凡是因好奇心而受到奖励的孩子,都愿意继续进行某种试验和探索,这既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又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小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
创造性思维能力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需要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一旦孩子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就容易出现新思想,孩子便可在实践中增长智力、开发自身的创造力。知识和经验来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而丰富多彩的生活又能为孩子提供运用知识和经验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因此,家长应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空间广阔、内容丰富的生活环境,使孩子拥有较多的动手实践、动脑思考的机会。
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许多女孩都可能会因种种原因而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家长不能因此而对孩子大加斥责,甚至给孩子做出种种限制,剥夺孩子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比如,有的女孩为了看看玩具里面究竟是什么,而把新买的玩具拆坏了。对此,家长对孩子一味地惩罚只能阻碍孩子创造力的发展,家长要耐心地给孩子讲明道理,对孩子的探索精神给予肯定和鼓励。
创造性思维更偏重于发散性思维,这是一种从多角度、多方位探索问题寻找答案的非常规的思考方式,往往有想象和幻想成分的参与。因此,家长要鼓励孩子“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当孩子天真地向家长发问或用自己的想象来解释某些客观事物时,家长不能一笑置之或随意地对其加以嘲笑,而应正面鼓励并积极引导孩子大胆幻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设法促使孩子动手参与活动,让她在活动中亲自去寻求答案,以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去激励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呢?这里有一些建议供家长参考。
1.有问不必答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好奇心是人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感到新奇而有兴趣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是推动人们主动求异,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因。好奇心在孩子身上的表现尤甚,其基本表现就是不断地提出“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对待孩子提出的问题,家长不一定非要有问必答,有些问题可以鼓励和引导甚至是带着孩子自己去思考、去寻求答案。
2.赞美孩子的创造性举动
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这种创造潜能在日常生活中以丰富的想象和发散的思维方式表现出来。家长对这种现象一定要给予明确的赞美,鼓励孩子不断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3.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常碰到一些小困难、小问题,这时,家长不要急于帮孩子解决,而要让她自己想想办法。比如,孩子不小心把球掉到了公园的池塘里,家长可以启发她想想办法,怎样才能把球取上来,办法想得越多越好;还可以问问孩子水都有什么用?(除了洗头、洗衣服、洗水果等用途,还有饮用、灭火、冷却等用途。)
4.多讲些只有开头的故事
家长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不妨多给些只有开头的故事来让孩子继续往下讲,引导孩子发挥一下想象力。
比如,家长可以这样讲故事:
在一棵大树下,有一只狡猾的狐狸,它好几天都没有吃东西了,肚子饿得咕咕叫。一天它抬头看见树上有一只蹦蹦跳跳的小松鼠。狐狸眼珠骨碌碌一转,说:“小松鼠你爸爸能闭着眼睛跳下来,你能做到吗吗?”小松鼠说:“我当然会呀。”说着,小松鼠闭上眼睛往下跳。狐狸连忙跑过去,一把抓住小松鼠,刚要往嘴里送,这时……
后来,聪明的小松鼠并没有让狐狸吃掉,你知道它想了什么办法吗?
5.利用表演启发孩子进行思考
一些小女孩很有表演欲,喜欢别人看自己唱歌跳舞等表演节目,因此,家长可以在孩子表演节目时,鼓励她为自己唱的歌配上一些动作,通过这样的训练,让孩子在玩耍中也能锻炼思考能力。
6.在游戏中鼓励孩子尽情地想象
孩子在一些游戏中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比如,用积木搭各种建筑物时,孩子可以凭借自己的想象力无拘无束地进行建构;在玩商店、邮局、医院、餐厅、幼儿园等游戏中,孩子可以在人物和活动情节上根据自己的经验任意进行创造性想象。
孩子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对于孩子以后走入社会取得一定的成就有着积极的作用。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懂得欣赏孩子的一些创作性的想法,并保证孩子的创造力得到很好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