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越来越聪明,可为什么有些孩子越来越像书呆子呢?还有一些孩子甚至厌学。这是很多家长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一条梭子鱼放进一个有许多小鱼的水池里,任何时候梭子鱼饿了,只要张张嘴,就能吃到小鱼。过了一段时间,科学家用一个玻璃瓶罩住了梭子鱼。开始时,小鱼在瓶子外面游来游去,梭子鱼迎上去时,每次都撞在了瓶壁上。慢慢地,梭子鱼的冲撞越来越少,最后,它完全绝望了,放弃了捕食小鱼的所有努力。
这时,科学家取走了套住它的瓶子,备受打击的梭子鱼沉到了池底,一动也不动了。无论有多少小鱼在它的身边甚至嘴边游来游去,它都不会再张张嘴。最后,这条可怜的梭子鱼就这么活活饿死了。
看到这你是不,也许你会觉得这条梭子鱼真是笨死了。
梭子鱼原来并不笨,捕食小鱼是它的拿手好戏,它是一条能够独立生活的正常的鱼。可是,无数次的碰壁后,梭子鱼开始怀疑自己捕鱼的能力,后来,它彻底绝望了,坚信自己是一条“笨鱼”。这种无能感最终害死了它。
一位美国幼儿教育专家在孩子身上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他称之为“习得性愚蠢”。这位专家说,很多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因为某些原因,逐渐产生对学习的无能感,并因此丧失自信心。在他人的眼里,就会觉得这些学生“越学越笨”了。
为了避免使孩子“越学越笨”,家长首先要了解使孩子变笨的常见原因,以便对症下药。
1.了解使孩子“变笨”的常见原因
孩子是怎么“变笨”的呢?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使孩子“变笨”的原因:
(1)总是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如果家长跟孩子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难度超出了孩子现有的理解能力,而家长又不向孩子做任何讲解,结果孩子总是不知道该怎么玩,每次尝试都失败,那么孩子的感觉会越来越糟糕,不用别人说,她也会觉得自己很笨。
所以,当孩子在生活里很少得到“赢”的感觉时,最终可能就会变成一个看起来笨头笨脑又畏手畏脚的孩子。
(2)过早地给孩子压力
一些热衷于所谓“智力开发”的家长,总是积极地对幼小的孩子进行读写算训练,而那些知识并不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孩子虽然也能鹦鹉学舌将知识死记硬背下来,但并不能理解那些知识。所以这种家庭教育不仅不能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反而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使她降低对学习的兴趣,挫伤她的自信。
(3)给孩子大量的负面暗示
有一个充满寓意的童话故事:有一位美丽的公主,从小就被巫婆关在一座高塔上面,每天只能见到巫婆。巫婆每天都对她说:“你的样子丑极了,见到你的人都会感到害怕。”公主相信了巫婆的话,怕被别人嘲笑,不敢逃走。直到有一天,一位王子经过塔下,看到了公主的美貌,惊为天人,救出了她,这位公主直到看到镜子中的自己,才知道自己其实长得很美。
事实上,很多家长都可能在无意间充当了“巫婆”的角色。说孩子“真笨”是一些家长的口头禅,尽管说起时甚至带着爱意。可是,孩子接受到的就是自己“笨”的信息。有时,望女成凤的家长总是有意无意地拿自家孩子与别人相比:“你看人家娟娟多聪明!”“李阿姨家的小英都能用英语和老外对话了,她比你年纪还小呢。”……有时,家长在朋友、外人面前比较谦虚,总是说:“我这个女儿不行,很笨的。”“这孩子很没脑子的。”孩子整日被淹没在如此大量的负面暗示里,便会渐渐相信自己真的是一个笨孩子。
当孩子因为上述种种原因,深信自己的脑子很笨、学习能力很差的时候,她就会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和自我怀疑,她的潜意识就会产生“保护作用”,拒绝新的资讯进入自己的记忆库。结果,孩子就真的什么都学不会了。
如果家长不想让孩子“变笨”,就要特别注意如下几点:
1.允许孩子标新立异
要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就要允许孩子异想天开、胡思乱想,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看待事物,而不是用成人的方式来理解事物。当家长听到孩子异想天开、离奇荒唐的看法时,一要允许,二要鼓励,三要引导。家长要把孩子的标新立异引导到科学的创造、发展上来。
2.要允许孩子不听话
孩子都比较淘气,这是孩子的天性,而且创造型孩子往往更淘气、更不太听话。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力强的儿童多数具有三个让人“讨厌”的特点:一是顽皮、淘气、荒唐和放荡不羁;二是所作所为时常不合常规;三是处事灵活、较幽默,但带有嬉戏的态度。西方人认为:应该允许孩子“不听话”。允许孩子“不听话”可以保护孩子的想象力,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3.允许孩子向权威挑战
孩子在学校的权威是教师,在家里的权威是家长。而家长往往利用这种权威教育孩子,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过分依赖权威,不敢尝试新事物,缺乏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能力,缺乏深思的勇气和能力。孩子给家长挑毛病,向家长挑战是好事。如果家长为维护自己的“权威”给孩子当头一棒,就会摧毁孩子的逆向思维。鼓励孩子向老师、家长挑战,这对培养孩子的创造精神非常重要。孩子不畏“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是创造型人才的可贵品质。
4.要允许孩子犯错误
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有缺点是无可非议的。成人都难免犯错误,更何况是孩子。其实犯错误不可怕,重要的是搞清楚孩子为什么犯错误,犯的是什么错误。
家长要保护和发展孩子的好奇心。一味地迷信别人,相信书本,就永远不可能有创造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努力向孩子传授较多的科学知识,而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孩子可能会经常对此有怀疑、有疑问,但好奇心却能够得到激发和发展。
小瓦特因为好奇水沸腾时为什么壶盖会被蒸汽顶起来而最终发明了蒸汽机;牛顿因好奇苹果为什么会落地而最终发明了万有引力;达尔文因对世间生物的好奇而最终创立了生物进化论。这些伟大的发明,无一不是好奇心产生的效应。好奇心是一种极其宝贵的心理品质,被科学家誉为“人类的第一美德”。正是在好奇心的推动下,人们才产生了揭示大自然奥秘的强烈欲望,才有了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可见保护孩子和发展孩子的好奇心是何等的重要。
5.让孩子的活动更自由
每个孩子都是活泼好动的,常对一些未知的事物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喜欢潜下心来,寻根问底。家长要放手让孩子去探究,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和增长知识。假如家长总是怕孩子脏了手脚、衣服,或者担心出意外,而阻止孩子去动手动脑,这样会束缚住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世上的事情有时简单得让人难以置信,如果稍微动一下脑筋,就可能获得成功。人类有思想、有想法,在孩子身上这一点尤为明显,为了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她能够充分、自由地发展智力和潜能,家长应该给孩子创造快乐的创新环境,这样她才能越来越聪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