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要纵容女孩的坏脾气

不要纵容女孩的坏脾气

时间:2023-0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脾气暴躁的女孩,家长一定不能纵容,适当的批评是必不可少的。其中胆汁质的女孩大多脾气急,性子倔,这样的女孩很有自己的主意,稍不满意就会和家长闹别扭,非常任性。但这样的女孩发脾气的时间比较短,事情过去了,很快就会忘记。只要家长不纵容,及时管教孩子的坏脾气,孩子的性格一定会有所改观,对她的成长也有所帮助。但是家长不能对孩子撒娇时的要求百般迁就,百依百顺,否则就会纵容孩子的坏脾气。

现在的女孩多是独生女,任性、爱发脾气是她们普遍存在的问题,表现在经常是自己的要求没能得到满足,就大发脾气,有的女孩甚至会在地上打滚,颇有点儿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架式。

孩子正处于思想认识形成的时期,需要家长对其进行适当的管教。表面看,女孩可能比男孩听话一些,但实际上女孩心思缜密,更易发火。因此需要家长严格管教,而且可能要花更多的精力、更多的心血和更多的时间。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感受: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犯错家长不理不睬,听之任之,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的父母对自己很好;如果家长批评她、教训她,孩子就会觉得父母不是真心爱自己。于是,有些爱女心切的家长为了博得女儿的欢心,往往就会一直做“老好人”,对孩子的过错过分宽容甚至纵容。

其实,真心对孩子好,就要适时地纠正孩子的错误,告诉她错的原因,而不是为了讨好孩子而对孩子犯错置之不理。这样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孩子屡次犯错都不会受到批评,她就会得寸进尺,养成不好的行为习惯。

对于脾气暴躁的女孩,家长一定不能纵容,适当的批评是必不可少的。适当的批评是与孩子进行交流的一种手段,也是帮助孩子不断完善自我的一种动力,孩子正是在不断地犯错又再不断地纠正错误中逐步成长起来的。

孩子的坏脾气有很多种表现,我们先看看下面这两个孩子的表现:

有一天,周女士带着女儿豆豆和侄女珍珍去吃饭。豆豆吃得很高兴,将番茄酱弄得满脸都是。周女士见女儿吃东西的样子,就说:“你看看珍珍吃东西的时候多斯文,你怎么弄得哪都是番茄酱?”豆豆见妈妈夸奖别人批评自己,感到非常难过,豆豆很生气地把汉堡摔到地上,撅起嘴巴什么都不吃了。

小茜看到邻居奇奇的遥控汽车非常好玩,想拿过来自己玩。可是奇奇非常喜欢这个遥控汽车,说什么也不让小茜碰。小茜一下子就发火了,一把将遥控汽车抢过来,狠狠地摔在了地上。奇奇哭着跑回了家,小茜也气呼呼地回家了。

上述故事中的两个女孩脾气都比较暴躁,得不到别人的夸奖或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大发脾气,完全不顾及别人,这样的孩子非常令家长烦恼。心理学将我们通常说的“脾气”叫作气质,是孩子身上最早出现的个性特征。通常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其中胆汁质的女孩大多脾气急,性子倔,这样的女孩很有自己的主意,稍不满意就会和家长闹别扭,非常任性。但这样的女孩发脾气的时间比较短,事情过去了,很快就会忘记。等孩子平静下来后,家长再耐心地对她进行说教、指出错误会比较好。

孩子第一次发脾气时,家长的处理态度尤为重要。有的家长一看孩子乱喊乱闹,就赶紧想办法哄劝,对孩子提出的要求也一应百应,过分迁就。大人可能会觉得孩子闹脾气哄一哄就行了,可是面对家长的纵容,孩子就会觉得凡事只要自己闹一闹,家长就会满足自己的要求,于是久而久之,便把发脾气变成威胁家长满足自己意愿的工具。

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对待孩子第一次发脾气呢?家长可以对孩子发脾气不予理睬,先专心于其他事情,或直接告诉孩子“什么时候安静下来,什么时候才跟你讲话。”渐渐地孩子会由大哭变小哭,并偷偷看家长的反应,她的注意力也就转移到家长的身上来,静静观察家长,渐渐忘记了哭闹。当孩子的情绪稳定以后,家长就要告诉她那样做不对,并说明为什么不对。这样孩子就比较容易接受家长劝导,第一次发脾气就能被成功地制止了。在处理孩子第一次发脾气时,家长一定要有耐心,不能半途而废,如果家长心软,以后孩子发脾气时,这个方法就很难再奏效。

家长在孩子发脾气后需要跟孩子进行一次心平气和的谈心,要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批评,让孩子认识到发脾气的危害,教她学会以理智驾驭感情。脾气再暴躁的女孩,也毕竟是孩子,平时,家长对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应主动地给予满足,不合理的要求再委婉地拒绝,让孩子明白:凡事必须讲道理,无理寸步难行。只要家长不纵容,及时管教孩子的坏脾气,孩子的性格一定会有所改观,对她的成长也有所帮助。

有的女孩在家长不能满足自己要求时不会大吵大闹,但是会缠着家长不停地撒娇。女孩子对家长撒娇是难免的,这也是亲子情感交流的一种形式。但是家长不能对孩子撒娇时的要求百般迁就,百依百顺,否则就会纵容孩子的坏脾气。家长要把握一定的尺度,不能让孩子过分撒娇。

当然,对待孩子的撒娇,首先家长要区分孩子的撒娇是不是合乎情理。例如,孩子生病、身体不舒服时,就比较容易撒娇;当外界扰乱了孩子的生活习惯时就可能导致孩子吵闹、撒娇;孩子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因为不熟悉环境而心里不愉快也会撒娇;女孩子还有生理节律的周期变化,当孩子情绪低落、心情不舒畅时也易撒娇……这些导致孩子撒娇的情况家长都应予以理解。但对那些故意发脾气撒娇的孩子,家长就要对其进行引导,不能听之任之,任其发展,至少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儿,应该如何改正。

有一位母亲对自己两岁多的女儿非常头疼。这个小女孩非常喜欢撒娇,常向家长提出很多要求,只要得不到满足就会立刻大哭,白天这样,晚上睡觉前更明显。比如,小女孩脱完衣服后就不睡觉(实际已经很困了),一会儿要尿尿(刚尿了),一会儿又要喝水吃东西,一会儿又要大人抱,,只要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大哭大闹,每晚都要折腾两个小时才罢休。

上面案例中孩子的表现,其实是孩子情感需求的问题。不管多大多小的孩子,都有一定的情感需求,孩子对“爱”的理解非常敏感,十分渴望周围的人对自己的爱与关心,尤其对自己最喜欢的人更是如此。孩子所谓的“小气、撒娇”其实是一种变相的试探,试探家人对她的爱心程度。

出现上述情况时,如果家人对孩子的撒娇置之不理,或一味的顺从,都不利于孩子的情感发展。如果家长置之不理,孩子会认为家人不爱自己或不需要自己,会伤了孩子的心;如果家长在孩子撒娇时有求必应,会让孩子把这个“爱的武器”时不时地拿出来对付周围的人,以此达到自己的目的,孩子甚至会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一个不顾周围人感受的自私自利的人,这样就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情感发展。那么对待孩子的撒娇和发脾气,家长到底要如何处理呢?

1.在态度上既尊重孩子又不迁就孩子

如果家长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也给予满足,无原则地迁就孩子,那么,得到娇惯的孩子很可能就变得为所欲为,自私自利,难以听人讲道理,性子越来越任性。反过来,如果家长不尊重孩子,不管孩子提的要求合不合理,都不予理睬,或一味地给予否定,甚至态度粗暴,那么,孩子会因需要总得不到满足而产生不满情绪,进而产生对抗心理,形成不服管教的性格。因此,只有得到尊重又不受迁就的孩子,心理才可能得到健康地发展。

所以,当家长遇到孩子提无理要求时,家长不能轻易地让孩子得到满足,而且一次也不能妥协,否则只会纵容孩子屡次提出无理要求。当家长对孩子说“不行”“不能做”时,孩子往往不会马上放弃她的行动,她会一边看着你,一边继续试探你是否真的不让她做。这时,家长应该坚决地重申你的观点。这样一来,孩子从家长坚决的态度上,便了解了这件事真的不能做。现在很多家长都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意识,比如,要吃什么菜,穿什么衣服,玩什么游戏等,经常会先征求孩子的意见,这是很好的现象,但家长更要注意给自己定一些条件限制,比如,给孩子好几套方案,让孩子从中进行选择,超过了条件限制便不再满足她的要求。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知道,并不是所有的要求都能够得到满足,必须放弃不合理的要求。

2.真正了解孩子想要什么

家长要与孩子平等对话,对孩子的情感世界有所了解,通过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言谈举止的变化等来体会孩子的情感变化。家长只有了解孩子要求的真正原因,才能判断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才能进行合理的引导。

不同的孩子表达情绪的方式各不相同,不同的女孩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方式也各不相同。比如,有的女孩以吵闹、闯祸等行为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与需要;有的女孩则以沉默不语来表达自己的不开心,有的女孩甚至会通过自残来达到引起家长重视、爱她的目的,所以说,了解孩子提要求的动机很重要。

3.正确引导

孩子的是非观念是一张白纸,家长的正确引导很重要。那些对孩子有益的、正确的行为家长要及时表扬并鼓励孩子继续保持,不好的举动或苗头家长要及时纠正,这样才有利于帮助孩子学会克制,不随便乱发脾气。

4.注意教育方式

孩子的情感世界丰富多彩,这就要求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能千篇一律,家长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既要适时地帮助孩子克服缺点,又不能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使家庭成为孩子能充分表达自己情感的自由场所,这样既能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各方面变化,又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有时候,当孩子撒娇的时候,家长明明知道孩子的需求,但可以有意装糊涂,表示不理解,并适时地向女孩发问,引导孩子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求。

有时孩子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或遇到孩子不好好说话的时候,家长可以采用明知故问的方法,即使听懂了孩子的意思,也装作听不懂,故意反问孩子:“你在说什么呀?我听不懂,你再说一遍。”如果孩子是哭着说话,家长可以继续发问:“你的话我听不清楚,有话好好说,哭着说话我怎么能听得懂呢?”直到孩子用清晰的语言表达清楚了自己的意思,家长再告诉孩子她的要求能否得到满足。

总之,家长对孩子的撒娇不能千篇一律地处理,应该从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出发,正确地理解、把握孩子撒娇的尺度,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