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这些洗澡的雷区不能碰

这些洗澡的雷区不能碰

时间:2023-0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洗澡的一些雷区最好是不要碰。饭后立即洗澡,一方面会加剧心脏缺血,甚至发生心绞痛或猝死;另一方面,由于消化道血流量减少,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诱发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等症状。这时洗热水澡,会增加皮肤的血流量,引起心脏和大脑供血不足,导致头昏眼花,对体质差的人,还可导致不同程度的“重力性休克”;另外,对肥胖超重者、嗜好烟酒者、高血压者、高胆固醇患者,还可导致心脏病的突发。

这些洗澡的雷区不能碰

下班、劳累后,最愉快的莫过于,洗个香喷喷的澡,舒缓地躺在浴缸中塑造苗条的身躯,但是别太急。洗澡的一些雷区最好是不要碰。

洗澡会对人皮肤产生机械、温度和化学刺激,然后又进一步影响很多系统,其中包括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因此,洗澡对人体的影响实际上是全身性的,它能消除肌肉的紧张,改善周围组织和内部器官的供血状况,促进毛细血管、静脉和淋巴管的血液循环,从而提高机体的代谢强度和适应能力。但是洗澡也有它的禁忌,如果不注意,很可能因为洗澡毁了自己的健康。

肥皂不宜过多

洗一次澡搓一遍肥皂即可,过多会刺激皮肤,产生瘙痒。皮肤较干燥的人以及老人和儿童适宜用多脂性肥皂,不宜用碱性肥皂或热水烫洗,以免将皮脂洗去,使皮肤更加干燥甚至起屑打皱。有的人皮肤油腻较多,可用中性或碱性肥皂。

水温不宜太高

水温最好接近体温,大概是35℃~37℃,水温过高会使全身皮肤血管扩张,全身大量的血液集中到皮肤表面,易导致心血管急剧缺血,引起心血管痉挛,如果持续痉挛15分钟,即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如果是大面积心肌梗死,就有猝死的危险。高血压病患者还会因全身皮肤血管扩张而使血压骤然下降,出现低血压,导致头晕、心慌等症状。热水浴使血液大量集中于体表,时间过长极易疲劳,还会影响内脏的血液供应和各种功能,使人虚脱。

慎洗冷水澡

夏天,许多人偏爱洗冷水澡。冷水澡的确能加速浑身散热,但剧烈运动或运动之后,千万不能突然去洗冷水澡。因为此时身体出汗较多,适应不了冷水的突然刺激,过低的水温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后会使毛肌收缩,影响汗腺的排泄功能和血液循环,体内的热量得不到充分的散发,就容易引起发热、感冒。

饱食或空腹不宜入浴

每顿饭后人体要从全身调集一部分血液到胃肠帮助消化。饭后立即洗澡,一方面会加剧心脏缺血,甚至发生心绞痛或猝死;另一方面,由于消化道血流量减少,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诱发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等症状。因此,不能选择在饭后1小时之内洗澡,应在饭后2小时即下顿饭前1小时左右为宜。洗热水澡前,喝1杯温开水,可以补充全身血液容量。空腹入浴则容易发生低血糖,易疲劳、头晕、心慌,甚至虚脱。

喝酒后不宜突然洗澡

酒后脉搏加快,心脏血液搏出量增大,血液循环加快,体温调节能力、应付血压等变化能力差,此时洗澡常常会发生不测。另外,洗澡一般会出汗,这样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就会增高,在血液循环、脉搏跳动加快的情况下,往往引起血压上升,使身体难以适应。醉酒的当天晚上,应多喝些水再睡觉,第二天早晨用热水洗头,能彻底消除醉意。

发热时不应洗澡

当人的体温上升到38℃时,身体的热量消耗可增加20%,身体比较虚弱。此时洗澡,容易发生意外。

剧烈运动后不要洗澡

人在剧烈活动时,肌肉内的血流量增加,一旦停止运动,增加的心率和血流量还要持续一段时间。这时洗热水澡,会增加皮肤的血流量,引起心脏和大脑供血不足,导致头昏眼花,对体质差的人,还可导致不同程度的“重力性休克”;另外,对肥胖超重者、嗜好烟酒者、高血压者、高胆固醇患者,还可导致心脏病的突发。

少用搓澡巾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有在洗澡时用搓澡巾用力擦洗皮肤的习惯,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洗掉皮肤上的脏垢,并视之为讲卫生的好习惯。其实,从皮肤的生理角度来看,这非但不是讲卫生,而且对皮肤有害。正常皮肤表面有由皮脂腺、汗腺分泌物及脱落的上皮细胞形成的酸性保护膜以及角质层,仅0.1mm厚,俗称“死皮”,呈弱酸性,是阻止病菌和有害射线入侵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这层“死皮肤”更换速度缓慢,最快的也需要10多天。洗澡时用毛巾在皮肤上反复用劲搓,会损伤皮肤,使表皮角化层过多脱落,使皮肤干燥、瘙痒,病菌和有害射线就会乘虚而入,使人易患毛囊炎等多种皮肤病甚至疖肿及败血症。

产后金点子

洗澡次数太多,会把皮肤表面正常分泌的油脂及正常寄生在皮肤表面的保护性菌群全部洗掉,容易引起皮肤瘙痒,皮肤的抵抗力也会减弱,反而容易得病。

脑血管病患者不宜常洗澡

洗澡时产生的热刺激,会使患者体内血流加速,进而增加血液对血管的压力。当血流通过某些局部病变部位时,容易发生血管破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