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时钟”
50多年前,学者费雷鲁发现了一个怪现象。他每天早上7时半至9时半准时到阳台上用早餐。用餐时,一群蜜蜂必然按时前来陪伴他,这种现象持续了4天。第5天,费雷鲁拿走了甜果酱,但蜜蜂仍然准时前来拜访。
小小蜜蜂是怎样知道时间的?费雷鲁认为,蜜蜂能根据太阳的位置来定时。为了证实费雷鲁的假设,德国著名动物行为学家贝林用蜜蜂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他先用甜饵吸引蜜蜂,阴天和下小雨的天气,蜜蜂依然准时赴“约”。后来,贝林又将蜜蜂关进暗室,一开始蜜蜂陷入了混乱,但不久即适应了昼夜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贝林因此认为,费雷鲁的说法显然不能解释暗处蜜蜂的周期性活动。贝林认为,蜜蜂所以能在暗室中察知昼夜交替,是因为外界温度在变化的缘故。于是,贝林有意识地改变蜜蜂周围的环境温度和湿度,但蜜蜂并不为这些改变而更改自己的生活规律。贝林的说法被自己所否定。1955年,贝林的学生把在法国巴黎用于实验的蜜蜂空运到美国纽约,他在巴黎给蜜蜂投食,24小时后蜜蜂就准时出现在纽约的给饵场(这比纽约时间提早5个小时)。由此可见,时差对蜜蜂的影响并不大。
于是,有人猜想蜜蜂不是通过外界环境,而是通过体内的生理变化来控制自己的活动和休息的。为了证明这一点,一些科学家在室温30℃的条件下给蜜蜂投放饵料,6小时后再放入冰箱,使它们经受5~7℃的低温考验。结果,蜜蜂出现在投饵场的时间大大推迟。原来低温使蜜蜂体内酶的活力降低,从而影响了新陈代谢的速度,间接影响了“蜜蜂时钟”的节律。生物学家发现,很多生物都有自己的“时钟”,这就是所谓的“生物钟”。人们现在已经找到了很多动物安放“生物钟”的位置,例如,蟑螂的“钟”置于咽下神经节上;绿蟹的“钟”放在眼柄内;鸟类的“钟”塞在松果腺的细胞里。
眼下,虽然科学家对“生物钟”的认识尚未统一。但大多数人认为,“生物钟”现象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它是生物体内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必然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