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宝宝饮食的个提醒

对宝宝饮食的个提醒

时间:2023-0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母乳喂养对于宝宝来说有着任何食物都不可替代的优点。所以对宝宝来说,母乳更易消化吸收。牛磺酸对宝宝大脑及神经系统功能、智力、视力的发育都有重要的意义。青霉素和红霉素类药物存在于母乳中对新生儿是安全的。同时,宝宝腹部肿胀,放屁增多,食欲下降也被称为便秘。棉棒灌肠就是用浸泡有宝宝饮用饮料的棉棒的前端,把约2厘米的前端直接伸入宝宝肛门的内部。宝宝身体的70%由水分构成。

第七章 婴幼儿喂养常见问题及禁忌

第一节 喂养宝的常见问题

01 4~6个月仍要母乳喂养

宝宝最理想的食物是母乳

4~6个月以内宝宝的生长速度较快,需要的营养素较多,但消化吸收功能未发育成熟,所以两者之间存在着矛盾。这一时期宝宝的消化道只对乳类特别是母乳的适应性较好,所以此时宝宝最理想的食物是母乳。

母乳喂养对于宝宝来说有着任何食物都不可替代的优点。母乳有着完全的营养素,也就是说母乳能够提供出生4~6个月以内宝宝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其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物质之间有着合适的比例,相对稳定的浓度以及最好的利用率。

母乳中富含以下营养成分

蛋白质

母乳蛋白质含量为每升11~13克,约是牛乳中含量的1/3。但母乳中乳白蛋白占总蛋白的60%以上,酪蛋白只占30%(乳白蛋白∶酪蛋白=1.5∶1)。牛奶则相反,70%以上为酪蛋白,乳白蛋白低于30%。乳白蛋白遇胃酸生成的凝块较小而酪蛋白凝块较大,细小的凝块更容易消化吸收。所以对宝宝来说,母乳更易消化吸收。

脂肪

母乳中脂肪的含量高于牛乳,脂肪粒小,易消化。母乳含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亚油酸高于牛奶4~5倍),胆固醇含量也高于牛乳,而必需脂肪酸和胆固醇对于宝宝神经系统的发育是很重要的。

糖类

在母乳中乳糖含量很高,对宝宝大脑发育特别有利。乳糖还能够促进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繁殖,抑制致病菌繁殖,减少肠道感染和发生腹泻的机会。

无机盐

母乳中无机盐的含量较牛乳少,新生儿的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母乳喂养不会增加肾脏负担,且母乳中钙与磷的比例更加适宜宝宝(钙∶磷=2∶1)。母乳中的铁含量虽不高,每升只有1毫克,但其吸收率在50%以上,比其他乳的生物利用率都高,能适应初生宝宝头几个月的需要。初乳中还含有很高的锌,同时吸收率也较好。

免疫因子

母乳,特别是初乳中含有多种免疫因子,如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及乳铁蛋白、溶酶体等,有利于宝宝疾病的预防。

母乳中所含各种防御因子及其对人体的保护作用如下:

此外,母乳卫生、安全、经济,便利,并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母子关系。在母乳喂养过程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初乳。

一般而言,宝宝出生7天内妈妈所分泌的乳汁称为初乳。初乳有什么特点呢?初乳的颜色为黄白色,这是

由于初乳富含β-胡萝卜素。初乳较稠,因为初乳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有形物质。

初乳中含有较多的免疫球蛋白A(IgA),尤其是分泌型IgA含量很多。分泌型IgA可以附着在宝宝的消化道黏膜、呼吸道黏膜和泌尿道黏膜表面,从而有效地保护机体免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初乳中的脂肪、乳糖含量较少,更有利于新生儿消化吸收。初乳中含有较多的牛磺酸,新生儿早期缺乏合成这种氨基酸的能力,初乳中的牛磺酸正好弥补了这种不足。牛磺酸对宝宝大脑及神经系统功能、智力、视力的发育都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上面的叙述,我们知道了初乳是质量最好的母乳。所以,宝宝出生后应尽早地让他吸吮母乳,不要把宝贵的初乳白白地浪费掉。

02 影响母乳的药物

妈妈服用的许多药物几乎都能通过血液循环进入母乳中。由于药物本身的结构和性质不同,进入母乳中的量有所不同,并且不是所有的药物都对宝宝不利。

以下是几种可能存在于母乳中的常用药,提醒新生儿的父母们注意。

止痛药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在血液中大部分是与血浆蛋白结合的,不容易进入母乳,妈妈偶尔服用阿司匹林对宝宝是无害的。但是大剂量摄入也会引起宝宝皮肤发生瘀斑和代谢性酸中毒。

抗生素类药物

青霉素和红霉素类药物存在于母乳中对新生儿是安全的。虽然在理论上青霉素可能引起新生儿过敏反应,但实际上极为罕见。

磺胺类药物会引起新生儿产生高胆红素血症和使患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6-PD)的新生儿发生溶血。四环素在母乳中的浓度较高,甚至可达妈妈血液中药物浓度的90%,会导致宝宝牙釉质发育不良及牙齿变色。妈妈最好不要服用这两种药物。

氯林可霉素和灭滴灵即使在常规服药时,母乳中的药物浓度也较高,前者会导致宝宝小肠结肠炎而发生腹泻和便血;后者会引起宝宝呕吐和出血,妈妈均不应服用。如果治疗必须使用时,应该暂时停止母乳喂养。

氯霉素虽然在母乳中排泄甚少,但是可能抑制宝宝骨髓造血功能。抗结核药异烟肼在母乳中浓度与妈妈血液中的药物浓度相仿,可能影响到宝宝的肝脏功能。

哺乳妈妈忌服药物一览表

因哺乳期妈妈中服药物通过乳汁分泌,传给宝宝,故哺乳期妈妈忌服下列药物:

抗甲状腺类药物

碘剂可存在于母乳中,并会引起宝宝甲状腺肿。硫氧嘧啶会主动转运到母乳,母乳中的药物浓度高于妈妈血液中药物浓度3~12倍,故用药期间应停止母乳喂养。甲硫咪唑会干扰新生儿甲状腺功能而应禁用。

精神抑制类药物

用于诊断或治疗的任何放射性药物,如:放射性碘、锝等均会存在于母乳中,并对宝宝有明显的影响。这些药物的放射活性在母乳中会存在数天至数周。

在药物的放射活性从母乳中完全

清除之前,应暂时停止母乳喂养。

总而言之,许多药物都可经母乳排出,有些对宝宝无害,但有些对宝宝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妈妈用药时应慎重,最好在医生指导下安全用药。

心血管类药物

地高辛、心得安、肼苯达嗪、α-甲基多巴等在母乳中含量均非常低,妈妈服用常规治疗剂量,对宝宝是安全的。

抗抑郁类药物

如:丙咪嗪、盐酸阿米替林在母乳中的浓度甚微,对宝宝无影响。

03 新妈妈常见的育儿问题

初为人母,难免对一些育儿问题以及宝宝出现的一些现象产生疑问,有时还会因宝宝的异常反应而焦虑不安,四处求救,结果仍未找到正确的答案。现就年轻妈妈在育儿当中常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怎样判断宝宝便秘

即使是排便的次数减少了,如果很容易就排便的话那就不是便秘了。大便坚硬且需要很费力气,或者肛门破裂排便很困难的表现,即使每天都有排便也被叫做便秘。同时,宝宝腹部肿胀,放屁增多,食欲下降也被称为便秘。

便秘时的家庭护理

引起宝宝便秘的主要原因是所吃食物的不足和吃饭时间的不规则。首先要做的是要改正宝宝不规则的生活习惯。

提供的辅食可以有芋头、猕猴桃、南瓜等等,都是可以增加排便量的富含植物纤维的食物。并且,由于体内水分的不足或肠内菌群不调也能引起便秘。所以应该积极地饮水和酸奶。即使那样也不能改善的话,腹部按摩和灌肠也很有效。棉棒灌肠就是用浸泡有宝宝饮用饮料的棉棒的前端,把约2厘米的前端直接伸入宝宝肛门的内部。

为了断绝因为大便的积存而引起的,很难有排便的感觉,应该让宝宝越早排便越好。

宝宝经常腹泻的原因

肠的功能还不是十分发达的宝宝特别容易腹泻。由于吃得过多,水分摄取过多,第一次吃未曾吃过的食物时,或因环境的改变生病、上火等,发生便稀的情况也是有的。

判断是否腹泻应根据与平时的排便、次数及形态情况相比较而定。即使每天多次便稀,可是宝宝有食欲且体重增加的话,那这就是宝宝大便的性质或节律。

与平时相比,突然间大便变稀,排便的次数增加,并且转变成发热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可以认为是由病毒和细菌造成的消化道感染而引起的异常的腹泻。

腹泻时的家庭护理

腹泻会引起水分和盐分的流失,容易引起脱水症状。请给宝宝提供诸如凉白开水和茶水之类的饮品。以1小时内10毫升为基准。宝宝用饮品的量以每天100~200毫升程度为准。果汁里的糖分不容易吸收会使大便加剧变稀所以应避免。

宝宝身体的70%由水分构成。一般情况下,通过排尿,出汗,和呼吸等途径排除大量的水分。但是,如果因为感染病毒,吃的过多引起食物中毒的话,食物里的水和营养就会在肠道中无法被吸收而被直接排出了体外,也就是腹泻。因为体内盐分的流失,要给宝宝提供汤上层澄清的部分,或者是宝宝用的专用饮料等。如果还有食欲的话,食用的如果是中期的辅食就可以返回到初期,或者是给宝宝吃些易于消化的食物。

腹泻的刺激性较强,宝宝的臀部容易皴裂。所以在宝宝排便之后用淋浴等方式冲洗一下,只需轻轻地帮宝宝擦干净就可以了。

宝宝经常呕吐的原因

在身体没有异常的情况下,喂奶后让宝宝打嗝的方法不当,哭得厉害时,给宝宝吃辅食的速度过快,或是由于给的食物的量不合适等等,都是引起呕吐的原因。

但是,如果伴随着发热,腹泻并且宝宝没有精神的情况下应该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呕吐时的家庭护理

在呕吐时需要担心的是脱水的症状。在不再呕吐之后,需要充分地给宝宝补给凉白开水、牛奶、宝宝专用饮料等等。牛奶要用凉白开水稀释后再给宝宝喝。

宝宝为什么不停地打嗝

打嗝是宝宝期一种常见的症状。不停地打嗝是因为宝宝膈肌发育不完全,发生痉挛现象,成人偶尔也会有打嗝的现象,是因横膈膜连续收缩所致。膈肌运动是受植物神经控制的,宝宝出生后1~2个月内,由于调节横膈膜的植物神经发育尚未完善,当宝宝受到轻微刺激。如:吸入冷空气,吸奶太快时,膈肌会突然收缩,引起快速吸气,同时发出“嗝嗝”声。

有时宝宝打嗝的时间可能持续5~10分钟,看起来好像很难受的样子。但是,打嗝本身对宝宝的健康并没有任何不良影响,不必担心。一般情况下,宝宝3个月后,调节横膈膜的神经发育趋于完好后,打嗝的现象会自然好转。如何让宝宝的停止打嗝呢?在宝宝打嗝时可让他吸奶,喝凉开水或者通过其他刺激,如:光亮、声音等使之缓解。

宝宝为何总让人抱着

有的宝宝性格比较安静,不爱哭闹,照看这类宝宝比较省事;而有些宝宝则经常哭闹,很少自己躺着玩耍,总喜欢让人抱着。

宝宝在离开母体前其形态是弯曲的,故离开母体后的最初几个月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躺得太久会感到背部不适,因此而哭闹,此时若抱抱他,他就会因感到舒服而停止哭闹。

此时,父母如果因太忙而无法分身的话,就要同宝宝说说话,并抚摸他,或摇动摇篮。对于3个月之内的宝宝可以多抱抱,和他建立良好的母子感情,不必担心会抱成习惯,等宝宝5个月后再慢慢训练,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

宝宝为何总朝一侧睡

一般父母都很关心宝宝头的形状,所以很重视宝宝的睡眠姿势。有些父母看到宝宝睡觉时头总朝向一侧,担心会导致偏头,因此试图在宝宝的枕下、背部垫上毛巾来改变头的方向。

但是没多久,宝宝的头又偏向原来的方向,所以有一段时间宝宝的头型看起来的确是歪的。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也不必过于担心,等到宝宝能够翻身时,他就会不断改变头的方向而朝向另一侧了。宝宝1周岁时,偏头现象就不会太明显了。

囟门是否可以碰

宝宝头顶部的囟门软软的,有些父母担心给宝宝洗头时会碰伤囟门,因此,宝宝出生数月都不敢给宝宝洗头。其实宝宝的头部分泌物较多,应经常清洗。虽然囟门未闭合时此处较薄弱、柔软,但仍有头皮和皮下组织保护,洗头时只要注意不用力压囟门,而是用手或纱布轻擦此处,就不会碰伤它。

宝宝为何经常打喷嚏

宝宝都很容易打喷嚏,有时候还会两三个地连着打,有些父母见此情景便以为宝宝着了凉而赶紧给宝宝加衣被。其实宝宝打喷嚏并不一定是着凉所致,宝宝的鼻黏膜比较薄弱,因此比较容易受到温度、湿度及灰尘等的刺激,从而产生一种神经性反应打喷嚏。

突脐要紧吗

突脐是宝宝的常见现象,有的宝宝的肚脐甚至大如杏子,宝宝大哭时肚脐突出2厘米高,但却无疼痛感。

突脐是怎样造成的呢?有人认为突脐是宝宝哭闹所致,故称“哭肚脐”;而有人甚至怀疑是否是分娩时助产护士的技术不高,肚脐的结扎方法错误所致。一般说来,当妇女即将分娩时,胎儿的肚脐孔会自然闭合,但也有少许胎儿是在肚脐孔尚未闭合时出生的。

肚脐孔未闭合的宝宝一用力就会因腹压增高而使肚脐外突。突脐对宝宝健康没有什么不良影响,无需特殊治疗,肚脐孔就会随着发育而闭合,一般在出生3个月后即闭合。绝大多数突脐的宝宝在出生1年后突脐均会消失。

如何安抚生病的宝宝

若宝宝在生病时也不爱躺在床上,则说明宝宝的精神状态良好,同时也可据此判断出宝宝的病较轻,可不勉强他睡觉。若宝宝患病时哭闹不止,而一抱即安静入睡的话,父母就应辛苦一点,整夜抱着宝宝,好让他乖乖地睡。

刚开始发热,宝宝往往全身发抖、手脚冰冷、脸色苍白,这时,可以用热水袋,电热褥等在床上加温后让宝宝安睡。若宝宝在炎热的夏天发热时,则应该打开窗子,使空气流通。因为此时关闭门窗,宝宝不易入睡。在宝宝休息时,父母尽量不要去打扰他——频繁地试体温、喂水、喂药,也会使宝宝感到疲劳。

宝宝需要补充维生素吗

牛奶或奶粉中维生素C和维生素D的含量很少,所以人工喂养的宝宝需要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D。

母乳喂养的宝宝,若妈妈注意多吃新鲜蔬菜和柑桔水果,宝宝就不会缺乏维生素C,但母乳中维生素D的含量极低,所以吃母乳的宝宝易缺乏维生素D。补充维生素D的常用办法是给宝宝服用鱼肝油。给宝宝喝桔汁可补充维生素C。

宝宝为什么易呕吐

呕吐在宝宝时期经常发生。宝宝由于胃肠道生理上的特点,本身就容易呕吐。宝宝的胃呈水平位,食物不能容纳过多;贲门松弛,易被胃内容物冲开使胃内容物反流至食道;幽门肌肉发达,受胃内容物刺激时易发生收缩,痉挛,使食物反流。由于上述原因,当宝宝吮吸太急,吸进了空气时,就容易发生呕吐。

若在喂奶后将宝宝竖起,令其趴在大人的肩上,轻拍其背部使其打嗝,就会避免呕吐发生。

宝宝呕吐的另一个原因是喂养不当。如:喂得太多,超过了胃容量;吃得太急;乳汁温度不适,使胃蠕动增加,导致发生呕吐。这种呕吐往往偶然发生,且呕吐量较多。对此应注意纠正喂养方法。此外,一些消化道疾病也可导致呕吐,如:先天性食管闭锁,胃扭转、先天性幽门肥厚、先天性肠闭锁等,但这类情况并不多见。

如何预防臀红

臀红又叫尿布疹。由于新生儿皮肤柔软,若大小便后不及时换尿布或擦洗臀部,宝宝的皮肤就会受尿便酸碱性刺激和湿尿布的浸泡而引起皮疹,严重的可出现皮肤脱落或皮肤糜烂,非常疼痛。

预防尿布疹的最好的方法是勤换尿布,用过的尿布要烫洗干净,再在日光下晒干,保持尿布的清洁和柔软。

宝宝大小便后要给他(她)洗净臀部和会阴处,擦干后扑上爽身粉或涂5%~10%的鞣酸软膏,以防尿便直接刺激皮肤。若已发生尿布疹,要设法使患处保持干燥、清洁。大小便后要将臀部洗净擦干,再涂上龙胆紫或汞溴红。

宝宝何时开始出牙

宝宝乳牙共20个,约6个月开始出牙,至2~2.5岁出齐。宝宝出牙时间差异比较大,有些早至4个月,而有些却迟至10个月左右,都属正常情况。2岁以内宝宝乳牙总数大约等于月龄减4~6,例如,14个月宝宝出牙8~10个。如何知道宝宝是否对食物过敏

宝宝对某些食物过敏是比较普遍的,尤其是在尝试新食物时,更容易发生。一般食物过敏的反应是出疹或腹泻,因此,给宝宝添加新的食物时,应先添加单一的食物,一旦发生过敏,即可找到过敏的食物,待宝宝适应单一的食物后,再添加混合种类的辅食。

如何预防宝宝患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膳食中铁摄入量不足引起的。贫血的宝宝有面色苍白,注意力不集中,易疲乏,和生长迟缓等表现。近年的研究还发现,缺铁性贫血对宝宝的智力发育也有不良的影响。出生时宝宝的体内储存有丰富的铁,加之从母乳中得到的铁,可以满足宝宝前4个月的铁需要。但4个月以后,必须有规律地给宝宝添加一些含铁丰富的食物,比如每日给宝宝添加1/2个蛋黄,每周2次在宝宝辅食中加入肝泥,都可以大大减少贫血的发生。若同时摄入含维生素C较多的菜汤或果汁,可促进铁的吸收。

如何预防婴幼儿患佝偻病

佝偻病俗称软骨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使钙磷摄入不足所致。人体可以从食物中获得维生素D,但大多数食物中含量较低,不够用。人体主要靠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合成维生素D,因此,当从食物中摄入的维生素D较少,晒太阳太少,宝宝就会患佝偻病。预防佝偻病要注意以下措施:1.提倡母乳喂宝宝,并及时添加富含维生素D及钙磷比例适当的辅食。2.多晒太阳,平时每天户外活动在一小时以上。3.对体弱儿或在冬春季,户外活动受限制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鱼肝油和维生素D。

如何让宝宝睡好觉

许多年轻的父母经常询问:“如何让宝宝安安静静睡觉?”这的确是所有父母都关心的问题。以下是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措施:让宝宝吃饱十分重要;睡前洗个热水澡有助于宝宝入睡;让宝宝听有规律的声音如轻柔的节拍声等;给宝宝一个与白天不同的有利于入睡的环境。如关掉电视机,收音机,减弱室内光线及尽量减少嘈音;保持室内温度在19℃~21℃等。需要注意的是,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宝宝的睡眠时间是没有规律的。

怎样让宝宝安全睡觉

宝宝睡觉应采取仰卧位。其他体位只有在医生的指导下才能使用。此外,为使宝宝睡眠时安全,还要注意以下几点:2岁以前,不要让宝宝用枕头睡觉,枕头有时候可使宝宝窒息;不要使用塑料床单;不要给宝宝盖太多或太厚的被子,让宝宝太热不好,甚至有危险;还要使用安全的宝宝床。

如何安排宝宝睡觉时间

每个宝宝各不相同,一般说来,新生宝宝需睡18~20个小时,白天和晚上睡眠的时间差不多。随月龄的增长,宝宝睡眠时间逐渐减少,3~6个月时为14个小时左右,6~12个月为12~14个小时,而且晚上睡眠的时间逐渐延长。要安排好宝宝的睡眠,就要注意在白天给予适当的活动或运动,比如到户外晒太阳,中午或早晚这段时间安排听音乐或做游戏,这样可适当缩短宝宝白天的睡眠时间,消耗其精力,让他在晚上睡得更香更甜。这种训练可从4~5个月开始。

宝宝啼哭怎么办

宝宝尚未具备语言功能,哭闹是表达需求或反应身体不适以引起大人注意的一种方式。大多数宝宝哭闹是因为饥饿、口渴、尿湿、尿布不干净以及要抱等,这种啼哭是生理性的,可采取以下措施减少啼哭:喂宝宝母乳及其他食物,让宝宝吃饱喝足;抱宝宝走动,并轻轻摇动;给宝宝哼小调,说话或让其听些柔和的声音;给宝宝适当的玩具或保护宝宝坐在窗边向外望等。由于护理不当或粗心大意所致的包裹过紧,环境过热或过冷,热水袋烫痛等引起的哭闹,则必须仔细查看。

哭闹有时也是某些疾病的早期反应,如消化不良、中耳炎、肠绞痛等。此时宝宝的哭声多呈痛苦状,抱起或喂奶也不能使哭闹停止,多伴有发热、咳嗽、吐泻、面色苍白、精神弱或呻吟等病理特征,这属病理性啼哭,应该及时送医院治疗。

母乳喂养常见5大困惑

母乳应该是宝宝最佳食物。可如何才能达到最佳呢?下面的一些实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多地认识母乳喂养。只有采用正确的方法,才能使母乳喂养达到应有的最佳效果。

吃了配方奶,就不喜欢吃母乳了

在生宝宝前,小红就下定决心进行全母乳喂养。宝宝刚剖宫出生3小时,小红就开始哺乳了。虽然,每天喂养的次数达到十几次,可宝宝还是不停哭闹,嘴在不停地寻找奶头。周围的朋友建议给宝宝添加一些配方奶粉,但小红担心宝宝吃配方奶粉就不再喜欢吃母乳了。

就这样坚持了3天,小红发现宝宝不仅体重降低,超过了出生体重的10%,而且皮肤出现明显黄疸。经过测定,血液胆红素已高达275摩尔/升。蓝光照射进行了24小时后,宝宝的黄疸加重趋势得到控制。在蓝光照射同时,给宝宝进行了适当的静脉液体的补充。

这时,小红接受了专家的建议。每次母乳喂养20~30分钟后,添加一些配方奶粉,直至宝宝吃饱。2天后,宝宝已经不再需要喂养配方奶粉了,宝宝的身体很快恢复了正常,小红全母乳喂养的愿望也实现了。

分析:有的妈妈,特别是剖宫产的妈妈,在宝宝刚出生的头几天,母乳尚不充足。这时,坚持全母乳喂养就会造成宝宝喂养不足。喂养不足不仅会使宝宝体重降低,还会引起排便不足,导致大量胆红素(引起黄疸的物质基础)堆积在体内,形成严重的黄疸。黄疸过高会损伤大脑,而充分喂养才能加速胆红素通过排便排出体外。因此,在宝宝出生之前几天,如果妈妈母乳不足,可以增添一些配方奶粉。

为了不影响今后的母乳喂养,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每次喂养都保持每侧乳房喂养10~15分钟,两侧一共20~30分钟后,立即添加配方奶粉至宝宝吃饱。这样,随着妈妈乳汁的不断增多,需要添加配方奶粉的量越来越少,最后达到全母乳喂养。这种办法不仅可以减少宝宝出生后体重的降低,而且也利于控制黄疸的水平。

暂停喂养,母乳会减少吗

小佳一直坚持母乳喂养,宝宝生长发育得也不错,只是皮肤黄疸一直没褪。据说,这是母乳性黄疸,应该停用母乳至少3天。可小佳担心停了3天母乳喂养后母乳就减少了。

分析:医学上的确有“母乳性黄疸”这个诊断。到目前为止,医生们对其发病原因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与宝宝体内某些消化母乳所需的酶水平不足有关。不论是何种原因所致,临床上发现并不是所有母乳喂养的宝宝都会出现“母乳性黄疸”。即使出现“母乳性黄疸”,一段时间(一般出生后1~2月内)也会自行消失。

但是为了预防黄疸过高造成大脑受损,对于胆红素水平较高的“母乳性黄疸”,可采取蓝光照射治疗或服用一些褪黄的药物。例如:阴栀黄口服液等。

现在,专家很少建议为了“治疗”母乳性黄疸而采用暂时停喂母乳的方法,这种方法确实可以使宝宝体内胆红素水平有所下降,但是突然停止母乳喂养改用配方奶会造成有些宝宝的不适应,同时暂停母乳期间,若妈妈没有将乳房内的母乳用奶泵抽吸完全,有可能造成乳管内乳汁蓄积,抑制了新乳汁的生成并出现不适感,甚至造成乳腺发炎。而且,暂停母乳后,重新开始母乳喂养往往还会出现母乳相对不足等相关问题。

我离不开半步

小刘的儿子快4个月了,一直接受全母乳喂养,生长发育也十分正常。可小芦一直担心两件事情:一件是全母乳喂养是否可以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另一件是宝宝完全拒绝乳胶奶头,不用奶瓶吃奶,也不用奶瓶喝水。这样,她不能离开宝宝半步。她希望能够寻找到一种妥善解决的办法。

分析:从理论上讲,只要母乳量充足,就能满足正常宝宝生长发育所需。至于妈妈提供的母乳中营养成分是否完全,这与妈妈本身的身体状况、营养状况、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为了确保宝宝不仅能够得到充足的乳汁,还能获得充足的营养成分,妈妈自己一定要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素。妈妈对食物不应有种类上的挑剔,因为只有妈妈食入了充足的营养种类和数量,宝宝才有可能获得充足的营养。

虽然现代工业已生产出很多种人工的乳胶乳头,但是,与妈妈的乳头相比人工乳头的质地及口感还是有相当大的区别。还有,宝宝吸吮妈妈的乳头,不仅可以获得乳汁,还可得到妈妈的爱抚。所以,在接受一段时间全母乳喂养后,绝大多数的宝宝都拒绝奶瓶喂养。现代妈妈社会工作较多,有些时候要暂时离开宝宝。如果宝宝接受奶瓶喂养,这个问题就比较好解决;如果宝宝不接受奶瓶喂养就会引起宝宝哭闹。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母乳喂养初期即采用间换乳瓶喂养的方法:每周1~2次采用奶瓶喂养。当然,若母乳充足,可将乳汁吸出后用奶瓶喂养。这样可以让宝宝适应乳胶奶头及自行吃奶,为妈妈偶尔离开创造基础。如果宝宝已经拒绝奶瓶喂养,妈妈可以间歇性地将母乳吸出,倒入奶瓶进行喂养,喂养时最好抱着宝宝。

这样,在反差较小的前提下,使宝宝逐渐适应奶瓶喂养,逐渐过渡到可以由其他人抱着宝宝用奶瓶喂养,再过度到自己躺着喝奶。全母乳喂养的妈妈在上班前,一定要用1~2周的时间,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宝宝接受奶瓶喂养。

我生病了,能吃药吗

小米的女儿2个月,也是一直接受母乳喂养。可近几日,小米得了重感冒。为此,她十分犯愁:是否还能继续母乳喂养?是否可以吃药?

分析:妈妈患有轻微疾病时不应暂停母乳喂养。只是喂养时,注意适当的隔离,比如:患呼吸道感染时,喂养时妈妈要戴着口罩;患皮肤疾病时,喂养时避免宝宝皮肤与患病处接触;患消化道疾病时,喂养前一定要认真洗手等。只要不是乳房局部感染,引起妈妈患病的病菌很难通过乳汁进入宝宝体内,而妈妈对抗这种病菌产生的抗体却可通过乳汁进入宝宝体内,增加宝宝对抗疾病的能力。

服用的药物通过胃肠道吸收而进入血液,再进入身体的各个组织内。乳房也是人体的一个组织,当然会接受从血液带来的药物成分。

乳汁是由乳房内分泌细胞产生的,当然也会含有一些药物成分。乳汁中所含的药物成分比血液内浓度稍低。一般消炎药物、治感冒的药物等对宝宝影响不大。

若妈妈因身体原因需要服用这些药物时,还可继续进行母乳喂养。只是服药前应征得医生的意见。有些药物在妈妈母乳喂养期间最好不要服用,例如:环丙杀星等奎诺酮类抗生素、抗凝血药物、治疗神经或精神病的药物等等。

母乳应该是宝宝的第一食物,也是最佳食物。但如果理解有误或方法不当,就会出现多种问题。只有做到正确喂养,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特殊情况下的科学喂奶法

母乳虽好,可是在有些特殊情况下,母乳哺养还有些讲究。如果病情较重需要服用其他药物,应该严格按医生处方服药,并暂时以其他代乳品来喂养宝宝,但要注意在这期间可将乳汁挤出或用吸奶器吸出,消毒后再喂给宝宝。

若妈妈澳抗阳性,e抗原也为阳性,这时妈妈要避免宝宝被传染,有效的方法是在出生后2小时内给宝宝进行疫苗注射,使宝宝产生抗体,这样妈妈就可以放心地进行母乳喂养了。

另外,乳母患乳房疾病时,如果乳头凹陷、乳头皲裂、乳腺炎等情况时,一定要在得到治疗后,再进行母乳喂养,而在这期间可将乳汁挤出或用吸奶器吸出,经过消毒后仍可喂给宝宝。

总之,人不可一顿无食,新生儿更是要注意哺喂的重要性,所以妈妈或其他养护者一定要注意好新生儿的哺喂工作,帮助宝宝健康成长。

04 让宝宝爱上吃饭的妙招

人肚子饿了,自然想吃饭,可是为什么有很多妈妈为宝宝的吃饭问题发愁呢?问题可能不在宝宝的身上。各位妈妈不妨试试下面的方法。

该放手时就放手

宝宝快2岁时强烈要求自己吃饭,您就顺其自然,让他在饭桌上“独霸一方”。虽然整整一年里,他笨笨的小手顾得了东顾不到西,把饭桌、地板和衣服上弄得都是汤汁、菜汁和饭粒。不到3岁,他开始练习用筷子,边夹边掉,您就不厌其烦地跟着擦。但过了这个“笨拙期”,您就再也不用为他吃饭而操心了。

有的妈妈因为怕宝宝烫着噎着或弄脏了衣物,不给宝宝自己动手的机会,结果就弄得宝宝习惯了饭来张口,还常常没胃口;有的妈妈让宝宝自己吃,可是要求太高,不可乱动,不能掉饭粒,更不能弄脏衣服和饭桌,宝宝只好一小口一小口地往嘴里送,不慢才怪。

让宝宝把吃饭当游戏

例如,宝宝吃烤红薯。他咬了一口,举起红薯上下翻飞,可以说:“海豚戏水。”他又咬了一口,你可以说:“螃蟹的大钳子。”一根红薯,一会儿是海豚,一会儿是螃蟹,一会儿又成了溜冰鞋、红薯三角和蘑菇。等他吃完,你笑着把耳朵贴着他的肚子说:“哇,我听到了里面有好多声音,螃蟹和海豚好像在抢溜冰鞋呢。”在宝宝的笑声中,一餐饭就这样变魔术般地结束了。

邀请宝宝进厨房

很多宝宝都喜欢到厨房玩,可是有的父母担心不安全,或是怕宝宝弄得太脏打扫起来很麻烦,所以就直接买一套塑料厨房玩具给宝宝玩,却不愿意就地取材,让宝宝直接参与做饭过程。

你做饭时,就给他一只暂时不用的锅、一把铲子和几个塑料碗,然后再给他一些菜,他就在厨房的门口“另起锅灶”,像模像样地做起饭来。如果你包饺子或擀面条,就把他的小手洗干净,给他一些揉好的面团,让他跟你一起做。每当这个时候,宝宝就会开心得不得了。

然后,你把宝宝做的面条也一起下锅煮,他吃起来就香极了。虽然每次你可能得花双倍的时间去打扫,但其中的乐趣、母子之间边做边说的温馨却是塑料玩具无法企及的。

巧用谚语、俗语

看书报杂志时,你可以收集和食物有关的俗语,比如“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一天一苹果,医生不找我”“马铃薯是人类的第二面包”“青菜豆腐保平安”等等。此外,还有歇后语,如“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这些话通俗易懂也很有趣,宝宝大都爱听。有时,宝宝吃着苹果,可能就会说:“今天医生不找我。”

特殊宝宝的喂养

牛奶过敏的宝宝怎么喂

牛奶过敏的主要原因有:

1.乳糖耐受不良:宝宝的肠道中缺乏乳糖酶,对牛奶中的乳糖无法吸收,所以消化不良。通常此类患儿只有胃肠方面的不适,大便稀糊,如腹泻,如果停奶,则症状很快会改善。

2.牛奶蛋白过敏:宝宝对牛奶中的蛋白质产生过敏反应,每当接触到牛奶后(尤其是胃肠道最多),身体就会发生不适症状;不论大人小孩皆会有,因为婴幼儿多以牛奶为主食,所以是最容易发生牛奶过敏的时期。

因为肠胃最先接触到牛奶,所以牛奶过敏的症状以肠胃方面的不适最多,如腹泻、呕吐、粪便中带血、腹痛、腹胀等。

当牛奶中的蛋白质被肠胃吸收后,随着血流运送到全身的各个器官部位,不同器官也会产生过敏反应,有一些过敏的症状(如下所列),但只要停止接触牛奶,这些身体上的不适马上就会消失。

如确定宝宝为牛奶过敏,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避免接触有关牛奶的任

何制品。目前市场上有一些特别配方的奶粉,又名“医泻奶粉”,可供对牛奶过敏或长期腹泻的宝宝食用。

早产儿怎么喂

早产宝宝是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时体重低于2.5千克,身高少于46厘米的宝宝。凡出生体重低于1.5千克以及不能吸吮的早产宝宝,刚出生时一般家庭是无法自行喂养的,必须留在医院继续观察。我们这里介绍的是出生体重为1.5~2.5千克的早产儿的喂养。早产儿各个器官系统发育都不成熟,吸吮能力也差,如果妈妈把乳头送入宝宝口中,宝宝不会吸。这时可将乳汁挤出或用吸奶器吸出,装在消毒的杯子中,用小匙慢慢喂他。

早产儿的乳类喂养

新生儿期产伤、窒息儿的监测要点:观察新生儿有无嗜睡、烦躁、尖叫声、吸吮无力、拒奶、黄疸等表现;观察有无抽搐,特别应注意观察新生儿抽搐的特殊表现。

母乳是早产儿最理想的天然营养食物。早产儿生理机能发育不很完善,要尽一切可能用母乳(特别是初乳)喂养。母乳内蛋白质含乳白蛋白较多,它的氨基酸易于促进宝宝生长,且初乳含有多种抗体,可以提高早产儿免疫力,这些对早产儿尤为可贵。用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发生消化不良性腹泻和感染其他疾病的机会较少,宝宝体重也会逐渐增加。

早产儿的喂养量及喂养次数

早产儿的吸吮能力和胃容量均有限,摄入量的足够与否,不像足月新生儿表现那么明显,因此必须根据宝宝的体重情况给予适当的喂养量。

由于早产儿口舌肌肉力量弱,消化能力差,胃容量小,而每日所需能量又比较多,因此可采用少量多餐的喂养方法。如果采用人工喂养,一般体重1.5~2千克的早产儿1天喂哺12次,每2小时喂1次;2~2.5千克体重的宝宝1天喂8次,每3小时喂1次。每日的喂奶量不同宝宝差别较大,新生儿每日可喂奶10~60毫升不等。如果宝宝生长情况良好的话,则夜间可以适当延长间隔时间,这样可以在保证摄入量的基础上逐步养成夜间不喂的习惯。

05 宝宝喂养的误区

科学选择添加辅食时间

添加辅食太早可能引起过敏,太晚容易影响以后的身高。现在家家都是一个宝宝,父母对给宝宝添加辅食也非常重视,但是存在的误区也不少:首先是辅食添得太早。有的宝宝在2~3个月大就开始吃辅食,虽然多数是因为妈妈的奶水不够,或是希望宝宝长得强壮些,但是这样会带来比较严重的问题。过早摄入异种蛋白,容易使宝宝成为过敏体质,患哮喘病的机会比别的宝宝高。

但是,过晚添加辅食和辅食的种类不够,宝宝会出现营养不足的问题,这种状况在农村里较多。这类宝宝一般容易营养不良,发育不好,长大后体弱。所以光是加一些稀粥、肉汤、鱼汤等汤水类的辅食,容易造成宝宝低体重、生长迟缓。

城市里“强迫填鸭式”喂养的宝宝很多。宝宝本来吃饱了,可是父母还怕不够,继续追着宝宝喂,结果就会造成肥胖。而且这种小时候喂养过度形成的肥胖,使宝宝脂肪细胞数比一般人多,脂肪细胞的个头也比一般人的大,即使以后减肥,效果也不会明显。宝宝成年以后容易被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困扰,其实病根就是在小时候种下的。

医生量宝宝的身高体重,是为了检查宝宝的营养是否足够。因为宝宝在0~1岁的1年中应该长25厘米,如果在1岁里身高没有达标,可能在未来的日子里都没法赶上其他的宝宝,成人的身高和他们2岁前的发育状况关系密切,有的宝宝在1岁时差5厘米,长大后原本可以长到180厘米的,结果就长到175厘米,一直落在别人的后面。

宝宝不吃饭不一定是厌食

有的父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按照宝宝的需求进行喂养。宝宝想吃的时候不给,或是给零食。宝宝吃零食已经饱了,却要他再吃辅食,宝宝的胃只有那么大,吃了别的就再装不下应该吃的东西了,结果父母就认为宝宝厌食,其实根本是认识上的错误。父母应该学着了解宝宝饥饿的信号,饱的时候不强迫宝宝进食,否则会让宝宝从小就出现逆反心理,使吃饭成了最大的负担。

另外,宝宝对新的食物不是一次就能接受的,尤其是从母乳这样的液态食物向其他固体类食物的过渡期间,要给宝宝一个适应的阶段。

宝宝开始只会用舌头舔,喂给他固体食物他一舔就把食物顶出来,这不是不想吃或不喜欢的信号,而是宝宝还没学会咀嚼和咬的动作,需要练习,可能需要十几次宝宝才能接受。父母要有耐心,让宝宝有适应的机会,而不是自己下结论,他不爱吃这个,以后不给他了。父母言行更是要注意,有的父母自己不喜欢吃什么,在饭桌上就表现出来,把不喜欢吃的东西挑在一边,或是根本不做,等于把自己的口味强加给宝宝,会造成宝宝偏食。婴幼儿偏食,会使其机体内正常菌群难以生长,导致宝宝成年后对此类食物不能接受,影响一生。

添加辅食要循序渐进,调料、饮料最好避免

加辅食更重要的是要做到一样一样地加,不要一股脑儿把什么好东西都放到宝宝碗里。宝宝的肠胃非常稚嫩,加的种类太多,必然引起腹泻。而且量也要逐渐增加,从少到多,一下吃半碗胃也受不了。

给宝宝制作辅食很有学问。像白米饭、白面条等最好不要给宝宝吃,因为他们的胃很小,一定要吃量少并且热量高的食物,所以在米饭、面条里应该加入糖、油或肉末、蔬菜末等来增加营养的含量。

给宝宝做辅食千万不要根据自己的口味加盐、酱油,吃盐太早的宝宝容易挑食,一辈子的口味都会偏咸,成年后可能出现高血压等问题。咸味剂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食入过多氯化钠会使宝宝体内钠离子浓度增高,由于婴幼儿的肾功能尚不成熟,不能将过多的钠排出体外,这就给宝宝的肾脏加重了负担。

同时,钠含量高会造成低钾,而持续低钾会导致心功能受损。宝宝尤其不能用饮料代替水,甜饮料中一般都含有色素、防腐剂,而且糖分很高,喝了会使宝宝血糖升高,从而失去饥饿的感觉。宝宝不饿,别的营养自然也没法吸收,从而给身体造成很大的问题。

宝宝为何呛奶

呛奶是宝宝,特别是新生儿,常见的异常表现。呛奶由何原因所致,如何认识呛奶,如何预防呛奶,这些都是经常困惑父母的问题。

正常人(包括新生儿在内)能做到吞咽动作与自主呼吸很好的协调。进食吞咽时,声门会自动关闭,防止食物误吸到气管内。当病人呼吸系统受到感染或发育不健全时,例如:支气管肺炎、喉软骨软化、喉炎等,吞咽时声门不能很好关闭,少量食物进入气管造成一定程度的梗阻。

呼吸道为排除食物的梗阻,即以呛咳的形式将食物咳出,对于吃奶的宝宝就表现为呛奶。实际上呛咳(呛奶)是自我保护的一种表现,但呛咳并不能保证将进入呼吸道的食物全部排除,残留的食物(奶汁)又会刺激呼吸道造成呼吸系统感染的加剧。

呛奶是支气管肺炎患者的常见症状,又与支气管肺炎互为因果。

冬季北方地区比较寒冷,日照时间较短;此季节怀孕的妇女接受紫外线照射少,容易诱发缺钙,表现为小腿抽筋。

妈妈处于缺钙状态,自然影响到胎儿。若妈妈未能及时正确治疗,会造成宝宝出生后存在缺钙的表现。先天性喉软骨软化症即是较严重的一种。由于喉软骨软化,吸气时喉软骨塌陷,造成呼吸道部分阻塞,出现呼噜声,特别是进流食(吃奶等)时,因喉软骨软化遮盖喉头,造成梗阻性呼吸困难,宝宝被迫吸气,出现呛奶的情况,会导致支气管肺炎的发生。

及时发现、治疗支气管肺炎,不采用奶眼过大的奶头喂奶,及时调整宝宝吃奶的速度等均是预防呛奶的简便方法。

对于严重患儿可采用鼻饲喂养等特殊方法。呛奶是异常的表现,一定要经过医生的检查,给予及时、适当的治疗,千万不要掉以轻心,以免耽误宝宝的治疗。

06 怎样能让宝宝不吐奶

一般宝宝刚出生时都没有发育成熟,吐奶也是很正常的现象,吃完奶把宝宝竖着抱起轻拍后背这样会减少吐奶。

尽量不要让宝宝平躺着吃奶,每次喂奶之后,将宝宝竖起来,头靠在大人肩膀,用手轻拍宝宝后背,直到听到宝宝打嗝为止,让宝宝将吃奶时候吸入的空气从胃里排出。

还有,尽量不让宝宝的肚子着凉,否则宝宝会大量吐奶(吐奶时多为喷射状)。其实,宝宝少量吐奶属于正常现象,妈妈无需过分担心。但也要用正确的拍背方式,否则会呛到宝宝。

07 早产宝宝的喂养方案

为早产宝宝制定科学的喂养方案是非常重要的。下面为妈妈们专门介绍如何为早产宝宝选择食物以及喂哺上的小窍门。

为宝宝巧选食物

早产妈妈的乳汁中含有丰富的、适宜消化和吸收的各种营养物质,是早产宝宝的最佳食物,也应成为妈妈哺喂宝宝的首选方式。如果单纯母乳喂养无法满足部分早产宝宝对营养素较高的需求,建议应该添加母乳强化剂,帮助加强母乳中不足的早产儿营养要素。

当母乳不足或不能母乳喂养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早产宝宝出院后专用配方粉喂养宝宝。在定期随访中,医生会根据宝宝的营养状况和体格发育监测指标如体重、身长、头围等是否正常,制定科学的出院后喂养方案,并及时调整以保证宝宝最佳的生长速度。

早产宝宝巧喂哺

少量多次:哺乳量需要根据宝宝的耐受能力而定。早产宝宝对能量的需求高于足月儿,但是他的胃容量小,消化能力相对较弱,因此需要采用少量多次的喂养方法,减轻胃肠道负担。一般早产宝宝每日需要喂哺8~10次,每次间隔不超过4个小时。

慢慢喂:由于早产宝宝吃奶的力气不足,因而在出院初期,一次喂奶一般需要30~40分钟,此时,妈妈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对宝宝进行喂哺。

轻轻拍:由于早产宝宝的胃部入口处肌肉发育不成熟,很容易出现吐奶现象,所以妈妈要注意不要让宝宝吃得太急,喂奶时和吃饱后注意拍嗝,即竖起宝宝,轻轻拍打后背3~5分钟。

TIPS

给新妈妈的建议

4个月左右的宝宝是宝宝大

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妈妈们为了保证宝宝的健康发育,一定要多给宝宝喂养补脑食品。常见的补脑食品有:

大豆及其制品:

大豆含大脑所需的优质蛋白和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能增强脑血管的机能。

芝麻与核桃:

这两种食品,均有补气、强筋、健脑等功效,在哺乳期的妈妈也要常食用这两种食物,用这种方法也会使宝宝充分吸收营养物质。

各种脑髓食物:

各种动物的脑子都含大量脑磷脂和卵磷脂,是人脑的滋补佳品。还有动物肝脏、鱼肉、鸡肉、配方奶都是补脑的最佳食品。

第二节 婴幼儿喂养禁忌

01 给宝宝喂水的禁忌

由于宝宝新陈代谢旺盛,对水的需求量较大,按体重计算每天需要的水分相对比大人多。

1岁以下的宝宝每天水的需求量为每千克体重120~160毫升,而成人则为每千克体重40毫升。所以,除正常饮食外,宝宝可能还要经常喝水。但给宝宝喝水是有讲究的,父母要注意以下几点:

宝宝不能喂过甜的水

人工喂养的宝宝可以在两餐之间喂点糖水,但是要注意不能过甜。大多父母会以自己的感觉为标准,自己尝过后觉得甜才算甜。其实,1岁以下的宝宝味觉要比大人灵敏得多,大人觉得甜时,宝宝就会觉得甜得过头了,对宝宝的味觉发育很不利。

给宝宝吃过多的糖是没有好处的,用高浓度的糖水喂新生儿,最初可以加快肠蠕动,但不久就转为抑制作用,使腹部胀满。喂宝宝的糖水应以大人觉得似甜非甜,或者已经加入适量的糖,但是没有尝出甜味合适。

最好的饮料是白开水

现在市场上的饮料果汁都过于虚夸,说富含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导致有些父母认为饮料比白开水营养价值高,反正宝宝又喜欢,所以经常用各种新奇昂贵的果汁或其他饮料代替白开水给宝宝解渴。其实这样是不科学的。

即使是天然果汁,其中的蛋白质和脂肪也很有限,在加工过程中维生素也常常遭到破坏,所以想通过喝饮料来补充营养是不大可能的。饮料大多含有香精、色素、防腐剂,这些添加剂对人体健康不利;另外,饮料里面含有大量的糖分和较多的电介质,喝下后不像白开水那样很快就离开胃部,而会停留较长时间,对胃部产生不良刺激。宝宝更不宜喝碳酸饮料和茶饮料了,喝碳酸饮料不仅会使宝宝发胖,还会流失很多钙质。总之,宝宝是不宜喝饮料的。

所以宝宝口渴时,只要给他喝些白开水就行了。如果是夏季出汗过多,因为随汗液丢失的有盐分,可适当补充一些盐开水。

02 容易被妈妈忽视的8个不良喂养习惯

婴幼儿偏食、厌食是最让妈妈们头痛的事情。问题一旦发生,父母不是忙着带他上医院检查,就是暗地里琢磨自己费尽心思做的菜肴为何讨不了宝宝的欢喜。

专家指出,其实不少宝宝的偏食、厌食多与不良的饮食习惯息息相关,而这些习惯又源自父母平时粗心和不在意的喂养。

选择适宜时间添加辅食

添加辅食对宝宝来说不仅仅是营养的需要,同时也是乳牙咀嚼能力和味觉发育的锻炼。一些粗心的妈妈,在宝宝需要增添辅食时,仍完全喂养母乳或配方奶粉,这就造成宝宝咀嚼功能发育缓慢,只能接受流质食物,排斥需要咀嚼的食物,如蔬菜、水果、面食等。

建议:从4个月开始,需要随着宝宝月龄增长,按照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软到硬、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逐步添加辅食。6~8个月是宝宝学习咀嚼和吞咽能力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要特别注意饮食,要经常给宝宝吃一些有硬度的食物,如馒头、面包等以此来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并且对宝宝的大脑发育也是很有帮助的。

任凭零食随意吃

对于刚开始品尝美味的宝宝来说,甜蜜蜜的糖果和巧克力的诱惑是无与伦比的。在非用餐时间,如果不注意控制巧克力、蛋糕等小零食的摄入量,一旦让它们撑饱了宝宝的肚子,到就餐时间自然没有胃口。

适当给予宝宝零食:

1.少吃零食。零食毕竟不是正餐,多吃会影响宝宝的食欲。

2.选择适合宝宝年龄、营养价值较高的零食,如坚果、豆腐干、新鲜水果等。

3.和正餐一样,零食也不能想吃就吃,合理安排宝宝吃零食的时间,一般饭前和临睡前不要吃零食。

4.对于吃饭不好的宝宝,建议父母控制好零食的量,平时要把零食藏在宝宝不注意的地方。零食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吃得科学,零食也可以为宝宝生长发育加油。

营养好却活动少

宝宝吃得好却活动少,无法消耗饮食中的高能量,自然也就不会有饥饿感。

建议:多给宝宝创造一些户外活动的机会,不要让宝宝整天只在室内活动,这样不仅可以防止肥胖,也可使原本很瘦的宝宝有食欲。

三餐不固定

一些妈妈娇宠宝宝,认为宝宝不愿吃饭就随他去,等他饿了自然就会吃。但时间一长,就造成宝宝进餐时间紊乱。

还有一些妈妈忙于工作,自己吃饭不定时,想吃便吃,宝宝也跟着没有固定进餐时间。妈妈自身的饮食习惯不正确,为宝宝树立了负面榜样。

建议:以身作则固定三餐时间。吃饭前5~10分钟可以提醒宝宝要准备吃饭了。如果宝宝较大,还可以让他负责盛饭端菜和分碗筷。这样可以让宝宝有一个心理准备的过程。到了吃饭时间,家庭成员配合营造愉快的就餐气氛,如果宝宝一时不想吃,你要提醒他:“现在不吃,那就只有等到下一个吃饭时间才能吃。”

纵容不良的进餐习惯

在宝宝的眼里,每日的任务就是游戏,吃饭也不例外。一些宝宝习惯边吃边玩,还有的喜欢边吃边看电视,对于这些不良进餐习惯,都易造成宝宝吃饭时分心,影响食欲,对食物的吸收和利用都有很大影响。

建议:吃饭的时间收起所有玩具,关掉电视,让宝宝的注意力集中在吃饭上。让宝宝慢慢吃饭,养成咀嚼的习惯,在宝宝吃得很好的时候,你要及时鼓励他。在吃饭过程中宝宝可能会在地上跑一圈再回到餐桌前,只要他马上回来,是允许的,但是千万不要追在宝宝后面喂饭。那样宝宝就会误以为是在游戏,你越是追他他就越是跑,一定要等他自己回来再继续吃饭。

进餐时表现自己的饮食好恶

每个妈妈都有自己饮食上的好恶,自己不喜欢吃的,坚决不会让它出现在饭桌上,或者理所当然地认为,宝宝也不爱吃。父母是宝宝的榜样,妈妈的不喜欢也成了宝宝“我不要”的理由。

建议:不要在宝宝面前表现出你对某些食物的好恶,让宝宝感觉,每一种食物对身体都是有用的,而且味道都很不错。

宝宝吃饭特殊化

一些妈妈想让宝宝吃得更多,习惯将他的用餐时间安排在大人吃饭前或吃饭后。殊不知,宝宝吃饭也需要一个良好的氛围,在桌上和父母一起吃比自己一个人吃要好得多。

建议:给宝宝安排一个固定的就餐座位,鼓励宝宝和全家人一起进餐。在宝宝不能自己独自吃饭之前,妈妈可以边喂宝宝,边自己吃;在宝宝掌握基本吃饭技巧之后,妈妈可以放手让宝宝尝试自己用餐。

不注重用餐氛围的营造

用餐应该是在愉快氛围中完成的,可是很多妈妈并不注意这点。当宝宝表示不愿意吃饭,性急的妈妈就会表现得很不耐烦,不是打就是骂,逼迫宝宝吃下去。在这样的氛围下,谁还有好胃口呢?

建议:强迫宝宝吃饭并不能最终解决问题,如果宝宝实在不愿吃,也不要强迫,等半个小时再试试看。饥饿是最好的厨师。如果宝宝还是不知道饥饿,那一定是消化道有问题,这时应该到医院去请医生诊治,不要随随便便吃一些保健品。

对于宝宝的吃饭问题,全家上下的意见要统一。不要认为宝宝还小不要紧,或者觉得宝宝吃饭不好会饿着,所以宝宝想吃什么就让他吃什么。同时要提高烹调技巧,把饭菜做得美味可口,可以增加宝宝的食欲。

03 给宝宝合理换乳

乳汁是新生儿的唯一粮食。但当宝宝长到10~12个月时,就应该换乳了。不过,换乳时不能说断就断,而应事先做些准备工作。这个准备工作什么时候开始做?又该如何做呢?

当宝宝长到4~6个月时,除母乳外,应逐渐添加稀饭、面条、菜泥、鸡蛋、肝、瘦肉和鱼等,使他们适应不同的口味,避免将来发生偏食、厌食现象。换乳后,开始的辅助食物摇身一变,会成为主食。此时,要注意品种丰富,经常调换,以免宝宝吃厌。添加辅助食物时最好先添一种,待宝宝适应后再添另一种,以免发生过敏的时候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

这时每日要摄入牛奶125克,谷物75克,鱼肉蛋类50~150克,豆制品10~50克,蔬菜100~150克,水果25~50克,糖适量且不宜过多。

烹调时要做得松软易消化。此时宝宝已有6~8颗乳牙,也有一定的咀嚼能力。因此,原先的泥、糊、羹可改为米和小碎块。

宝宝在10~12个月时,虽然是换乳的最佳时机,但是也要视情况而定。如果此时正逢夏季,就应推迟换乳日期,因为夏季炎热,宝宝容易患消化道疾病,发生呕吐、腹泻等,会影响消化功能。另外,宝宝生病时也不宜换乳。换乳要循序渐进,逐渐减少哺乳次数,拉长喂奶的间隔时间,逐渐换乳。

有些年轻妈妈换乳以后,看见宝宝要奶吃而哭闹不止,为宝宝一下子断不了奶而着急,就在乳头上涂些辣椒油等刺激食物,企图迫使宝宝换乳。其实,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也不利于宝宝的身心健康成长。

随着月龄的增加,可慢慢训练宝宝使用汤匙、碗、杯等食具吃饭、喝汤,以培养他们独立的进食能力。

宝宝换乳后要少吃零食。在三餐中间加1~2次点心。进食时,让宝宝坐在固定地方,不要边吃边玩。要从一开始进食就培养良好的习惯,这样才有利于他们健康的生长发育。换乳期的营养饮食及辅食的添加

换乳是指从正常母乳喂养过程中,由母乳为唯一食物过渡到用母乳以外的食物,来满足宝宝的全部营养需要的转变过程。这个过程一般需7~8个月,这个时期即称为换乳期。在换乳期,宝宝不仅要完全适应乳类以外的食物,还要由此得到良好的生长发育。

我国宝宝出生后前4个月的体重增长曲线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很接近,但在4~5个月以后,生长曲线变平,而西方国家的则仍能保持原来的上升趋势。

其原因何在呢?尽管有一些其他的影响因素,但比较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宝宝的辅助食物的补充在质和量方面都可能未达到要求。因此,换乳期为宝宝补充优质、足量的辅食是非常值得重视的。

换乳期一般是从4~6个月开始,到完全用母乳以外的食物来满足宝宝的全部营养需要的时期。所以婴幼儿从4~6个月开始应当及时添加辅食,而且还要注意所添加辅食的质量。

为什么要重视换乳期营养补充营养素的不足

随着宝宝月龄的增加,乳类所含热量、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已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所需,因此必须及时给予补充。

以铁元素为例,宝宝出生时体内含铁量约为每千克体重75毫克,3千克的新生儿体内含铁约240毫克。宝宝是一个迅速成长的机体,每增加1千克体重需35~45毫克铁元素。母体提供的铁一般可维持4个月。成长到1岁前的后8个月所需的铁约200毫克,要靠膳食补充,平均每日需0.8毫克,按吸收率10%计算,每日应供给8毫克铁元素。每100克母乳含铁0.21毫克,吸收率为50%,按宝宝每日最高摄乳量1 000毫升计,只可获得1.05毫克铁,仅为需要量的1/8,而牛、羊奶的含铁量较低,米粉则差得更远,因此,必须通过添加富含铁元素的蛋黄、肝泥等辅食来补充。宝宝营养不良往往会对脑细胞发育和智力发育带来严重影响,而以后补充却收效甚微,智能发育很难赶上营养充足的同龄儿童。

换乳期营养缺乏会导致抵抗力的低下,易患病,加之父母让患儿忌口,更影响了宝宝的生长发育,所以必须重视换乳期营养。

锻炼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能力

宝宝出生时消化系统未成熟,只能适应乳类食物,随着月龄的增加,胃容量逐步扩大,消化吸收功能不断完善,但要直接从接受液体食物到接受固体食物是不可能的,其间必有一个过渡,也就是必须有半流质的泥糊状食物作为中介。

过早进食固体食物,不是发生喂养不足,就是出现喂养过度;不是腹泻,就是便秘,不是发生营养不良,就是造成单纯肥胖。总之,这样会引起营养失衡,造成出生6个月后我国儿童生长曲线低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参照曲线值。

随着月龄的增长,宝宝的营养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固态食物体积大和宝宝胃容量偏小之间的矛盾,只有通过改变食物性状,缩小食物体积来解决。同时宝宝的胃肠功能及消化酶的活性均需通过进食较硬的食物来锻炼。这些都是我们必须重视换乳期营养,提倡重视糊状食物的依据。

学吃的关键年龄

“关键性时期”或“敏感期”是指一段划定的相当清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为了产生一种特殊动作,必须给予一种特殊的刺激。过了这样一个关键时期以后,要学习这一特殊行为就不再那么容易了。“敏感期”指的是给予刺激的最佳时间。

4~6个月是宝宝学吃的关键年龄,这是学习吞咽和咀嚼的最佳年龄。常常可见妈妈自认为奶水充足,不加辅食,纯母乳喂养至1岁左右,届时已出现营养不良,想加辅食十分困难;也可见8~9个月的宝宝吃什么都是吞下去,不会咀嚼。

根据宝宝发育情况,从4~6个月起应逐步改变食物种类和摄食方式。如从流食到半流食到软食到固体食物;从吸吮奶头到用杯、碗、匙、筷子进食。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换乳期的儿童心理

换乳是宝宝迈向独立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奶”是妈妈与宝宝的中间物,宝宝不可能永远靠它生存。换乳在心理上可解除宝宝一切吃都仰仗妈妈的状态,减少宝宝对妈妈的依赖心理产生独立。

这一心理换乳是精神换乳的开始,在以后的生活中慢慢地要让宝宝学会在父母外出时不哭,见到陌生人不害怕等等,这一过程要延续到学龄期,换乳期仅仅是开始,所以换乳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不吃奶的问题。

推迟添加辅食对宝宝有什么不良影响

由于4~6个月以后,单纯的母乳喂养难以满足宝宝的生长发育需要,故不及时添加辅食会延缓宝宝生长发育的进度。由于宝宝出生时体内储存的铁已用完,如果不及时从辅食中加以补充,将易导致宝宝缺铁性贫血,而致抵抗力降低。同时,随着宝宝月龄的增大,一些矿物质和维生素也需从辅食中补充。如果宝宝不及时添加辅食,随月龄的增加,对母乳的需求量依然较大,并且母乳喂哺的持续时间长,会影响到妈妈的健康。

综上所述,过早或过迟地添加辅食对宝宝甚至对妈妈的健康都有不利的影响。那么,什么时候给宝宝添加辅食最合适呢?其实,宝宝自身的表现是会告诉妈妈的,当宝宝吃完母乳后总表现不满足,或是体重增加不明显(排除疾病因素)的时候,就应该给宝宝添加辅食了。如果妈妈对这个问题觉得没有把握,那么可以在宝宝保健时征求医生的意见。

04 导致宝宝营养不良的误区与错误做法

妈妈喂养时易出现的6大误区

忽视母乳喂养

一定要用母乳喂养,母乳哺喂宝宝是妈妈的神圣使命,而且母乳也是宝宝最理想的食物。因为母乳营养价值高,且母乳中各种营养素的比例搭配适宜,母乳中含有多种特殊的营养成分,如乳铁蛋白、钙、磷、牛磺酸等等。这不仅让母乳成为宝宝赖以生存的根本,并且母乳中所含的这些特有的物质,对防止宝宝患一些疾病,增强抵抗力以及身体的生长发育等等都很有益。尤其是母乳近乎无菌,而且卫生、方便、经济,所以对于新生儿来说,母乳是最理想的食物,它的营养价值远远高于任何其他代乳品。

如果因母乳不足,所以添加动物奶或其他代乳品,通常多用牛奶或羊奶补充,称为混合喂养。

添加方法有两种,其一是先吃母奶,续吃牛奶,牛奶量依月龄和母乳缺乏程度而定。开始可让宝宝吃饱满意为止,经过几天试喂,宝宝大便次数及性状正常,即可限定牛奶补充量。因每天哺乳次数没变,乳房按时受到吸乳刺激,所以对泌乳没有影响。其二是停哺母乳1~2次,以牛奶代授。这种代授牛奶的方法,因哺母乳间隔时间延长,影响母乳分泌。在进行混合喂养时,一定要询问医生,分清利弊,合理哺养。

因噎废食不喂奶粉

一个年轻妈妈带着3个月大的女婴来体检,她对医生说,看了媒体关于“大头婴”的报道,她不敢再喂宝宝奶粉,只好改喂米糊。

这位妈妈的做法是因噎废食。无法提供母乳,应该以乳制品喂养宝宝。米糊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不足,没有奶粉的补充,宝宝的营养肯定跟不上。只要选择品质好的奶粉,喂养的宝宝可以和母乳喂养的宝宝同样健康。

如何选购品质优良的奶粉?建议到专业的育婴指导机构接受专家的建议。

只喂母乳未添加辅食

对于1周岁以内的宝宝,一种约定俗成的做法是按需哺乳。什么时候宝宝饿了,妈妈就哄着吃母乳。很多人以为这样就可以喂饱宝宝。实际上母乳质量可能因人而异,因此,虽然提倡母乳喂养,但是如果母乳质量确实有问题,母乳喂养就不能为宝宝提供足够的营养。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母乳喂养,还应该及时添加辅食。

4个月以内的宝宝,适合添加乳制品。宝宝5个月大的时候,可以喂菜泥,6个月可以喂鱼肉,8个月时则可以喂豆腐、动物血和肝泥。这些固体食物的添加,对于宝宝的营养吸收有很重要的作用。很多父母只喂宝宝汤水,很少及时为宝宝添加固体辅食。一碗鱼汤,汤里的蛋白质只占10%,只喂宝宝汤水,显然不利于宝宝对蛋白质的吸收。

操之过急频换品牌

有的父母反映,宝宝不爱吃奶粉,牌子换了一次又一次都无济于事,这令他们很苦恼。

宝宝对于奶粉的口味有一段适应期,宝宝一时排斥某种品牌的奶粉,可能只是暂时没有适应这种牌子的口味。只要父母认定一种品牌奶粉的品质,就应该坚持让宝宝食用,这样有利于宝宝更好地吸收蛋白质。

冲调奶粉不当

冲调奶粉不当也可能导致宝宝对蛋白质吸收不全。父母最好按照奶粉包装上标明的剂量冲调奶粉,如果奶粉加得太多,可能增加胃肠、肾脏的负担,不利于营养成分的吸收,奶粉冲调太稀,则蛋白质含量不足。

除非仔细计算营养成分构成并按比例冲调,否则冲调效果没有配方奶粉的好。

不够耐心重视不足

很多父母在喂养宝宝奶粉时耐心不足,平时对于宝宝的身体状况也不够关心。

选择奶粉很重要,喂养方法更得讲科学。买好几个奶瓶,这样在夜里喂奶就比较方便。每次给宝宝喂奶时都要做记录,记下喂奶的时间和数量,这样能够准确地掌握宝宝的食量。卫生也很重要,每次喂完奶后,应及时把奶瓶洗干净。父母一定不能怕麻烦,为了宝宝能够健康成长,辛苦一点是必要的。

营养不良症没有很明显的表现。通常是体重不增或下降,食欲不振、感冒和拉肚子。父母应该提高保健意识,对宝宝进行定期体检。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

妈妈喂养常犯的错误

每个妈妈都想把宝宝喂得壮壮的,可并不那么轻松简单,这其中蕴含着很多科学方法,只有掌握科学的喂养方法才能让你的宝宝健康成长。

有时,妈妈稍不留意便会犯错,影响宝宝的健康。有很多问题经常被新手父母忽略,以下是妈妈在喂养中容易犯的错,所以一定要留心。

过分担心宝宝对营养的摄取

有的妈妈经常不管宝宝爱吃不爱吃,喜不喜欢这种食物,只要她觉得有营养,就一定要宝宝吃,总怕宝宝摄取不到丰富的营养。于是,每天总以自己对食物的喜好给宝宝安排饮食,以为这样才能保证营养摄取。

犯错真相:研究表明,只要宝宝的味觉、嗅觉及对食物的口感发育正常,完全可从爱吃的各种食物中自然选出有益于健康的饮食组合,妈妈用不着过分担心。虽然宝宝的食欲会经常变化,比如今天不吃这个,明天不吃那个,但这是自然的,只要不过分受到人为偏见的影响,从长远看宝宝的饮食是能够达到平衡的。

纠错方法:对宝宝所喜欢的某种食物不必大惊小怪,过分的关注和担

心会起反作用。同时,妈妈应对于米饭、牛奶、肉类、蛋类、蔬菜、水果等食物的营养价值有所了解。否则,就不能为宝宝提供满足身体生长发育需要的均衡营养。

把蛋黄和菠菜当作补血食物

有的妈妈发现宝宝贫血,每天就一个劲儿地给他吃鸡蛋和菠菜,认为它们是最佳补血食物。

医生说,轻度贫血的宝宝一般通过饮食就可以纠正过来,可宝宝的血色素却回升得不明显。

犯错真相:医学研究发现,菠菜和鸡蛋的补血效果并不是最理想的。鸡蛋中虽含有丰富的铁,但在肠道内的吸收率却很低。菠菜中的铁含量也远低于豆类、韭菜、芹菜等,并易在肠道形成不好吸收的草酸铁。因此,只用蛋黄和菠菜补血并不够。

纠错方法:不要只吃鸡蛋和菠菜,应同时多吃猪肝、鱼类、瘦猪肉、牛肉、羊肉、豆荚类、韭菜、芹菜、桃子、香蕉、核桃、红枣等,这些都是在肠道容易被吸收的含铁食物。肉类与蔬菜同吃,能明显提高铁的吸收率。

认为糖对宝宝百害而无一利

有的妈妈从不让宝宝吃含糖高的零食,生怕宝宝牙齿坏掉。再说,吃糖也会影响食欲,还容易长成小胖墩,并损害听力。总之,妈妈认为宝宝吃糖有百害而无一利。

犯错真相:研究发现,糖对宝宝的生长发育并不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恰当吃糖反而会对身体有益,如洗热水澡前吃一点糖果,可防止头晕或虚脱;活动量大时,半小时前适量吃些糖可补充能量,保持精力充沛,身体灵活;饥饿疲劳时吃糖,会迅速纠正低血糖症状;餐前2小时吃些糖不仅不影响食欲,还可补充能量,利于生长发育。

纠错方法:可为幼儿选择一些含糖零食,如红枣、葡萄干、果脯、水果、坚果及小包装的奶制品。它们既可以满足幼儿喜爱甜食的嗜好,又能补充热量,还可得到身体所需的其他营养素。

05 对宝宝饮食的14个提醒

吃好早餐

早餐的好坏关系到宝宝生长发育,早餐不仅仅为幼儿提供营养和能量,还可以转化成葡萄糖供应给大脑细胞。葡萄糖是脑细胞的唯一能源。充足的供应可以使幼儿的记忆力、反应速度得到提高。如果不注意早餐质量,幼儿在上学时就会有迟钝、精力不足等保护性抑制,发生低血糖。全日总量摄入中早餐占30%,午餐占40%,晚餐占30%。

饮食要注意酸碱平衡

食物分酸性和碱性两类。鱼肉、禽蛋、米面均为酸性。蔬菜、水果、豆类及其制品为碱性。

人体内存在自动调节酸碱平衡的系统,只要饮食多样化,吃五谷杂粮,就能保持酸碱的平衡。对宝宝来说也是这样,一定要让宝宝在小的时候就做到饮食酸碱均衡。

饭前喝汤好

宝宝饭前喝少量的汤,好比运动前做准备活动,使消化器官活动起来,使消化腺分泌足量的消化液,能使宝宝很好地进食,饭后也会感到舒服。

午餐前不要饮纯果汁

果汁易于吸收丰富营养,但午餐前40分钟不要让宝宝饮果汁,否则会影响宝宝的正常进餐,而一日之内摄入量并无增加,失去了在正常午餐中所获取的营养。

馒头营养好

面包,色香味都比较好,但由于是用烘炉烤出来的,面粉中的赖氨酸在高温中发生分解,而用蒸汽蒸馒头则无此弊,蛋白质含量高,从营养价值上来看,吃馒头比吃烤面包好。

TIPS

给新妈妈的建议

喂养宝宝的小技巧

妈妈想让宝宝吃东西的时候需要掌握技巧和方法如下:

● 要定时定量地给宝宝食用,并且要在固定场所。

● 保持愉快的就餐环境。

● 要注意食物的卫生,掉在地上的东西不要捡起再喂宝宝吃。鱼与豆腐合吃提高对钙的吸收

鱼最好和豆腐一起炖着吃,因为鱼体内含丰富维生素D,豆腐则含有较多的钙,若单吃豆腐,人体对钙就不能充分吸收,若将豆腐与鱼一起食用,借助鱼体内丰富的维生素D,可使人体对钙的吸收提高20倍。

不易喝过多饮料

如可乐里咖啡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的兴奋作用,也是宝宝多动症病因之一,而汽水会降低宝宝胃液消化力、杀菌力,影响正常食欲。

吃鸡蛋的禁忌

幼儿千万不能生吃鸡蛋,生鸡蛋中有大量的细菌和微生物,对抵抗力很低的宝宝来说是很危险的,蛋白中的一种蛋白质同蛋黄中的铁结合会阻止铁的吸收,蛋经煮熟后这些就不存在了。鸡蛋也不能多吃,蛋吃多了会产生消化不掉的蛋白质和肠道细菌,会腐败生成对宝宝有毒害的物质。

喝豆浆的注意事项

鸡蛋中黏液性蛋白容易和豆浆中的胰蛋白酶结合,会产生不被人体吸收的物质,使豆浆失去营养价值。红糖中的有机酸能够和豆浆中的蛋白质结合产生变性沉淀物。

谨防婴幼儿牛奶贫血症

宝宝换乳后,不可全部依赖于牛奶喂养,忽视其他的营养食物,应适当添加辅食,如菜泥、蛋、胡萝卜等。否则时间长了易得牛奶贫血症。

不吃汤泡饭

汤和饭混在一起吃,食物在宝宝口腔不等嚼烂就同汤一起咽进胃里去了。舌头上神经没受到充分刺激,使食物不能很好的消化吸收,日子久了宝宝会变瘦,也会引起胃病。

如何培养饮食习惯与方式

12~24个月是需要投入更多营养支持的时期。维生素E、铁等的缺乏最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许多父母都答不上来。12~24个月,是宝宝非常需要营养但又经常被忽略的时期,可父母对此不甚了解。结果后期补充,但还是难以挽回其对宝宝健康的负面影响。

12~24个月的宝宝处于从以牛奶或常规化食物为主的膳食,向更加成人化膳食过渡的时期。他们有独一无二的体格、行为和社会特征,吃饭时尤其明显,会有相当多的食物残留在脸上、掉在地板和桌面上,因此食物的实际消耗量难以定量,喂养准则也只是笼统规定。

宝宝不宜吃蛋白

有些年轻父母喜欢喂蛋白给宝宝吃,殊不知这样做有损宝宝健康。因为,半岁前宝宝的消化系统发育还不完善,肠壁的通透性较高。

鸡蛋白中的白蛋白分子较小,有时能通过肠壁直接进入宝宝血液中,使宝宝肌体对异样蛋白分子产生过敏反应,导致湿疹或荨麻疹等疾病。因此,不足半岁的宝宝只宜食用1/4的鸡蛋黄。

食物结构与搭配不得法

现在,令父母最头疼的不是宝宝吃饱与否,而是食物结构与搭配不得法。膳食调查发现,从12~18个月,尽管热量摄入量增加,但是铁和维生素E摄入量减少。

至18个月,仅有20%的宝宝铁摄入量达到推荐量,9%的宝宝维生素E的摄入量达到推荐量。那些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如食用麦芽、色拉调味料、坚果和种子,并未成为宝宝的常用食物。幸好,大多数宝宝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锌和钙的摄入量都达到或超过推荐量。因而,提倡出2岁幼儿的膳食中要满足维生素E和铁的需要量,强调以铁强化食物和其他宝宝强化谷类作为营养素的主要来源之一。

除了缺乏幼儿营养知识之外,怎样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和方式,也让父母大伤脑筋,不少父母甚至为了喂完一碗饭,满屋子追,疲惫不堪。1~2岁是健康进食技能形成的关键期,也是生长速度减慢、食物摄入量减少、父母经常关心幼儿吃得够不够的时期。有些幼儿不壮反瘦,食欲时好时差,偏食厌食,可能都是正常现象。过量饮用液体食物,使胃再无能力容纳其他食物,常常会导致上述问题。如果强制食用,父母和幼儿之间的冲突就难以避免。一般说来,1~6岁幼儿每天液体食物(如果汁)用量限制在113.50~170.25克。

1岁以上的宝宝若喝过量牛奶或仅接受流质食物,可认为是厌食表现。过度依赖奶瓶会减少宝宝学习进食固体食物的机会。如果给宝宝提供一些入口易化的食物,如面包等,会使进食过程变得更好。同时将肉类和家禽类切碎、豆类煮熟并捣碎,防止哽噎。增加既好看又有粘性的食物种类,来增强他们对付固体食物的信心。争吵、威胁、诱骗以及取消幼儿想要的食物,都不利于有效地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幼儿进食时要既舒适又安全地坐着,远离电视和玩具的干扰。鼓励幼儿自己吃饭(不催促他)和有规律的进食次数,避免四处撒放食物和整日无规律地分散喂养,这样更利于应对幼儿饥饿和厌食问题。除了牛奶之外,近2岁的幼儿通常每天需要4~6次少量的进餐。在喝奶前给一些固体食物有助于让幼儿学会辨别饿和渴的区别。

总之,在给1~2岁的幼儿选择食物时,不要片面限制脂肪,选择富含铁、维生素E的食物,要使食物多样化。父母要意识到幼儿在这个年龄段的行为特征,这样才能达到健康饮食和培养良好进食行为的目的。另外,体重、身长和头围的监测亦有助于评估幼儿的营养是否充足。

06 婴幼儿禁忌的食物

3个月内不宜吃盐

3个月内的宝宝从母乳或牛奶中所吸收的盐分已经足够了。3个月后,随着生长发育,宝宝肾功能逐渐健全,盐的需要量逐渐增加,此时可适当吃少量盐。食用原则是6个月以后才可食用,食盐量控制在每日1克以下。

宝宝不要吃大豆食物

以色列卫生部曾发布一个通知,告诫人们食用大豆类食物必须适量,宝宝则应尽量避免食用。

这项研究由以色列卫生部,主管食物和营养工作的尼赞·卡鲁斯基博士,以及肿瘤科、儿科、新陈代谢等领域著名专家共13人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进行。经过1年多调查研究,委员会认为,食用大豆必须适量,因为过量食用会产生副作用。卡鲁斯基博士指出,在以色列,人们有时会把以大豆为原料的食物作为宝宝配方食物,但大豆本身含有一种植物性雌激素,如果摄入量较大,会出现类似于人类雌激素摄入过多等副作用。几年前,以色列曾经发生过由于食用大豆类食物造成宝宝缺乏B族维生素,最后导致宝宝死亡或患永久性神经疾病的案例。

1岁以内不宜吃蜂蜜

1周岁以内的宝宝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完全建立,肠道中的有益菌是代谢和消化蜂蜜的重要成员。吃蜂蜜后如果不能很好地利用,抵抗力低下的话就易引起感染,并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所以宝宝不宜食用。宝宝周岁后,肠道内正常菌群建立完成,可以代谢蜂蜜,使蜂蜜发酵生成更易吸收的有益物质,那时才可以食用蜂蜜。

2岁以内不宜吃元宵

要提醒父母注意,2岁以内的婴幼儿是不宜吃元宵的。由于糯米比较黏,1岁以下的宝宝吃了以后,元宵很可能会粘在食道上,导致阻塞呼吸道。1~2岁的幼儿不宜吃元宵是因为1~2岁的幼儿不容易嚼碎元宵馅中的花生。患有呼吸道疾病的宝宝应尽量少吃元宵,以防加重病情。

宝宝消化功能较弱,吞咽反射尚未发育完全,所以大一些的幼儿吃元宵时也不能急于整个吃,要分成3份或2份吃,吃完一口再吃第二口,以防意外的发生。

2岁以内不宜喝鲜牛奶

2岁以内宝宝不宜喂鲜牛奶和成人奶粉,如果不能喂以母乳,应食用以母乳为依据、专为宝宝设计的配方奶粉,其中的唾液酸(SA)对婴幼儿大脑记忆发展至关重要。现在不少家庭习惯用鲜牛奶替代母乳,给2岁之内的婴幼儿食用,这是极其不科学的做法。

因为鲜牛奶的蛋白质构成主要是球蛋白,清蛋白只有20%;而母乳中的蛋白质主要是清蛋白,其比例高达60%。此外,牛奶中的其他成分及含量也与母乳不同。

宝宝配方奶粉以母乳为根据,加入了许多牛奶中没有的矿物质和各种营养物质,其中最关键的一个成分就是母乳中大量存在的唾液酸(SA)。研究发现,它是作用于大脑细胞膜及突触的脑部营养素,在脑部的含量最高,是人体内其他细胞含量的20倍,对宝宝的智力影响最大。唾液酸还能抑制身体内、外的微生物病毒。

专家指出,妊娠期至2岁这一时期是宝宝大脑发育的黄金期,因此宝宝时期的饮食将直接影响宝宝的记忆力和将来的学习能力。在纯母乳或配方奶粉喂养4~6月后,如何循序渐进添加辅食也很重要,一定要做到营养均衡,合理饮食既满足宝宝的成长需要,又不致伤了宝宝的脾胃,从而促进宝宝健康成长。

2岁以内不宜吃过量的蛋

鸡蛋、鸭蛋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对宝宝的成长有一定的益处,但食之过多,会给宝宝带来不良的后果。

营养专家认为,1~1.5岁,最好只吃蛋黄,而且每天不能超过1个;1.5~2岁,可隔日吃1个蛋(包括蛋黄和蛋白);年龄稍大一些后,才可以每天吃1个蛋。

假如宝宝的粪便中,发现有蛋白状的物质,则说明宝宝的肠胃不好,不能很好地吸收蛋白。

对于这些宝宝,最好把蛋黄煮到其他的食物中一起食用;如果宝宝正在出疹子,更要注意暂时不要吃蛋,以免增加宝宝肠胃的负担。

3岁以内不宜吃巧克力

巧克力味美,是一种高热量食物,因而很多父母都喜欢给宝宝购买。事实上,巧克力的营养成分比例不符合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特别是对3岁以下的宝宝更不适合。巧克力中蛋白质含量偏低,脂肪含量偏高,在饭前过量吃巧克力会产生饱腹感,从而影响食欲。

但饭后很快又感到肚子饿,这使正常的生活规律和进餐习惯被打乱,影响宝宝的身体健康。

巧克力含脂肪多,不含能刺激胃肠正常蠕动的纤维素,因而影响胃肠道内的消化吸收功能。再者,巧克力中含有使神经系统兴奋的物质,会使宝宝不易入睡和哭闹不安。此外,多吃巧克力还会发生蛀牙,并使肠道气体增多而导致腹痛。

因此,3岁以内宝宝不宜吃巧克力。稍大一点的宝宝吃巧克力也要适量。另外牛奶与巧克力不宜同食。

有的父母为给宝宝增加营养,常常在牛奶中放些溶化的巧克力或吃奶后再给宝宝巧克力吃,这是不科学的。因为牛奶中的钙与巧克力中的草酸结合以后,可形成草酸钙,草酸钙不溶于水,如果长期食用,容易使宝宝的头发干燥而没有光泽,还经常腹泻,并出现缺钙和发育缓慢的现象。

3岁以内不宜喝茶

3岁以内的宝宝不宜饮茶。茶叶中含有大量鞣酸,会干扰人体对食物中蛋白质、矿物质及钙、锌、铁的吸收,导致婴幼儿缺乏蛋白质和矿物质而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而且茶叶中的咖啡因是一种很强的兴奋剂,可能会诱发小儿多动症。还会导致宝宝不能正常睡眠,久而久之,还会伤害宝宝的身体健康。

5岁以内不要吃补品

5岁以内是宝宝发育的关键时期,补品中含有许多激素或类激素物质,会引起骨骼提前闭合,缩短骨骼生长期,导致幼儿个子矮小,长不高;激素还会干扰生长系统,导致性早熟。此外,年幼进补还会引起牙龈出血、口渴、便秘、血压升高、腹胀等症状。

10岁以内不要吃腌制食物

10岁以内的儿童不要吃腌制食物。原因有二:一是腌的制品(如咸鱼、咸肉、咸菜等)含盐量太高,高盐饮食易诱发高血压病;二是腌制品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它和黄曲霉素、苯丙芘是世界上公认的三大致癌物质。

研究资料表明:10岁以前开始吃腌制食物的儿童,成年后患癌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3倍。

宝宝不宜多吃笋

近来美味诱人的春笋频频出现在市民餐桌上,但因春笋引发的过敏性皮炎、消化道疾病的儿童也随之上升。医生提醒父母,新鲜的竹笋宝宝不宜多吃,每人每餐最好不要超过半根。

由于竹笋中含有难溶性草酸,很容易和钙结合成为草酸钙,过量食用对宝宝的尿道系统和肾脏不利。特别是处于发育期的宝宝,骨骼发育尚未完全,而笋中含有的草酸会影响宝宝对钙、锌的吸收。宝宝如果吃笋过多,会使他们缺钙、缺锌,造成生长发育缓慢。

另外,竹笋性寒味甘,又含较多粗纤维素,大量进食后较难消化,会造成肠胃负担,严重的还会引起肠胃不适。宝宝吃笋过多,容易诱发宝宝出疹子。春季本来就容易过敏,对容易产生摄入性过敏的宝宝来说,食用春笋易引发荨麻疹。

宝宝慎用功能性饮料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喝水越来越讲究,饮料不仅要口味独特更要营养丰富。在国外一般认为,所有另外添加了营养成分的饮料都可以称为功能性饮料。功能性饮料可以大致分为运动饮料、能量饮料和保健饮料三种。

运动饮料主要是添加了钾、钠、钙、镁等电解质,成分与人体体液非常相似,能迅速补充身体由于运动而消耗的微量元素,目前市场上流行的体饮、脉动都属于这一类饮料。能量饮料主要是添加了增强人类体能的成分,有提高人体耐力的作用。保健饮料就是添加了对人体有保健作用的营养成分的饮料。

从国内市场上来看,消费者比较喜欢的功能饮料主要有以下几种: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绿茶饮料;富含维生素、维生素A原,具有助消化、增加体能作用的果蔬饮料;提供能量和蛋白质的植物蛋白饮料,如杏仁露;添加了维生素、矿物质,能提高人体抗疲劳能力的饮料。

功能饮料是能强身健体、提高身体机能的饮料,一般是针对所有人的,但人们在饮用的时候也应该注意一些问题。

有的功能饮料只针对特定的人群,比如一些功能饮料中含有咖啡因等刺激中枢神经的成分,成年人饮用可以提神抗疲劳,但儿童就应该慎用了。例如,红牛的产品说明上就写着,功能是抗疲劳,适合人群是成年人。有的饮料上写着有降血脂的功能,婴幼儿也不适合饮用。

而运动饮料适合在强烈运动、大量流汗后饮用。运动饮料成分与人体体液相似,饮用后能迅速被身体吸收,及时补充人体因大量出汗所损失的水分和盐分,使体液达到平衡状态。但是对于心脏病和高血压患者来说,其中所含的钠元素会增加身体负担,引起心脏负荷加大、血压升高。因此,在没有运动流汗的情况下,以上人群也不适合饮用。

因此,人们在选购功能饮料时应先看清楚饮料的说明,以防止喝错饮料,反而对健康不利。

宝宝不宜吃话梅

话梅、蜜饯、果脯中含有三大致癌物质之一——亚硝酸盐,并且盐分过高,还有防腐剂、香精,会损坏宝宝的肝脏。而且话梅会在体内存留很久,是很难被排除体外的。

因此,在宝宝的肠胃未发育完全的时候,不要给宝宝吃话梅、蜜饯、果脯食物。

宝宝不宜吃罐头

罐头类食物(包括鱼肉类和水果类)等加工食物,它会危害到宝宝的身体健康。

这几种加工食物中含有破坏维生素,使蛋白质变性等物质;罐头类食物的热量过多,不但会造成宝宝的肥胖,而且它的营养成分很低。最好不要给宝宝食用。

宝宝不宜吃油炸食物

油炸类食物,方便面、薯条、爆米花等,会给身体未完全发育的宝宝造成身体上的危害。

它主要的危害是:

1.油炸淀粉会导致心血管疾病;

2.还含有致癌物质;

3.会破坏维生素,容易使蛋白质变性。

TIPS

给新妈妈的建议

怎样让宝宝的胃口更好

第一,要优化饮食环境,给宝宝创造愉快的进餐环境,对他的挑食行为,不要施加过多的批评。

第二,要少给宝宝吃甜食或者油炸食品。

第三,要常给宝宝喝水,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第四,要经常给宝宝做一些既美观又可口的饭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