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我国气象资源区划
我国气象资源区划是气象资源分布的地理表现,对于我国经济布局与规划是重要的科学依据。气象资源区划不等于气候区划。气候区划是一种自然区划,不必要考虑社会因素;气象资源区划除了自然现象应该考虑外,还需要考虑使之具有资源意义的社会因素。
参照我国各地的自然与社会经济状况,我国可以划分成五个大区和十一个小区。
第一大区是华北。包括北京、天津、山东、河北、山西、陕西及河南北半部与甘肃东部。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之间,人均与亩均水资源量均为全国最低值,约分别为400 ~900立方米和250~450立方米,为水资源紧缺区。热量资源可以一年种两季左右的作物。华北可分为东西两区。东区是平原,人口与经济十分集中,水分不足问题在全国最为突出。西区为黄土高原,降水虽少于东区,但人口与经济发展均远不及东区,故人均与亩均水资源量反而高于东区,但也是水分不足的地区。
第二大区是东北。这一地区降水量在500~1200毫米之间,但人均水资源量超过1200立方米,亩均水资源量超过500立方米。属水分略有不足的地区。热量条件只够每年一季,只有南部部分地区可种两季。这一区也可划分为南、北二区。北区为黑龙江省,人均和亩均水资源量均超过2500立方米,属于水分较丰富区,而南区属水分不足地区。
第三区为长江中下游与华南。这是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但由于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人均和亩均水资源量均为2500~4500立方米。这一区热量资源十分丰富,属副热带,华南的南部属热带。至少可种两季作物,南部可全年种植。本区也可分作两区。长江流域区的亩均与人均水资源均只有华南区的一半,热量条件也不如华南区。华南区则为水分比较充足区。
第四区为西南区。包括黔、滇、川三省与青藏高原东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这里降水量虽然少于第三区,但人口少,经济不够发达,故人均、亩均水资源都很高,达到3000~4000立方米以上。这一区的西区,即青藏高原东部,地广人稀,人均水资源竟高达2万立方米以上。本区东区的滇、黔、川三省均有充足的热量资源。
第五区,即干旱、半干旱地区。本区辐射资源十分丰富,热量资源也很好。降水资源不足是主要缺点。本区可分为三个小区。第一个小区是内蒙古东部与中部,依靠天然降水,这里为广大的牧业草场。有灌溉条件或降水接近400毫米的地区也可进行农业生产。第二小区是绿洲农业区,包括新疆、阿拉善盟、柴达木盆地和甘肃河西走廊及其以西地区。这一地区十分干旱,但从高山来的径流可以供给绿洲农业生产需水。在绿洲之外,大都是荒漠。第三小区是青藏高原西部,降水量不到400毫米。这里属干旱高寒气候区,至今人烟十分稀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