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延伸阅读·0~3岁是孩子心智发育的关键期·
三岁左右是小儿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从出生到三岁期间,小儿的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生长迅速,细胞体积迅速增大,神经纤维快速增长,脑重量由出生时的390克左右,猛增到900-1000克,相当于成人的三分之二。美国心理学家布鲁斯认为:如果一个18岁青年的智商为100,其中50%来源于4岁前,30%来源于4-8岁。这些都说明,对孩子的智力、心理进行早期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怎样才能有效地开发孩子的心智呢?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言语是促进孩子心智发育的先导
从婴儿三四个月起,就可以教孩子发音,告诉他一些简单的字词。吃饭时告诉他这是牛奶、那是鸡蛋;走在街上告诉他这是汽车、那是广告;睡前给他讲故事、读儿歌……总之,我们做的任何事情,都可以告诉孩子你在做什么。潜移默化中,你会发现孩子突然会讲话了,这正是和他说话的结果。
2.丰富孩子的感官刺激
经常与孩子交谈、抚摸他、亲吻他,使孩子从小感受到亲情。一般2-3个月的孩子就能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及同一个人带有不同情感的语调;4-6个月大时就能在看到看护者后,伸出小手期望着抱他。抱孩子外出时,不管他能否听懂,都让他去接触蓝天、阳光、芳草、绿树、虫鸣等这些大自然中美好的事物。所有这些都能增强孩子对各种外在食物的感受,丰富早期感觉经验。各项感觉技能的成熟,有助于孩子对人、对事全面准确地认识和理解。
3.培养孩子良好的情绪和性格
婴幼儿的情感脆弱、易变,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喜欢那个,动辄号啕大哭,转眼又嬉皮笑脸。但在外界环境和父母、老师的影响下,孩子的情感会逐步稳定,理智感开始发展,所以融洽的环境是孩子情感发展的首要条件。孩子摔倒了或擦破点皮,不要大惊小怪的,而应鼓励他自己爬起来,告诉他擦点药水就行了,很快你就能看到这样做的好处。要是孩子做错了事,可以严肃地告诉他这是很不好的,并尽快转移他的注意力,切忌打骂。
4.家长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无可替代、不可缺少的一个教育环节。应充分利用家庭教育时间长、随机性、潜移默化性、对象单一性的特点,教育孩子成人、成才。幼儿的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平时注意从以下方面入手。
培养他正确的思维习惯。有些家长看见孩子能把电视上的广告倒背如流非常欣赏,觉得自己孩子聪明而大加赞扬,其实,从心理学上讲,这只是一种无意注意,强化这种无意注意对孩子正确的思维习惯形成益处不大。我在孩子看电视时,让他注意观察,多思考,有时还让他参与回答电视上的问答题,培养他的有意注意和勤于动脑的习惯,而不是光看热闹。
尊重天性,正确引导。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要更新观念,注意途径和方法。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把孩子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人。对孩子要有一颗理解、宽容的心,接纳孩子的优点,更要能包容孩子的缺点和不足。身教胜于言教。教育孩子要做好人、做好事,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表率。
大人对老人横眉立目,恶语相向,你就别指望孩子能尊重老人和你。家长尊重老人,热心助人,行为文明礼貌,孩子从小在这种环境里成长,自然地就会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良好习惯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孩子十分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得到成人的承认和肯定。家长应及时对孩子的好习惯给予肯定,保护孩子的积极性。但由于孩子能力有限,做事往往不能尽善尽美,大人就不能呵斥或嘲笑,应在表扬基础上提出改进要求。
对孩子的鼓励,以精神鼓励为主,适当的物质奖励也是可以的,但是不可滥用,用多了就会失去吸引力。避免溺爱,“溺爱是伤害”,“慈母多败儿”的古训应当牢记。家长要创造机会、条件,培养孩子勇敢、坚强的精神,提高孩子抗挫折的素质和能力。
孩子的模仿力很强,不经意间就学会了父母的动作、表情和常说的话。因此,父母的作用,尤其是母亲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所以,身为父母,要克服自身的不良习惯,为孩子树立好榜样。家长只有严格要求,言传身教,积极诱导,才会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美国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衷心希望所有的家长朋友注重孩子正确行为习惯的养成,争做合格家长,为孩子长大后成为合格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5.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幼儿非智力因素,一般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的但与幼儿智力发展密切相关的心理因素。具体地说,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方面的心理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曾对800名男性进行30年的跟踪研究,成就最大与最小的人之间,最明显的差异不在于智力水平,而在于是否有自信心、进取心、恒心,是否具有不屈不挠、不自卑的意志和性格。
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主要的就是对科学的热爱,对长期探索的坚韧,对观察和搜集事实的勤奋。”长期的教育实践证明,非智力因素在人才成长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培养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关键是给孩子充分的空间、时间,放开孩子的手和脚,让他们自己整理玩具、图书,自己穿脱衣服,给他们独立操作玩具、图书及画画的时间;和他们一起饲养小动物、培育花木等,遇到问题让他们自己拿主意等等。婴幼儿时期,是天真好奇、主动探索的时期,我们要抓住这一时期幼儿的特点,注重激发孩子活动和学习的愿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活动中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表现,并给予恰当的指导,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此基础上,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激发他们更高的活动需要,不断提高他们活动的水平,在活动中挖掘发挥幼儿的巨大潜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