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对小斯宾塞的教育有了成果之后,很多亲朋好友就经常来家里请教我有关教育的问题。随着他逐渐长大,来家里请教的人也越来越多,有的甚至从很远的伊雷顿和威克渥斯赶来。大家问的问题几乎一样,即如何教育孩子。
为此,我对教育的一些原理性问题进行了总结。在我看来,父母想要知道如何教育孩子,首先要知道孩子在什么样的状态下能高效率地学到知识。经过我多年以来对小斯宾塞的教育,以及对大量心理学的研究学习,我认为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所取得的效果是最佳的。
那些公立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也许会不以为然,会站出来反对我的这一观点。因为这与传统教育里所讲的很多“清规戒律”是大相径庭的。他们可能会这样说:“难道父母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为了让他们玩吗?”“与其这样,倒不如让他们自由地玩,这恐怕是最快乐的。”
遗憾的是,持有传统教育观点的人,尽管表面上看来是在教育孩子,可是他们一定很少研究教育孩子的方法。他们头脑中的教育规则和方法已经由来已久,可以说是根深蒂固。他们在这种教育规则和方法中机械地工作着,他们有时严厉得像一座座凶狠的冰冷雕像,有时又大声地训斥孩子,训斥声甚至整条街都能听到。可是结果又怎样呢?这样做的教育效果往往是很差的。
我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我带领两群孩子来到德文特河边,告诉其中一群孩子:“教堂里正在举行婚礼,我一发出口令,你们就尽快跑过去,先跑到教堂的人会得到小糖果。”随后我告诉另一群孩子:“听到我发出口令,你们就尽快往教堂跑,越快越好,如果有谁跑慢了、落后于人了,我就会惩罚谁。”
随着我一声令下,两群孩子都飞快地往教堂跑去。其实,从德文特河边到教堂是一段挺长的路程。
那么,最终的结果呢?
那些知道教堂正在举行婚礼的孩子,大部分都跑到了教堂,尽管有些气喘吁吁,但是他们依然兴奋不已;而另外一群孩子,有的掉队了,有的跑到一半就干脆不跑了,随着停下来不跑的孩子越来越多,大家似乎也就不再害怕受惩罚了,正所谓“法不责众”。
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就可以看出,那些知道教堂在举行婚礼的孩子,在跑的过程中,一直将“跑到教堂”当成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所以跑起来会非常轻松;而另外一群被要挟“受罚”的孩子,则把“跑到教堂”这件事情当成了一个命令,只是被动地执行,尽管有惩罚的威胁,但是也起不到什么太大的作用。
总而言之,当孩子在一种快乐的状态下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效果会更佳,也会更有收获。
当然,孩子的快乐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不过孩子这多种多样的快乐大多数是没有社会目的的。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引导孩子得到“有目的的快乐”。因此,教育者应该首先要让孩子快乐起来,然后再帮助他建立可行的目标和计划,并引导他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