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能力对女孩来说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性最强的学习能力。作为女孩的父母,都希望女儿能够写得一手好文章,落笔成篇,妙语连珠。但是让父母头疼的是,自家的女孩往往一提起写作文就很排斥,觉得很难,声称写作并不是自己擅长的方面。
和男孩子不同,女孩的心思比较缜密,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比较细腻,而这一性格特点让女孩在写作上相对性格粗放的男孩有着天然的优势。生活中,父母可以细心引导,让女孩发挥心思缜密的天性,细细品味生活,继而写好作文。
萍萍上小学三年级,她的作文写作能力一直不强,每次写作文的时候都会大伤脑筋,抓耳挠腮,一个小时也写不出几句话。妈妈看在眼里,却并没有着急,而是先领着萍萍去文具店买了一个漂亮的笔记本,鼓励她将每天看到的事情写在日记本中。妈妈之所以这么鼓励萍萍写日记,是因为她有这方面的心得,觉得萍萍的性格比较外向,对周围的人和事关注不够,如此一来头脑中积攒的生活素材自然也就比较匮乏,所以写作文的时候才会觉得“无料可写”。让萍萍写日记,一方面是为了让她积累生活素材,锻炼她的文笔,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陶冶她的情操,让她更加热爱生活。
为了坚定萍萍写日记的决心,引发她的兴趣,妈妈还专门拿出了自己学生时代写的日记给萍萍看,里面记录着很多温馨的瞬间,妈妈这么做是为了让女儿明白写日记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妈妈还告诉萍萍,写日记要随心,不要强迫自己一定要写多少字,有时候有了感受就多写,写几页都可以,有时候没有什么感受,写几个字也可以。之后萍萍写日记的时候也坚持了这个原则,有时能写很多,有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但是不管多少,都清晰就记录了一件事,写出了自己的感受。
在萍萍刚刚记日记、写作文的时候,妈妈特别叮嘱她要关注身边的人和事,记下最真实的生活感受,内心中想些什么就写什么。所以萍萍写了一段日记之后,对生活中的人和事慢慢有了清晰的认识,生活体验也变得丰富了。而且妈妈还时不时地指导萍萍,这件事应该怎么写,那个人应该怎么描述。慢慢地,萍萍的日记对细节的描述很清晰,也很细腻了。
时间久了,萍萍写起作文来,慢慢也有了感觉,能够很快地理解老师的要求,并且对作文题目和生活之间的关联性也把握得越来越好,最终迎头赶了上去,萍萍的变化让语文老师惊讶不已,有几次甚至将萍萍的作文当成范文朗读。
妈妈针对萍萍学习的具体弱点,引导她发挥女孩心思缜密的天性,让她写日记,使得萍萍对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锻炼了文笔,锻炼了写作才能。也许在很多家长看来,写日记有点“不务正业”,但是萍萍妈妈却引导女儿实现了“磨刀不误砍柴工”,让她彻底摆脱了对写作的抵触。
建议1:扩宽女孩的阅读面
很多时候,女孩之所以写不出语句优美的作文,和她阅读面狭窄有着很大的关系。有道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想要让家中的女孩下笔成章,就不能将女孩的阅读范围限定在语文课本上,而应该扩大女孩的阅读面,做到心中有“墨水”,在写作文的时候才会有素材。
父母可以利用女孩的课余时间,多带女孩去书店逛逛,让女孩选择一些喜欢的课外读物,切忌父母主导,强制女孩阅读什么。要知道阅读只有和兴趣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出最好的效果。在阅读的海洋中,女孩会受到文学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产生文化素养和写作上的兴趣。
建议2:鼓励女孩主持“家庭新闻联播”
生活中,父母不妨和女孩一起看新闻或者报纸杂志,一边看,一边对新闻或者文章进行评论,在“品头论足”中锻炼女孩的思维,帮助她扩展思维的深度,积累文学素材。比如每天看完新闻联播,可以鼓励女孩模仿主持人,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新闻再复述一遍,这样能够很好地锻炼女孩的记忆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父母可以每天让女孩当一次“主持人”,不管女孩讲得好还是不好,父母都要先肯定和表扬。如此一来,一方面能够培养女孩阅读报纸杂志的习惯,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女孩的概括能力,继而提升女孩的写作能力。
建议3:多带女孩接触社会和自然
有句话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想要家中的女孩将作文写好,仅仅让她坐在家里读书还不够。当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时候,爸爸妈妈不妨多带女孩出去走一走,接触一下别的城市,感受一下不同城市特有的人文气息和建筑特色,这对女孩来说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写作素材。
对女孩来说,大自然是最好的描写对象。父母不妨利用节假日,带女孩到大山中走一走,到大河边看一看,让女孩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及时地写在日记本上。如此日积月累,女孩对事物就有了自己的感受,拿起笔来也就有话可写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