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红细胞叶酸浓度偏低怎么办

红细胞叶酸浓度偏低怎么办

时间:2023-0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病例:宝宝快2岁了,妈妈最近发现孩子脸色发黄,而且精神发蔫,并且表情呆滞,到医院检查后,诊断为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又称为营养性大细胞性贫血,多见于2岁以内的孩子。

病例:宝宝快2岁了,妈妈最近发现孩子脸色发黄,而且精神发蔫,并且表情呆滞,到医院检查后,诊断为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又称为营养性大细胞性贫血,多见于2岁以内的孩子。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儿,常有明显的动作发育落后,甚至有倒退现象,所以有时需要与脑发育不全鉴别,但脑发育不全的孩子症状出现早,大多在出生后就出现动作发育迟缓,而且还伴有智力低下表现,并没有贫血症状,实验室检查血象正常,应用维生素B12治疗也不能改善神经系统症状,根据这些可以区分二者。

小知识:导致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维生素B12和(或)叶酸缺乏为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

1.摄入不足 维生素B12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在肝、肾、肉类中都含量比较多,而在奶类中含量很少;叶酸主要存在于新鲜绿叶蔬菜和动物肝、肾中。因此,如果婴儿期没有及时添加辅食,或者年长的孩子长期偏食,都容易发生维生素B12或者叶酸缺乏。

2.吸收和利用障碍 某些胃肠道疾病会影响维生素B12或者叶酸的吸收和利用,如慢性腹泻、肠结核、肝脏疾病、反复的急性感染、维生素C缺乏等。

3.生理特点影响 婴幼儿时期生长发育比较快,造血物质需要量相对增加,如果摄入不足,就容易缺乏。

4.先天贮存不足 如果母亲在孕期本身维生素B12或者叶酸就有缺乏,可导致孩子出生时先天贮存不足,更容易发生缺乏。

小问题: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儿,症状表现有无特点?

患儿也常常是缓慢起病,家长不能准确地叙述孩子是什么时候开始发病的,有时是因为孩子因其他疾病就诊时,才被发现患有本病。

■ 患儿大多为虚胖体型,表现为颜面轻度水肿,面色苍黄,毛发稀疏、枯黄。孩子常常精神萎靡、疲乏无力。

■ 孩子患病后,常出现明显的精神神经改变,这是本病不同于其他类型贫血的一个显著特点。比如,患儿表现为表情呆滞、爱睡觉、对外界反应迟钝、很少哭闹。有的患儿出现智力发育和动作发育落后,甚至有倒退现象。比如,孩子原来已经会认人、会爬等,发病后反而又都不会了。患儿还可以出现一些不协调和不自主的动作,如某个肢体、头部、舌头发生震颤,甚至有全身震颤,病情严重时可有惊厥。

小问题  :怀疑孩子患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时,需要做哪些辅助检查?

■ 血常规显示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都减少,而且红细胞数的下降比血红蛋白下降更明显,表现为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白细胞数也稍有下降,粒细胞的体积增大,核分叶过多(核右移),白细胞的改变常常出现在红细胞改变之前,所以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血小板计数也下降,但血小板的体积反而增大。

■ 外周血涂片显示,红细胞体积比较大,有轻度的大小不等,中央淡染区不明显。

■ 骨髓检查显示,骨髓增生活跃,出现一个特殊的现象,即“红细胞巨幼变”;粒细胞系统也有改变,晚幼粒和杆状核粒细胞也可以出现巨幼变现象;巨核细胞的改变是出现核分叶过多,血小板体积增大,其内颗粒松散。

■ 血生化检查结果为,血清维生素B12含量降低,正常值为200~800ng/ L,如果<100ng/L时提示维生素B12缺乏。或者血清叶酸含量降低,正常值为5~20μg/L,如果<3μg/L时则提示叶酸缺乏。

医生嘱托:缺什么补什么,纠正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1.对于维生素B12缺乏导致贫血的患儿,一般应用维生素B12500~1 000μg,1次肌注。

2.对于叶酸缺乏导致贫血的患儿,应给予叶酸1~5mg/d,口服,一般连用3~4周;同时口服维生素C以促进叶酸的利用和吸收。

3.也可以给患儿联合应用维生素B12和叶酸,再加服维生素C,可以提高疗效。

家长园地:孩子患了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家长应该怎么做?

家长应当及时调整患儿的饮食,适当增加含维生素B12和叶酸丰富的食物,如肝、肾、瘦肉、绿色蔬菜等;同时,注意纠正孩子的偏食、挑食等不良习惯;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孩子,应当注意改善乳母的膳食营养,增加肝、肾、瘦肉和绿色蔬菜的摄入。

患儿要注意预防合并感染,少带孩子去人多的公共场合;一旦出现感染表现时,要积极到医院接受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