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种不同的情绪,均能促进婴儿的生长和发育,是婴儿的“呼吸操”和“运动体操”。它既可以增加肺活量,又可增加血液循环,增加消化液的分泌,维持肌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对营养的吸收、分布与利用,十分有利于婴儿的健康成长。
哭与笑是人类特有的情绪变化中最早、最一般的表现,它在婴儿心理发育过程中有着特殊意义。因为哭和笑都主要决定于婴儿对各种需要的满足和健康状态。
笑是健康的标志,笑反映了感知觉的发生和进展,最早的笑是“自发性的笑”,多发生在睡眠中无外界刺激的条件下。满月以后的婴儿在大人用手触及其脸皮或在嘴旁引逗时,可使他发笑。2~3个月可看到婴儿主动向大人表示微笑;4个月的婴儿可以“咯咯”地笑出声音,5~6个月以后,婴儿笑就开始分别对象了,只对他经常接触的人笑,但是缺铁的小孩微笑甚少,智力发育差的小孩子也少笑。
婴儿出生后第1周内,啼哭占去除睡眠之外的大部分时间,平均每天2小时,这是由于小儿在胎内原来是四肢蜷缩并且全身感受羊水的压力,也听惯了母亲的心音;出生后如果衣被太松会感受不到羊水的压力而不适,或者抱婴儿的姿势不正确。一般来说,生后1~2周内直到1个月的新生儿比较多哭是正确现象。
1个月以内的婴儿在距哺乳前1小时左右就会啼哭,甚至闭眼嚎叫、吮手、蹬脚等;1~3个月的婴儿,用哭来表示外界环境或内环境的不适反应,如冷、热、饿、渴、湿、燥、痛、睡眠不足、饮食改变、衣服过紧、被褥过厚,甚至寂寞等。此时,父母亲要细心观察小儿的哭声和表情,学会辨别。声音洪亮的哭吵多是由饥饿引起表示吃奶时间到了;醒后或吃奶后的哭可能是尿布湿了;无泪的干哭,哭时发出“咳咳”声,左顾右盼地找人,这是表示要人抱,要人与他玩。如果2~3个月以内的婴儿整天安静地躺着,不哭不吵,甚至到了吃奶的时候也不哭,这样可能是脑发育不正常的表现。假如患病不哭或哭声无力或哭不出声,或哭无眼泪,这表明病比较重。但一般地说,如果有了病,哭的时间会更多,哭的声音也会有明显的改变,而且通常有发热、精神委靡、食欲减退或哭声尖叫,或脉快且弱、咳嗽流涕,或吸吮无力,呕吐腹泻。
总之,不管是消极的哭还是愉快的笑,都有益于婴儿发育,年轻的父母要明确这一点,不要一听哭声就惶惶不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