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是麻疹病毒。该病毒存在于患者的鼻咽分泌物中,具有较强的传染性。通常要直接与患者接触才被感染,通过第三者或衣物间接传染的可能性较小。因此出疹前后5天内为本病的传染期。麻疹第3~4天出齐、出透,第5~7天开始退落(民间归纳为三齐、四透、五退、七净)。这种病一般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
在民间,每当家里有人出麻疹,就在自己家的门上挂上一块红布,意思是说外人就不要来了。麻疹的病程可分为:潜伏期、卡他期、出疹期及恢复期四个阶段。
小儿感染上麻疹病毒后,通常要经过8~14天的潜伏期后就发病,如果接种过麻疹疫苗,潜伏期可延长3~4周后才发病。每年的前6个月是麻疹的流行期,发病高峰期在3月份,所以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小儿需要多吃些荸荠,对麻疹的预防和减轻症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因为荸荠有生津、养阴、清热之功能。如果孩子与麻疹患者有过接触,应每天予以观察以便发现最初的感染症状。可给予丙种球蛋白预防或减轻症状。假如与麻疹患者有接触史,要在5天内作肌内注射。
患儿的卡他症状可持续3~4天,开始时和普通感冒的状况差不多,有急性发热、流涕、打喷嚏、咳嗽、结膜炎、畏光、头痛、食欲减退、体温升高(可呈双峰热)。起病第二、三天,颊唇黏膜处可见细小点状白色的黏膜斑(柯氏斑),这是早期患者特有的麻疹黏膜斑,有诊断的意义。在这个时期也是麻疹传染性最强的时候,患儿应予隔离,卧床休息至出疹后5天。注意眼、鼻、耳与口腔的清洁卫生。室内空气保持新鲜,并给予充分的液体和适当的营养。治疗小儿麻疹以使用中药为宜,卡他期的治疗,以发表为主,如果体温在39.5℃(肛温)以上,宜清热解毒,用桑菊饮(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桔梗、杏仁、生草、芦根)。症状较严重用银翘散(银花、连翘、荆芥、薄荷、淡豆豉、竹叶、甘草、牛蒡子、桔梗、芦根)。剂量随小儿的年龄和情况而定。一旦皮疹出来就不用了。
患儿约在发病后第四天开始发出疹子,最先见于耳后、颈部,渐延及面颊而至躯干、四肢,皮疹自上而下地发展,皮疹为玫瑰色斑丘疹,大小不等,初发时稀疏分明,以后渐渐加密,皮疹发出时全身症状加剧,体温上升更高,咳嗽频繁,两眼红肿畏光,声音嘶哑。患儿常有腹泻、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应清热透疹,用竹叶柳蒡汤(竹叶、西河柳、牛蒡子、荆芥、薄荷、葛根、蝉衣、生草),有腹泻者去牛蒡子。并可用透疹药:紫浮萍、生麻黄、芫荽子、西河柳各18克,煎汤,以热气熏蒸患者,稍凉后用汤洗四肢。出疹期高热无并发症者,不要随意用抗生素,以防抑制正常菌群,而助长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在通风良好的房间内进行护理,可减少继发性呼吸道感染,对细菌性并发症,则需及时使用青霉素治疗。
皮疹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消退,同时体温开始下降,患者一般情况好转,皮疹消退后可见糠麸状脱屑和色素沉着。色素沉着可持续一周以上。无并发症者全病程通常为10~14天,在退疹恢复期用桑菊饮或银翘散加生地黄、玄参、石斛、麦冬治疗,能达到养阴、清热、解余毒的疗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