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嗜异症的孩子喜欢吃各种异物,如石头子、土块、炉灰渣、墙皮、纸、火柴头、鸡蛋皮、棉花、破布,甚至烟头、生米、生面、油漆、肥皂,而且吃起来津津有味,背着家长偷偷吃,不但碰到这些东西就吃,而且主动去寻找这些东西吃,有的甚至因吃异物而发生中毒,如吃火柴头发生磷中毒,吃墙皮发生火碱烧伤,吃漆皮发生铅中毒。患儿还同时伴有严重的食欲不振、面黄肌瘦、贫血等症状。家长发现孩子得这种病非常着急,有的以为孩子淘气,用打骂的办法来解决,其实他们不知道,这的确是一种病症。
关于这个病的病因,也是在逐渐认识之中,以往多半认为是由于寄生虫,例如肠蛔虫症、钩虫症,或由于贫血引起,其实这都不是主要原因。多年研究证明,它是由缺锌引起的。锌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一个成年男子每千克体重含锌量为33毫克,而女子更少,只有22毫克。一般正常人体内锌总量为1.5克。由于锌缺乏而影响了舌上味蕾的发育及代谢,使人的味觉敏感度下降或发生异常。所以患儿把异物当成食物来吃。当然锌的作用还不只这些,它还参与许多生命物质的合成及代谢。一些地区发现的青少年营养性侏儒及性发育迟缓就是由于当地水中严重缺锌。
祖国医学对嗜异症早有认识,一般认为它属于“疳积”的范畴。所谓疳积就是小儿的脾胃病。中医认为五脏(心、肝、脾、肺、肾)中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胃是分管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一对脏腑。小儿的脾胃较之成人更为虚弱,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损害,结果引起脾胃的病症。常见小儿发生食欲不振、面色发黄、肌肉消瘦,甚至呕吐、腹泻。而嗜异症正是由于小儿的这一弱点而引发了脾虚、胃热的病症。脾主运化,是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脏器,脾虚则失运化,也就是不能消化正常的食物,对正常应该吃的食物不感兴趣,即食欲不振。相反,胃是主受纳腐熟水谷的脏器,也就是接受食物,并进行粗加工的。一旦胃有热,则不愿接受正常的食物,反而愿吃异物。在这一点上中西医的理论“不谋而合”,孩子的嗜异症就是这样形成的。
既然中医认为嗜异症是由脾虚胃热所致,那么,治疗的法则当然是补脾虚,清胃热。同时治以调理脾胃,使脾胃不和得以调解。因为有食入的异物,所以还要对内蕴的湿热加以清化,根据这一立法开出的方剂,即一般由中医大夫开汤药进行治疗,由于对症下药,效果都很好。在吃汤药的同时再多吃一些含锌的食物就更理想了,如花生、豆类及牡蛎等都是含锌高的食物。发酵及发芽的豆类,不仅使蛋白质分解易于消化,而且能促进锌的吸收,也是极好的辅助治疗食品。特别严重缺锌的病儿,也可口服各种锌制剂,如硫酸锌、葡萄糖酸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