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尊重和信任,不仅是成人的心理需要,也是儿童的心理需要。事实证明,只有得到他人肯定、信任和尊重,儿童、青少年才能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心理学把这个过程称为“内化”,即将社会要求、客观需求变为自己的心理需求。这也是孩子走向“自律”的必由之路。
令人遗憾的是,许多家长和教师不相信孩子有自我管理能力,对孩子缺乏起码的尊重和信任。例如,很多独生子女的家长对孩子采取“大包大揽”的养育方式,从饮食起居、出行穿戴、学习娱乐,直至洗漱卫生、交友活动等都要一一过问,甚至达到对孩子完全控制的地步。孩子因此形成被动、消极、依赖的性格,失去独立思考和活动的机会。如此,孩子怎能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呢?反过来,家长又埋怨孩子让人操心,什么事也做不好,指责、训斥、嘲讽孩子笨拙、粗心、无条理、做事拖拉,干脆越俎代庖,孩子逐渐被造就成听任家长摆布、不求进取的低能儿,或走向反面,我行我素、骄横任性。
儿童心理学认为,对学龄前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其主动性。有关试验已证实,幼儿已能够凭自己的良心控制自己的行为。例如在幼儿园小班,训练孩子轮流做“值日生”,扫地、摆小桌椅、饭前摆碗筷、分苹果等,孩子们都能做得有条有理;整托幼儿园的孩子,3岁就会自己穿衣服;寄宿小学的孩子经过半年的训练,即可自己叠被子、打扫宿舍、收拾衣物和学习用具等。而许多独生子女身上存在的缺乏责任感、不善自我管理等问题,与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方法不当有直接关系。
培养独生子女的独立性、自我意识和自主性,便是激发孩子内化与自律的力量。例如通过从小培养孩子自己刷牙、洗脸、洗澡、换衣服、洗袜子、刷鞋等,可以使孩子逐渐形成习惯,自觉、按时地去做这些事,进而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力量。
给孩子一片自由的蓝天,让孩子去独立思考,独立创造,独立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