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吃营养价值高的食物 产妇一定要记住,产后所需营养并不比怀孕期间少。尤其要多吃含蛋白质、钙、铁比较丰富的食物,如牛肉、鸡蛋、牛奶、动物肝和肾,可以多吃豆类和豆制品,也可用猪骨头、猪蹄煮汤喝,因为其含钙较多。
2.增加餐次 产妇每日餐次应比一般人多,以5~6次为宜。餐次增多有利于食物消化吸收,保证充足的营养。产后胃肠功能减弱,蠕动减慢,如一次进食过多过饱,反而增加胃肠负担,从而减弱胃肠功能。如采用多餐制则有利于胃肠功能恢复,减轻胃肠负担。
3.干稀搭配 每餐食物应干稀搭配。干者可保证营养的供给,稀者则可提供足够的水分。奶中含有大量水分,所以乳母哺乳需要补充大量水分,使乳汁便于分泌。产后失血伤津,亦需要水分来促进母体的康复。服用水分较多,可防止产后便秘。食物中干稀搭配较之于单纯喝水及饮料来补充水分要好得多。多吃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因为食物的汤汁既有营养,又有开胃增进食欲的功能。除喝汤外还可饮用果汁、牛奶等。因此,一般提倡饮菜汤和其他营养饮料。
4.荤素搭配,粗细搭配 从营养角度来看,不同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种类及数量不同,而人体需要的营养则是多方面的,过于偏食会导致某些营养素缺乏。但从一般产妇的饮食习惯看,她们在月子里常常大吃鸡、鱼、蛋,而不注意其他食物的摄入。
在产后身体恢复及哺乳期间,食用产热高的肉类食物是必需的,但蛋白质及糖类的代谢必须有其他营养素的参与,过于偏食肉类食物反而会导致其他营养素的不足。就蛋白质而言,荤素食物搭配有利于蛋白质的互补。
从消化吸收角度来看,荤食过量,有碍胃肠蠕动,不利消化,降低食欲,即所谓的“肥厚滞胃”。某些素食除含有肉食类食物不具有或少有的营养素外,一般多有纤维素,能促进胃肠蠕动,促进消化,防止便秘。经常吃些粗粮和杂食对改善便秘有好处。
因此,广泛摄食各类食物,既有利于营养摄入,又能促进食欲,还可防止疾病发生。
5.清淡适宜 一般认为,月子里以饮食清(尽量不放调味料)淡(不放或少放食盐)为好,但此种观点并不正确。
从科学角度讲,月子里的饮食应清淡适宜,即调味料如葱、姜、大蒜、花椒、辣椒、酒等应少于一般人的量,食盐也以少放为宜,但并不是不放或过少。调味料除增加食欲外,对产妇身体康复也是有利的。
从中医学观点来看,产后宜温不宜凉,温能促进血液循环,寒则凝固血液。在月子里身体康复过程中,有许多余血浊液(恶露)需要排出体外,产伤亦有淤血停留,如食物中加入少量葱、姜、蒜、花椒、辣椒粉及酒等性多偏温的调味料,则有利于血行而不致血凝,有利于淤血排出体外。
食盐的用量亦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产妇水肿明显,产后最初几天以少放食盐为宜;如孕后期无明显水肿则无须淡食。
6.注意调理脾胃 月子里应食用一些健脾开胃、促进消化、增进食欲的食物,如山药、山楂糕(片)、大枣、番茄等。山楂除开胃、助消化外,还有促进子宫恢复等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