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家长对孩子都是有期望的,而这个“期望”有两层含义,第一是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更重要的一点是让孩子成长为一个符合社会需要的人。
很显然,楠楠的父母是一对非常注重孩子教育的夫妇,从案例中可以看出,他们正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向培养女儿——楠楠有正常而严格的生活规律、习惯,这些来源于科学的育儿观念,不但对孩子的生活习惯培养和身体健康十分有益,也是在为她将来能成为一个符合社会审美——有礼貌、守规矩、生活健康有规律的人打基础。更可贵的是,他们能针对“现今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这个问题,除了在生活习惯上对孩子进行严格的管教,还非常重视孩子的人际关系,希望楠楠多与人交往,最终能成长为一个与社会相融合的人。
楠楠对来自于父母的严格管教在还没有自我意识、生活范围也相对狭小的婴(幼)儿时期是不会有什么“意见”的。但随着心理和生理的发育成长,旧有的环境慢慢被打破,这次她遇到了子勋,一个来自家教完全不同家庭的孩子,而子勋所拥有的一切——随时随地可以享受到“美食”、随心所欲的生活——对楠楠来说不啻是一个很大的诱惑,她真的不知道生活原来还可以如此“多姿多彩”,相比较而言,自己原来的生活简直像个“苦行僧”。于是,她开始动用自己的所知所能所见所学——孩子惯用的哭闹,新学来的绝食打滚,甚至不惜把爸爸妈妈说成是“坏人”——来抗争,以期望得到更多,与此同时,她也在试探一个新的规则是否行得通,爸爸妈妈定的规矩是否有弹性……
这给父母造成了很大的困惑,好不容易养成的习惯怎么就那么不堪一“击”呢?我们是不是真的像孩子说的那样没有别的父母“好”呢?我们这样管孩子是否正确?这样坚持自己的原则到底对不对?又该如何在不同的环境下教育孩子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