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益长大的儿女会给父母带来很多好处,其中之一就是再也不必絮絮叨叨地提醒他们要向别人表达感激之情。依琳娜、莎拉和德鲁还小的时候,每次他们要向人家致谢,就得我来帮他们记下感谢的话。但是到孩子长大一些,自己能写感谢信了,却还须我来三催四请他们才肯动笔。
我会问:“你有没有写信给爷爷感谢他送你那本书?”或者问:“陶乐思阿姨送了你一件毛线衫,你是否向她道谢了?”他们的回应总是闪烁其辞或者只是耸耸肩膀,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
有一年,我在圣诞节过后催促了好几天,孩子们竟一直毫无反应。我大为气恼,便宣布道:“在感谢信写好后投邮之前,谁也不许玩新玩具或穿新衣服!”他们依旧拖延,还出言抱怨。
我忽然灵机一动,说:“大家上车。”
“要去哪里?”莎拉问,觉得挺奇怪。
“去买圣诞礼物。”
“圣诞节已经过去了。”她反驳说。
“不要罗嗦。”我斩钉截铁地说。
待孩子都上了车,我说:“我要让你们知道人家为了送你们礼物,要花多少时间。”
我将记录本和铅笔递给德鲁,对他说:“麻烦你记下我们离家的时刻。”
来到镇里,德鲁记下抵达的时间。3个孩子随我走进一家商店,帮我选礼物送给我的姊妹。然后我们回家。
3个孩子一下车便向雪橇那头走过去。我说:“不许玩,还要包礼物。”孩子们垂头丧气回到屋里。
“德鲁,记下到家的时间没有?”他点点头。“好,请你记录包礼物的时间。”
“把礼物拿去邮寄,要花多少时间?”我问。
德鲁计算了一下,答道:“如果不必加油,一来一去要五十六分钟。”
“但是你忘了在邮局排队的时间。”莎拉说。
“对,”德鲁说,“应该再加15分钟。”
“那么,送别人一件礼物总共花多少时间?”
德鲁又计算了一阵:“2小时34分钟。”
我在每个孩子的可可杯旁放一页信纸、一个信封和一支笔。“现在请写感谢信。要记住写明礼物是什么,还要说已经拿出来用了,而且用得很开心。”
他们静下来开始构思,接着响起了笔尖在纸面上轻轻划动的声响。
“写好了。”依琳娜说,随即把信封封上。
“我也写好了。”莎拉说。
“花了我们3分钟。”德鲁一面说,一面把信封好。
“人家选购一件情意深厚的礼物,然后邮寄给你,所花时间也许超过2个半小时,我要你们花3分钟道谢,这难道是过分的要求吗?”我问。
3个人低头望着桌面,摇摇头。
“你们最好现在就养成这种好习惯。早晚你们要为很多事情写感谢信的。”
德鲁叹了一口气:“例如哪些事情呢?”
“例如别人请你吃晚饭或午饭,或者邀你上他家度周末。或者你申请大学入学或求职,别人花时间向你提供宝贵意见……”
“你小的时候也写这东西吗?”德鲁问。
“当然。”
我想起了亚瑟老爷爷。他是我曾祖父最小的弟弟,家住马萨诸塞州。我从没见过他,可是每年圣诞节他都送我一份礼物。他双目失明,由住在隔壁的侄女贝嘉过来帮他开出一批五美元的支票,分别寄给每一个曾侄孙和玄侄孙。我每次都回信致谢,并且告诉他这五美元是怎么用的。
后来我去马萨诸塞州上学,这才有机会探望亚瑟老爷爷。闲谈间,他说很欣赏我写的感谢信。
“你还记得那些信件吗?”我问。
“记得,”他回答,“有些我很喜欢,都保存下来了。”他朝窗户旁一个高脚五斗柜指了指。
“你可以去把最上层抽屉内的那叠信拿出来吗?”
我找出自己少年时手写的一封信,朗诵道:“亲爱的亚瑟老爷爷,这封信是我坐在美容院烘发机下写的。今晚我们中学举办圣诞舞会,所以我用你送的圣诞支票烫头发。谢谢你。我知道我今晚一定会玩得很开心,原因之一是你给我这份贴心的礼物。曾侄孙女菲思叩上。”
三个孩子看着自己写的感谢信,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肖 峰)
父母留言与子女日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