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配合孩子完成“学校任务”

配合孩子完成“学校任务”

时间:2023-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把我郁闷得不行,这哪是孩子间的PPT技能比赛,根本是大人间的PK嘛。一直缺乏边界意识的我们突然之间特别希望分清楚这是“学校的事”还是“家长的事”。害怕自己的孩子会被“穿小鞋”?

发现所谓的“重生”也是“新生”:我们需要面对许多的挑战,这是一个新阶段的课题,也会“颓然”发现陪伴孩子的路还很长呢。

微信上有一篇文章讲,一位家长受困于孩子上学后比较多的课外手工作业和班级项目,因为这些都需要家长一起参与完成。有时是因为比较忙没时间,有时是感觉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家长感觉到压力很大。这件事也引发了“妈妈下午茶”的家长们的许多共鸣,吐槽声音不小:

Nicole:真是感同身受,我们幼儿园也是这样的,我真不知道该为能领回来作业而感到高兴还是悲哀。

COCO:我为了孩子专门买了一个照片打印机,感觉买得好值,经常有照片要打印出来。有时候要做个相框,我和孩子一起做,虽然做得不是很精美,过程也挺让人开心的。

一爸:听说有的老师会因为孩子完成得欠好而给孩子“穿小鞋”,这肯定有问题。

水妈:我家老大班主任干脆直接联系我,让我帮忙出黑板报!已经第二次了!

新妈:我有次熬夜给女儿做第二天的PPT,第二天女儿回来埋怨我做得不漂亮,没有另外一个妈妈做得漂亮(后来了解那个妈妈是PPT高手,是个老师)。把我郁闷得不行,这哪是孩子间的PPT技能比赛,根本是大人间的PK嘛。唉,真是心塞,每次女儿的作业带回家我都很纠结,到底帮不帮。不帮,老师就认为家长不支持,不上心;帮,又觉得违背了教育的本质。现在女儿也理所当然地认为,作业就要妈妈帮忙,因为别人小朋友也是这样的,无形中又给绑架了。

水妈:我们有次周末作业之一是出两份手抄报,主题是红领巾建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活孩子会乐意去做吗?

涛妈:涉及国家意识形态导向的教育最考验人。

若水:我想让她先别做这个作业,可是做不到无视,这是现行教育的悲哀。

糖妈:最近学校里面是不是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很火啊,我女儿又是被要求做这类型的手抄报,又是被要求写这类型有关的作文,真是苦了做妈的。

宝妈:淘宝上找个卖家做作业,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

伊妈:我现在每周给我女儿做手工就很崩溃,手很拙,感觉后面三年生活会很让人头疼。

…………

还有一些其他的貌似和这类事情不相干的声音:

我家孩子都不告诉我学校发生的事情;

不知道小朋友在幼儿园/学校过得开不开心,表现得怎么样;

在家里大家都挺忙的,好像都不知道怎么和孩子互动;

小孩子挺孤单的,也难怪有时会无聊地要玩游戏看电视了;

唉,现在孩子大了,都搞不清楚他心里想些什么了;

……

带孩子的辛苦,每个经历过的家长都有强烈的感受,终于三岁了,可以上幼儿园了;终于六岁了,可以上小学了。内心很自然有满满的“重新生活”的期待,期待有许多自由的时间,期待孩子在老师的教导下健康快乐地成长,期待懒散的黏人的自理能力欠缺的孩子在集体的熏陶下焕然一新……

然后,发现所谓的“重生”也是“新生”:我们需要面对许多的挑战,这是一个新阶段的课题,也会“颓然”发现陪伴孩子的路还很长呢。

妈妈们对于学校作业的吐槽其实只是挑战之一,只是这件事似乎吐槽起来更加“底气足”更加“在理”一些。一直缺乏边界意识的我们突然之间特别希望分清楚这是“学校的事”还是“家长的事”。其实,只要是孩子的事,我们哪能分得清呢?除非,我们的孩子足以担纲得起他们自己的事,那时,才是真的“解放”真的“重生”。

以上内容,我们将它视作“自我觉察”的部分,觉察后开始整理思路:

1. 幼儿园和小学低段的孩子,自身能力还在发展中,非常需要家长的帮助和支持。

2. 我们大部分的学校和幼儿园,班级编制的孩子都比较多,每个班都有数十位,老师有心无力,老师也需要家长的支持和帮助。

3.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是一个代替另一个,反之,是协同也是互促,是合作的关系。

4. 这是了解学校、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状态的好机会,很自然地交流、互动、跟进,否则,每天问“开心吗”或者“今天考试得几分”“有被批评吗”……孩子会厌烦,我们自己也会觉得枯燥。

5. 无论是手工,还是高大上的PPT、黑板报,或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征文,都是了解孩子的一个契机。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几种技能,也是价值观的输入,父母的三观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如果对官方的教育有微词,那么,机会来了,用自己的方式和孩子做一些交流,孩子的思想并不见得如我们所以为的那般“天真”“无知”,他们已经会思考、会质疑。

6. 借着“为孩子”也锻炼下“为自己”的本事,甚至是开发出自己的潜能来,科技和信息的发展都以我们惊讶的方式快速前进。有时,我们自身并没有动力学习(工作稳定,生活安逸),也许,孩子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动力,并给自己一些惊喜呢。

7. 当我们吐槽任务本身的时候,我们也顺带看下自己的孩子,他是不是一个爱揽事的孩子?我们需要让孩子知道哪些是爸爸妈妈擅长的,哪些是为难的,哪些是乐意的,哪些是不乐意的。这样的沟通本身就很有意义。在孩子的心目中,我们曾经是“很伟大”的人,很能干的人,他们并不知道我们也并非全能,需要明确告诉孩子,否则,他们怎么会知道呢?

8. 记住,我们还有一组选项:拒绝或者求助。遇到不擅长的,求助别人;实在不行的,直接拒绝,相信老师能扛得住偶尔被拒绝,只要表达诚恳。另外,特别要提醒的是:当我们想要拒绝的时候是不是抱着一颗不敢的心?害怕自己的孩子会被“穿小鞋”?只要我们这么想,确实容易发生,这是心理学的“魔鬼定律”——怕什么来什么。

9.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我们不断成长的孩子会让我们充满希望,在他们需要我们的时候帮一把,迟早他们会甩开我们自己搞定的!

10.支持大家有槽就吐,吐吐更健康,一起吐槽也能吐出智慧来的,前提是文明地、带着思考地吐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