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儿童铅中毒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儿童铅中毒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时间:2023-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避免儿童铅中毒,及时发现,及早预防是最重要的。使儿童铅中毒防治工作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在当地医院儿科或妇幼保健院设立儿童铅中毒筛查中心,以早期发现铅中毒病例,使其在造成智能发育损害之前得到妥善有效处理。发达国家预防儿童铅中毒的成功经验已经证明,预防儿童铅中毒的最根本、有效的措施是清除环境的铅污染。

1.应尽早建立在政府领导下,由卫生、环保、教育、科技、社区等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参与的儿童铅中毒防治体系,加快制定“全国儿童铅中毒防治规划”,通过立法来解决环境铅污染和儿童铅中毒的问题。

2.应全面启动社会环境降铅工程,强调一级预防,从源头上消除铅污染,建立环境及相关产品铅污染的监控通报体系,逐步建立无铅食品、用品的生产监控体系。加强对学校、社区儿童群体产生危害的铅污染治理工作,为儿童创造一个清洁、安全的生存发展空间。

3.建立血铅监测及质控体系,完善儿童铅中毒报告制度,制定儿童铅中毒防治相关标准和法规(包括:儿童血铅筛查规范、血铅测定实验室规范、儿童铅中毒诊断及分级标准、儿童铅中毒干预标准及防治规范、孕妇铅损伤诊断及防治规范等)。制定儿童和妇女用品铅限量标准,修订我国食品卫生铅限量标准。

4.组建专家队伍,在业务上指导铅中毒防治工作,各省建立一支血铅筛查中心队伍,全国建立一个技术指导中心,建立儿童血铅数据库,并逐步将血铅普查纳入日常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并就相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进行联合攻关。加强儿童铅危害的科研力量,定期组织有关学术交流。开发和生产廉价、方便、快捷的测铅仪器,研制和推广安全有效的铅中毒防治产品(包括药品与保健食品等)。监督和规范相关产品生产厂商和企业的商业行为。我国儿童铅中毒是普遍存在的,但报道的大多数数据仅限于调查研究阶段,并没有真正开展血铅的筛选和门诊的检查。为了保护儿童的健康,免受铅毒的危害,我们应该尽快在全国开展血铅门诊,使受铅毒危害的儿童尽早医治。为了使儿童铅危害防治工作顺利开展,治疗用药的研发要同时进行,否则检查出铅中毒患者,不能得到有益治疗,筛查血铅也就毫无意义。

儿科医生防治儿童铅中毒责无旁贷,保护儿童健康成长的重任,无疑的要落在儿科医生、儿童保健医生们的肩上。广大儿科医生、儿童保健医生要努力学习儿童铅中毒知识,提高对铅中毒的认识,积极投入到防治铅中毒的实践中去,共同为保护儿童的健康而努力。

5.设立和完善全国性的医疗保健和专业儿童铅中毒防治咨询网络,积极开展健康促进运动,通过健康教育对各职业人群行为进行干预,督促社会有关部门采取防止铅污染的措施,以期降低市民血铅水平。要避免儿童铅中毒,及时发现,及早预防是最重要的。儿童铅中毒的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多部门合作(尤其是科教文卫),通过新闻媒体、知识讲座、宣传品发放等手段,在全社会开展铅危害的知识宣传教育,普及预防知识,督促铅污染单位及社会有关部门采取防止铅污染的措施。编录科普性的宣传资料,充分利用媒体与舆论支持,加强儿童铅中毒的科普宣传,动员社会各界开展有关铅污染及其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使每一个家长和基层儿童保健工作者了解环境中铅的来源和铅对儿童健康的危害,以提高全民对铅毒害作用的认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使儿童铅中毒防治工作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在当地医院儿科或妇幼保健院设立儿童铅中毒筛查中心,以早期发现铅中毒病例,使其在造成智能发育损害之前得到妥善有效处理。

6.为了进一步明确儿童铅中毒在国内存在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尽快组织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地进行儿童铅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在统一抽样标准、血铅测定及其质控手段、数据处理方法的前提下,得到儿童铅中毒在我国的流行情况。

7.环境治理是防治儿童铅中毒的根本手段。1950年原东北人民政府翻译了前苏联国家的铅卫生标准,直至1956年我国发布第一个劳动卫生法规《工业企业设计暂行卫生标准》开始,环境治理逐步走上有章可循之路。1981年组建了全国卫生标准委员会,1993年组建了全国防尘防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我国工业污染的控制才有了迅速的发展。

8.依“法”治“铅”,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外尤其是美国的儿童铅中毒防治经验,依“法”治“铅”,制定相配套的可行性法律、法规,尤为关键的是,在考核体系上,应建立全面的生态考核体系。对于那些违规生产的企业,应通过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和《环境保护法》严加整顿与治理。发达国家预防儿童铅中毒的成功经验已经证明,预防儿童铅中毒的最根本、有效的措施是清除环境的铅污染。然而要清除环境中的铅污染源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难度大,任务艰巨,这有赖于全社会的积极动员,特别是立法部门、环保和卫生监督部门及广大民众的积极配合参与,才能达到根治铅污染,依法保护儿童和孕妇的健康。

要不断完善铅制品生产企业的工艺技术,在环境、劳动保护上要与技术结合,与管理结合,要注重产品的更新换代,主动积极地开发在生产过程中铅污染少的产品。应确定限小扶大、限劣扶优的发展思路,加强治理力度,使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危害最小化。

9.参照技术标准,加强日常监管。中国已经加入世界环境保护公约组织,我国技术标准日趋完善,近20年间,通过大量研究,国家已颁布有色金属、石油、纺织、硫酸等工业含铅污水排放标准为0.483μmol/L(0.1mg/L);地面水、饮用水、海水中铅含量为0.241μmol/L(0.05mg/L);渔业水为0.483μmol/L(0.1mg/L);农田灌溉水为2.415μmol/L(0.5mg/L);车间空气中铅尘含量为0.05mg/m3;居住区大气中为0.7μg/m3;另外固体废物控制标准等10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部颁标准,各类污染物都有了较为齐全的控制标准。民用生活用品的铅标准,也在不断完善,GB 8771-88标准规定,铅笔涂漆中可溶性铅<250mg/kg;GB 15058-94标准规定普通汽油中含铅量<0.2g/L;GB 14935-94标准规定粮食中铅含量<0.4mg/kg;菜、果、蛋中铅的含量<0.2mg/kg;肉、鱼、虾类中铅的含量<0.5mg/kg;乳类铅含量<0.05mg/kg;豆类铅含量<0.8mg/kg;薯类铅含量<0.4mg/kg;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标准亦逐渐完善。

环境中的铅污染是造成儿童铅中毒的根本原因。如果环境中的铅污染得不到彻底根治,铅中毒患儿即使经驱铅治疗得以康复,但回到铅污染的环境后又会有大量的铅被吸收到体内,重新使血铅水平急剧升高。加强对铅作业污染的管理。相关行业应参照国际标准,尽快制定有关行业标准(如玩具和学习用品中含量标准),为广大儿童营造一个安全的无铅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