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上有一篇《苏姗的帽子》的课文,内容是这样的:
苏珊是个可爱的小女孩。可是,当她念一年级的时候,她那小小的身体里竟长了肿瘤,并住院接受了三个月的化学治疗。出院后,她显得更瘦小了,神情也不如往常那样活泼了。更可怕的是,原先她那一头美丽的金发,现在差不多都快掉光了。虽然她那蓬勃的生命力和渴望生活的信念足以与癌症——死神一争高低,她的聪明和好学也足以补上被落下的课,然而,每天顶着一颗光秃秃的脑袋到学校去上课,对于她这样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来说,无疑是非常残酷的事情。
在苏珊返校上课前,苏珊班上的老师海伦热情而郑重地在班上宣布:“从下星期一开始,我们要学习认识各种各样的帽子,所有的同学都要戴着自己最喜欢的帽子到学校来,越新奇越好!”
星期一到了,离开学校三个月的苏珊第一次回到了她所熟悉的教室。但是,她站在教室门口却迟迟没有进去,她担心,她犹豫,因为她戴了一顶帽子。
可是,使她感到意外的是,她的每一个同学都戴着帽子,和他们的五花八门的帽子比起来,她的那顶帽子显得那样普普通通,几乎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一下子,她觉得自己和别人没什么两样,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妨碍她与伙伴们自如地见面了。她轻松地笑了,笑得那样甜,笑得那样美。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现在,苏珊常常忘了自己还戴着一顶帽子;而同学们呢,似乎也忘了。
一次善良的行动,温暖和拯救了一颗自卑、脆弱,并且极易受伤害的心灵。
当有人问美国作家亨利“人的一生什么最重要”时,他回答说:“人生有三样东西最重要,第一是善良,第二是善良,第三还是善良。”
善良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能够让人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能够感化邪恶,让凶手放下屠刀;能够化剑为犁,让敌对双方放下武器,握手言和;能够让污浊变成纯清,让卑下变成崇高,让丑陋变成优美,让虚假变成真诚;能够让人生更丰盈,世界更明丽……
善良是衡量道德品质的最高标尺,因此也就成为有德之人所追求的本位价值和终极目标。罗素说:“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如果没有善良,那将人人受到伤害,这个世界的样子将惨不忍睹。
善心的孩子捡起一条条冲上沙滩的小鱼扔到海里,让其重获生命;善心的壁虎衔食喂养被钉子钉住不能动弹的同类,十年不间断;母豹被射杀,拖着流出肠子的身躯,爬着去给幼豹喂了最后一口奶后倒下,猎人看到这一幕,流着悔恨的眼泪摔断猎枪;有着几条人命的杀人犯劫持了女孩,女孩在眼看就要离开人世的时候,给父母去世后一直照顾她的哥哥留了最后一句话:“哥,天凉了,你多穿衣。”歹徒听后流着泪说:“你走吧!”之后饮弹自尽,这句平常的家常话竟唤醒了歹徒最后的善良……
善恶有因,善恶有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报应可能是现实的,也可能是未来的;可能是物质性的,也可能是精神性的。作为物质性的生命迟早会归于消失,而作为精神性的生命会凝聚成一种永恒。为后人所纪念和仰慕,还是谴责和愤恨,是对善恶的最好报答。
“仁者不忧”“仁者寿”,善者具有一种宽阔的胸怀和包容之力,内心富足,求诸内不求诸外,注重自我修养,不斤斤计较,不患得患失,不怨天尤人,所以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幸福和健康,同时也给他人和这个世界带来安宁、祥和和温暖。
当今一些孩子是缺乏善良的品格的,突出表现是冷漠、麻木、刻薄、欺负弱小、容忍残忍,缺乏同情心,有暴力、破坏和虐待性倾向和行为等。这是必须要改变的。
要培养孩子善良的品格除父母自身具有善良的品格外,还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小事做起,培养孩子善良的品格。要孩子从小就了解善良的意义和价值,知道善良是人的高尚美德,做到心地纯洁、没有恶意。存善心、行善举并不需要经天动地的才能,也不需要富可敌国的财富,很多时候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不能成为圣贤兼济天下,可以独善其身;不能下井救人,但不落井下石;不能诲人不倦,但不误人子弟;不能拯救黎民于水火,但能和睦邻里亲人朋友。人跌倒了扶起来,路人渴了给碗水喝,人悲伤时说句安慰的话,给迷路的人指指路,车上让让座,别人误解不计较,甚至别往路上扔垃圾、泼脏水,别出口伤人,别践踏小草小花,别虐待小动物等,都是很好的善心善举。雷锋是一个小人物,他所做的不过是一些助人为乐的小事,可他成为一个富有爱心善意的楷模,不仅中国人学习和敬仰他,而且他的雕像矗立在美国大学校园,为美国人所学习和敬仰。
第二,从言行两个方面培养孩子善良的品格。要孩子经常对他人说善话,如“需要我帮助你吗”“我能帮你做点什么”“一切都顺利吗”“我是否有对不起你的地方”“请指出我的缺点错误”“有事打电话找我”“谢谢你的关怀关心”“祝你快乐、祝你好运”“愿你早日康复”“不要悲伤,你一定会渡过难关的”等。更要孩子经常做善事,可以在家中养些小鸟、小猫、小狗和金鱼等,让孩子去照管;或找些残疾人或病人,让孩子去照料;或让孩子参与社会上举办的慈善活动等。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体验关爱生命的价值,体验善良的本性。
第三,父母对于善言善举,要表示敬佩;对于恶言恶举,要表示憎恨,以让孩子明辨是非善恶。对孩子表现出来的善言善举要给予赞美,甚至给予必要的奖励,以强化其善良的行为;而对缺乏善良的孩子,要给予批评和教育,以逐步养成其善良的品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