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宝宝不喜欢学说话,就算有些发音,也像是无意识地叫出来的。妈妈教他,他也是心不在焉的,只顾自己玩。对于这样的宝宝,妈妈总是很着急,迫切希望宝宝早日开口说话。其实,只要妈妈有意识地多训练宝宝,给宝宝说话的机会,让宝宝开口说话并不困难。
(1)妈妈应多与宝宝交流
宝宝语言发育的前提是宝宝必须有正常的发音器官、听觉和大脑语言中枢,与周围人群的语言交流,给宝宝以训练的机会也是促进语言发育不可缺少的条件。语言发育通常要经过发音、理解和表达3个阶段,即宝宝在说话之前,首先要能够发音,然后理解大人的语言,最后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愿望。
2~3月龄的婴儿已能发出喉音,每当大人逗引时能发出“啊”“伊”等音,4月龄的婴儿在逗引时能笑出声,5~6月龄时能喃喃学语,发出单调音节,如“哒”“哪”等,7~8月龄时能模仿成人发简单音节,如“爸爸”、“妈妈”,9月龄时可听懂几个简单的单词,如“再见”,但不理解词义,10~11月龄能听懂单词“爸爸”、“妈妈”,并知道专指某人,也能理解“欢迎”、“再见”,并以动作表达出来,周岁时的宝宝能叫出物品的名称,如灯、碗并指出自己的手、眼,能以简单的词表达自己的意思。需提醒家长的是,婴儿说话即语言能力发育的早晚、快慢与家长的教育、训练以及性别、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有的宝宝,体格和智能发育都比较正常,就是不开口说话,这些宝宝并非智力落后,而多与环境中缺乏语言交流和语言训练有关,因此,家长、祖家长等婴儿身边的人一定要注意对婴儿的语言训练,从婴儿开始哑哑学语时就与婴儿不断的交流和谈话。
(2)为宝宝创造说话的机会
宝宝的说话能力相差很大,有的宝宝18个月才会说一个单字,而有的宝宝已能背诵儿歌,这并不一定是智力差,关键是大人的教育和训练。其中,妈妈为宝宝创造说话的机会最重要。
当婴儿6~7个月已经能喃喃发音时,家长要多和宝宝攀谈,用简单的语言谈及宝宝关心的事或正在做的事,说话要慢,发音要清晰,核心的字词要加重语气,不断重复,让宝宝观察到大人的口形和亲切的表情,还让宝宝看到“字或词”所表示的实物,尽管此时宝宝听不懂,也不会说,但对宝宝的视力、听力都是锻炼,也使宝宝逐渐熟悉说话的音调、节奏,为以后开口说话打下基础。
9~10个月的婴儿已经能听懂家长的话,应该教他模仿成人发音,这要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家长教宝宝说话时,一定要表情丰富,让宝宝看清成人说话的口形,嘴的动作,加深对语言、语调的感受,能区别复杂的音调,逐渐模仿成人的发音,比如宝宝指着帽子,要戴帽,就教他说“帽”,如这是宝宝的帽,帽子,戴帽子。学习发音时,家长应一个字一个字地慢慢教,一定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当宝宝努力发声时,家长应显得高兴,要表扬他,鼓励他。
对11~12个月的宝宝,家长要给他创造更多的说话机会。要多和宝宝聊天,在谈话中要不断增加新的词汇,要读书给宝宝听,要和宝宝多做游戏,其间鼓励宝宝说话;如果宝宝仍用表情或手势、动作提出要求,家长就不要理睬他,要拒绝他,促使他不得不使用语言,如果宝宝发音不准,先猜猜宝宝发出来的词句是什么意思,然后用正确的语言向他作示范,帮助他讲清楚,绝对不能笑话他,否则他会不愿意或不敢说话了。
家长要关心和培养满1周岁的宝宝的语言发展,只有多听、多说、多练才能熟练掌握,运用自如。
(3)为宝宝创造一个说话的环境
宝宝的语言发育与小孩所处的环境和家长料理宝宝的方式有很大关系。因为语言是在与人的交往中产生和发展的,客观社会环境对语言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流传世间的“印度狼宝宝”故事,叙述一个生下来被狼叨走,并被狼哺育长大的宝宝,不会说话,只能嚎叫,不会走,只会爬的故事,就形象地说明了这个哲理。
宝宝在能说话前,必须先听到和看到同他对话的家长的面孔和声音,这样他才能学会。因此,要创造一个面对面的说话环境,让宝宝的双眼盯着家长的脸,看清大人的口形,经过长期、多次重复之后,宝宝对家长语音会产生记忆,表现为他们能听懂家长的话,会模仿经常听到的语调,可以说宝宝已开始从周围的人那里学习语言,取得经验了。还要经常给宝宝听优美的音乐和儿童歌曲,让他感受音乐艺术语言,感受音乐的美,用音乐启发宝宝的语言和智力。
有些家长经常把宝宝不会说的话挂在嘴边,久而久之,宝宝习惯了听,就不愿开口了;也有极少数家长,强迫宝宝说话或把宝宝发音不准当笑料,不经意间伤害了宝宝的自尊心,于是变得不肯开口。另外,家长少言寡语,或对宝宝有求必应,以及监护人变化太快等都可能导致宝宝不说话。
家长要尽量给宝宝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生活在单调环境中对宝宝的语言发展十分不利,你要尽量创设不同的生活环境,让宝宝见多识广,听得多才有“素材”可说。你不妨让宝宝多接触各种不同类型的人、事、物,例如:带宝宝去超市购物、逛公园、探视朋友……经由扩展宝宝的生活圈,进而将各种丰富多彩的事物介绍给他、教他模仿。比如有的宝宝常常分不清左右脚的鞋子,若你只是单纯地教导说“这是左脚鞋子,那是右脚鞋子”,宝宝可能还是分不清。这时,你可以编一个童趣味十足的小故事:“看看,你的两只鞋子背对着背,都生气了,他们为什么不高兴呢?因为他们在说:‘把我们穿错了,我们要面对面’”。随后,你再帮宝宝把穿错的两只鞋对换,告诉他说:“瞧,两位好朋友正面对面地点头微笑呢,他们为什么会这么高兴?因为他们穿对了。”同时,你还可配上一幅人格化了的两只生气鞋子的卡通漫画和一幅正在微笑的两只鞋子的卡通漫画让宝宝看。这样,宝宝不仅很快就能分清左右鞋子,而且以后也会运用有趣的语言来表达。
你还可借助图书教宝宝学说话,如买一些《看图说话》及图文并茂的小图书等。宝宝好奇心强,这些形形色色的图画,形象十分生动,很容易引起宝宝的兴趣。你在教宝宝看图画书时,要一边看画一边讲,把画页上的内容概括成一两句话,用简洁、生动、形象、适合宝宝口语特点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便于宝宝记忆和复述。
(4)宝宝开始说话的时间
刚刚做家长的都很关心宝宝什么时候会说话,一般按照年龄来分如下:
①1岁的幼儿可以连说两个重音的字,如灯灯,东东,果果。以后渐渐能说出2~3个字组成的词,如电视机、毛巾、凉鞋带。想要某个东西时,会用手指着并说出名称。
②1岁半时会说2~3个字组成的词语如“吃饭”、“喝水”;有时说些类似“妈妈抱”的“乱语”。此时宝宝能听懂简单的句子,理解许多词语,但说不出来。
③1岁半到2岁时,幼儿能正确地说出简单的句子,如“妈妈上班”;用几个简单的词提问题,如“苹果呢?”,“这是什么?”。会用“不”、“不要”表示拒绝,能说出一幅画的名称。
④2岁后的宝宝渐渐能说5~6个字甚至8~9个字组成的句子,说简单的儿歌,会使用“你”、“我”、“他”,能说出大部分的身体部位,说出2~3天前发生的事情。
(5)宝宝的说话训练
1岁多的幼儿不会张口说话,家长往往非常着急。学说话这个过程确实相当复杂,既有幼儿想说话的意图与内容的组合,又有各发音器官肌肉协调运动的组合。怎样训练幼儿张口说话呢?
训练宝宝张口说话,通常采用的是发音练习法。让幼儿与家长面对面坐在同等高度,注意看家长的口形。如果幼儿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可把他放在腿上与你的脸很近,让他不分心,必要时用一只手固定他的下颌,让他看成人说话的口形。首先从单元音开始练习:a,o,e,i,u,ü,然后练习辅音与元音拼出的字,如ba(爸)、ma(妈)、nai(奶)等。在教宝宝发音的同时,家长可帮助他体会声音是从哪儿产生的。比如,发“妈”音时,帮助他把手放在成人的嘴唇和鼻子上,感觉发音时这个位置上发生的振动。然后鼓励他发“妈”音,并把他的小手放在自己的嘴和鼻子上来体会同样的感觉。
1~2个月的小婴儿,哭是唯一的语言,3个月时开始咿呀作声,6个月时会发出单线纯音如爸、妈。7~8个月会发出两个相同的单音如爸爸、妈妈,9个月时能模仿大人简单的发音如bay-bay,1岁能叫阿姨,并能叫出物品的名字如灯灯,2~3岁能说简单的歌谣,5~6岁时语言丰富,会讲故事。
有极少数的宝宝,1岁半过后,还是迟迟不开口说话。此时,家长在坚持不断地对宝宝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还可以求助于医生的帮助,找一找不开口说话的原因。如果宝宝有智力发育不良,身体各个系统发育迟缓,11个月不会翻身,不能坐,手也不会握物,或口腔畸形,发育异常,耳聋听不见等问题时,都可能导致宝宝不会开口说话。如果没有以上迹象,宝宝全身各个方面均发育正常,宝宝只是不开口说话时,除了遗传因素之外,可能与家长对宝宝的语言训练不足有关,这时家长就应该特别注意为宝宝创造一个丰富的说话环境,给宝宝创造说话机会,鼓励宝宝开口说话。
家长在鼓励宝宝开口时,首先要强调的是为宝宝提供一个稳定的心理环境,要在宝宝愉快、恬静的时候和他交谈。安定的环境,会使宝宝的情绪稳定,注意力集中;愉快的心境,可以使得宝宝的记忆力和理解力相应地提高。所以,使宝宝保持这样的心理准备状态是十分重要的。
(6)腼腆宝宝巧训练
对于一些比较腼腆和内向的宝宝,家长应巧用心计,耐心引导,激发宝宝的兴趣,鼓励他开口说话。比如,你发现宝宝喜欢玩动物玩具,就可以给他买来各种动物绒毛玩具,你和宝宝一起做游戏时,就以召开动物运动会的形式,模仿大象拔河、龟兔赛跑、小马过河等,大人在一旁不停地说“兔子跑、小马跑、宝宝跑不跑”,当宝宝反反复复听到“跑”字以后,慢慢地就会开口说“跑”字了。
家长在教宝宝说话的过程中,要采取一些宝宝喜闻乐见的方式,可以随机选取各式各样的教学道具抓紧训练,例如,带宝宝到外面玩耍的时候,看到宝宝喜欢的花、草、树木等植物,可以教宝宝说出它们的名字,看到猫、狗、小白兔等动物,还可以教宝宝说出这些动物的名称来。例如,看到兔子在蹦蹦跳跳,就可以抓住时机教宝宝说“兔子”、“跳”等字音,这样也是促使宝宝开口说话的好办法。
面对不开口说话的宝宝,家长可以这样:
①家长要有意识地对宝宝多说话,多模仿。比如,让宝宝坐在腿上,妈妈指着苹果发音,让宝宝摸妈妈的嘴唇和鼻子,然后说“苹果”。宝宝说对了,就给些小奖励。
②对宝宝的要求要延迟满足,尽量让他说出来,再把东西给他。
③把宝宝说话与游戏结合在一起,如“宝宝接球”;每天穿衣服时说“宝宝伸胳膊”、“脚丫出来了吗”,以便宝宝把脚丫、胳膊、腿联系起来。
④创造与小朋友社交的环境。大小差不多的宝宝经常在一起玩耍,既快乐,又能在交流中相互学习。
⑤可给宝宝上早教班,系统地开发、训练宝宝的各种能力。
家长要鼓励宝宝说话,设法让他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自然地说,因材施教,耐心引导,持之以恒。
贴心小叮咛:
宝宝通常10~13个月间能开始说出有意思的话,少数宝宝可能较早些,较慢的要到15个月,如果过了此月份还不能说,宜找医生检查,不要等到2岁才去检查,因为第二年是宝宝需要学习很多语言的重要时刻,如果放任自流,将失去解决语言问题的机会。
有的家长对宝宝照顾得体贴入微,事事均包办代替,宝宝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家长都会心领神会,没等宝宝说话,家长就会将宝宝想要的吃的、喝的送到嘴边,使宝宝没有了说话的机会,久而久之,宝宝从用不着说到懒得说,而不用开口讲话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献殷勤的家长剥夺了宝宝练习说话的机会,你们过分地照顾淹没了宝宝用言语表达需求的时机,这是一个不能不引起家长重视的问题。也就是说,当你发现宝宝要喝水时,请你一定记住:必须先鼓励他说出“水”字来,然后你再把水瓶或水碗给他才行。宝宝要说出一个陌生的新词,从大脑的指挥到发声器官的运动是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的,是需要一个反应过程的。为了鼓励宝宝开始讲话,自己主动地表达需求,你一定要和蔼地耐心地给他时间去反应,不要急于去完成任务,简单地把水给宝宝就万事大吉。如果宝宝性子急,不肯开口说话,你就应该适当地等待,“延迟满足”是可以促使他开口说话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