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孩子在他们不习惯和不熟悉的地方有所表现时,家长就应该慎重把握住让孩子交流的时间。最起码应该让孩子和陌生人渐渐熟悉或者等待孩子解除了对陌生人的戒备后,再让他做一些希望他做的事情。
多带孩子接触外界,为他创造交往空间。鼓励孩子碰见熟人打招呼。主动到别的小朋友家去玩,在超市里选购东西后让孩子自己排队付钱……从日常小事开始有助于孩子克服胆怯,勇敢地面对各种交往情境。
只要孩子愿意自己做自己的事,愿意帮助大人做事,大人就应该放手或者帮助、鼓励孩子去做。孩子在尝试过程中犯错误时,家长要避免用否定性的言语或行为来评价孩子,不能让孩子认为自己“不行”。
对于过分害羞的孩子,家长可以从孩子最大的闪光点出发帮助他。如有的孩子尽管与同龄伙伴的交往并不多,但是内心很关心别人,只是不好意思说。别的孩子在表演的时候,他很想加入,然而不好意思当众表现。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先为别人做幕后工作。如准备场地、准备表演物品等,让他感到自己也是表演群体中的一员。切忌不管他,忽视他的存在。
为孩子的第一步喝彩。两岁之后,孩子经常要显示自身的本领,什么事情总想自己做。他们开始有意识地找伙伴玩耍,但和其他孩子一起玩儿时,常常因不随自己心愿而哭着跑来找妈妈;他们力争要自己吃饭,却可能有一半饭掉到外面,有时甚至把碗掉到地上;他们争着要自己穿裤子,可两只小脚会伸进一个裤腿里……总之,孩子认为自己已长大了,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做,但在实践中却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错。这时,父母的态度直接关系到孩子的独立性及自信心。因此父母要特别重视孩子这第一步。要为孩子迈出的第一步喝彩:“东东真是长大了,要自己穿衣服了,真能干……”这会让他更自信,更独立地去做事。
送你一句话:孩子的第一步不是完美的,却是灿烂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