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者,容易在儿子面前摆老子的资格,认为你是儿子,就得听我老子的训,挨我老子的骂。其实,做父亲的要把儿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尊重孩子的人格,平等地对待他们。不能因为自己是父亲,就在儿子面前摆“老子”的资格,要求他们处处对自己言听计从。实际上,父亲越是把孩子当成朋友来看待,他愈有可能得到孩子的尊重与拥护,其权威也愈有可能得到孩子的认可和维护。
有位父亲,原本和他那上初中的儿子关系处得很僵,他对儿子的穿戴、喜好流行音乐、墙上贴满了明星的彩照等一系列做法很看不惯,因此总想去干涉一下。可进入青春期的儿子不像以前那样买账了,弄得父子俩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闹,很伤彼此间的感情。后来这位父亲听了一位心理学家的劝告,让他不要先在心理上就对儿子的喜好和所做所为产生一种反感的情绪,不妨就有关知识及问题多向孩子请教。于是父亲回家后找了一个机会,假装无意地向儿子“讨教”有关流行歌曲的问题,儿子一听来了情绪,如数家珍,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他听着听着,发现这些流行歌曲并不像以前想象的那样浅薄,也觉得儿子迷上它们也确属正常,当然在孩子讲述的过程中他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儿子表示很有道理。最后父亲还向儿子学习了一首时下流行的歌曲,结果这次交流大大促进了父子之间的感情融洽,并从此将这种良好的关系继续发展下去。
男子一般都比较重视人的社会成就。那么,身为男性的父亲,就容易对同样身为男性的儿子,有着较高的社会成就的要求。当然,父亲对儿子高标准严要求是无可非议的,但不能事事都要求孩子取得成功,更不能以此来决定对孩子感情投放的大与小。特别是孩子遭遇困境、失败与挫折时,父亲更是要拿出男子汉的胸怀,多给孩子鼓励与安慰,同时帮助孩子找出具体的解决办法。
我的一位男同事,这方面可以堪称“楷模”。孩子考试失败时,他帮助儿子分析失败的原因;孩子感到学习压力大了,他就带孩子一起去野外郊游;儿子被老师误解了,他和儿子共同寻找消除这种误解的可行办法。所以在外人眼里,他们俩更像一对亲密无间的良朋益友。
父亲要注意与儿子的感情交流,对孩子各方面的情况,要经常关切地进行询问,但不要板起面孔来质询。平时在儿子面前放松面孔,不可为保持所谓的威严故意不言笑,使得儿子也不敢对自己表示亲热。为了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做父亲的可主动地向他们介绍自己当前的一些情况,这一方面可以让孩子加强对自己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显示做父亲的平等意识,把孩子当成了大人来看待。最好在儿子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多带孩子一起出去玩玩,以奠定今后“父子情深”的良好基础。
我有一位朋友,说父亲从小到大都没带他去过一次公园,也没照过一张像,以致现在父子之间很冷漠,俩人在一起都觉得无话可说。结果呢,他的父亲总感到感情上很寂寞,于是一有空就和家里的猫玩起了“捉迷藏”。
这样的父亲,又有什么威严可言呢?
此外,作为母亲,应教育自己的孩子尊重自己的父亲,特别是当孩子的父亲社会地位不高时。记得日本的高桥敷,在一篇文章中谈到他在世界各地旅行,一直借住在邮差、小学教师、挤奶工人等的房子里,在各式各样的家庭中生活过,他发现不论从事收入多么低的工作,至少他们为了维持家人的生活而劳动的形象,在家人的眼里是最可贵的,这种劳动场面是最值得尊重的。
高桥敷提到一个挤奶工的妻子,一天她带着孩子来看爸爸辛勤劳动的身影,并从远处向孩子说明:
“爸爸把牛奶挤满一大瓶,就能赚到一天的钱。你们瞧,已经挤满五瓶啦,今天可能挤十瓶呢,把它拿到市场上去卖,就可以买面包回来啦。”
“爸爸真伟大啊,如果爸爸感冒,休息一天,你瞧瞧,岂止你们和妈妈,整个镇上好几百户人家早餐就没有牛奶喝啦。”
对此高桥敷感叹道:“从这位太太那里,我们学到了‘爸爸真伟大’这句话,他既不是当上处长就伟大,也不是他成了人上人就伟大,而是因为他对社会有贡献才伟大,才得到这种评价。”
愿所有的为人父者,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人生来说有多么重要。
相关链接
有人曾对“自爱”与“不自爱”的青少年做过调查,发现“自爱”者都高兴提及父亲,多认为父亲是可亲可敬的正面形象。在回答“你爱自己的父亲吗?”这个问题时,“自爱”者多半是肯定的回答,后者多半是否定的。
(肖 峰)
父母留言与子女日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