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早期教育的要不要

早期教育的要不要

时间:2023-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启发,不要“填鸭”。“填鸭式”的教育则是要不得的。这种做法虽然也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能激起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不能给他以启发和联想,反而会造成他对学习的厌恶和反感。早期教育应按照自己孩子的实际水平来施行,不要照搬别人的做法。这种做法对教育孩子也是不利的,往往会使孩子产生“反感”或者形成办事腻腻歪歪、不干脆利落的毛病。

(1)要严爱,不要溺爱。对孩子的爱抚是教育获得预想成功的主要条件之一,父母对孩子爱得得当,能使孩子产生信任感和愉快情绪,会使他更乐于接受父母对他的教育。这种爱应是建立在严格教育基础上的爱,只有这种爱才能使孩子身心健康、品行端正、智力发展。反之,溺爱——对孩子百依百顺,把他当作“小皇帝”,则会形成他任性、懒惰、乖僻等许多坏毛病,不利于对其进行教育,更不利于其智力开发。

(2)要助兴,不要扫兴。所谓助兴,一是要顺着孩子特别感兴趣的东西进行教育,二是要采用适当的手段,使孩子的兴趣持续较长的时间和上升至更强烈的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他对某件事物特别感兴趣的时候实施教育,其注意力便会高度集中,教育效果便会成倍增加。所谓扫兴,一是对孩子的兴趣、热情不闻不问,让它自生自灭;二是在孩子兴趣、热情的火焰刚刚燃烧起来时,父母便把它熄灭。孩子从高昂情绪状态中突然停下来,当然会十分不情愿,这时他对一切都心灰意懒,你进行教育当然是收不到好效果的。

(3)要启发,不要“填鸭”。婴幼儿还不明事理或刚明事理,大人硬要他学习许多东西是意义不大的。而通过问答启发的形式,让孩子自己去联想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孩子智力发展则有相当大的作用。启发其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发挥他的主观性和积极性,他的智力就会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填鸭式”的教育则是要不得的。这种做法虽然也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能激起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不能给他以启发和联想,反而会造成他对学习的厌恶和反感。

(4)要引导,不要命令。对于婴幼儿日益增长的独立性,父母一定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对独立思考、敢于提出问题的举动,应加以赞扬和鼓励;对毫无道理、自我为中心的表现,则要给予严肃批评和制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要进行充分的解释工作,用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向他讲清为什么不能那样做的道理,不要动辄就下“不准这样”、“不准那样”的命令,这种“命令”往往会使孩子对父母的教育产生抵触情绪,口服心不服,难以改正他的错误。

(5)要鼓励为主,不要处罚不断。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不能姑息、迁就,否则就会使这种行为膨胀,一发不可收。因此,在某种情况下,适当处罚孩子是必要的,这对其日后的行为可起到警戒作用。但是处罚却不可常用,不然就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也会使处罚失去其应有的惩戒作用。奖励是鼓励孩子学习、强化其良好行为的有效手段,坚持对孩子以鼓励为主的原则,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使孩子更自觉地要求自己,使其良好行为不断得到发展。

(6)要从实际出发,不要过难或过易。早期教育应按照自己孩子的实际水平来施行,不要照搬别人的做法。因为有的孩子“开智”早,有的“开智”迟;有的天质聪颖,有的则显迟钝;有的家庭环境好,孩子各方面发展可能快些,有的环境差,发展则慢些。如果“依样画葫芦”,让孩子学习过深或过易的内容,不是给孩子造成过重的压力,影响其健康发展,就是使孩子“吃不饱”,失去开发其智力的作用。

(7)要平等相待,不要摆家长架子。有的家长不愿意和不习惯放下家长架子,总想在孩子面前保持家长的“尊严”,习惯于教训孩子、支配孩子,缺乏和孩子平等讨论问题的态度。其实,这样做是不利于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只有父母以平等、亲切的姿态对待孩子,以热情洋溢的举动与孩子交往,你说的话他才愿意听,才更容易使他接受你的教育。

(8)要态度一致,不要你管我宠。有的父母或父母与祖父母、外祖父母之间,在管教孩子上态度不一致,这是很不好的。孩子是很善于对大人“察言观色”的,即使是三四岁的孩子,也会分辨出父母及祖父母之间对他的不同态度。而如果在孩子犯了错误后,一个人管教他,另一个人却出来为他解围,那么,这将使本次教育及以前对他的教育都前功尽弃。

(9)要说到即止,不要唠叨不停。有的父母批评孩子或是让孩子去做某件事,不是说清楚问题,或让孩子自己去执行,而是嘴里唠叨不停,甚至最后向孩子让步,半途而废。这种做法对教育孩子也是不利的,往往会使孩子产生“反感”或者形成办事腻腻歪歪、不干脆利落的毛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