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宜包办代替。有些年轻父母,对待孩子的日常生活,总爱采取包办代替的方法,这是极为有害的。这样天长日久,就会使孩子对父母产生依赖性,阻碍孩子自主性的发展,致使不少孩子到了入学年龄,还要由他们的父母替他们整理书包、陪着做功课等。
(2)不宜满足无理要求。幼儿自控能力差,当他们无理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便用哭闹、骂人、咬人、躺在地上等方式引起大人的注意。如果此时大人不坚持己见,采取妥协的方式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就更会以这种糟糕的方式来要挟家长满足其无理要求。
(3)不宜干涉太多。对孩子管头管脚,稍不合大人的意便横加指责,这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因此,应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度”,不可过多地管教、横加批评。
(4)不宜怠慢孩子。当孩子向父母表达自己的要求或感情,尤其当孩子遇到困难求助于父母时,父母不可不以为然、满不在乎。否则,容易使孩子对大人产生不满,而且不利于帮助孩子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和摆脱困境。
(5)不可不注意身教。如果父母口头上教育孩子应如何如何,而自己行动上却是另一个样子,潜移默化,父母的“坏”样子就会使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对孩子的影响要比口头说教大得多。
(6)不宜唠唠叨叨。当孩子犯错误时,父母唠唠叨叨没完没了地数落孩子,会减弱对孩子的教育效果,孩子不仅不会虚心接受批评和指责,反而会迁怒于家长。
(7)不宜模棱两可。在指导孩子时,家长应用清楚、明了的语言,不可似是而非、模棱两可。不然,孩子往往会“钻空子”,不听大人的话。
(8)不宜唱“对台戏”。父母或父母与爷爷奶奶在教育孩子时应观点一致,不可唱“对台戏”。不然,不仅会抵消教育作用,还会造成孩子对家长的不尊重。
(9)不宜管教失控。当孩子做错事或闯了祸时,父母要头脑冷静,不可采取罚跪、不让吃饭等粗暴方式。不然,以后很容易出现孩子不听话、与大人对抗的现象。
(10)不宜出尔反尔。一会儿打骂孩子,一会儿又后悔不迭。这样出尔反尔,不但会使孩子失去对家长的尊敬,而且会使孩子对大人的行动感到迷惘不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