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过度教育”害处多多

“过度教育”害处多多

时间:2023-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过度教育”是指做父母的不顾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盲目地、过多地给孩子制定这样或那样的“奋斗目标”,任意干涉孩子的兴趣爱好,对孩子进行填鸭式的教育。但切忌对孩子进行过度教育,应该让孩子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学习、活动及锻炼,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拥有健康的体魄,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成长。

所谓“过度教育”是指做父母的不顾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盲目地、过多地给孩子制定这样或那样的“奋斗目标”,任意干涉孩子的兴趣爱好,对孩子进行填鸭式的教育。年轻父母们希望孩子早日成才,望子成龙心切,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

过度教育是违反孩子生理、心理发展客观规律的,对孩子生长发育有许多害处。

首先,过度教育损害孩子的体质。

学龄前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心理活动十分活跃。长时间地让孩子专注地做某一件事,比如读书、识字、计算、画画、弹琴等,很容易引起疲劳。由于这些活动把孩子游戏和玩耍的时间占去了,孩子长时间关在家里,心肺功能得不到锻炼,也会影响身体其他器官的正常发育,导致免疫功能降低。

其次,过度教育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如果父母强求孩子去做某件他不愿做的事,会增加孩子的思想负担,引起他的抵触情绪,使孩子对某一种活动产生厌恶情绪,失去信心和兴趣,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如果孩子受到的是父母过多的赞扬,容易滋长骄傲自满情绪,上学后会对老师的教导感到厌烦,养成不专心听讲或做小动作的习惯。如果孩子在家里受到家长过多的训斥责备,他会见到大人就紧张,变得胆小怯懦,久而久之将变成一个行动缓慢、感觉迟钝、精神萎靡不振、缺乏上进心的人。严重者还会引起腹痛、厌食、便秘、贫血等病症,对身体健康有不良影响。

过度教育还容易限制孩子的创造能力和思维活动。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儿童在学前期正是兴趣广泛、求知欲强、爱玩爱动的时候,父母如果不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一味强求他们学这学那,“赶鸭子上架”,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剥夺孩子宝贵的求知欲和创造性,使他逐渐形成对家长的依赖,变得意志薄弱,没有多大出息。

当然,我们反对过度教育,并不是对孩子的发展成长任其自流、撒手不管,而要求家长对孩子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孩子进行恰如其分的教育。年轻父母应当根据自己孩子的不同年龄段,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比如:

1岁前,重点教孩子发音、说话,让孩子听懂别人的话。

l~3岁时,可给孩子讲故事、看图画,和他说话,并可做简单的解释。

4~5岁时,可让孩子自己讲故事,家长要听孩子说话,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并要求孩子数东西、认颜色。

6~7岁时,教孩子观察周围事物,让孩子描述所见到的情况。家长要回答孩子提出的所有问题,即使有些问题令人难以回答,也要设法巧妙解答。

实际上,以上所说各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并不是一个定式,家长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优势、特长、爱好,进行某些方面的重点培养和扶植。但切忌对孩子进行过度教育,应该让孩子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学习、活动及锻炼,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拥有健康的体魄,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