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婴儿的动作发育

婴儿的动作发育

时间:2023-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岁的孩子生长发育十分迅速,这一过程中进行的四肢蹬摆、坐爬翻走跑等运动都是生长发育的“内在需求”。家长顺应这些“内在需求”并为他们创造有针对性的运动形式,孩子才能成为身体健壮、性格开朗、智力聪慧的人。经多次被动地活动四肢,宝宝就会喜欢自己手舞足蹈,全身活动。初生婴儿没有随意运动,手脚的运动是不协调、没有规律的。宝宝手的灵巧程度是大脑发育状况的标志之一。以引起婴儿视听的关注。

婴儿的肌肉发育

新生儿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动作,他的颈部肌肉还没有支撑脑袋的能力。视线是很模糊的,只能看到25cm以内的东西,只有色彩对比极其鲜明的物体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开始他们的微笑像喘气,因为面部肌肉的成长十分缓慢。哭是新生儿与外界沟通的主要方式,他们要过一段时间才能用不同的哭声来表达他们饥饿、不舒服等状态。几个月后新生儿精力会更加旺盛,他们会转向熟悉的声音,当熟悉的声音出现的时候,他们会停止哭叫去聆听。到4个月时宝宝的头就会抬起来并四处转动了。宝宝还可以靠在东西上坐半个小时,而且喉咙里会发出一些呜呜的响声,每次吃过奶后宝宝清醒的时间更长。

让小家伙结实起来

教育也好,成长也罢,不光是家长的责任,同时也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百般呵护的同时还得顺应并唤醒孩子内在的发育需求,让他配合起来。1岁的孩子生长发育十分迅速,这一过程中进行的四肢蹬摆、坐爬翻走跑等运动都是生长发育的“内在需求”。家长顺应这些“内在需求”并为他们创造有针对性的运动形式,孩子才能成为身体健壮、性格开朗、智力聪慧的人。

这里我们向家长系统介绍促进孩子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的各种运动,为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带领孩子运动提供参考。

结实的肌肉是孩子身体健康的重要标志。下面这些运动是家长在生活中随时可做的,但又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也许很多家长不会想到自己的疏忽使孩子失去了宝贵的强身健体的机会。

手舞足蹈(4~6个月):发展四肢肌肉力量。

孩子两手分别握住家长双手,家长将孩子的手腕部提起向空中挥动并向两侧摇摆;握住孩子脚掌向上交替屈伸;两腿并拢同时上举。经多次被动地活动四肢,宝宝就会喜欢自己手舞足蹈,全身活动。

仰卧起坐(5~8个月):发展上肢腰腹部肌肉。

孩子仰卧在床上或地毯上,家长握住孩子两手腕让孩子两手抓住成人的大拇指,用力从仰卧到起坐,反复进行。

手拉毛巾团团转(10~14个月):发展四肢肌肉。

家长握住长毛巾的中间,孩子双手分别拉住毛巾两端,让孩子在毛巾的牵引下向前向后走,向左向右转。

什么是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九扶立

周岁以内宝宝大动作的发育可大致概括为: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九扶立、周会走。

宝宝生后第一年是运动快速发展的阶段,第一年末大部分宝宝已掌握了各种运动的基本动作。

大动作的发育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运动功能从头端向足端发展。协调运动出现于最近躯干的肌群,而后发展到四肢末端。抓握、站起、往前走等动作先于放开、坐下、停步等动作。

初生婴儿没有随意运动,手脚的运动是不协调、没有规律的。1~1.5个月时宝宝会把拳头放到嘴里并开始在垂直位抬起头来。2个月在俯卧位可以稍稍抬起头。4个月时会从仰卧翻身为俯卧。5个月能从俯卧翻为仰卧,扶腋下能站直。6~7个月时已能坐稳。8个月会爬,自己能坐起来躺下去。9个月扶着想走,能独站一小会儿。10~11个月时能自己由坐位站起来,已能扶着小车迈步。12个月时开始蹒跚学步。

宝宝“手巧”才能“心灵”

宝宝手的灵巧程度是大脑发育状况的标志之一。在大脑中支配手部动作的神经细胞有20万个,而负责躯干的神经细胞只有5万个,可见大脑发育对手的灵巧有多么地重要,而“手巧”又会促进大脑各个区域的发育。

那婴儿是怎样学会用手的呢?

宝宝出生后6周内,手总捏成拳头,只在啼哭时才可能张开一下。8周后的宝宝张开手的时间多了,有意识的运动代替抓握反射。这时有些父母看到宝宝抓东西不如以前有力感到很担心,其实没有必要担心,因为宝宝是在学习新的技能,几周以后就可以运用自如了。

在此之前宝宝不想把手与手指的动作协调起来,只把时间用在观察手的外形、感觉和动作上。宝宝会常常张开小手活动一下手指,进行仔细的观察。看起来宝宝好像在用手之前检查一下手的能力。

4~5个月时宝宝能够有意识地控制伸手,有时会同时向物体伸出双臂并用双手抓住。

6个月后宝宝可以用双手抓住物体或是将物体夹在手指与手掌之间,但灵活控制能力还不强。这时宝宝能够区分出物体的大小并能根据物体的大小张开手。宝宝特别喜欢触摸物体,所以尽量给宝宝不同质地、不同形状的东西。在躺着的时候宝宝可能会抓住自己的脚放在嘴里。但宝宝不理解物体有什么用途,所以如果给宝宝一个方块,他就会抓住它;如果再给他一个方块,他便会丢掉第一块去接第二块。这时宝宝开始用手学习吃东西。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能够抓起小食品放在自己的嘴里,但放得不太准。

8个月的宝宝能把东西递给你,但还没有学会怎样松手、怎样给你。能完整地做到这一点必须在1岁以后。这时宝宝可能喜欢让东西从高处或是小车上掉下去。

从8个月起宝宝的抓握精确性越来越好。到9个月宝宝不再把东西夹在手指与手掌之间,而是夹在拇指与示指间。1岁后宝宝可以用拇指尖与示指尖抓起很小的物体。宝宝可以把物体从一只手放到另一只手,可以两只手各拿一件物品。

8~10个月时宝宝开始学习操作能力,可以在物品上进行挤、拍、滑动、捅、擦、敲和打等动作。宝宝用手探索所有的东西,包括食物。还可以涂抹或倒出流质物质使它们混合在一起。宝宝可以准确地把大多数固体物质放入嘴里,例如脚、手指、塑料玩具或盖子等。

随着宝宝操作能力的提高,宝宝不再喜欢把东西放进嘴内而开始玩一些像拍饼这样的游戏。同时宝宝也学会了一些社会交际能力,可以用手向别人告别。

婴儿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首先,手的操作可以直接促进视觉、触觉、动觉及感知觉的发展和相互间的协调。

其次,婴儿通过玩具和日常生活用品可以掌握使用物体的方法。以后婴儿便会逐步地掌握成人使用工具的方法和经验。

再次,婴儿通过手的操作能进一步认识同一类物体的共性,因而使知觉更加具有概括性,并为概括表象和概念的产生准备条件。

如何对婴儿进行触碰、抓握训练

对宝宝进行碰触、抓握训练可以提高宝宝的智力。新生儿的手呈拇指在手心的握拳状,他还不会抓住玩具,手的动作也只是将手放进嘴里吸吮,以后就是将手放在眼前细看。到3个月时宝宝可将两手握在一起放在眼前玩。此时手还不能主动张开。尽管如此,父母也要有意识地放一些带有细柄的玩具在他手中,如花铃棒、拨浪鼓、塑料捏响玩具等。刚开始可先用玩具去轻轻地触碰宝宝手的第1、2指关节,让他感觉不同的物体。待宝宝的手完全展开后,将玩具柄放入宝宝手中,使之握紧再慢慢抽出。也可以等宝宝抓住玩具后,大人握住宝宝的手帮其摇出响声,同时说“摇!摇!”以引起婴儿视听的关注。

除了让宝宝触摸和抓握带柄的玩具外,大人可以把自己的拇指或示指放进其手心,宝宝碰到手指就会无意识的抓住,一会儿便放开。大人还可以把铅笔杆、水果糖或其他光滑的小玩具放进他手心让其抓住。

除了上面这些训练方法外,家长还可用宝宝的手去触碰某些物体,如吃奶时把宝宝的手放在母亲乳房上或脸上。抱着宝宝时前方放一些玩具让他触碰,帮助他进行早期的感知活动。一段时间后他就会主动地抓握玩具。

这个年龄选择带柄并能发出响声的玩具比较适宜,如摇棒、哗铃棒、小摇铃、各种环状玩具等,装有珠子和小铃的玩具一定要结实,以防脱落后被宝宝误食引起窒息。

婴儿手眼协调能力的训练

到宝宝3个月大时我们就可以对宝宝进行手眼协调训练了。

3个月的宝宝能用眼睛看到自己的双手,你会发现在宝宝清醒时,他经常玩自己的双手,两手在眼前握着,手指乱动,抓脸抓衣被,因此要在宝宝睡着后用指甲刀轻轻剪去指甲,以免把脸抓伤。千万不要用手套裹住宝宝双手,因为他要用手来学本领。大人可在他手能够着处吊一个小球,大人拿着宝宝的手去拍打吊着的球使球前后晃动,引诱宝宝去拍它。宝宝伸出手时有时会因位置不对而经常拍不到吊球,但练习多次后他就会调整手的位置和伸出的长度,逐渐击到小球,击中小球是手眼协调的结果。除了拍打吊起的球外大人还可以一手竖抱宝宝,另一手提起宝宝的一只手去碰房间里悬挂的一些物品,大人可以说一些话以提高宝宝碰物的兴趣,碰一下讲一句,如“碰得高,碰得响,碰一碰,响一响,碰一碰,跳一跳。”大人可以轮流举起宝宝的左右手碰物,宝宝有些经验后就可由被动主动相结合的碰物逐步过渡到主动碰物,为以后主动抓握物体打下基础。

婴儿学爬的意义

爬行是成长中很重要的一环。婴儿从只能仰卧到可以直立行走要经过爬行这一环节。爬行对于婴儿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1.爬行能促进婴儿的身体发育 婴儿时期,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从上肢动作到下肢动作、从整体动作到分解动作的发展都极为迅速。特别是在学习爬行的过程中,婴儿用小手、小脚支撑身体使四肢的小肌肉群得到发展;关节的运动有利于骨骼和屈肌、伸肌的发育。同时,在爬的过程中经常变换姿势能促进婴儿平衡器官的发展。可以说,爬行能促进婴儿整个运动系统的发育。

2.爬行有助于婴儿的心理发展 学会爬行以后,婴儿活动范围的扩大使得他们有机会去接触各种事物;使他们的游戏内容更加丰富,语言交流进一步增多。这不但可促进婴儿的听觉、视觉及语言器官的发育,而且可扩展婴儿的认识范围,为婴儿扩大和深化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创造条件,为其日后形成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各种能力打下基础。

3.爬行有助于婴儿的智力发育 婴儿时期如果爬得少不仅会使直立行走的过程受到影响,而且到学龄前期,孩子会显得不机灵、动作笨拙、容易疲劳。部分孩子由于早期忽视爬行而造成神经、大脑发育不良,智力落后。由此可见,爬行是婴儿生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家长们千万不要忽视爬行的作用,不要因为怕孩子四处乱爬有危险而限制孩子爬行的自由。应该在孩子学会爬行时帮助他们多加练习,使他们的运动、神经等系统在爬行中得到充分的锻炼。这样不但有助于孩子骨骼、肌肉、神经、大脑的发育,而且可以为孩子更早、更好地认识世界打下良好的生理、心理基础。

婴儿学爬的最佳时期

“七滚、八爬”,八个月左右的宝宝已开始学习用“爬”这个动作来探索世界,此时父母要注意宝宝的一举一动,以免宝宝到处“碰壁”造成身体的伤害。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宝宝都经过“爬”的阶段,“爬”这个特殊的动作只在婴儿期中维持短短的几个月,宝宝一旦学会了“走”就不想再爬。再者,每个宝宝“爬”的姿势并不一致,即使发现宝宝是向后爬、单脚爬,甚至是跳过“爬”的动作而开始“走”,家长也不需要过于担忧,因为“爬”的动作不佳可能只是代表着运动细胞较弱、平衡感较差而已。爬行阶段对宝宝成长发育有极大的帮助,所以父母要多给宝宝爬行的机会。

宝宝学爬防意外,伤后处理更重要

在宝宝学爬阶段父母最担心的莫过于他的安全,为了让宝宝爬得好,家长一定要将环境布置妥当。如地板上可铺置软垫,宝宝爬的平面最好是平整、具有弹性且不过于粗糙。除了为宝宝布置一个安全的环境之外,家长也须注意保护宝宝的身体,如不给宝宝穿过多衣服,因为穿太多会妨碍爬行。但要注意手掌及手肘的保护。

意外伤害的护理方法:

1.撞伤 撞伤最严重的是头部的伤害,当宝宝撞到头部时,即使当时并没有任何不适症状父母也必须特别仔细的观察宝宝,并在晚上叫醒宝宝2~3次看宝宝是否有异样。如果宝宝出现头痛、呕吐、昏睡不醒等症状则须立刻送医院。值得一提的是,撞伤三天内都属可能发现异样的时期,因此父母须严加留意。

2.擦伤、割伤 发现宝宝擦伤或割伤严重时必须立刻送医诊治,以确定伤口是否需要缝合;如果宝宝只是轻微擦、割伤,家长可自行帮宝宝处理。父母必须洗净双手,以棉花或纱布用清水将伤口洗干净再涂上药,若宝宝受伤的位置在手腕须留意神经及肌腱的伤害。

母乳喂养利于宝宝骨骼发育

母乳中的钙质最容易被宝宝稚嫩的胃肠道消化吸收,因此吃母乳的宝宝骨骼发育较好。容貌与骨骼发育有很大的关系,因为骨骼的发育决定了宝宝的脸形及体形。小下巴、圆肩膀、窄小而紧缩的脸型、拥挤的牙齿、凸起的前额、凹陷的胸部都是钙质不足造成,非常影响人的美观。饮食精制的食物容易造成宝宝牙床畸形、牙齿过于拥挤。

有一项研究仔细测量327个人的脸部骨骼,他们骨骼发育的情形与吃母乳的时间长短有关。从来没有吃过母乳的人的脸部发育最差;只吃过3个月母乳的人比完全没有吃过的人好一些。吃母乳的时间越长,脸形的发育越好。这些科学家们强调,一个人即使超过25岁,吃母乳的优点仍然很明显。他们的结论是:出生后6个月内吃母乳可以决定日后的脸形。他们指出,吃母乳的宝宝必须用力吸吮,脸部的肌肉运动量大,因此脸型比喝牛奶的宝宝发育得更好。

吃高品质母乳6~9个月以上的婴儿,其双臂的力量可以把自己吊在一根横杆上,具有运动员的雏形;丰润的双颊能容纳更大量的氧气;挺直的鼻梁使呼吸更为顺畅,这种优势一生都受用无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