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宝宝牙齿和口腔疾病

关于宝宝牙齿和口腔疾病

时间:2023-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乳牙是婴儿期、幼儿期和学龄期咀嚼器官的主要组成部分。未经治疗的乳牙根尖周炎还常常是引起全身疾病的感染病灶。喂食后应给小儿清洗口腔,去除食物残渣和乳凝块,以防细菌发酵破坏牙齿。因为睡眠时唾液分泌减少或停止,牙齿因得不到清洁而易发生“奶瓶龋”。所以乳牙疾病需及时到医院检查和治疗。

带宝宝看牙医的准备

带宝宝去看牙医并不是件轻松的事,你必须做一些必要的准备。事先你可告诉宝宝要带他去看医生,医生会做一些检查。如果有时间的话,你可与宝宝先玩玩“角色游戏”,你来做医生,宝宝做小病人,你拿着牙刷假装检查他的口腔,让他适应这种感觉;然后你来扮演“小病人”,让宝宝做医生试试。这样能减轻宝宝的恐惧感。

爱心提醒:去医院时别忘了带上宝宝喜欢的玩具与食物作为奖励。

乳牙摔伤怎么办

乳牙外伤多发生于1~2岁刚学会走路的幼儿。摔伤的多为乳前牙。由于乳牙的牙根较短,幼儿牙槽骨的骨组织疏松,乳前牙外伤后多致牙齿移位、嵌入或脱位,牙骨折发生的较少。

我们对于宝宝出现的不同情况有不同的处理:

1.部分脱位和移位 乳前牙在外力的作用下向外或向内倾斜移位后部分脱出牙槽窝时,可将外伤牙恢复到原位后结扎固定,一般预后较好,但日后有可能发生牙髓坏死,根尖感染或牙槽脓肿。如接近换牙期牙根已吸收1/2以上者可拔除患牙。

2.嵌入性脱位 乳牙嵌入牙槽窝是乳牙外伤常见的一种类型,有时仅切端外露甚至完全嵌入牙槽窝内。如牙齿移位方向偏向腭侧,乳牙根尖倾向恒牙胚,应将乳牙拔除,以避免可能对恒牙胚产生损伤。乳牙嵌入后不应拉出复位,避免二次创伤。可观察让其自行萌出,接近换牙期的乳牙应拔除。

3.完全脱位 不宜再植。

4.牙冠或牙根折断 牙冠折断多已暴露牙髓,可在局麻下做活髓切断术或进行根管治疗。牙根折断可将冠部断端去掉,保留断根,可不作处理,如无感染断根可能吸收。乳牙外伤多系幼儿,如不能合作,不宜进行保守治疗,可以拔牙。一般前牙缺牙对于正常发育影响不大。

乳牙龋齿并非小事

健康的乳牙可保证恒牙的正常发育和引导恒牙正常萌出。但也有不少父母认为乳牙坏了不要紧,反正最终还是要掉的,这是一个误区。因为乳牙发育不正常或患龋齿会直接影响恒牙的发育,如乳牙龋齿特别严重则会影响到乳牙牙根根尖部位,必然会影响到恒牙的发育,导致牙齿形态畸形,这可不是小事,年轻父母不能掉以轻心。一旦发现龋齿要及时请医生治疗、填补,以防继发牙髓炎、牙髓坏死或根尖周炎等较重的牙病。

值得一提的是,乳牙保护一定要从零岁开始,常见的奶瓶性龋齿一般都发生在年幼的婴儿身上,但并非仅限于用奶瓶喝奶的宝宝,即使是用母乳喂养的宝宝,如果喂奶后没有及时为他清洁口腔,导致奶中的糖分附在牙齿表面,细菌大量繁殖并产生酸性物质,造成牙齿脱钙,形成蛀蚀,时间一长甚至可能造成严重的弥漫性腐败性龋齿。

爱心提醒:不要在宝宝熟睡时喂奶,因为这样不但容易患奶瓶性龋齿,而且宝宝意识不清很可能因口咽肌肉协调性不好而造成呛咳。

为何乳牙龋也要做牙根治疗

乳牙是婴儿期、幼儿期和学龄期咀嚼器官的主要组成部分。婴幼儿时期是生长发育的旺盛期,健康的乳牙有助于消化作用,有利于生长发育。

乳牙龋发展速度快,牙体因龋蚀会很快崩坏,在短期内会转变为牙髓炎、根尖周炎。乳牙的根尖周病会破坏其根尖周组织,导致乳牙根的破坏吸收,乳牙过早脱落影响儿童的咀嚼功能,进而影响儿童的消化功能和生长发育。同时,乳牙过早脱落不利于恒牙的萌出及恒牙列的形成。另一方面,乳牙的根尖周病一旦破坏了其根尖周组织,进一步可影响其下方继承恒牙牙胚的发育,使其釉质发育不全。未经治疗的乳牙根尖周炎还常常是引起全身疾病的感染病灶。因此,乳牙一旦发生牙髓感染就应做彻底的牙根治疗。

乳牙龋有哪些特点

与恒牙龋相比,乳牙龋有其特异性。

1.患病率高、发病早 乳牙龋患病率高,7岁左右达高峰。我国乳牙龋患病率为60%~80%。乳牙萌出不久就有可能患上龋齿,发病时间早。

2.龋齿多发、龋蚀范围广 在同一个口腔内的多数乳牙会同时患上龋齿,也常在一个牙的多个牙面同时发生龋齿。两牙相邻的部位会同时被破坏。分布有对称性,检查的时候往往发现一侧如磨牙相邻的部位有龋坏,另一侧相邻的部位也有龋坏,有时甚至上、下、左、右四处邻接面会同时发生龋坏。

3.龋蚀发展速度快 牙体因龋蚀会很快崩坏,在短期间会转变为牙髓炎、根尖周炎和残冠、残根等。

4.自觉症状不明显 乳牙龋发展快,但是自觉症状不如恒牙明显,常被家长忽视,在发展成牙髓病或根尖周病时才去就诊。

乳牙龋有哪些危害

乳牙龋的危害大致可以分成两种:局部的危害和全身的危害。

1.局部的危害

(1)乳牙龋病可造成多个牙齿的丧失,使相邻的牙齿向缺损处倾斜,上、下牙的咬合关系改变,功能紊乱,影响颌骨及颜面的发育。

(2)对恒牙胚的影响:乳牙长期慢性根周病变会影响继承恒牙胚的发育,有的会引起恒牙胚囊肿,恒牙不能正常萌出。

(3)影响咀嚼功能:乳牙冠被破坏或是龋齿造成乳牙脱落使咀嚼力下降,咀嚼功能降低。

(4)损伤口腔黏膜:残破的牙冠和牙根可刺激口腔软组织形成溃疡。

(5)诱发恒牙龋:龋坏乳牙和相邻恒牙之间很容易积存食物,诱发恒牙龋病。

(6)助长口腔不良习惯:患儿常因疼痛而不愿使用患侧牙齿咀嚼食物,患侧颌骨缺少生理性刺激,时间长了两侧颌骨发育会不对称。

2.全身的危害

(1)影响生长发育:多个乳牙受累时,宝宝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2)病灶感染:龋齿所致的慢性根尖周炎称为病灶,当身体抵抗力下降时细菌转移到全身其他部位致病,如关节炎、肾炎。

(3)造成心理障碍:前牙的龋齿看上去很不美观,也影响发音。孩子容易产生心理压力。

由此可见,保护乳牙很重要。

奶瓶龋的危害及其预防方法

小儿出生不久很多年轻妈妈用奶瓶喂食。喂养的食物中含糖太多或方法不正确而引起的小儿龋齿称“奶瓶龋”。小儿出生后到乳牙全部长出前,这一段时间母乳不足的妈妈须用奶瓶喂小儿牛奶或其他代乳品,如放糖太多或让小儿躺着使奶瓶嘴直接与上前牙接触很容易发生“奶瓶龋”。

那么“奶瓶龋”有什么危害呢?

奶瓶龋发病早,有些小儿不到2岁牙齿全烂光了,仅存一点牙根在牙床内。奶瓶龋一般从上前牙开始逐渐向两侧后牙发展。牙齿龋坏降低了咀嚼功能会影响小儿全身的发育,甚至造成面部畸形。

预防奶瓶龋首先要讲究科学的喂养方法。在喂代乳品时不要放糖太多,喂食时应让小儿坐立,不要让他躺着。奶瓶嘴要放在小儿上下牙之间,以减少食物直接与牙齿接触的时间。喂食后应给小儿清洗口腔,去除食物残渣和乳凝块,以防细菌发酵破坏牙齿。其次还要讲究喂食时间,一般在小儿睡醒后为好,不要睡前喂食,以免喂食后小儿很快进入睡眠状态。因为睡眠时唾液分泌减少或停止,牙齿因得不到清洁而易发生“奶瓶龋”。

乳牙患龋齿需要治疗吗

乳牙是儿童时期的咀嚼器官,只有乳牙健康齐全才能保证食物在口腔内充分咀嚼,完成消化的第一步,这样才能保证儿童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足够营养。咀嚼功能还可对面部的肌肉、颌骨和牙弓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从而使恒牙排列整齐,面容丰满美观。

由于恒牙胚在乳牙根下方发育,若乳牙有病,经常发炎,会影响在它下方的恒牙胚的发育,造成恒牙胚发育障碍甚至坏死,将来就长不出恒牙来了。若乳牙保护不好过早丧失可导致恒牙错位萌出。

乳牙是辅助发音的器官。发音时需要借助牙齿才能发出清楚的声音。乳牙缺失会影响儿童的准确发音。

综上所述,乳牙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从开始萌出到完全脱落,乳牙在儿童口内大约要存留6~10年的时间,这一阶段正是儿童生长发育的最重要时期。因此乳牙疾病或乳牙过早缺失会对儿童这一阶段的消化和营养都非常不利。而且乳牙生病或缺失还直接影响恒牙的健康和整个牙颌系统的发育。所以乳牙疾病需及时到医院检查和治疗。即便在没有自觉症状的情况下,家长也应每隔半年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次口腔,做到预防为主,早发现、早治疗。

当宝宝出牙牙痛时家长可以做什么

宝宝出牙牙痛怎么办?这里有一些建议:

1.按摩宝宝的牙床 有时候你用手指轻轻按摩宝宝红肿的牙龈会让宝宝感到舒服一点。

2.准备冰冻、柔软的食物 如果宝宝不愿吃东西你可以为他准备一些布丁、奶酪等。

爱心提醒:为防止乳牙萌出期的宝宝乱抓乱咬,你可为他准备固齿器,食用胡萝卜、苹果等有硬度的食物,但要防止宝宝一下子咬太多而噎住。

宝宝吐舌癖的不良影响

小孩子频繁的吐弄舌头,我们称为吐舌癖。吐舌癖可以引起牙齿萌出受阻;牙槽骨垂直发育受抑制;发音不准确等,进一步造成错,引起颜面部变长,口唇闭合困难并引起口腔功能障碍。

吐舌是儿童口腔不良习惯的一种,造成吐舌习惯的原因很多,例如①过长时间的吮指会逐渐发展成为吐舌。②有巨舌症,舌体过大。③舌系带过短使吸吮动作不能充分完成,逐渐发展为吐舌。④鼻咽部的病变引起的口呼吸会直接导致吐舌。⑤乳牙因龋坏或先天缺失使牙列中存在较大间隙,舌体不由自主的向空隙伸出。有时还会是遗传因素。

吐舌癖的治疗:要去除不良习惯,采用功能疗法。如果失败可用舌刺帮助纠正。对于已造成错的宝宝,需要进行矫正治疗。

乳牙反应何时治疗

带孩子看牙的时候,家长只注意到孩子嘴里的虫牙而忽略孩子的牙关系的异常,孩子关系的异常往往开始于学龄前儿童和换牙期的少年。有些是先天发育的异常,如牙瘤、多生牙等;有些是口腔不良习惯和牙病造成,这些异常是在孩子建后发生的,如给予适当的纠正可以避免严重错的出现。

最具代表的就是乳牙反。乳牙反常常是骨骼生长发育的问题,可由不良习惯或颌骨创伤造成,它分为乳前牙反和乳后牙反,乳前牙反俗称兜齿或“地包天”,主要表现为下前牙覆盖上前牙,严重的会造成下前突,颜面中央凹陷,侧面观呈镰刀样弯面型。乳后牙反可分为单个后牙反和一侧后牙反,单个后牙反可能对颞颌关节有不良的影响,而一侧后牙的反常常对颌骨的发育及颞关节有影响,不仅造成切牙中线偏斜,而且颌部也偏向患侧,致使面型不对称。

总之早期矫治乳牙反会减轻颜面部骨骼的畸形,也可防止反所导致的严重并发症,而且乳牙的反纠正应保持在乳牙牙根发育的稳定期,否则如果牙齿活动会直接导致治疗失败。

氟斑牙是怎样造成的

正常的牙齿在萌出后是乳白色,有光泽。但是有少数人的牙齿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色,氟斑牙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在牙齿形成的过程中因氟的摄入量过多而引起的地方性早期慢性氟中毒的表现,严重者可有氟骨症的表现。氟斑牙俗称“黄板牙”,患者常因不美观前来求医。

饮用水中的氟含量过高是影响氟摄入量和造成氟中毒的重要因素。发病年龄主要在出生后到7岁这段时间,恒牙处于发育和矿化时期,此时饮用了含氟过高的水会影响牙齿发育,使牙齿颜色改变,牙齿组织不能更好的钙化,这样会使宝宝牙萌出时牙的颜色和形态异常。

婴儿出生后就长牙是怎么回事

正常的情况下新生儿口腔里是看不到牙齿的。但有个别的新生儿刚出生就有少数发育完好的前牙长在牙床上。其实这种乳牙在母体内就已经萌出了,是先天长出齿龈的牙齿。原来乳牙早就在牙槽骨里发育、生长和钙化。在胚胎的第四个月乳牙就开始发育。出生时,乳前牙牙冠接近发育完成,而乳磨牙牙冠的形成要到1周岁。有些婴儿的乳牙牙胚长在牙槽骨的表层,在牙冠发育、生长和钙化的同时就开始萌出。这种乳牙的牙冠外形与正常萌出的乳牙一样,只要不妨碍婴儿的吃奶就可以保留。有的胎儿牙齿不松动,但婴幼儿吮乳时舌系带及两侧软组织与牙齿摩擦而产生溃疡,长期不愈合会引起婴儿哭闹不愿吸吮,此时应停止吸吮哺乳,改为用汤匙喂。但如果这种牙齿明显松动,说明根基太浅可能脱落,有吸入气管的危险,这种情况下应拍X线片,鉴别后在必要时拔除。

为什么宝宝的门牙常会出现间隙

儿童初萌出的上颌两个门牙(中切牙)之间有1毫米左右的间隙是正常现象,日后随着其他邻牙萌出间隙会慢慢关闭。若门牙萌出三年后仍有较大间隙,则应找医生矫治。

门牙之间的缝隙与以下原因有关:

1.上唇系带位置过低 正常情况下,翻开上唇可见上唇内侧中央有一条薄而窄的黏膜皱襞附着在距牙龈乳头上3~4毫米处,称之为上唇系带。婴儿期上唇系带与牙槽嵴顶相连,随身体发育和牙槽嵴的增高,唇系带退缩。若唇系带退缩不好位置仍然过低时,两门牙长出后则受唇系带牵拉,两颗牙齿之间便会出现缝隙。

2.两颗牙齿之间有多余牙 多余牙齿常夹在两门牙之间或一同长出,或埋在牙床骨内。对于后者经X线照片即可查出。

由上唇系带位置过低引起的中切牙缝隙可采用手术方法将系带移位,牙缝便可慢慢闭拢。由多余牙齿引起的缝隙,应根据具体情况拔除多余牙齿后再行矫正治疗。

孕妇服药会影响宝宝的牙齿发育吗

妊娠期妇女最好不用或少用药物,必须用药时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因为几乎所有药物均可通过胎盘进入发育中的胎儿循环,而许多药物可致畸形。一些镇静安眠药和激素,如利眠宁、地西泮、苯妥英钠、泼尼松、可的松等可引起胎儿唇裂或腭裂。四环素类药物,如四环素、土霉素等则可引起牙齿内源性色素沉着。颜色的轻重与服药剂量和时间有关,用药量越大变色越重,用药时间越长,牙冠变色范围越广。妊娠5个月以上的妇女服用四环素药物后,婴儿的乳牙即可着色。而恒牙的四环素着色主要是在婴幼儿时期服用四环素类药物后造成。乳牙和恒牙最容易受影响的时期是从胎儿4个月到出生后7岁左右,因此孕妇和儿童必须禁用四环素类药物。

宝宝生病会影响牙齿发育吗

恒牙胚均在胚胎4个月即发生,除第一恒磨牙出生时有少部分牙尖钙化外,其余的恒牙胚均在出生后开始钙化,到7~8岁左右除第三磨牙外,所有牙冠才钙化完成,恒牙的牙根也要等到牙齿萌出后三年才能完全形成。

婴幼儿期是恒牙基质形成和钙化的关键时期,轻度的全身障碍也可能使其受到影响。许多患过热性病或代谢病的儿童,釉质发育不全的患病率较高。例如小儿麻疹、猩红热、肝炎、半乳糖血症、苯酮尿症等先天性代谢障碍及肠道疾病等。

轻度釉质发育不全表现为釉质形态正常,无实质缺损,牙面横纹明显,釉质呈白垩色不透明状。重度釉质发育不全釉质有实质性缺损,表面呈带状、窝状,严重者整个牙面呈蜂窝状甚至无釉质覆盖。

由于釉质发育不全是既往牙齿发育状态的记录,根据各牙发育期先后不一和釉质发育不全的部位可以推断全身性发育障碍所发生的时间。釉质发育不全是牙齿发育过程中儿童机体障碍引起的,而不是当前儿童身体状况的反映。

有哪些原因会引起乳牙早失

我们每个人都有两副牙齿,即乳牙和恒牙。大约从6岁开始乳牙逐渐脱落,恒牙相继萌出。换牙期为6~12岁,乳前牙在6~8岁时替换。乳尖牙及磨牙在9~12岁时替换。乳牙在正常替牙时间范围之前缺失即为乳牙早失,一般是提前一年以上。

乳牙早失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龋坏严重、炎症、恒牙异位萌出、牙齿外伤、先天牙齿缺失等。

1.龋坏严重无法保留而拔除 龋坏严重的只剩残根;龋齿会引起慢性根尖炎症,根周牙槽骨吸收多,病灶大与其下恒牙胚之间无硬骨板相隔,无法通过治疗而保留;炎症影响恒牙胚发育。

2.炎症导致乳牙牙根过早吸收

3.恒牙异位萌出 常见于上颌第一恒磨牙。由于第一恒磨牙向前倾斜萌出压迫第二乳磨牙的牙根,使牙根吸收导致其松动脱落。

4.牙齿因外伤脱落或拔除 儿童大多活泼好动,容易发生碰伤,跌伤。而乳前牙的牙根较短受到外力撞击后易移位或脱出,并常伴有牙槽骨骨折。因乳前牙牙冠较短,不易固位,较难结扎固定,而且乳前牙的牙根短,固位力差,如移位多拔除。

5.先天牙齿缺失 如“外胚叶发育不全综合征”,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

宝宝出现乳牙早失怎么办

一旦儿童出现乳牙早失,家长应带孩子到儿童口腔专科门诊就诊检查,拍片确定恒牙胚发育情况。乳牙早失后可引起邻牙倾斜移位,对颌牙过长,使得缺牙间隙变小,造成恒牙萌出困难或拥挤。还可以引起恒牙早萌,尤其是乳牙有慢性根尖炎症。早萌的恒牙牙根未发育,咬硬物时可导致其松动,甚至脱落。过早萌出的恒牙表面釉质发育不成熟,钙化差,易患龋。因此需做间隙保持器以维持缺牙间隙或用阻萌器防止恒牙过早萌出。

牙釉质发育不全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釉质发育不全与下列因素有关:

1.全身营养失调 特别是钙、磷、维生素A、D、C的不足或缺乏。

2.全身疾病 小儿的发疱性疾病如水痘、猩红热可使造釉细胞发育发生障碍,严重的消化不良也可成为釉质发育不全的原因。孕妇患风疹、血毒症或服用药物可使胎儿在此期间形成的釉质发育不全。因乳牙的釉质钙化是从孕期到出生1年内发育完成,恒牙胚的钙化大部分都是在孩子出生后到3岁之间发育完成。因此孕期和婴幼儿期的疾病是容易发生釉质发育不全的时期。

3.乳牙的根尖周炎症感染 当乳牙根尖周炎反复发作时,乳牙根分支下或根尖部分的牙槽骨在炎症细胞的作用下吸收,与其下正在矿化的恒牙胚相接触,影响继承恒牙表面釉质的矿化造成釉质发育不全。

4.乳牙的牙外伤 乳前牙常见。恒切牙的牙胚位于乳牙的腭侧与乳牙的根尖部很接近,乳牙外伤致冠折露髓或日后牙髓坏死引起的根尖部炎症可影响恒牙胚。严重的外伤如牙齿嵌入性移位也可能影响恒牙的发育。

5.遗传因素 家族中几代成员连续出现釉质发育不全的患者。

釉质发育不全是牙齿发育受到障碍留下的纪录,不是患儿现在的健康状况所致。所以对患儿现在再补充钙和维生素治疗已经无治疗意义。重要的是孕期及婴幼儿时期的保健可预防釉质发育不全的出现。

“马牙”是什么

“马牙”是什么?这里所说的马牙,可不是马嘴里长的牙,而是新生小宝宝长的“牙”。新生小宝宝怎么会长牙呢?还是马牙?不明白!

如果感到不解,那就让我们一起去上网,看看网友关于马牙的疑问,看看专家是怎样解答的吧!

网友甲:我的儿子刚刚出生22天,发现牙床上长了几个白色的米粒大小的小疙瘩。我听说那是马牙,请问什么是马牙啊?

专家回答:所谓马牙是新生儿口腔上皮细胞堆积,或腺分泌物稽留所形成的颗粒或块状物。因为很像是长出来的牙齿,俗称“马牙”。

网友乙:我也听说过马牙,我妹妹的宝宝就要出生了,请问专家,长了马牙对宝宝生长发育有什么不良影响吗?会影响宝宝吃奶吗?影响宝宝长牙吗?

专家回答:马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宝宝出生数周后可自行消失,对宝宝生长发育无影响。不会影响婴儿吃奶,更不会影响将来乳牙的萌出。

网友丙:我的孩子刚出世不久,也长了你们说的那种东西,我妈说是马牙,老辈人都说长了马牙要挑破。请问长了马牙能挑破吗?我准备用纱布给宝宝擦拭可以吗?

专家回答:不能用布擦拭,更不能用针挑破。有些人不知道“马牙”的来历,以为是一种病,便拿针去挑,有的用布去擦。其实这些行为都是很危险的。婴儿口腔的黏膜非常薄,一旦挑破,细菌易由此侵入,引发感染,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新生儿败血症。所以说这样做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希望广大家长要相信科学,不要盲目迷信民间的所谓经验说法。

网友丁:对,专家说的对。我的宝宝就长过马牙,当时我不了解情况,把我吓坏了,还以为牙床畸形。问了牙科医生才知道,原来是马牙。后来自动就消失了,现在孩子1岁7个月,长了16颗牙,每颗都很正常,看来宝宝长马牙不会对乳牙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专家回答:是的,一般宝宝长马牙都没有明显不适症状,也不需要特别处理。但是要提醒大家,如果宝宝牙龈上硬块较大时,会有齿龈胀痒、疼痛。当宝宝表现出了摇头、烦躁、咬乳头或拒食、啼哭等现象时,就需要家长带着宝宝到医院去看病了。

“马牙”不能轻易处置

曾有一个老奶奶看到出生不久的孙子长了“马牙”,就用布蘸水去擦,结果不小心导致了宝宝口腔糜烂,高热不退,不得不送往医院抢救才转危为安。年轻父母一定要以此为戒,尤其是家中有老人的家庭,一定要说服老人不要轻易去“动”宝宝的“马牙”。

为什么有的宝宝会长“马牙”呢?原来胎儿在6周时就形成了牙的原始组织——牙板,而牙胚是在牙板上形成的,以后牙胚脱离牙板生长为牙齿,断离的牙板被吸收而消失,有时这些断离的牙板形成一些上皮细胞团,其中央角化成上皮珠,有些上皮珠长期留在颌骨内,有的被排出而出现在牙床黏膜上,即为“马牙”。“马牙”一般没有不适感,个别婴儿可出现爱摇头、烦躁、咬乳头甚至拒食,这是由于局部发痒、发胀等暂时不适引起的,一般不需做任何处理,年轻父母不用担心,随着宝宝牙齿的生长发育,“马牙”会被吸收或自动脱落的。

爱心提醒:千万不要用未曾消毒的物品去接触或处理“马牙”。

“螳螂嘴”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口腔两侧面颊黏膜会隆起,形成两个较厚的脂肪垫,人们常称为“螳螂嘴”,因个体差异,有的新生儿更为明显。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会影响新生儿的食欲吗?不要担心,这是新生儿正常的生理现象。因为在新生儿吮吸奶水时,口腔黏膜下脂肪组织的隆起会使口腔内的负压增大,帮助他们有力地吮吸。随着吮吸期的结束,“螳螂嘴”也会慢慢的消退,父母们无须做特别处理。

如果父母采用了一些无知的手段,如用针挑、刀割或用粗布擦拭,又因为新生儿的口腔黏膜极为柔嫩,比较干燥,易受破损,加之口腔黏膜血管丰富,所以细菌极易由损伤的黏膜处侵入,发生感染。轻者局部出血或发生口腔炎,影响正常喂养;重者可引起败血症,危及新生儿的生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