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谈话有谈话的规矩

谈话有谈话的规矩

时间:2023-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规矩不成方圆。获得好的交际效果的前提除了要有好的礼貌、合理的谈话内容,谈话的规矩也不能忽略。接下来我们要谈的是与人谈话交流的一些规则。不过父母的耳朵可不能偷懒,仍要保持警觉,以备不时之需。这些谈话中的规矩是非常重要的,值得父母们逐条研究。注意,这时候其他孩子千万不要随便打岔,比如说小明刚刚非常兴奋地告诉大家自己家里来了几只可爱的小猫,小红随即说她下周要举办生日宴会。小红的做法不是那么明智。

无规矩不成方圆。获得好的交际效果的前提除了要有好的礼貌、合理的谈话内容,谈话的规矩也不能忽略。接下来我们要谈的是与人谈话交流的一些规则。

这个“规则”,也可以理解为“规矩”或是“礼仪”,这是非常有价值的一部分。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孩子们也要在不断的练习中学习并体会谈话的规则,这对孩子以后的日常交往大有裨益。

其实,我们的父母也许在家里就已经无意识地开始了这样的课程。假如大人们在谈话,孩子跑进来插了句话,父母就会告知孩子——“大人在说话,孩子别插嘴”。孩子们会在这些点滴中知道一些普遍的规则,并慢慢地适应。父母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穿插一些“谈话规则小插曲”,比如说作为一个孩子,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要缄口不言。当孩子走出家门和朋友、长辈、陌生人交流时就可以借鉴这些宝贵的经验,能够做到处变不惊了。

孩子有孩子的交际圈,他们不希望父母对其进行过多的干预,从这一角度出发,父母就不应过多地参与到孩子们的谈话当中。我们说过,父母在某些状况下只是扮演监督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在这种场合中就表现得非常明显。不过,父母在此时也不应松懈,要认真扮演自己的角色,时刻留心孩子交谈的动向,如果有不足要及时指出,和孩子一起完成整个课程。

既然我们说父母是监督者和引导者,那么在孩子与父母一对一进行的谈话课程中,他们就应该充当大局掌控者:每次谈话由父母开头,也由父母结尾。即使是在孩子们相互聊天时,父母虽然不应该主动参与,但也必须密切关注谈话的状态。

当孩子们差不多已经熟悉了谈话的套路,父母的任务就变得轻松了,甚至可以暂时脱离这个谈话小团体,去忙一些其他的事情。不过父母的耳朵可不能偷懒,仍要保持警觉,以备不时之需。

下面是一些谈话当中的规则,要确保孩子们能够遵守并养成好的谈话习惯。

·当别人说话时别插嘴,要等别人说完再发表自己的言论。

·不要总唧唧喳喳说个不停,要给别人说话的机会,特别是有些孩子还没有开口发言,另一些孩子已经试图第二次发言了。每个人只有一次发言的机会,不要抢夺别人的机会。

·不要说不切主题的话,如果不想让谈话变得沉闷,可以试着说些新鲜有趣的话题给大家听。

·要学会聆听,不要总是试图反驳别人,不要轻易否定别人。

·在提问或者评价别人时要得体。

·实话实说。

·在谈话的整个过程中都要礼貌用词。

这些谈话中的规矩是非常重要的,值得父母们逐条研究。孩子们也要将这些规则烂熟于心,并在练习中养成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触类旁通。下面,我们来逐条分析。

谈话的规矩

规矩1.别人说话时不要插嘴。

对调皮的孩子来说,这个规矩是极难遵守的。

我们似乎在生活中常常听到父母教训孩子:“不要打断别人说话!”“没看见我在说话吗?”“等我说完你再说!”孩子们对父母的责骂却总是左耳进右耳出,没过多久照样犯同样的错误。我们来想想,这是为什么呢?对,就是因为孩子们没有受过关于怎样说话的礼仪训练,而父母偶尔的责骂并不能使孩子养成好习惯。

有些父母会抱怨说:“天哪,我为此都说过他上百次了,为什么他还总是这么没规矩呢?”父母们可以这样想,孩子们在您面前失礼的那一刻前,可能在小伙伴圈里已失礼了几百次,您一次偶尔的纠正又有何用呢?

所以说,并不是你的孩子不听劝,不好教,而是你教孩子的量还不够,还不足以引起质变。这个质变,就是孩子的好习惯。 父母不应放过任何一次纠正孩子的机会。如果孩子违反的规则,一定要说“不”;孩子次次违反规则,就要次次说“不”;当孩子养成了习惯,就算没有父母在一旁监督,他也会很自觉地不触犯谈话的“雷区”,父母此时就可以放下心来了。

如果两个人正好同时开口说话,或者误以为对方已经说完而插话了,这时要说“对不起,你刚才想说什么?”对成年人来说,这是最简单不过的礼貌用语,而对孩子来说可能还很陌生,我们几乎没有听到哪个孩子会这样说。毫无疑问,这是我们长久以来教育的缺失。

规矩2.不要垄断某次谈话,更不要总试图以自己为中心。

喋喋不休的人,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话痨,是最不讨人喜欢的。

对于正在学语言的孩子来说,大段时间的闲聊没有关系,但是在正常的社交环境里,遇到这样的人简直就是个灾难。

当孩子们在谈话训练中总是自己说的没完没了时,父母要赶紧提醒这位话痨的小家伙,如果这个小家伙总会情不自禁的说话,父母就要把这孩子列为重点看护对象。只要认真对待,假以时日孩子就不难改掉这个坏毛病。

规矩3.找话题,说点儿什么。

如果孩子们可以在训练开始之前准备一些有趣的、或是自认为有价值的话题那就最好不过了,这样我们的谈话训练才不会冷场。父母就把这当成孩子们每天的家庭作业吧!

孩子们每天去准备一些有趣或有价值的小故事,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习惯(孩子们总会比较谁的故事最好玩),不得不说这是很有用的。孩子们的脑子里总在搜集好题材,当他们走出课堂,走向人群,也总是有话可谈。

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故事的素材是无穷无尽的,在搜集故事的过程中,孩子的观察力会得到加强,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语言组织能力又得到提高。在生活中,我们总是看到一些人十分健谈,他们也必定是经历了长久的锻炼才有了今日的巧舌如簧。

规矩4.专心聆听别人的谈话。

聆听是一个很特别的动词,它意味着在听的过程中,不仅仅用耳朵听,也要用心去感悟,听者要给说者一个正面积极的反应。

譬如我们去戏院看戏,好的观众会认真看表演者的表演,会报以掌声。同样,和人说话时要直视对方的双眼,以代表自己对对方的尊敬,以及自己诚恳的态度,孩子们要注意这一点。事实上,要做好这一点并不容易。有的孩子可能会特别紧张,在注视着别人的时候会表情僵硬,不知所措;有的孩子一开始还能集中精神,时间久了就开始管不住自己,眼神开始游离。父母在这时就要提醒这些孩子,通过命令或者问题让他们自然一点,回到谈话中来。

当某位孩子讲完自己的故事,其他的孩子要积极踊跃的加以评论,或者提出建议,这样就说明他的发言得到了重视。

注意,这时候其他孩子千万不要随便打岔,比如说小明刚刚非常兴奋地告诉大家自己家里来了几只可爱的小猫,小红随即说她下周要举办生日宴会。小红的做法不是那么明智。聪明的乖孩子应该先说:“那小明你家来了几只猫呢?它们长得好不好看呢?”然后再进行自己准备好的话题。这种训练对孩子们来说不是很容易,要多加注意。

规矩5.在谈论中注意自己的言辞,莫问不恰当的问题。

孩子们会不自觉地谈及一些涉及隐私的话题,比如说父母的收入,家里不应张扬的困难情况,甚至父母的争吵这些问题。

看着孩子口无遮拦,作为父母你生气吗?不要生气吧!这个年纪的孩子还不懂得什么叫做隐私,更不懂得去保护隐私。这种情况下,父母就要给他们做出榜样。比如带孩子去别人家做客,应该避免提及类似的问题,比如说大大咧咧地问主人:“你这东西多少钱买的?”或者“你眼睛怎么这么红?”(言外之意就是你是不是哭了,接下来很可能要问为什么哭之类的问题。)

规矩6.实话实说。

有些孩子为了让别人相信自己,会编造一些谎言,这些孩子往往觉得自己一直生活在童话故事里,自己也是童话里的人物。因而他们会经常试图用一些小脑袋瓜里想象出来的东西来证明自己,这样一来,在与别的孩子的交流中就会出现问题。

这些想象显然是不真实的。父母要教导孩子正视我们的童话故事,仙女和精灵是人们美好的想象,不要把美好的事物和谎言混杂在一起。但要注意,孩子往往并不是为了恶意而撒谎的,因此而对孩子大发雷霆更是没有必要。

规矩7.谦卑的态度与彬彬有礼。

孩子们在提问的时候,从语调上和提问的方式上,应该表现出能让对方感觉到关切与关注,而不应是一副漫不经心的随意样子。在回答别人的问题时,也应该将自己内心里那份热情、诚恳与谦卑,适度地表现出来。

孩子毕竟年纪尚小,语言能力还不是特别强,在交流中常常会忘记礼貌用词,在要求别人帮忙时或是接受了帮助时会忘记说“请”和“谢谢”,有时候会用一些不恰当的称呼,有时说话会显得生硬唐突,这些都值得父母注意。

另外,我们要告诉孩子的是,当着别人的面窃窃私语是极其不礼貌的,孩子们要谨记这一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