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刚出生的婴儿所具有的感觉和知觉,也可以引起他的心理发展,只是父母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罢了。
我们以婴儿学说话为例,婴儿的说话能力是以秘密的方式进行的,我们看不到。但如果我们因此就认为婴儿的说话能力没有发展,那就错了。
也有的人认为,婴儿天生具有说话的能力,只是他的器官还无法适当地表现出这种能力。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
实际情况是,婴儿具有学会说话的潜质,并会借助环境来发展这种潜能。婴儿精神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也都具有类似的潜能。婴儿具有一种创造的本能,可以借助环境来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
所以,儿童成长的“敏感期”现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因为它能解释儿童能力的秘密发展。
我们以往所讲的儿童的生长发育,往往是根据从外部可以看到的那些现象来进行说明。直到最近,人们才开始探索儿童成长的内部机制,但对这种内部机制还不能完全认识和理解。
我们有两种方式可以了解儿童成长的内部机制,一种是通过研究腺体和内分泌来了解,这种方式与儿童身体发育密切相关,已经有人对此进行了研究;另一种方式就是研究儿童成长的敏感期。
一些生物学家已经在动物身上发现了敏感期现象,我们也可以在儿童身上发现这一点。我们相信,这些敏感期现象可以服务于儿童的教育问题。
敏感期是生物具有的某段特殊的时期,通常出现在生物发育的初始阶段。在敏感期里,生物的某种特性会获得最大的展现和发展,而一旦获得了这种特性,敏感表现也会消失。
通过对昆虫敏感期的研究,荷兰科学家德弗里斯发现,昆虫的各种变异正是因为它们经历了敏感期,我们以蝴蝶幼虫的发育为例来进行说明。
蝴蝶幼虫长得非常快,它的食量非常大,这种贪婪的食欲几乎可以毁灭它吃的那种植物。德弗里斯发现,在刚出生后的几天里,蝴蝶幼虫还没有能力吃老的、大片的树叶,它只能吃树梢上的嫩芽。
出于母性保护幼虫的本能,雌蝴蝶会把卵产在树干和树枝交接的地方,这个地方很安全,又很隐蔽。
不过,这个地方离树梢的嫩芽还有很大一段距离。当蝴蝶幼虫出生后,它怎么知道树梢上有它需要的嫩芽呢?
是光线告诉它的。
刚出生的蝴蝶幼虫对光线非常敏感,光线吸引着它,促使它向前爬动。跟随光线的指引,蝴蝶幼虫爬到了树梢上,那个地方通常是最亮的,就是在那里,它找到自己的食物,满足了自己贪婪的食欲。
我们必须注意到这样的事实:当蝴蝶幼虫有能力吃比较粗糙的树叶时,它对光的敏感期就过去了,再也不能敏感地感受到特别的光线了。
不过,这并不是说蝴蝶幼虫的眼睛看不见东西了,而是指它对光线不再那么敏感了。对光的敏感期过去后,蝴蝶幼虫就会选择其他的谋生手段。
以前,这只蝴蝶幼虫对吃的东西非常贪婪。而此时,它却开始不吃不喝,努力为自己制造一个外壳,并把自己紧紧地包在里面,一动也不动。
虽然外表看上去,它就像死去了一样,但实际上它依然在忙碌着。最终,它会破茧而出,变成有着美丽翅膀的漂亮蝴蝶。
同样,蜜蜂的幼虫也要经历同样的阶段。
众所周知,每个蜂群都有一个蜂王,相比其他蜜蜂,蜂王的身体巨大无比。它硕大的身躯,实际上就是在它的幼虫阶段,也就是在对食物异常贪婪的敏感期阶段,通过大量地吃特殊的食品而形成的。
一开始,蜂群中每一只雌幼虫都有成为蜂王的可能,不过,一个蜂群中只能挑选一只雌幼虫接受特殊食品的喂养,以将它发展成蜂王。
蜂群中的工蜂会为被挑选出的雌幼虫准备一种特殊食品,被喂养这种特殊食品后,这只雌幼虫的身体就会迅速地长大,成为蜂王。
如果这只雌幼虫不是在幼虫阶段被选出来,它就不可能成为蜂王。这是因为,过了幼虫阶段后,雌幼虫贪婪的食欲就会消失,它的身体也不可能再发展成蜂王那样的硕大身躯。
像动物的敏感期一样,儿童的敏感期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在敏感期内,儿童具有一种强大的本能,这种本能可促使儿童做出惊人的举动。如果这种本能遭到破坏,儿童就会变得软弱、没有活力。
成人对儿童不同敏感期的出现没有直接的影响,不过,假如成人阻碍儿童在敏感期内进行相应的活动,儿童就可能会永久地丧失这种敏感性,丧失天赋的巨大力量。
在敏感期内,儿童会表现出惊人的力量,创造出惊人的“奇迹”,只不过我们很多人都对此习以为常、视而不见。
刚出生的婴儿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知道,他要怎样适应这个复杂的现实世界呢?要怎样区分各种不同的事物呢?又要怎样掌握一门非常复杂的语言呢?
我们说,儿童能够适应这个复杂的世界,能够认识林林总总的各种事物,能够学会复杂的语言,正是由于他在敏感期内的敏感性发挥了作用。
相反,成年人要适应新的环境则很难,他常常需要别人的帮助。比如,成人要学会一种新语言,他可能永远都达不到儿童学习新语言那样完美的程度。
在敏感期内,儿童要学会和掌握某样技能,就好比有一束强光把他的内心照亮了,并像电池一样给他提供了很多能量。
这种敏感性使得儿童在敏感期内以一种高效而独特的方式进行学习,以掌握外界事物的各种知识。
在敏感期内,儿童对相应的事物会满怀兴趣和热情,会充满活力而轻松地学会每件事情。他总是乐此不疲地做这些事情,并且每次都努力让自己的能力大增。
这样的活力和热情一直维持到敏感期结束,这个时候,儿童内在发展的目标已达到,他才会对那些事情感到疲累或乏味。
就这样,在一种激情消失后,另一种激情便紧跟而来。这就是说,儿童的发展来自于一种接一种的敏感期,这些不同的敏感期推动着儿童的各种能力不断向前发展。
就在这样不同的敏感期推动下,儿童不断地征服着周围世界,这种征服会让他感觉很快乐。也正是因为这样,人类精神的创造性工作才会绵延不绝、日趋完美。
儿童时期这样的敏感期过去之后,我们若想获得精神上的进步,就必须要通过辛苦地努力、不断地思考和研究才能达到,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繁重的脑力劳动,难免让人感到疲惫和厌倦。
这正是儿童的精神世界和成人的精神世界之间的根本区别。
儿童内在有一种特殊的活力,这是成人所不具有的,这种活力让儿童能以非常高效而自然的方式征服世界。
但是,我们要知道,如果我们阻碍了儿童在敏感期内的某些活动,就会使儿童无法正常发育,他的心理就会紊乱,甚至出现创伤或扭曲。
现在,人们对儿童心理上的创伤还了解不多,不知道这种创伤大多数是成人无意识地造成的。要在这方面了解并帮助儿童,我们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通过长时间的实践,我们也发现,当儿童在敏感期内受到成人的阻碍时,他就会非常难过、愤怒。
可惜的是,很多成人不知道儿童为什么会表现得难过、愤怒,他们会认为儿童是在“无理取闹”,是在利用撒娇获得我们的关注和抚慰。因此,成人会把儿童这样的表现当成是任性或者不懂事、反复无常。
其实,儿童有这样的行为表现一定是有原因的,这些原因对他产生了不好的影响,让他内心产生了不快。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儿童绝不是在无理取闹。
因此,我们要了解儿童“任性”背后的真实原因,并找到一种正确的解决办法。
很多时候,敏感期现象可以解释某些孩子“任性”“发脾气”的原因。当然,儿童的心理冲突有不同的原因,我们无法一一进行列举。不过,一般而言,儿童反复无常、任性,常常是因为成人总是用错误的方式对待他。
如果是敏感期的原因导致了儿童的任性,这种任性表现一般不会永久地影响儿童在敏感期养成的秉性,但它会阻碍儿童心理的发展进程。
在敏感期内,如果儿童发脾气,那是因为他的内心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如果我们满足了他的内在需要,他就会变得平静乖顺。
有时,儿童某个时候表现得非常焦躁不安、歇斯底里,这种状况近乎病态。但可能过一会儿,他自己就会平静下来。
对于儿童每一种任性的行为,我们都要设法找到行为背后的原因。找到了这些原因,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儿童的内心、了解儿童内心的秘密,这样才能使我们和儿童和谐相处,使我们的教育有的放矢。
我们知道,儿童的心理发展是受内在敏感性引导的,而不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这种内在敏感性是一种本能,儿童就是受这种本能的引导。
虽然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环境只是给儿童提供了一个心理发展的场所,并不是一个根本原因。
就像食物、水和空气为身体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一样,环境只是为心理发展提供了所需的条件,儿童的内在敏感性才是他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
靠着这种敏感性,儿童可以在环境中选择成长所需的东西。因为这种敏感性的特征就是,在某个时期内,儿童对某些事物敏感而对其他事物则不感兴趣。
就好比一束光线照亮了某些物体,却没有照亮另一些物体一样,类似这些被照亮的物体的东西就是儿童所需要的。此时,它们几乎构成了儿童的整个世界。
儿童不仅对这些事物敏感,还会利用它们来发展自己。也就是说,儿童会利用这些事物来调整自己的活动、发展自己的心理,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
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我们可以把这种奇妙的创造性活动看作是来自潜意识的行为,并且充满活力。
这种行为不断与环境互动,促使意识产生。这种意识最初很混乱,但会随着行为与环境的互动逐渐清晰明了,最后成为创造性的思维。
我们以婴儿学说话为例,可以清楚地说明这一过程。
一开始,各种不同的声音都传入婴儿的耳朵,在这些声音中,婴儿能逐渐清晰地听清楚人的说话声。这种声音对他来说似乎很有趣,好像我们听到的某种外国语。
于是,婴儿在那么多的声音中选择了人的声音,开始很专注地听人说话,虽然这个时候他还没有思维能力。他听得如此认真,仿佛在用心听动听的音乐,这种音乐充满了他的整个世界。
当这种人声传到了婴儿的神经纤维后,神经纤维就开始有规律地振动,使婴儿不断感受着人声的振动频率和旋律。
逐渐地,婴儿的听觉变得对人的说话声越来越精细、越来越敏锐,并能辨别不同的声音。
同时,婴儿的舌头也运动得更加灵活,这是为说话做准备。此前,他的舌头一般只是在吃食物的时候参与吸吮,现在却跃跃欲试地要参与说话了,仿佛有一种力量在推动着它。
这个时候,婴儿能感觉到说话人的舌头、喉咙、嘴唇的运动或震动,这种运动或震动让他感到快乐、满足,他会目不转睛地看着说话人的嘴唇,耳朵也会认真听着说话人的声音。
也有一种力量推动着婴儿去模仿说话人,促使他也活动自己的舌头、喉咙和嘴唇,感觉到自己的这些部位和器官。
这时,婴儿就进入了语言的敏感期,他的心灵会得到一种神秘力量的激发,这种力量促使他快速学习语言。
这种神秘力量的激发我们看不到,它是在儿童的内心秘密发生的,并完全占据了儿童的心灵,使之发生某种变化。
只要我们为儿童准备的环境能满足这样的内在需要,这一切就必然会发生,并不需要我们干预或做些什么。
说话是儿童需要掌握的所有能力中最重要、最难的一种,我们可能不会注意他对说话的敏感,但因为身边的成人都会说话,就为儿童说话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环境条件。
在听成人说话时,儿童的微笑、专注和满足,就是他对语言的敏感表现。这说明,成人说话让他感觉很快乐。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各种声音的辨别能力就越来越强,比如他能清楚地知道教堂里的钟声、母亲的说话声等。
上面所说的都是儿童敏感期的正面证据,还有反面的证据可以证明敏感期的存在,有时,儿童这样的表现也会很明显。
如果有某些人或某些东西阻碍了儿童敏感性的正常发展,儿童就会有很明显、很激烈的表现,这些表现也表明了儿童的敏感性。
这就是我要说的发脾气。发脾气可以看作是儿童无意识的绝望,表现了儿童内心的空洞,或者说是儿童由于内在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不快或紧张感。
这样的表现说明儿童内心产生了困惑和冲突,或者说他在进行自我保护。
我们可以把这当作儿童是在心理上发病了或发烧了,它可能会突然袭击儿童,但我们常常找不出它病理上的原因。
儿童在身体上生病发烧时,体温可能高得惊人,但实际上这种病可能来得快去得也快,并没有大碍。
同样,在心理上,儿童也会生病,会出现强烈的焦躁不安。儿童出生后不久可能就会有任性或发脾气的表现,我们可以据此认为他的心理生病了,他第一次发脾气可以被看作是他的心理第一次生病。
一般来说,人们更容易注意到儿童发脾气的状态,这是因为病理状态比正常状态更显著、更让人担忧。
事实上,儿童发脾气,是因为成人总是违反自然规律而错误地对待他,发脾气是儿童反抗成人和保护自己的一种表现。
如果儿童处于这种状态,他的心理就会处于故障和失调的状态,也就不可能平静地提出要求和问题。
在这种状态中,儿童生命的创造力会被破坏。为了对抗这种破坏,儿童会用尽自己的全力,当然也就不能创造性地进行工作。
人体的各种器官活动非常奇妙、神奇,但这样的活动却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自然之神在人身上起作用时总是默默无语,就像具有博爱精神的耶稣基督所说:“不要让你的右手知道你的左手正在帮助它。”
如果事物的各种因素能平衡而协调地起作用,事情就可以达到健康或正常状态——儿童的心理发展也是如此。
我们很容易注意到病态状况,却不去想在健康状态里寻找秘密、发现奇迹。
根据历史研究,人类很早就能认识和治疗疾病了,那些残存的骨骼可以证明,史前人类已知道怎样做外科手术。
尽管古时候人类就知道怎样施行手术了,但是,直到近代,人们才对人体器官的功能有所了解。17世纪,人们才发现了血液循环的秘密,才开始对人体进行医学解剖。
可以说,医学,或者说人们对病理学和疾病的研究兴趣,促进了生理学的产生,而生理学是对人体器官正常功能的解释。
儿童的心理疾患已经被人们所重视,但我们对儿童正常心理的认识还远远不够。这可以理解,毕竟人的心理非常微妙,各种心理活动也是秘密进行着的。
在儿童的敏感期内,如果我们不创造适宜的环境,不提供帮助,这对儿童来说是不利的,甚至是比较危险的。
此时,儿童就像是这个世界的弃儿,他会面临各种危险。为了自己的成长发展,他只能斗争,而且很可能在斗争中失败。
但是现在,成人对儿童的心理了解还不够,他们还不知道哪些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作用,因而无法给予儿童正确的帮助。
成人总是看不到儿童身上发生的奇迹,看不到那些秘密进行着的心灵创造。
我们不能再这样忽视儿童的心理了,我们要给予儿童适宜的帮助——并不是要塑造儿童,而要遵照自然之神的旨意给儿童提供协助,因为有些事情靠儿童自己的力量是做不到的。
对成人来说,我们的重要任务就是观察儿童心理的各种外在表现,了解儿童,并为他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
儿童能健康成长,必然跟他们内在隐秘的力量有关,有些孩子无法适应外界环境,那常常是由他们的心理紊乱或疾病所造成的。
以前,在我们不了解婴儿的保健知识时,婴儿的死亡率非常高。即使是活下来的婴儿,也有很多会受到失明、佝偻病、瘫痪等疾病带来的痛苦。他们或者肢体残缺、器官病变,或易受结核病、麻风病等的传染。但是,那时的人类却常常无能为力。
同样,在心理健康方面也是如此,我们没有保障儿童心理健康的方案或途径、手段,甚至忽视了帮助儿童的心理协调发展。
这样的状况导致了一些儿童精神失调、身心扭曲,比如身体虚弱、发育迟缓,或者产生了骄傲、权力欲、贪婪、易怒等心理问题。
在这里,我并不只是对身体和心理进行类比,事实上,儿童身体上的疾病与其心理上所遭受的创伤也是密切相关的。
对儿童来说,一开始的小失误可能会造成将来的大问题。尽管在不适合心理成长的环境里,儿童的身体也可以长大,但这对他的心理成长很不利。所以,我们要尽可能让儿童生活在和谐的环境中。
心理学家对婴儿在运动中的不同反应很感兴趣,他们认为,这些反应可以揭示婴儿受到刺激后的心理变化。为了证明这一点,他们进行了大量的试验。
不过,他们进行的试验很难证明婴儿存在心理活动。事实上,心理活动是先于身体运动的,就连最初级的心理活动也是如此。
感觉刺激是婴儿行动的第一步,比如,如果他想要一个物品,一开始他会探出自己的整个身子去拿它。随着动作的发展,他的动作开始变得精细、协调,到后来,他只要伸出自己的手就能拿到自己想要的物品了。
婴儿学说话也能说明这个问题,一个4个月大的婴儿可能会一直专注地盯着说话人的嘴唇,这表明他已经被成人的说话声吸引了,但这时他还不能说话。
到婴儿6个月大时,他可以发一些简单的音节了。在此之前,他一直在听,借此激发自己的发音器官。这表明,婴儿在发音之前,已经有一条激发其发音动作的心理原则了。
要获知婴儿这种敏感性,往往只能通过观察的方法,而试验却可能无法获得这种认识。在心理学家实施的早期试验中,婴儿需要消耗很大的精力,难免使试验结果受到影响,也会妨碍婴儿心理的秘密工作。
我们必须像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观察昆虫那样,在自然状态下去观察儿童,以了解他们的心理世界。
法布尔观察昆虫时,会把自己隐藏起来,以免打扰到昆虫的自然工作。同样的,我们也应该对儿童进行这样的观察,不打扰他与环境的互动,不打扰他的工作。这样,儿童的生命才能自然地正常发展。
一个成人如果愿意帮助儿童,他并不需要很复杂的观察方法,或者没有科学根据的所谓解释,他只要有愿意帮助儿童的真诚愿望和关于儿童的常识就够了。
事实上,这种观察法很简单,从一些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
当婴儿还不能站立的时候,很多人会认为他喜欢躺着,这是错误的。
从自己所看到的环境中,婴儿能获得感觉印象。如果总是躺在床上,他就只能看到天花板。天花板就像洁白的床单一样单调,不能让他获得更多的感觉印象。
婴儿应该看到更多的东西,这些东西的刺激可以满足他的心理发展需要,并为婴儿心理的发展提供精神食粮。
有的父母认识到了这一点,便找来几件物品,将它们拴在绳子上,挂在婴儿的床头上方,以便婴儿可以看见。
躺着的婴儿如果转动头部,他可能就会看到这些东西。但由于他头部转动的范围有限,所以他也只能看到这些悬挂着的物品。
如果长时间地躺着,婴儿就会觉得不舒适,对他的身心健康也很不利。因为他头顶上方的物品在无规律地晃动,这让婴儿身体的运动也不自然。
我们可以把婴儿放在稍微倾斜的平面上,以便他能看到房间的一切。或者,我们可以带婴儿去花园里,那里的事物很丰富,有小鸟、花草、蝴蝶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