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儿童智力发展的敏感性

儿童智力发展的敏感性

时间:2023-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我们看来,儿童具有内在的敏感性,他的敏感期可以一直持续到5岁左右。外部的动力不会促使儿童产生特殊的兴趣,那种特殊兴趣源于儿童敏感期中的理性。这种理性为儿童发展提供了动力和能量,儿童吸收的各种印象也受到它的安排、为它服务。成人没有想到,自己这样做会压抑儿童的基本需求,阻碍儿童的发展。我们知道,儿童智力的发展源于他内在的力量。

关于人的智力发展,机械心理学家认为,它是从外部发展起来的,且发展很缓慢,这种观点对现在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仍有很大的影响。

根据这种理论,儿童先从外部事物获得印象,印象会敲开感官的大门并闯进大脑中。也就是说,儿童在接收这些印象后,会对它们进行整合,使其变得更有序,最终形成了智力。

有人认为,儿童在心理上是被动的,因而可以任凭环境摆布,并受成人的控制。还有人说,儿童的心理不仅是被动的,还是一只等待被填塞的容器,需要成人灌输各种经验以形成他自己的智力。

但智力的发展并不是这样的,儿童的种种行为表现可以说明这一点。

环境对儿童智力的发展非常重要,像我们的教育体系就非常重视环境的作用,而且环境是我们教学的中心环节。

当然,我们也会尊重儿童的感知,以往的观点认为,在智力发展方面,儿童仅仅是一个被动者——我们坚决反对这一点。

在我们看来,儿童具有内在的敏感性,他的敏感期可以一直持续到5岁左右。在敏感期内,儿童能以惊人的方式从周围环境中感知各种事物。

在面对环境时,儿童是一个积极的观察者,他会努力地通过自己的各种感官感知周围的世界。不过,这并不是说儿童会像镜子那样机械地反映外部事物。

真正的观察者,会依据自己的内在冲动进行观察,他会以自己特殊的兴趣和感觉为依据,选择自己的观察对象。

谈到观察,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曾说,任何人都不能看到一个事物的全貌,每个人看到的都是这个物体的一部分。

这就是说,每个人都会依据自己的兴趣、感觉来观察外界事物,所以,不同的人在看到同一事物时,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并会用不同的方式来描述同一个事物。

比如,对于一棵树,艺术家喜欢描画树的高大和美丽,植物学家会看到植物的生长及其各部分的特性,药学家可能会思考树干的汁液是否会有药用价值,等等。

你也许会问:儿童的特殊兴趣到底是什么?是什么使儿童在无数外界事物中有所偏好和选择呢?

在生命之初,儿童对周围世界一无所知,他会按照大自然赋予的内在法则发展自己。外部的动力不会促使儿童产生特殊的兴趣,那种特殊兴趣源于儿童敏感期中的理性。

这种理性会自然地向前发展,它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靠从外界环境中获取印象来增加儿童的能力。这种理性为儿童发展提供了动力和能量,儿童吸收的各种印象也受到它的安排、为它服务。

我们会发现,儿童吸收外界印象如饥似渴,甚至贪得无厌,比如,他会被光、色彩、声音强烈地吸引住,且会感到非常愉快。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儿童这种自发的理性是一种内在现象。

儿童的心理需要我们给予尊重和帮助,从生命一开始,儿童就在发展他的理性。换言之,儿童在能用手做事、用腿走路之前,就已经在发展自己的理性了。

下面这个例子也许能说明这一点。

有一个刚出生4个星期的小婴儿,出生后,他一直待在那座房子里,从未出去过。

有一天,保姆抱着婴儿,婴儿看到了他的父亲和叔叔,他们俩同时出现在那间房子里,两个人的个子、长相和年龄都很相近。

这个婴儿看到这两个人后大吃一惊,脸上露出惊恐的神色,并且开始变得不安起来。

婴儿的父亲和叔叔知道我是做儿童教育工作的,就请求我去帮助他们消除这个婴儿的恐惧情绪。

当时,我让婴儿的父亲和叔叔在婴儿的视线范围内站着,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中间分隔开一段距离,然后站着让婴儿观察一会儿。

婴儿的父亲和叔叔按照我的吩咐去做了,当他们同时出现在婴儿面前时,婴儿转过头来看着他们中的一个人,看了一会儿,笑了起来。

接着,这个婴儿的表情又变得忧郁起来。他迅速地转过头去看另一个男人,只过了一小会儿,他又对着那个人笑了。

就这样,这个婴儿反复把头左右转来转去很多次,他的脸上也交替地出现着快慰和忧虑的表情。最终,当他认识到这间房子里实际上有两个男人时,他的脸上忧虑的表情才消失。

在此之前,这个婴儿只是分别见过他的父亲和叔叔,两个人从没有同时出现在他面前。他们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与婴儿一起玩过,抱过他,逗他说话。

那时,婴儿可能会认为,在这间房子里,只有一个男人,只有一个不同于他的母亲、保姆和家里其他女人的男人。

所以,当婴儿突然看到两个男人同时出现时,就变得警觉和不安起来了。

婴儿最初能认出一个不同于他母亲、保姆和其他女人的男人,后来又明白了这间房子里其实有两个男人,这就是我们在只有4个星期大的婴儿身上看到的理性。

如果我们意识不到儿童一出生后就会发展自己的理性,意识不到儿童要借助外界环境来发展自己的理性,我们就不能在关键的时候更好地帮助儿童。

这里还有另外一个例子。

有一个6个月大的小男孩独自一人坐在地板上玩一个枕头,突然,他发现枕头上绣有花朵和小娃娃。于是,小男孩开始闻枕头上的花朵,还亲吻上面的小娃娃。

这个小男孩的保姆没接受过教育方面的训练或指导,她认为,要是让小男孩闻或亲吻其他东西,小男孩应该也会很开心。

于是,保姆又给小男孩拿来很多其他玩具,并对他说:“你闻闻这个,亲亲这个!”

可是,小男孩对保姆拿来的玩具并不感兴趣,而且,他脸上原来的笑容也消失了,看上去似乎有些烦躁。

这个孩子的内心被搞乱了。因为他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利用自己选择的物品,平静而专注地建构自己的内心。可是,他的这种自主活动却被保姆打扰了。

保姆阻碍了小男孩内部正在进行的努力工作,但她自己却不知道这个孩子为什么不高兴了,甚至觉得小男孩的表现有些莫名其妙。

事实就是这样,当我们突然打断儿童正在进行的活动,或者企图让他分心去做别的事情时,就会阻碍儿童所进行的内部建构工作。

当儿童正在专注地玩自己的游戏或进行某项工作时,成人常常会拉起他的手,试图亲吻他,指导他如何做,或者让他去睡觉等。成人没有想到,自己这样做会压抑儿童的基本需求,阻碍儿童的发展。

我们知道,儿童智力的发展源于他内在的力量。但是,要发展儿童的智力,也要让他能够获知和保留对外界事物的清晰的印象,并能对这些印象进行区分。

在这里,我要提一下在一位儿童营养专家所开的诊所里发生的情况。在这家诊所里,这位专家通过研究和实践,帮助父母调整儿童的饮食。

根据诊所里孩子们的不同表现,这位营养专家认为,儿童饮食要考虑到他们的个体差异,即便是同一种食物,也可能会在对某个孩子有益的同时,对另一个孩子有害。

另外,这位营养专家也指出,在一定年龄之前,没有什么食物能比得上母乳,母乳是适合所有年幼儿童的食物。

他的这一观点在6个月以下的婴儿身上得到了明显的验证,但在一些6个月以上的婴儿身上,我们却看到了相反的情况。

这就是说,6个月以下吃母乳的婴儿身体很健康,但6个月以上的孩子却出现了一些健康问题。

这是一个谜,因为在我们看来,给6个月以下的婴儿喂饭比给大一些的孩子喂饭要困难一些。

一些贫困家庭的母亲,因为种种原因无法给自己的孩子喂母乳,便去咨询这位营养专家如何喂养孩子。这位专家专门设立了一个门诊部,用以指导这些母亲更好地喂养自己的孩子。

即使这些贫困家庭的孩子没有吃母乳,他们也比诊所里的其他孩子更健康。他们并没有像诊所里的孩子那样,在6个月以后出现很多健康问题。

经过反复观察和思考,这位专家认识到,引起儿童健康问题的因素除了饮食外,必定还存在其他因素,比如心理因素。他认为,诊所里的孩子出现营养失调现象,是因为“缺乏心理营养而引起了疲倦”。

后来,这位专家给这些孩子提供了娱乐活动,或把他们带到有新奇事物的地方去,让他们看到各种新鲜的事物,而不只是让他们在平台上散步。

很快,这些孩子的身体都恢复了健康。这说明,周围各种新奇事物是孩子心灵成长的“营养剂”,对他们的智力发展而言也必不可少。

大量事实和实验表明,不到1岁的孩子可以对周围事物产生清晰的印象,也能在图片中认出相同的事物。不过,他们一旦获得了这些事物的印象,就会很快对它们失去兴趣。

这个年龄的孩子对各种漂亮的、鲜艳的新奇事物很感兴趣,见到这些事物后,他们会表现出狂喜的情绪,这种狂喜正是敏感期的表现。

不过,儿童在一岁多以后,就不再对这样鲜艳漂亮的事物那么热衷了。

一岁以后,儿童开始对一些小物体或者事物的小细节产生了兴趣,而这些不起眼的小事物、小细节常常是我们成人所忽视的。

通过观察一个15个月的女孩的行为,我第一次发现了儿童对于小事物、小细节的敏感性。

那一天,我在花园里听到了一个女孩的哈哈大笑声,这种笑声对一个孩子来说有点不同寻常,肯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东西吸引了她。

我看到,她坐在平台的砖上,正目不转睛地盯着地面。

在女孩的附近就有个花坛,里面有蓝色的葵花等各种美丽的花儿,那些花儿在阳光下看上去非常娇艳。但是,女孩并没有关注这些美丽的花儿,地上有什么好玩的东西吸引了她呢?

我被女孩那专注而神秘的样子打动了。于是,我慢慢地走近她,仔细观察她看的那个地方。在地面的砖块上,我并没有发现有什么特别的东西。

我正百思不得其解,小女孩抬头看到我,很认真又很兴奋地对我说:“这里有个小虫子在动呢。”

在她手指的指引下,我看到了一个几乎看不见的小昆虫,它的颜色和砖块几乎一样,难怪我刚才没有看到。

小昆虫正在地上快速地向前跑着,原来,让这个女孩产生浓厚兴趣的,就是这个会跑动的小东西!

那个时候,这个女孩狂喜的叫声比平时响亮得多,这种欣喜不是来自于美丽的花儿或灿烂的阳光,而是来自于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东西!

我相信,孩子的行为总会向我们揭露出某个秘密,这一次,这个小女孩的表现也会如此。

还有一个小男孩的行为也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那个小男孩与这个女孩的年龄差不多。

那时,小男孩的妈妈找来很多色彩鲜艳的图片给他玩,男孩看起来很喜欢这些美丽的图片,并高兴地分享给我看。

男孩的妈妈收集这些图片是为了让儿子高兴,同时也可以借此教给儿子一些知识。

正在翻看那些图片时,小男孩突然缓慢地对我说“叭——叭”,他的意思是指“汽车”。我明白,他是想给我看有汽车的图片。

那些图片上有蜜蜂、狮子、长颈鹿和猴子等,还有一些家畜如猫、马、绵羊等,有的图片上是一些风景,如树、房子等。

但是,我并没有在这些图片上看到汽车,于是,我对小男孩说:“我没有看到汽车啊。”

小男孩用疑惑的眼神看了我一眼,他拿出一张图片,有些骄傲地指着上面说:“在这里呢。”

我看到,在那张图片的中间是一只猎犬,不远处有个肩膀上扛枪的猎人,在图片的一个角上,有一座小屋和一条弯曲的通向远处的小路,那条小路上有个小黑点儿。

男孩用他的手指着这个黑点说“叭——叭”,这个黑点儿小得几乎看不见,不过,它的确是一辆汽车。

图片上的小黑点儿很难被发现,但它却引起了小男孩浓厚的兴趣。

我当时想,也许小男孩的注意力并没有在图片中漂亮的事物上。于是,我试图用那些漂亮的事物吸引他,我拿起一张有长颈鹿的图片对他说:“你看长颈鹿的长脖子。”

这个孩子说“长颈鹿”,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接着,他又转头去看其他图片,看到他的表情,我没有勇气再继续给他讲下去了。

这里还有一个例子。

有一次,我拿来一本漂亮的《新约全书》,给一个20个月大的男孩看。这本书是给成人看的,但是它很漂亮。

这本书中有一幅复印的拉斐尔的画作《主显圣容》。我指着画中的耶稣和几个孩子对那个男孩说:“你看,这个小孩在耶稣的怀里,其他的小孩都把头靠在耶稣身上,抬头望着他。”

小男孩对这似乎没有兴趣,他不安地扭动着身子,好像我没有照顾好他似的。

我一页页翻着书,准备找其他的图片给这个男孩看。

这时,小男孩突然说:“他在睡觉。”

我疑惑地问他:“你说谁在睡觉呢?”

“耶稣在睡觉。”小男孩回答说,并要求我把书翻回到带有《主显圣容》图片的那一页。

我翻回到有耶稣的那一页,仔细地看了看那幅画。我看到,耶稣低头俯视着那几个孩子,他的眼睑下垂着,就像人睡觉的时候闭着眼睛那样。

就是这个我没有注意到的细节,吸引了小男孩的注意。

我继续讲解着后面的图片。翻到另一幅画时,我说:“你看,耶稣升天了,人们很害怕。你看这个小孩的眼睛,看这个妇女伸出的手臂……”

但是,小男孩对我的讲解似乎并没有兴趣,我想,也许是我没有选择合适的图画给他讲。不过,我感兴趣和想观察的是,孩子与成人面对同一幅画时所作出的不同反应。

对于我的讲解,男孩的脸上没有丝毫的兴奋,他只是轻轻“嗯”了一声,似乎是说:“我知道了,继续往下翻。”

我继续往下翻书。

此时,这个小男孩突然抓起自己脖子上那个形状像小兔子一样的小饰物,大叫着说:“小兔子!”

我当时想,他可能是被那个小兔子饰物吸引了。但是,他却示意我把书页翻回到前面,我很疑惑:难道这本书上也有小兔子?

我把书翻到前面的那一页,并仔细看那幅画。在画的一侧,我果然看到有一只小兔子。那只小兔子,我并没有注意到,这个小男孩却注意到了。

显然,在观察事物时,儿童与成人会有不同的角度。

成人总想给孩子看一些自认为有意义的东西,就好像孩子什么都没有见过一样。

不过,成人这样做总是费力不讨好。成人就像把儿童当作聋子,通过大喊大叫让儿童听到他说话。可是,成人这样做了以后,儿童会不满地抗议:“其实我一点也不聋。”

成人总认为,只有那些华丽的东西、鲜艳的色彩和震耳的声音,才能引起儿童的兴趣和注意,所以就用这些东西来吸引儿童。而且,儿童也确实会被歌曲、钟声、彩旗、闪烁的灯光等所吸引。

但是,这些事物对儿童的吸引是外在的,转瞬即逝,它们只会分散儿童的注意力,对儿童并没有特别的好处。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正在看一本有趣的书,可这个时候街上突然出现了一些嘈杂的声音,那声音很响亮,促使我们站起来去看看街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很多成人都会这样做,但我们很难断定他们是被那些响亮的声音所吸引或对那些声音感兴趣。可是,我们却主观地对儿童这样下结论,认为他就是对此有兴趣。

强烈的、外在的刺激固然能引起儿童的注意,但这并不能决定儿童的发展,儿童的内心才是真正决定他发展的因素。

我们总会发现,儿童会专注地观察那些我们毫不在意的很普通的、很不起眼的东西。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知道,儿童拥有与成人不一样的独特的内心世界。

如果一个人被一个小东西吸引了,往往并不是这个小东西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是因为他对这个小东西有一种包含感情的理解。

对于儿童热衷于观察小事物这件事,成人感到难以理解,觉得这是一个谜。因为成人总是根据儿童的外在行为做判断,却并不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

我们要明白,在儿童每一个行为的背后,总有一个原因。没有这个原因,就不会激发儿童做这件事。

有人或许会把儿童的某个行为理解成一时兴起,其实,就算是一时兴起,其中也包含着某些原因。

要发现儿童心灵的秘密,有时可能会很难,但这种研究会很有价值。

若要找到儿童心灵的密码,我们就要用新的态度对待儿童,要增强对儿童成长的责任感。

成人必须要做儿童的虚心的研究者,而不是儿童行为的统治者或法官。但在现实中,成人却往往扮演着统治者或法官的角色。

有一次,我和几位女士在一起讨论一些儿童书籍,一位母亲带着她一岁半的儿子也参与其中。

这位母亲说:

“有些儿童书很好笑,比如这本《小黑人萨博》的书。书中的小萨博是个黑人,他过生日的时候,爸爸妈妈给他买了很多礼物,有帽子、鞋子和新衣服等。

“那一天傍晚,爸爸妈妈开始为小萨博准备晚餐,而小萨博却悄悄地跑出了家门,急不可待地想去向别人显摆他的生日礼物。

“在大街上,小萨博遇到了很多动物。为了安抚这些动物们,小萨博把自己的生日礼物分给了它们,如把帽子给了长颈鹿,把鞋子给了老虎,等等。

“漂亮的生日礼物分完了,萨博一丝不挂地回到了家,因为没有了生日礼物,他流泪了,而且还担心爸爸妈妈会因此批评他。

“不过,这个故事的结局还算愉快。因为在书的最后,小萨博的父母原谅了他,不仅如此,他们还给他准备了可口而丰盛的晚餐。”

这位母亲说完,就把书递给其他人看。此时,她的儿子却说:“不,Lo-la,不,Lo-la……”周围的人都感到很奇怪:这个孩子不断重复着“不,Lola”,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过了一会儿,这个孩子的母亲似乎明白了什么,她说:“Lola是我们家保姆的名字,她曾照看过我儿子几天。”

可是这时,那个孩子却大哭起来,并大喊着“Lola”。他的声音大了许多,仿佛受了很大的委屈。

我们百思不得其解,有人把那本《小黑人萨博》给了孩子。男孩用手指了指书封底的那幅图画,画面上,小黑人萨博正在哭。

这个时候,我们才最终明白男孩所说的“Lola”的意思。男孩发音不准,他把西班牙语的“Llora”(他在哭)说成了“Lola”,他的意思是:小萨博在哭。

这个男孩以此来反对他妈妈的话,他是想说:这个故事的结局并不愉快,因为这幅画描绘了一个不愉快的场面:小萨博在哭。

没有人会注意到这一点,但男孩这样想,是合乎孩子的逻辑的。

显然,他关注到了书中的细节,他看到萨博正在哭,他的观察力确实让我们赞叹。

可见,儿童的心理和个性与成人的心理和个性很不同,这不仅是程度上的差异,更是性质上的差别。

儿童会关注最细微的细节,而不是像成人那样运用心理综合来判断事物。这样,就会造成成人与儿童之间的误解。儿童可能会认为我们不能理解事物,也不能理解他,从儿童的角度来说,成人确实不够精确、精细。

如果儿童能清楚地用语言表达自己,或许他会说:“我不信任你们,就像你们不信任我一样,我们的思维方式是如此不同。”

这就是儿童和成人之间不能相互理解的重要原因,我们必须要清楚这一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