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个头都要比女孩高,女孩和他们说话的时候必须仰视,这样很容易让女儿形成一种“家长高高在上”的感觉。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关心女孩,反而会使女孩产生逆反心理。只有转变姿态,像对待朋友那样去关爱女孩,才有可能让女孩感受到平等。
每次和女儿说话的时候,妈妈都要站直身子,为了听清妈妈所说的话,女儿只好仰起头。后来,在一本书中,妈妈了解到了蹲下和女孩说话的意义,便打算按照这种方法来做。
有一天,女儿回家晚了,看到女儿回来了,妈妈急忙帮女儿拿下了肩上的书包。
妈妈一把抓住女儿,蹲下身子,说:“我已经在窗口看了很多次,盼着你早点回来。”女儿说,她陪同学买东西去了,所以回来晚了,并向妈妈道歉。
妈妈说:“我知道你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好孩子,相信你不会惹麻烦,但妈妈牵挂你,担心你遇到交通方面的问题或别的什么事情。以后,最好先打电话跟我说一下。”
女儿高兴地亲了一下妈妈:“妈咪,你真好!”
案例中,妈妈知道平等对待女儿的重要性,因此说话的时候蹲下来。这种做法容易使女孩感受到母亲对她人格的尊重。
在我们身边,很多家长都喜欢用成人的思维方式来看待女儿的行为,女儿稍有失误,就会对她进行指责和批评,这是不科学的。女孩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人格和尊严,希望家长给予自己足够的尊重和平等。家长只有和她们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女孩才有可能感受到平等。
只有蹲下来和女孩说话,家长与女孩才有可能平等地交流。蹲下来和女孩说话,是增强女孩独立意识的有效方式。在家庭中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的空气,是女孩的幸运。在这样的家庭里,女孩会觉得家长是自己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
无数事实也表明,家长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来关心女儿,反而会使女儿产生逆反心理。只有转变姿态,像对待朋友那样关爱女儿,才有可能让女儿感受到平等;只有平等,才能让女儿健康地成长。那么,家长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平等地和女孩说话呢?
1.在和女孩说话时,注意用语
有些家长与女孩说话的时候,经常会使用一些命令语气,比如:“你为什么不……”“你赶快给我……”这样的语调,很容易让女孩产生逆反心理。当发现女孩做错事或者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时,家长完全可以给出一些委婉的建议,比如:“如果”“不妨”“试一试”“或者”等。同时,不能说伤害女孩感情的话,比如:“真丢人!”“有你这样的孩子,我算是倒霉透顶了!”“真是个无知的傻瓜!”“滚!我再也不想看到你!”
2.定时召开家庭会议
为了创造平等的家庭氛围,可以定时召开一些家庭会议。在家庭会议上,可以鼓励女儿说出心里的想法,让女儿和大人一样参与家庭讨论,比如:装修房子的时候,可以问问女儿的意见;布置房间的时候,要和女儿商量一下……虽然有时有些事务与女儿没有关系,但家长也可以和女儿说说自己内心的感受,让女儿和你一起分担。
3.给女孩更多的主动权
要想让女儿感受到平等的待遇,就要给女儿更多的主动权,鼓励她们主动去做一些事情。比如:自己决定穿什么衣服;自己决定吃什么饭;自己决定什么时候休息、什么时候起床……通过这样的行为,就可以让女儿感受到她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她也能得到家长的尊重。这样,不但能增进家长与女儿的感情,还能增强女儿的独立意识,使女儿健康成长。
4.想一想,自己的童年怎样
每一个家长都有过童年,也有过不被大人理解的岁月。回想一下自己小时候最希望得到的是什么,最喜欢做的是什么,推己及人,也就知道女儿究竟想要什么了。也就知道当遇到某种情景时,女儿是如何想的了。
要点小提示
只有蹲下来和女孩说话,家长与女孩才有可能平等地交流。蹲下来和女孩说话,是增强女孩独立意识的有效方式。在家庭中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的氛围,是女孩的幸运。在这样的家庭里,女孩会觉得家长是自己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