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楠下班回家,看见儿子愁眉苦脸的样子,就问:“为什么不高兴?”儿子一面捏着橡皮泥,一面嘟囔着说:“明天我们班要进行捏橡皮泥比赛。但是咱家又没有养鸡、养鸟、养狗、养猫的,我要捏什么才好呢?刚才我好不容易看到隔壁的小狗,于是我照着捏,可是才捏出一个鼻子,小狗就跑了。”
冯楠笑着说:“来吧,爸爸陪你捏橡皮泥,我们来练习一下。”于是父子俩一人拿着一块橡皮泥,儿子问:“爸爸,你在捏什么?”冯楠说:“我在捏你的玩具熊。”孩子笑了,然后也有了自己的想法,马上捏了起来。爸爸问:“宝贝,你在捏什么?”孩子诡异地笑了,说:“我在捏爸爸的皮鞋。”
之后冯楠还鼓励儿子捏包子、捏饺子、捏勺子,并对其进行了指导。第二天,冯楠一到家,儿子就高兴地对冯楠说:“我今天在捏橡皮泥比赛中得到了第一名,还受到表扬了。”冯楠高兴地问:“你捏的是什么呢?”儿子说:“我捏的是包子。”冯楠又问:“为什么你会得第一呢?”
儿子神气地说:“同学们捏的都是小狗、小猫、小兔什么的。我捏的和大家不一样。老师特别表扬我在家一定帮妈妈干活了,捏的包子跟真的一样,同学们都想吃了!”
橡皮泥之所以能成为孩子喜欢的玩具,是因为它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还原性,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家长抱怨孩子爱拆玩具。如果你给孩子一块橡皮泥,让孩子尽情地捏,尽情地“拆”,孩子的小手会越捏越灵巧,思维也会越来越开阔。其实,玩橡皮泥并不是单纯的技巧训练,还是发展孩子综合能力、全面素质的活动,是促进孩子知识迁移能力的综合训练。
和孩子一起捏橡皮泥,虽然孩子只会简单地搓个圆或者粗细不等的长条,在大人眼里,真是平淡得不得了,但是在孩子的眼里别有一番意义。捏橡皮泥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和孩子一起捏橡皮泥,陪伴孩子的同时,也给了孩子鼓励和赞扬。让孩子大胆尝试、积极创造,可以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
捏好橡皮泥后,爸爸要鼓励孩子把自己的创作过程讲出来,促进他们想象力的发挥。由于介绍内容是孩子自己的感受和所思所想,他们在活动中也始终处于积极的参与状态,所以讲述时语言也会生动,富有情趣,从而孩子的表达能力也会得到不断的充实、发展和提高,进而促进情商多方面的发展。爸爸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了解孩子的生活经验和认识。
会玩的爸爸来支招:
“哟!这团五颜六色的东西是什么呀?有点像……”当孩子捏橡皮泥时,你可以通过这类问题,引导孩子进行思考,从而给出自己的解释。
必要的装备:
玩捏橡皮泥的游戏肯定需要橡皮泥,但是,橡皮泥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就会变硬,在不玩的时间里,应该如何让橡皮泥保鲜呢?
变硬的橡皮泥很难让孩子提起玩的兴趣。所以,爸爸还是让宝贝把玩过的橡皮泥“请”进密闭的容器内吧。还可以将冰箱的冷藏室作为橡皮泥休息的地方,因为冷藏室的温度和湿度适宜,橡皮泥待在那里不会变干变硬。
如果橡皮泥真的变硬了,爸爸们千万不要轻易把它扔掉,可以在变硬的橡皮泥上加点甘油、水,反复捏,慢慢地,你就会发现,橡皮泥又恢复到柔软的状态了。
通常橡皮泥作品的保存时间都不长,但孩子们费那么大力气做出的“大作”,怎么能眼睁睁看着它变质呢,可以试试熬一点糨糊,和透明指甲油以1∶1的比例调稀一点均匀涂在作品表面,这样的话,就可以保持一年左右。
让游戏更尽兴:
爸爸可以和孩子自制橡皮泥,这样孩子会玩得更尽兴。
材料:
一杯面粉;1/2杯盐;一杯水,里面加食用色素;一汤匙炒菜油;2茶匙塔塔粉。
方法:
将所有材料在小锅中混合,上火搅拌匀,2分钟即烧熟。随着温度升高,越来越难搅拌。但是放凉后,用手揉面,多揉几下,待面团不粘手不粘锅就算好了。
做好以后揉匀了,装入可以封口的塑料袋里,避免水分流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