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是小东和女儿的阅读时间,这是一天中最温馨,也最让人期待的时刻。女儿上幼儿园之前,是小东读给她听,自从女儿上小学后,就是女儿读给小东听。他们最喜欢一起朗读女儿的语文课本。
第一次见到《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东就感觉到春天的气息迎面扑来。第一课《柳树醒了》,小东看着看着,情不自禁读了起来,越读越专注。女儿在一边用崇拜的眼光看着他:“爸爸,你读得真好。”小东告诉她:“不是爸爸读得好,而是文章写得好,你会比爸爸读得更好的。我们一起来朗读吧!”就这样,女儿开始了对课文的预习。
女儿最喜欢和爸爸分角色朗读。当她根据不同的角色用不同的语气朗读课文的时候,小东相信她已经开始注意人物的特点并揣摩人物的内心了。
小东不仅每天和女儿一起阅读,还习惯了在平时的生活中引用他们读过的内容。当女儿把房间弄乱的时候,小东会用《窗边的小豆豆》里面小林校长的话平静地对她说:“把这些东西都放回原处。”当女儿不高兴发脾气的时候,小东会假装自言自语:“嗯,很长时间没有读文明三字经了。”当女儿学习不认真的时候,小东跟她开玩笑:“子不学,断机杼。现在没有机杼,我只好把我画的图纸撕掉了。”
女儿听了爸爸的这些话,都能明白其用意,于是就会乖乖地做正确的事。渐渐地,女儿学会了用书上学到的知识来武装自己。她不允许爸爸妈妈的饭碗里留下一粒米,会时不时拿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来教育父母;外出郊游,她一定要把垃圾扔进垃圾箱,会说“爱护我们的地球”。
和孩子一起阅读可以积累知识。在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爸爸可以及时为孩子释疑解惑,给予孩子必要的引导,这非常有利于孩子掌握知识、扩大知识面。除此之外,和孩子一起读书还可以进行情感交流、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和孩子一起读书,爸爸还能讲解一些做人的道理,让孩子学会自尊、自强、自立、自爱。
很多家长并不清楚为孩子选择哪些阅读书目,他们往往给孩子准备传统的童话、寓言故事、幼儿画报,比如《小蝌蚪找妈妈》《白雪公主》《小红帽》,等等。这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家长若能选择最适合孩子的读物,则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2岁以上的孩子,就有了自己的喜好。孙亮说,他的儿子3岁时迷上了恐龙,一切行动都与恐龙有关,当然也包括读书。那一时期,孙亮给儿子买了很多有关恐龙的书籍、画册,整天都和儿子一起看恐龙书,给儿子讲恐龙的故事,他也成了恐龙专家。儿子4岁的时候好奇心特强,孙亮便给儿子买了《十万个为什么》,然后和儿子一起翻阅,并为儿子讲解。
显然这位父亲做得很好,他懂得遵从孩子的兴趣和喜好来给孩子选择阅读书目,使孩子在兴趣的引导下享受阅读的快乐,并且学到相关知识。
当孩子4岁的时候,爸爸需要有选择地给孩子购书,比如图画精美、文字简单的绘本、小口袋文学丛书。通过阅读这些书,孩子能学会与人相处的道理。当孩子再大一点时,可以给他选择科普类的书籍,比如《神奇的校车》《在人体中游览》《探寻感觉器官》等,使孩子对科学知识和自然现象有所了解。
会玩的爸爸来支招:
爸爸妈妈爱阅读,享受阅读,家里就有了浓厚的阅读氛围。在这种氛围下,孩子很容易受到熏陶,跟着爸爸妈妈一起阅读。渐渐地,孩子就会养成阅读的习惯。
要想营造阅读氛围,爸爸应该经常带着孩子逛书店、买好书,把家布置成一个图书馆。客厅里、卧室、餐厅等地方都应该有书架,书架上面应该摆放孩子喜欢的课外读物,如故事书、绘本、百科全书、童诗集,等等,使孩子想读书的时候随时有书读。
孩子的童年是一次旅行,不是赛跑,所以,爸爸不用板着面孔跟孩子说:“快去读书!”也不必煞费苦心地用“读书可以开阔视野、读书可以增长知识、读书可以陶冶情操”之类的话教育孩子。如果你想让孩子受到教育,只需要抽点时间,和孩子一起捧着书,认真地朗读。这样,在孩子的童年旅行中,家长就不仅仅是一个引导者和看护者,而且还是孩子的同伴、朋友。家长可以随时停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书本中的风景。
必要的装备:
根据孩子的年龄选择适合孩子的读物。不能揠苗助长,也不能以爸爸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图书。如果条件允许,周末的时候,爸爸们不如带孩子去书店逛逛,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读的书。
让游戏更尽兴:
年幼的孩子没有阅读的兴趣是很正常的,因为他们的注意力难以集中,比较爱玩、爱动,这就需要爸爸陪伴孩子阅读。通过家长的引导和感染,能够使孩子改变对阅读的看法。当爸爸给孩子阅读了生动有趣的故事后,孩子就会感受到书籍给他带来的惊喜,便会主动地去读书。有时候爸爸可以适当地向孩子撒娇,让孩子给爸爸读书,这样能够激发孩子的阅读热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