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两个小男孩扭打在一起,你扯着他的衣领,他扯着你的衣袖;或者就是你一脚我一拳地大打出手。看到这样的情景,相信父母肯定会胆战心惊。孩子还小,下手没有轻重之分,甚至有时候会拿着砖头、铁条相互攻击,大有把对方置之死地的架势。
其实仔细分析男孩子打架的原因,我们就会发现,都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引起的,根源在于彼此没有容人之心。所以从小培养男孩子的宽容之心就显得尤为重要。怀有一颗宽容的心,可以让男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获得和谐的人际关系,感受到幸福,获得帮助,变得更加成功。
晨晨是个很听话的孩子,不管在爸爸妈妈还是在老师眼中,都很出色。但是晨晨有一点很让爸爸妈妈伤脑筋——爱告状。不管生活还是学习上,只要有一点小事情他就会告诉爸妈或者老师,挑别人的错误或者告别人的小状。
有一次,晨晨告诉妈妈:“妈妈,放学的时候亮亮在校门口把我撞倒了。我知道他是故意的,所以明天上学的时候我也要撞他一下,把他撞倒。"妈妈听了晨晨的话,哭笑不得,虽然跟他说了好多次了,要对小伙伴宽容相待,但是实际效果似乎不大,妈妈决定这次好好地跟晨晨谈谈。
妈妈说:“儿子,你说亮亮是故意撞倒你的,那你有什么依据呢?"晨晨听了之后搔了搔头,想了想,却找不出理由,但他还是肯定地说:“亮亮就是故意的,我就是知道,上次他还把墨水泼到我的桌子上呢。"妈妈很有耐心地开导道:“你为什么不想一想,可能亮亮是不小心才撞倒你的呢?"晨晨听了妈妈的话,虽然没反驳什么,但是妈妈知道,晨晨对宽容的理解还是不够。这个时候妈妈想起一个小故事,她觉得晨晨听了之后肯定对宽容的理解会加深很多。
妈妈对晨晨说:“儿子,你还记得我前天给你讲的那个故事吗,就是小和尚和老和尚的那个。"晨晨记性很好,听了妈妈提起那个故事,张口就讲了起来:“有个老禅师晚上在寺院散步,看到墙根下有一把椅子,他就知道有小和尚不好好念经,爬墙出去玩了。那个老禅师就把椅子挪开,等小和尚翻墙进来的时候用自己的背接住了小和尚的脚,而且还没有责备小和尚,还让他赶紧回屋子里面穿衣服。"妈妈笑着夸奖道:“晨晨真聪明,故事记得这么好,那你知道这个故事说的是什么道理吗?"晨晨显然之前没有思考过这么深奥的问题,他想了很久,才回答:“是不是和亮亮撞我有关系啊?"
见晨晨一点就透,妈妈趁热打铁道:“是啊,儿子真聪明。故事里面的老禅师不责备小和尚,而且还担心他感冒,这就是我之前常跟你说的宽容啊!"晨晨听了之后,好像一下子明白了妈妈的意思,说:“妈妈,明天我不撞亮亮了,我也要宽容!"妈妈开心地笑了起来,因为他觉得说这句话的时候,晨晨特别像一个小男子汉。
现如今,很多小男孩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家长爱子心切,总是害怕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被别人欺负。为此一些家长甚至特别叮嘱自己的孩子:“在外面被欺负的时候,一定回来告诉我们,爸爸妈妈帮你打他!"“别人打你,你就打他,千万别手软!"这样的教育方式虽然教会了孩子不吃亏,但是也让孩子内心中摒弃了宽容,导致和别的小朋友相处不好,易发生摩擦,自身也会不开心。
建议一:生活中为男孩子树立一个宽容的榜样。
男孩子放学回家气呼呼地说:“今天大胖打了我,明天我一定会找人打他!"妈妈赶紧引导儿子说:“儿子,你看看你爸爸,多宽容,每次妈妈打他之后,他从来不记仇,会原谅妈妈。"
妈妈幽默风趣的回答让原本还气呼呼的儿子笑了起来,最初的怨恨也变淡了。接着妈妈听儿子详细地说了事情的经过,告诉儿子:“男子汉要宽容大度,不能斤斤计较。人家大胖就是轻轻推了你一下,你却说他打你了,这样的心胸可不成呢!"
男孩子低下了头,再也不提和大胖打架的事情了。
其实孩子的宽容主要还是来自爸爸妈妈的教导,特别是对男孩子来说,他们总是习惯从父母那里学习待人接物的方式。假如父母在日常的生活中彼此对对方的过错不依不饶,那么孩子也必然会变得斤斤计较,如此一来他的心胸怎么能开阔起来呢?相反,假如父母待人接物的时候能宽容,遇到什么事情不过分计较,和周围的人能平和相处,那么孩子自然也会受到影响,变得宽容起来。
建议二:帮助男孩子分析前因后果,让他们学会冷静。
男孩子和别的小朋友发生争吵或者有某种冲突的时候,他可能会说“我一定要打过他……"“爸爸妈妈要帮我……"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可以对孩子这样说:“你觉得这件事怨谁呢?如果是你的错你要承认错误,假如是别的小朋友的错,你为什么不原谅他呢?"这个时候爸爸妈妈一定要冷静思考,把孩子所说事情的前因后果弄清楚,然后再和别的孩子家长协商解决,千万不能因为一时的激动就让自己的孩子“以牙还牙",甚至自己出手去“教训"别的孩子,要知道家长的这种言行会对男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
另外,家长还要教孩子学会换位思考。比如,当男孩子说“别的同学把我的画册弄坏了,我明天一定要告诉老师,让老师批评他"的时候,妈妈可以这样跟孩子说:“如果是你不小心把人家的画册弄坏了,被老师批评,你会不会难过呢?"这样的话其实是教给孩子换位思考,告诉孩子“犯错了,谁都不是故意的,不被原谅会使人更加难受"。如此,孩子就能够切身地体会到宽容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