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儿童的心智拥有吸收性

儿童的心智拥有吸收性

时间:2023-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婴儿的心智不同于成人的心智,婴儿要靠自己的天赋创造出更高品质的成就。语言的习得是一种内在心理作用引起的复杂变化,人类的语言不仅会进入孩子的心智中,也能让孩子进行模仿,使其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在0~3岁阶段,成人无法影响、介入儿童的心智;而在3~6岁阶段,成人可以以某种特别的方式介入儿童的心智。不管在哪个国家,人们都有这样的共识,那就是儿童到了12岁的时候,就应进入更高一级的学校学习,以使其心智得到更好的发展。

生命本身是一切生物功能的中心,这一新观念改变了以往的教育理念。学校不应该是与世隔绝的,儿童也不应该与世隔绝、受到过分的保护。

很多心理学家开始以年幼的儿童为研究对象,并从儿童出生的第一年开始进行观察。他们发现,人的人格建构和塑造在出生的第一年就开始了。

婴儿刚出生时一无所有、一无所知,他们的肉体也几乎是瘫痪的,不能做任何事情。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婴儿开始学会说话、学会走路,然后逐渐掌握其他技能。最终,他凭借自己的力量将自己塑造成为“人”。我们相信,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具有巨大的内在力量,这吸引着我去研究它,也吸引了其他一些科学家的关注。

原本人们认为,孩子会说话、会走路都是妈妈教的。换句话说,人们以为儿童的那种巨大力量是妈妈给的。

事实上,说话、走路不是妈妈教的,它是孩子自己自然而然学会的。妈妈只不过是生了一个柔弱无力的小婴儿,是这个小婴儿自己将自己塑造成了具备各种人的能力的“人”。

即使孩子说的是“母语”,也不一定是从妈妈那儿学来的。比如,如果孩子在国外出生并长大,即使他的妈妈不会说这个国家的语言,他也能说得非常地道。

所以说,儿童流利的口头语言不是遗传的,不是因为父亲,也不是因为母亲,而是儿童自己借助于周围环境的语言资源,完成了自己语言能力的塑造。

有些具有强烈好奇心的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人类具有最高的智慧,但却需要漫长而艰辛的婴幼儿期来完成各种塑造过程,而其他动物却不是这样呢?还有人可能会问:婴儿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这些人会觉得,这其中必然有无穷的奥秘。

的确,这是一项心灵创造的伟大工作,一切都从无到有地进行着。人类婴儿的语言发展不像动物,动物的语言发展只是声音上越来越响亮而已,而婴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

婴儿的心智不同于成人的心智,婴儿要靠自己的天赋创造出更高品质的成就。于是,他创造了语言,创造了各种身体动作,创造了各种表达智慧的方式。

这些创造是由婴儿潜意识的心智完成的,而不是受有意识的“意志”的控制,这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奇妙的智慧创造。

在现实中,我们会发现,孩子会对环境中的某些事物产生非常强烈的兴趣,甚至对其表现出能贯穿整个生命的热忱,这就是一种潜意识的力量。

当然,儿童一生下来就有听觉。但是,在儿童周围的环境中有千万种声音,为什么他会单单模仿人的语言呢?这不是很令人奇怪吗?

这是因为,人的语言在婴儿的潜意识中留下了一种特殊的印象,激发了一种特殊的感情,让其肌肉纤维产生共振,而其他声音则无法产生这种效果。

婴儿就是以这样的方式来吸收语言,这是孩子心理人格的一部分。

语言的习得是一种内在心理作用引起的复杂变化,人类的语言不仅会进入孩子的心智中,也能让孩子进行模仿,使其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我们把婴儿的这种心智称为“有吸收力的心灵”,如果这种心智持续发挥作用,它将会起到我们难以想象的巨大作用。

心理学家对孩子从出生到18岁整个未成年时期进行了追踪研究。研究发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一些不同的、各有特点的阶段,这些阶段与生理发展阶段相适应。

孩子的成长发展过程具有阶段性,为此,一些心理学家说:“成长是一连串的出生。”

在这些不同的发展阶段中,第一个阶段是从出生到大约6岁左右。在这个阶段里,儿童的心智形态基本是一样的。

这一个阶段又可以分为两个小的阶段,也就是0~3岁和3~6岁两个阶段。在0~3岁阶段,成人无法影响、介入儿童的心智;而在3~6岁阶段,成人可以以某种特别的方式介入儿童的心智。

在0~6岁这个阶段,儿童的变化非常大,他从柔弱无助的婴儿逐渐发展成会走会跑、会说会唱的孩子,到了6岁左右就可以去上学了,这说明他已经成熟了。

需要强调的是,6岁是生命历程的一个新纪元,这与儿童的生理变化也相对应,这个时候,儿童开始换牙了。

第二个阶段是6岁到12岁,在这个阶段中,儿童只是单纯地长大,他的身心并没有发生较大的质变。在这个阶段,儿童一般显得较为平静而顺从。

第三个阶段是从12岁到18岁成人,这个阶段是孩子变化比较大的时期,生理和心理方面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不管在哪个国家,人们都有这样的共识,那就是儿童到了12岁的时候,就应进入更高一级的学校学习,以使其心智得到更好的发展。

在12岁到18岁这个阶段,孩子的个性会很不稳定,很多孩子会比较叛逆、放荡不羁。但传统的学校不管这些,他们只要求孩子们老老实实地按照学校的要求上课,并用体罚等方式对待叛逆的儿童。

孩子到了18岁时,就可以上大学了,大学时他们的课业很繁重,但学习方法却与中学没有大的差别。他们依然坐在教室里被老师灌输各种知识,这种做法能否让他们学以致用,令人怀疑。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生理已基本成熟,但如果只是被灌输知识,他们就很难成为具有独立判断能力和自由意志的人。

事实上,实际的工作经验才能让儿童真正成熟。当我们看到接受过教育的成人在街上游行,高喊“我们没有工作,我们在饿肚子”时,就能真切感受到这是他们对社会的控诉。因为社会虽然为儿童教育投资了很多,却没有让儿童真正地达到成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