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好心人给我提出建议,让我在原来的幼儿教育法基础上继续对7岁以上的大龄儿童进行研究,以便对他们也实施新式教育法。
这些人实际上是对我提出的教育法产生了怀疑,怀疑它能否应用在幼儿身上,他们怀疑的主要是道德规范方面的教育。
这种怀疑没有一点依据。难道幼儿就不必尊重他人的意愿吗?难道幼儿就不能自告奋勇地去执行一项需要完成的任务吗?难道幼儿就不应具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吗?
有些人为了帮助6岁以上的儿童进行脑力训练,设计了各种奇怪的算术和语法。有的人问我:“你会取消这些算术和语法,还是让儿童屈服于这些课程呢?”
人们的争论主要集中在我提出的“自由”这个观念上。我认为,这种“自由”是我们的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需要认真对待。
我知道,关于这些问题,要给出清楚而令人信服的答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哪怕是那些已经被一些人深信不疑的事实,也会引起人们的争议。
为了更清楚地表达我的意思,我可以举一些例子。
比如,以前人们对婴儿采取的方式虽然落后,依旧有很多人在按照这样的方式对待婴儿,而且习以为常。
以前,人们会将婴儿捆束起来,因为担心婴儿的腿成为罗圈腿;人们会将婴儿的舌系带剪一刀,为了让他能轻松地学会说话。
人们还会给婴儿戴上帽子,以防止他的耳朵凸出来;对于婴儿怎样躺着,人们也非常小心,以防止他柔软的颅骨变形。
有的母亲还会时常捋一捋或捏一捏婴儿的小鼻子,因为她们认为这样做可以让婴儿长出又长又尖的鼻子。
在婴儿出生后不久,有的母亲会将一种小巧的金耳环穿过他的耳垂,认为这样做可以改善孩子的视力。
现在,这些做法在某些国家已经消失了,不过仍有一些国家保留着这样的做法。
再举一个例子,做母亲的都有帮助儿童学走路的经历,有的母亲甚至在婴儿出生几个月后,就不厌其烦地教他学走路。
教婴儿学走路时,母亲会用双手扶着婴儿柔弱的小身体,充满期望且新奇地看着婴儿的一双小脚毫无目的地移动。可笑的是,这些母亲还天真地认为她们的孩子已经在学走路了。
但实际上,出生几个月的婴儿神经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动作也不可能协调。在这个时候,婴儿的脚弓开始逐渐形成,所以他会在母亲的扶持下移动自己的一双小脚。母亲不了解这一点,反而认为婴儿在走路方面有进步是因为她们教育有方。
婴儿此时虽然具有一定的运动能力,但他还没有平衡感,还没有能站立的能力。可是母亲却将婴儿的身体用带子提起来,牵引着他向前走。
有时候,有的母亲会把婴儿放到一种竹制的篮子里,这种篮子底部宽大而顶部的口小(类似于学步车),这样可以防止婴儿翻倒。
婴儿被束缚在这种篮子里,手臂耷拉在篮子口的外面,整个身体靠在竹篮边缘,身体的重量都靠竹篮的上部支撑着。
通过这种篮子的帮助,婴儿能够带着竹篮向前移动双腿,虽然他还无法用自己的脚真正站立起来,但母亲却认为婴儿是在走路。
成人外加给婴儿的支撑物,就像我们给残疾人准备的可用来支撑身体的拐杖一样。如果婴儿习惯了依靠这种篮子来移动身体,当将篮子拿走时,婴儿就很容易摔倒。
如果我们能用科学的方法对待婴儿、拯救儿童,会给整个社会造成意义深远的影响。
关于这一点,我要说的是,科学绝不会教我们如何让婴儿的鼻子挺起来、让婴儿的耳朵立起来,也绝不会教我们让婴儿出生后就会走路。
是自然规律决定了婴儿鼻子和耳朵长成的形状,婴儿不需要割断舌系带也能学会说话,婴儿的腿会顺势长直,他也能自然学会走路。在这些方面,我们不能人为地进行干预。
我们要遵循这样一条原则:尽可能地把孩子的一切留给自然,让孩子在自然规律的支配下成长和发展,这样,他更能形成协调的身体比例、建立健全的身心。
我提倡,放弃对婴儿的各种束缚,要让婴儿在自然状态下保持最大限度的自由与安宁。
我们要让婴儿的双腿完全放松、自由地舒展。不到合适的时机,就不要强迫婴儿走路,时机一到,婴儿就能自然地站立和行走。
让人庆幸的是,当今大多数母亲已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她们逐渐放弃了束缚婴儿的绑带、布袋、篮子等工具。
这样做带来的结果是什么样的呢?我们都会看到:婴儿的腿长得比以前更直了,走得也比以前更好了。
这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而且是一个让人感到欣慰的事实。
在过去,我们一直相信婴儿的双腿、鼻子、耳朵以及头型都是因为大人的照顾才长好的。为了婴儿的身体发育,我们曾经历过很多忧心的日子,我们觉得自己责任重大,甚至觉得自己难以胜任这样的任务。
关于这一点,我会说:“大自然会考虑好这一切,我们只要给儿童自由就好,静待他们健康地成长,我们只需要做儿童成长奇迹的旁观者就可以了。”
同样,在儿童的心灵成长方面也有类似的情况。我们曾经都认为,我们可以帮助儿童形成性格、发展智力,教他们学会表达情感,而且我们也必须这样做。
在这些方面,我们甚至会时常忧虑:我们究竟该怎样帮助儿童发展这些能力呢?就像经常捏儿童的鼻子或用带子捆束儿童的身体一样,我们也要用某些方法去束缚儿童的心灵吗?
实际上,儿童的性格、智力、情感等方面是与身体的成长同步的,而且,它们也是自然地发展的。如果我们不能认识到这一点,就容易起到反作用。
我们要明白,我们不是儿童精神的创造者,也不是儿童身体的创造者,儿童的身体和精神都是由自然在掌控着。
我们要确信这一点,而且,我们要遵循“不为儿童的自然发展设置障碍”这条基本原则。
我们不能将很多问题孤立地看待和对待,不能单方面去讨论什么因素会促进儿童个性、智力和情感的发展。
在这方面,只要我们能搞清楚应该给孩子怎样的自由,就能发现教育孩子的基础。同时,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设计出一套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帮助儿童更好地成长。
要知道,只有在自由的环境里,儿童的头、鼻子、耳朵的发育才能达到完美状态,他们的行走能力才能获得完美的发展,他们的性格、智力和情感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自由发展。
自由原则要求我们,要以平静的心态关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奇迹。这样的自由原则可以让我们放弃幻想的责任,将我们从这种责任的痛苦中解放出来。
成人是不幸的,那些将我们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所谓“责任”,实际上与我们无关,但我们却还在自欺欺人地想要帮助儿童完善各种能力。实际上,儿童的各种能力是自己独立完善的!
当成人明白了这样的道理后,就会开始感到焦虑、后悔,并且责怪自己为什么这么愚蠢,成了孩子成长的障碍。
但即便如此,成人却没有罢休。于是,我们开始思考其他更深刻的问题:我们真正的使命和责任是什么?如果我们以前所做的都是无用功的话,那怎么做才是真正对孩子负责?我们是犯了罪了吗?我们该承担怎样的罪责呢?
在科学帮助改善婴儿身体健康的历史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一定的启发。
在使用这一点上,卫生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卫生学的努力方向是正确的,它没有仅仅局限在人体解剖学的范围内,而是让我们对人的身体发展有了了解,并告诉我们:身体的发展是很自然的。
婴儿生活得是否幸福,与他的体型是否完美没有太大的关系,需要科学重点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婴儿的死亡率会高得惊人?
疾病可能会不断影响婴儿的身心健康,但很多人却只顾考虑婴儿的鼻子、腿的形状,很少有人关心婴儿的高死亡率,这真让人感到离奇。
或许很多人都听到过类似的对话:“我对于看护儿童很有经验,我养育过9个孩子呢。”“那你有几个孩子还活着?”“2个。”
这么低的婴儿成活率,这个人居然自认为是婴儿养育方面的“专家”,真可笑。
在各种报道中,婴儿的死亡率也是一直居高不下,这不仅限于一个或几个国家,它甚至是整个人类社会都在面临的严峻问题。
有两个因素与婴儿的高死亡率有关,第一个是婴儿固有的脆弱性,第二个就是人们对于脆弱的婴儿缺乏应有的保护。
错误的发生不是因为人们缺乏保护婴儿的良好愿望,也不是父母缺乏爱孩子的心,而是因为人们对于婴儿容易死亡的这种危险的无知。
根据我的经验,当前危害婴儿最大的原因是传染病,特别是内脏器官方面的传染病,这几乎成为婴儿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这种传染病还可能会由于照顾不当加重,主要是由于照管婴儿的人没有保健常识,也没有为婴儿设立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
比如,包婴儿的尿布非常脏,人们不去洗尿布,而是在太阳下一次次晒干后又给婴儿一次次地换上。
有的母亲从不清洗自己的乳房,也不注意清洗婴儿的口腔。这使婴儿口腔内细菌滋生,导致口腔发炎。
还有很多母亲给婴儿喂奶的时间没有任何规律,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只要婴儿一哭泣,母亲不会查明婴儿哭泣的原因,而是用奶水堵住婴儿的嘴。
如果婴儿消化不良,就会导致病痛,使得婴儿哭叫。婴儿越哭叫,母亲就会越频繁地给婴儿喂食。这样的话,婴儿的病就只会越来越重。
我们几乎都看到过母亲怀抱着发烧并哭闹着的婴儿,为了让婴儿不哭,母亲就将奶头一直插在婴儿的嘴里,即使婴儿已经累了。
或许,这样的母亲很具有自我牺牲精神,我们也能感受到她们的烦恼,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帮助这样的母亲学习更多的养育知识。
对这些情况,科学给了我们一些有益的指导原则,要求我们在养育孩子时要讲究卫生。
比如说,再小的婴儿也要像成人一样有规律地进食,不能没有规律;婴儿消化了上次吃的食物后,需要再吃新鲜的食物;要根据婴儿的年龄和生理状况来安排饮食,两次喂食要间隔数小时的时间。
为了止住孩子的哭泣,一些母亲经常将干面包塞给孩子吃,生活在下层社会的母亲尤其会这样做,这样是不行的。
最好不要让小婴儿吃干面包,因为面包屑不容易消化,被小婴儿吞下后可能导致消化不良,影响身体健康。
可是,当孩子哭闹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让母亲们很头疼。
事实上,很多情况下,孩子在哭了一会儿之后,就不会再哭了。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哪怕是一个只有1岁大的婴儿,若2个小时喂一次食物,在此期间他也会很安静,看上去很健康,脸蛋红润、眼睛大而明亮。他们如此安静,就像大自然刹那间静止一样。
那婴儿为什么会哭呢?婴儿哭,实际上是在表达自己的痛苦和不满。但人们对婴儿的啼哭却无能为力,不知道怎么办。这些婴儿只能继续被襁褓捆束着,被不懂儿童心理、没有育儿能力的人照看着。
科学拯救了孩子,为孩子创造了保育室、摇篮还有合身的衣服,为断奶后的婴儿提供了卫生、安全的食物和各种营养品。
总之,科学为儿童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清新的、充满欢乐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儿童赢得了自己的生存权。而这,都与卫生学的传播有很大的关系。
这也让我们明白,我们还要给予儿童精神上的自由,把塑造儿童精神的工作交给自然,因为自然能比成人做得更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人类可以忽视儿童的精神,或者对儿童的精神放任自流。
反思我们所做的事情就会发现,虽然我们不能直接影响儿童的性格、智力、感情的塑造和发展,但也绝不能不闻不问,那样会导致儿童的精神出现畸形。
所以说,给孩子自由并不是放任自流,也不是放弃父母的职责,而是要在自由原则的引导下,更积极有效地照顾儿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